李自成在遼陽待了一陣之後繼續北上,經過多個城鎮之後從開原出邊牆:

此時的遼東邊牆早就破損不堪,很多邊牆甚至直接給拆了:

大順在東北都推到外興安嶺以北了,自然沒有必要花費人力物力修什麼遼東邊牆。

出了邊牆,李自成可以明顯感到遼東邊牆內外差距還是挺大的,邊牆之內的遼寧經過這些年的恢復已經與其他省份差不多,但是邊牆之外仍顯得相當荒涼:

除了幾個順軍駐紮的據點城鎮,其他地方還是難見幾個人影。

本來大順的計劃中,東北廣袤的地方都隸屬於安東都司,但後來發現東北地方實在太大,於是又拆分成了安東都司和黑龍江都司兩個都司。

安東都司的管理範圍大概是在後世吉林及黑龍江省南部,而黑龍江都司則管理北邊的廣袤地區。

關寧軍此時早就改編為順軍,駐紮於後世哈爾濱一帶,當然這個世界就不叫哈爾濱了,而是叫北寧。

洪承疇和祖大壽都已經去世,這兩個曾經剃頭的漢奸倒是還要點臉,在死前都明確表示自己不進入忠烈祠:

洪承疇更是在遺書中坦誠了自己根本不是所謂的大明孤忠,而是先降清後降順的不忠之人。

不過李自成沒有公佈洪承疇的遺書,只是將其收錄進了關寧軍的檔案中,或許將來後世某一個好奇的檔案管理員翻動檔案,會發現所謂的大明孤忠其實是一個鬧劇這一驚天大秘密。

李自成視察了安東都司的軍隊和安東都司境內的商屯,這些由皇商和私人商社開拓的商屯目前仍然是廣袤的東北上最主要的生產力量。

至於民眾自己開拓的土地,目前還相當有限,顯然要把東北建設成為大順的糧倉還是得過上一段時間才行。

李過和劉芳亮本來以為李自成到達北寧之後就該轉向去西邊了,沒想到李自成還是繼續往北,他準備去更北邊的黑龍江流域看看。

黑龍江流域更多的居民還是索倫諸部的索倫人。

這個世界的索倫諸部在大順治下倒是比他們歷史上在清廷治下好得多。

至少他們不用去當炮灰了,而且生活水平也比以前好了不少。

大順給索倫營配備了火器和馬匹,同時時不時派出商隊前來黑龍江流域與索倫諸部貿易,並派人教導索倫人種植。

李自成不相信什麼所謂保持窮困才能保證戰鬥力的這種扯淡說法,這種扯淡說法顯然是歷史上清廷白嫖並控制索倫諸部的說辭罷了,誰真信就呵呵了。

歷史上索倫諸部在面對哥薩克的時候幾乎完全無力招架,只能一再南遷,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索倫諸部太過窮困:

他們既無甲冑,也沒有火器,火力輸出全靠弓矢,這樣自然無法與哥薩克抗衡。

在這個世界,索倫營作為大順在黑龍江培養的武裝軍團,在大順武裝之下戰力更加強大:

索倫營不僅徹底斷絕了哥薩克南下的念頭,甚至反過來多次劫掠哥薩克,迫使沙俄殖民者不得不放棄了大片殖民地,大大增大了索倫諸部的活動範圍。

現任索倫營營長是首任索倫營營長安可什的兒子安中順。

安中順在得知李自成前來的時候,便立刻率領全體索倫營將士迎接皇帝到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的山呼聲在空曠的大地上格外明顯,李自成笑著讓索倫營一眾將士起身,並對安中順說道,

“索倫營守衛著大順最北邊的帝國邊疆,為穩定大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們對大順功勞甚大,大順上下不會忘記你們的貢獻的。”

“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安中順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讓索倫諸部過上了更好的生活,我們索倫營願拼上姓名為陛下作戰。”

“不是為我作戰,”李自成糾正了安中順的話,“是為大順,也是為你們自己而戰。”

安中順點點頭,“陛下說的是,末將不會說好聽話,但末將可以保證,只要大順需要的話,索倫營將為大順掃平一切敵人。”

此時的索倫諸部對於李自成這個皇帝還是相當認可的,部落的老人一致覺得李自成就是曾經那個傳說中的大皇帝再次轉生而來的。

朱棣要是知道這些索倫人的話怕是會一臉黑人問號了…

李自成接著又讓安中順準備一下,他要大概看看索倫營的情況。

很快索倫營便在安中順一聲令下集結起來,這個時代的索倫營完全不是歷史上那種穿著皮甲,帶著長弓的典型形象。

他們個個揹著火槍,挎著腰刀,穿著和其他順軍一樣的軍服,如果把他們放在內地,就是一支普通的順軍。

李自成滿意地點點頭,其實不人為製造身份差異才是民族融合的最好方法,像朱元璋設計的那樣,將大量蒙古人,色目人編入軍戶之中,這樣幾代人過去之後他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就會是【明軍士兵】而不是【XX族】。

想到這李自成覺得索倫營這個編制其實應該取消的,索倫諸部應該融入華夏大家庭之中。

於是,李自成對安中順說道,“安將軍,以前黑龍江流域離中原王朝實在太遠,所以為了不被距離限制,這才單獨設立了索倫營,現在商路已經打通,索倫營的編制或許應該改一改了。”

安中順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問道,“末將愚鈍,陛下的意思是?”

李自成說道,“索倫營編制撤銷,索倫營併入正常官軍體系,按官軍待遇,給予餉銀,錢糧及土地如何?”

安中順大喜過望,他還以為李自成要解散索倫營武裝,沒想到是給索倫營【轉正】了!

安中順立刻說道,“陛下聖明!”

李自成繼續說道,“不過既然編入官軍,你們索倫營將士都取個漢名吧,以後朝廷還會派遣先生過來教導,索倫人,以後將是華夏的一部分。”

安中順更開心了,說道,“是,陛下教化之恩,我等永生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