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裡所有人都退下,只留從本家請來的兩位年輕貌美的嫁娘,兩人都是家庭圓滿,長輩齊全夫君健康,有兒有女的,今日帶來的一男一女孩童日為“金童玉女”。

礙於先前並不如何熟悉的緣故,沈南與只能朝她們笑笑就獨自端坐在床頭,任由一雙粉嫩小兒女好奇的打量著自已。

半日後,李韶重新返回,坐到沈南與身邊不發一言,只默默幫她整理著頭飾喜服,沈南與情不自禁的抓住母親的手,李韶也反握住她的手,兩手就這樣在大紅喜服的掩蓋下,傳遞著各自的不捨之情。

估摸著過了兩柱香的時辰,就有陌生聲音在門外喊道:“天到地出

….”聞言李韶的手一抖,用力的攥了攥之後才起身,旁邊嫁娘笑著將房門開啟,道:“地起天候.…..”

隔著屏風聽院子裡熙熙攘攘的好不熱鬧,有人喊道:“時辰到了,咱們新郎官要接新娘子咯。”

兩位嫁娘堵在門口道:

“去去去天再高,也得讓人吃飯。請新郎官在外候著,咱們家姑娘正在用餐呢,吃飽了才好上轎,也好與您天長地久一生有不是嗎?”

喜娘剛說完,院裡就傳來幾個少年“哦哦”的起鬨聲。

鬨鬧中一排身量相仿的小丫頭,端著用銀碗盛放的各色小吃,排列入門,這些小吃都是李韶連夜為沈南與製做的。

兩位喜娘各從丫頭手中端過一碗小吃道:“嬸孃請喂妹妹吃長久面”。

李韶接過那碗麵,看著碗中那漂浮在清湯中,兩根纏繞不止的麵條,用銀筷細細挑起其中一根,小心翼翼的喂沈南與吃下,生怕那面沾去了唇上的胭脂。

喜娘又說道:“妹妹請喂嬸孃吃長生面。”長久面、長生面,一字之差,卻是母親與女兒對彼此最美的心願與祝福。

喂母親吃下長生面後,又陸續吃了各種小吃,皆是一碗兩樣,娘一口女兒一口。

最後是吃元寶(餃子),小口咬了一口元寶,入口濃香細膩,是沈南與喜歡的口味。

低頭輕輕抿著,如何努力都吞嚥不下,忽覺端放膝前的手上傳來涼意,猛抬頭髮現李韶已是淚水漣漣,好不悽楚。

沈南與再也管不住隱忍許久的淚水,撲到母親懷裡抱著母親,深情幾許的喚道:“娘,小小捨不得您。”

李韶一手端銀碗,一手將沈南與扶起,笑中有淚的說道:“來,讓娘吃一口小小親手喂的金元寶,從此你就是顧家的人了,要孝敬長輩,尊敬夫婿知道嗎?”

沈南與端起碗筷,無比用心的夾起如銅錢般大小的元寶,放入母親口中,母親以手捂嘴轉過身去半日,止住微顫的身子才回頭,笑著用手中絲帕為沈南與擦拭淚水。兩位喜娘說了幾句玩笑話後,見母女情緒都已略微好轉,就上前為沈南與補妝。

李韶用手捋順沈南與鳳冠上的珍珠串,拿起金盤上的紅蓋頭,為她輕覆而上。

隨著嬌紅似血的紅蓋頭緩緩落下,遮去了母親眼中乖巧可人的女兒,也遮去了我眼中和藹可親的母親,目中只餘衣襬下那雙繡有並蒂蓮開的紅色繡鞋。

任由旁人攙扶著自已,一步步走出房門,蓋頭下是如行雲流水般的喜服裙襬一起一浮,輕輕滑動過同樣嶄新喜氣的大紅地毯。

只聽嫁娘一聲:“新郎先行。”

就知顧北辰已經近在咫尺,沈南與心兒砰砰跳的不能自已。

隨著鼓樂聲的接近,在眾人換扶下來到廳堂,雙親高坐,沈南與和顧北辰輕跪軟墊之上,向雙親拜別。

兩人各自接過雙親贈送的一把銀筷,才有司儀高喊:“拜過雙親,

新娘上轎.…..”

迎親隊伍從莊子出來,一路鞭炮齊鳴,鼓樂齊吹的朝靖江王府出發。

坐在貼有“吉星高照”的八抬大轎上,沈南與忍住掀起蓋頭偷偷觀望的念頭,傾聽著轎子兩邊,作為“送客”的大哥與二哥不停的向路人道謝聲。

一路上四周圍觀的人群,不停的哄搶著時不時撒出的大把銅錢,在道路兩邊是維持秩序的王府侍衛,防止人群出現混亂,人群傳來不絕於耳的叫好聲與恭喜聲:“世子

與世子夫人,百年好合”。

城內所有商鋪鳴響鞭炮以示慶祝。來到王府正門前,鼓樂停止,鞭炮停放,周圍瞬間安靜下來。

不知道等了多久,就聽遠遠傳來喊聲道:“吉時到,大開四方門,迎新人入府.”喊聲落下,接踵而來的鼓樂聲與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讓人群開始沸騰不已,而鋪天蓋地撒出的銅錢更是讓氣氛升上另一個頂峰。

遞上的紅綢,由他引領,踩著紅地毯走過無數的臺階,邁過城主府高過人膝的門檻,來到正堂前。

已經被鑲金嵌玉、珠光燦燦的華麗鳳冠壓個半死的沈南與,咬牙走著,只覺實在囉嗦。

顧北辰從小到大難得見沈南與如今這般亦步亦趨的跟隨著他,如今大婚,他只覺昨日之夢成真一般。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送入,,,,,,”

“皇帝急召!北荒邊境戰急!封滄州靖江少衛顧北城為鎮北將軍,領三萬士兵赴北支援,即刻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