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8年11月20日,九州京城。
華恆光倚靠在地下掩體的混凝土牆壁旁,防護服將他的身形塑造為龐大的白色雕像,注視著實驗室中沉默的石碑。
人類對石碑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想法:
切開石碑。
“看到那把刀了麼?”程雲生的指尖抵住玻璃壁,沿著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把約3米長的刀刃閃爍著彗星般的光芒,恍如一小段凝固的銀河:“那是斥力技術,你在做宇航員前在空軍軍校待過很多年,你應該也認識這種幾乎一度改變戰爭格局的技術。”
“是的。”華恆光依舊將目光纏繞在實驗室的刀刃上:“設定一個特殊的銑力場,接觸到銑力場的分子,分子間引力會瞬間轉化為分子間斥力,以分子的層面切開一切,施加了銑立場的針甚至能輕鬆擊穿坦克裝甲,銑立場統治戰場的局面很快因負銑立場的出現而重新迴歸甲彈對抗的原始狀態,但銑立場的特性使其依然致命。”
“是的。那刀刃就被設定了銑立場,軍事科技哪怕經歷再多磨礪與教化作用到人民上,也依然有著戰爭獨有的猙獰。”
設定銑立場的刀刃緩慢地逼近石碑,當銀白色的刀尖刺入石碑時,切割機便停滯了。
數個攝像頭對接觸點進行影象放大處理,在微觀層面,刀刃熔為燃燒著白色烈焰的璀璨銀河屹立於灰色平原,洶湧的光流自高天虛空而墜,沖刷洗禮著萬古如一的灰色大地...
“刀刃停下來了!”
“是銑立場失效了麼?”
“銑立場沒有失效,也沒有檢測到負銑立場的存在,但刀刃兩側收到極強的吸引,刀刃已經完全卡在石碑上了。”
“吸引,是磁力嗎?”
“不,是引力。經過儀器檢測,刀刃的每一個原子在各個方向上都收到了不亞於一顆中子星引力的吸引,使其無限接近於絕對靜止的狀態,除非能對抗中子星的引力,不然不可能再讓刀刃移動...”
繼極為高效的通訊方式後,此文明如神明般的力量再一次顛覆了人類文明的人質,那石碑中對宇宙文明的終極哲思也逐漸讓人類哲學顯得淺薄可笑。
2068年11月23日,磁塵小行星帶。
永恆的電磁風暴銘刻著這星球早已忘卻的痛苦。
這是一片40年前來到太陽系的流浪星際塵埃,被稱為“磁塵”,磁塵質量相當於太陽十萬分之一,在此龐大體量中,有74%都是鐵,鎳,鈷和四氧化三鐵,相當於蘊含74%磁鐵,處於土星軌道上的磁塵甚至紊亂了土星龐大的磁場。
磁塵相對穩定,但在2034年吸引巨量鐵鎳行星進入地球軌道,直接導致了2034年隕石撞擊事件,34年後磁塵由於其強磁場,依然沒有任何人類飛行器敢於接近磁塵,在距離磁塵一千萬公里的距離時,類似手機,手電筒等小型電子裝置就會失靈,接近至五百萬公里時則會有強烈電磁干擾,接近兩百萬公里時,磁塵足以讓所有飛行器不可逆地向其跌去...
合眾國“理想平面”號天文觀測空間站自距離磁塵一千五百萬公里的深空中掠過。
理想平面號由合眾國於2040年發射,主要任務就是監測磁塵的磁場動向,預防磁塵吸引鐵鎳行星撞擊地球,對地球提供預警。
理想平面號艦長費列格在這座空間站上工作了十年,星空也注視了他十年。
“這裡是地面控制中心,有什麼狀況嗎?”
“這裡是理想平面號,時間2068年11月23日,磁塵無異常狀況。”
“費列格艦長,你還記得磁塵穩定多少年了嗎?”
“磁塵有動過嗎?自2034年它泊入土星軌道後就極為穩定,砸向地球的都是軌跡不穩定的鐵鎳行星。人們總說宇宙是混沌的,無序的,而這只是人類的自作多情,宇宙雖是一個龐大的混沌系統,但遠比人類文明穩定得多,擔憂這些還不如去擔憂明天的股市。”
“那倒是。但以轉瞬即逝的生命去看宇宙的永恆才是我們的浪漫,不是嗎?”
“你不是詩人,也不是浪漫主義的作詞家,沒必要在宇宙之下搞這種藝術。作為航天人員,把這月的工作做完然後去領薪水才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拿上薪水去周遊世界就是我一生的夢想,世界再大也得容得下普通的夢想,其實褪去這個身份,我也只是個普通人罷了。”
結束通話與地面控制中心的聯絡,費列格將日誌和記錄資料傳向地球,而後舉目望向星空。
太空是曾經人人嚮往的新世界,但費列格已經在星空下待了十年了,那些繁星在他看來,無異於利用隨機程式碼在黑藍色幕布上生成的數億個白點。
“艦長,觀測到有人造目標接近磁塵!”
船員闖入艦長室的報道讓費列格平淡如水的生活驚起輕薄的波瀾。
由於磁塵產生的強烈電磁干擾,雷達對磁塵的觀測效率極低,理想平面號用34組光學陣列對磁塵進行觀測。
費列格在電腦上調出一組1070mm口徑光學望遠鏡的影象,並不斷結合理想平面號的各類光學陣列,鎖定一個迅速接近磁塵的航天器並不斷放大影象。
廣袤的宇宙化作黑暗沼澤,星光便是困在沼澤中的跋涉者,宇宙並不拘泥使用粘稠泥土和暗流拉扯冒險者的步伐,宇宙的難以跋涉在於其空曠的空間,光的速度在廣袤的宇宙中穿梭也莫過於以極緩慢的爬行速度穿過草原。
一枚熾熱的流星在令人窒息的宇宙沼澤中燃燒,它藍色的尾焰被擠壓成一條只有人類航天器才會迸發的淺藍色慧尾,恍如這死寂宇宙中一隻活躍的精靈。
再放大,費列格發現那流星是一個類似人造衛星的航天器,形狀類似於一個直徑三米,長七米的圓柱體,由於磁塵的吸引,正以120馬赫的高速接近,並且還在加速。
“現在那艘航天器距離磁塵一百萬公里,就算是120馬赫高速,距離撞擊也還有6個小時左右,但反常的是這艘航天器居然還在加大發動機功率向磁塵接近,以這樣的速度加速,大約3個小時後就會撞擊磁塵。”船員繼續彙報。
“如果是有人飛行器,那麼在臨死前加速的行為也太反常了,如果是銷燬衛星,也沒有必要用撞擊土星磁塵的方法一類奢侈的方法。先讓地面調查所有航線和失蹤人員,如果可以,再調查衛星銷燬記錄。另外,有艘九州的空間站比我們的空間站離磁塵更近,他們距離磁塵只有一千一百萬公里。”
無線電跨越四百萬公里用了13秒,距離磁塵一千一百萬公里的九州空間站“鳳凰號”做出決議用了五分鐘,無線電再次跨越四百萬公里又用了13秒,僅僅延遲就高達30秒。
“這裡是九州鳳凰號觀測資訊:一個灰白色圓柱狀物體正處在我空間站10點鐘方向,速度達到120.7馬赫,且還在不斷加速,預計三小時三十六分鐘後相撞。我空間站調查了近期所有衛星軌道執行記錄和衛星銷燬記錄,均未發現任何衛星接近磁塵。”
“九州人比我們行動得更快,但他們也沒有調查到那是什麼。”
在那詭譎的閃光降世前,世界依然安眠在溫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