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留步!”走在嶽凌雲身後的林仲喊了一聲,嶽凌雲不用回頭都聽得出這個讓他極其厭惡的聲音是誰的。
嶽凌雲停下腳步,回過身來,臉上鋪滿了笑意,開口道:“啊,原來是林中丞。這麼巧,你也來早朝?”
“漢王此言何故啊,我作為御史中丞,除了休沐之日哪天不用上早朝。倒是漢王,你不回江南上好的宅子待著,來上早朝作甚?”林仲笑著說道。這不知天生還是後天的假面笑臉,嶽凌雲早就看得心裡直犯惡心。
“自然是來看一出好戲。”嶽凌雲看著林仲,故意嘴角微揚,笑意說道。
“難道真的被父親猜中了是和射縣一事有關?若是真的如此,這個趙完我日後定要他做人不得,做狗也不得。”林仲心裡想著,臉上卻是笑意如春風,回答道:“朝堂之上還有好戲?你是說我大梁是草臺班子麼?”
“林中丞這帽子可扣得夠大的啊。我要是一般小吏還真是得嚇個半死。不過開個玩笑而已。”嶽凌雲說道。
“我也是玩笑而已。”林仲笑著回道。
兩人並肩走入議事大殿,路過群臣雖是隔得遠遠的,都不免竊竊私語。
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是太上皇賜予漢王的特權。不過嶽浪很少回京上朝,而今日嶽凌雲如此行徑,群臣都只議論他不知禮儀廉恥,承襲漢王之位,卻敢做嶽浪都沒有做的事情。
群臣在大殿等候片刻之後,皇帝劉思言坐到了龍位之上,目光卻是聚在了嶽凌雲的兩把佩劍上。
“漢王,劍履上殿,別人只帶一把,你倒是帶了兩把啊。”劉思言玩笑說道。
“這兩把劍都該是當世好劍吧?”劉思言繼而問道。
“回陛下,一曰青霜,二曰逐水。是臣為世子之時遊歷江湖時常帶的。”嶽凌雲拱手答道。
“哦?漢王還曾遊歷江湖?說實話,朕倒也愛聽一些江湖趣聞。不知道漢王遊歷之後可有哪些故事,今日可說來朕與群臣聽聽?”劉思言繼續問道。
“好玩的倒不一定,不過臣倒是遇到一些稀奇事兒。”
“什麼稀奇事兒,你且說來。”劉思言高坐在龍椅之上,一副頗有興趣的樣子。臺下的群臣們都是老油條,自然知道今天的戲算是要開始了。
大殿之內的群臣都沒有看清發生了什麼,嶽凌雲的青霜卻已然出鞘,透著寒氣的劍身只離林仲的脖頸寸許。林仲都能感受到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但臉上卻依舊鎮定。群臣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的目瞪口呆,林甫卻只是看了一眼,神情淡然。
“來人啊,漢王要反!”
不知是誰喊了一句,殿內更加騷動。然後大殿之內的兵士沒有任何的動作,因為劉思言做了一個制止的手勢。這大殿之內,劉思言沒有發號,任何一個士兵都不會有所動作。
“林中丞,你這張臉大家都認識。沒意思。”說完嶽凌雲一個閃身,青霜已經架在了大殿將近門口之處的一個官員的脖子上。這個官員可沒有林仲那麼鎮定,兩腿只打哆嗦,連話都說不全了。
“漢……,漢……,漢王……,小的……,沒……”官員嚇得語無倫次,深怕嶽凌雲手這麼一哆嗦小命不保。
“韓大人,你可知罪!”嶽凌雲之聲響徹大殿,縈繞回蕩。
“我……,我……”官員的嘴皮子顫抖不已,話到嘴邊就是吐不出來。
“大膽嶽凌雲,你不過世襲漢王之位,寸功未立,怎敢造次!還不放了韓大人,若有罪也該交由刑部、大理寺會審。”說話的是大梁禮部尚書孟知義,見孟尚書開口,一些群臣也隨即附和“放了韓大人”。
不過龍椅之上的劉思言卻沒有任何表示,似乎是想看看嶽凌雲到底是要鬧哪一齣戲。
“嗯?你是說讓我放了韓大人?!”眾人根本沒有看清,嶽凌雲就已經到了孟尚書的身前。
“當然!韓大人又有何罪?!”孟知義義正言辭的說道。
“哦,那我可做不到。”
“為什麼?你竟敢猖狂至此!”
“因為你叫我放了韓大人啊,我當然做不到。”嶽凌雲笑著說道
“喂!你叫什麼?”嶽凌雲眼神掃向了那個官員,開口問道。
“下官姓王,單名一個禮字。”那個站在群臣隊伍最末的官員顫顫巍巍的說道。
“是吧,你說放了韓大人,我確實做不到啊。”嶽凌雲青霜歸鞘,聳了聳肩笑著說道。
“你!當我大梁朝堂是兒戲麼!”孟知義怒不可遏。
“這事兒,你得問林中丞,他熟啊。是不是啊,林縣令!”嶽凌雲踱步來到了林仲的身邊,笑著說道。
“指鹿為馬,殺良冒功,林中丞在射縣做父母官時可沒少做吧?”嶽凌雲說道。
“就像這個在隊伍最後不起眼的小官,這都還在眼前,我說他是什麼,你們便認為是什麼,只是因為他在高官如雲的朝堂之上實在是不起眼。”
“漢王,你到底想說什麼?”孟知義問道。
“這得問林仲林中丞了,不知可還記得一個叫韓思之的少年!這個少年如同到射縣的其他流民一般,被林仲當作流寇斬首示眾,懸於射縣城門之上。不知多少條人命都被當作路匪惡霸作了林縣令的政績!”大殿之上,嶽凌雲朗聲說道。
此話一出,群臣一陣騷動。但林仲卻是鎮定自若。
“果然如父親所料,若是沒有絲毫準備被嶽凌雲突然這麼一出,或許就算是我也會露出一些破綻。”林仲心裡暗自思量道。
“漢王,你是說林中丞在任射縣縣令一職時殺良冒功,將無辜百姓斬首當作寇匪?”一直靜靜地看著眼前一切的劉思言開口問道。
“回陛下,正是如此。”嶽凌雲拱手說道。
“那你可有證據,空口無憑啊。”劉思言看著嶽凌雲笑著說道。
證據明明先前嶽凌雲就在大理寺之內交給了劉思言,此刻劉思言卻在大殿之上問嶽凌雲要憑證。群臣都看向了嶽凌雲,看著這個年輕的漢王究竟是跳樑小醜,還是有備而來。畢竟,先前大理寺擊鼓鳴冤一事已經在京城傳的沸沸揚揚,只不過沒有人知道那天在大理寺嶽凌雲到底說了什麼。今日之事絕非這麼簡單,他一個漢王怎麼會為一個素不相識的少年鳴冤,在場大臣都認為不過是手段罷了。
在那些高官眼裡,一個世子,一個王爺怎麼會為了一個小乞丐同林家結仇。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證據,我自然有!”嶽凌雲看著劉思言,笑著朗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