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學佛很困難,似乎是那樣的。學佛者,先學做人。需要知道,人都沒有做好,又何談學佛的基礎。有人說,為什麼佛教中要有那麼多的戒律,感覺不到自由。要知道,並不是佛法中的教規多。其實在這個社會中,我們需要遵從的規則也是很多的,畢竟作為人的我們都是要有一定的約束的。在外面不是你想說什麼話就說什麼話的,不是你想有什麼舉動就有什麼舉動。況且有時候我們所謂的自已的想法很多的時候也只是一些妄想而已。

佛法中的持戒的功德和世間社會的規則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追逐本源也一體的,兩面。就像陽光和陰影一樣存在。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當然對於戒的存在,有著它更廣大的意義。所謂戒律和我們的法規法律制度何嘗不是出於對社會安定發展的一種公共利益的規則。

佛教中說的要恆順眾生,每個人都是眾生。自然要愛自已,真誠地對待自已。比方我們社會都向往希望大家能和睦相處,遠離爭論,鬥者,一起和諧發展進步。佛教提倡的修六敬和對世間法也是有著極大的意義。

在佛教的很多經典中,經常有“以戒為師”之言。持戒要專而精,要清靜。對於每個戒律,佛教不主張強迫,能受持什麼戒律就受持什麼戒律。在家也好,出家也好,佛教並沒有主張要人們遠離生活,逃避現實。對於在家的居士,佛法也說了需要工作,需要掙錢,需要生活,需要照顧家人子女,也要照顧好自已。要愛眾生,首先我們就是眾生,我們當然要愛護自已,愛護自已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別人也和你一樣,是有血有肉的眾生,所以不要隨意去傷害別人,不要隨便攻擊別人。這與道家的天道思想也是一樣的,並沒有衝突,與儒家的仁者愛人也是一樣的。與基督教的神愛世人也是一樣的。

現在學佛的朋友們越來越多了,這是一個好事情。但是學佛同時,你反求諸已了嗎?你仔細觀察自已的內心世界,言行舉止了嗎?你清楚自已的問題了嗎?

問問自已,當下的自已是什麼樣的心境?是為了可以透過改變自已讓自已變的更優秀?還是為了顯示自已與別人的與眾不同?瞭解佛教的本意是為了追求潮流還是為了成長自已?對境面前,你如何處理煩惱?

有正確的聞思修嗎?聞是學習,思是思考,修是落實。世間社會上的工藝技巧的學習也是一樣的呀。佛陀也是主張大家多方面學習,多方面發展呀。佛教的教義怎麼會在一些人的眼裡是迷信的呢?你認真去了解了嗎?瞭解佛教的發展歷史嗎?瞭解佛教的各派經典了嗎?瞭解在它幾千年的傳播對世界各地的影響嗎?

社會上不乏有曲解佛教教義的,裝神弄鬼的,藉著佛教名義行騙的。但是不能因為幾人的不法行為而且給佛教打上罪大惡極的名號呀!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有個別警察,個別官員貪贓枉法就否定所有警察,否定所有官員一樣呀。這樣是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