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天剛矇矇亮,兩個人就趕上馬車出發了,中午路過滄州時,就在運河橋頭休息了一會兒。
兩人吃了點乾糧,也給馬飲水,餵了草料,然後繼續趕路。
等到淮鎮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找到崔大師家一叩門,出來開門的正是崔大師。
王守常身上揹著一袋玉米麵,王小武身上揹著半袋子白麵。
透過互相介紹,知道站在面前的人就是崔大師,兩個人很高興,就把帶來的玉米麵和白麵送給崔大師,崔大師堅辭不收。
崔大師將兩位讓進屋裡分賓主落座,兩個人就把帶來的玉米麵和白麵,都放到屋子裡的板凳上。
沒等崔大師發問,王守常先開口說道:“我們這次來拜訪大師,是有件事想請大師幫忙。就是現在正在根治海河,每個村都要派出河工隊,我們村也派出了20多人的河工隊”。
王守常接著說:“我這個兄弟王小武是河工隊的連長,我是付連長。我們村的河段在黃驊滕莊子村”。
“我們村河段兩邊的段鄰,一邊是張莊子村的,一邊是李家莊村的。跟我們發生矛盾並給我們造成挖河嚴重怠工的,就是李家莊村的河工隊。帶工的是村子裡的醫生張峰,還有李崇熙……”
並將這幾天發生的事, 一五一十的向崔大師講述了一遍。
大師聽完兩個人的敘述,知道是張峰和“小靈貓”運用了“大搬運”秘術。雖說此舉讓李家莊村的河段能提前完工,但是並沒有影響到別的村啊!而且是夜間秘密的施展秘術,並無意炫耀,也沒有引起大的轟動,當師傅的也不好說什麼。
想到這裡輕輕咳嗽了一聲,緩緩的說道:“李家莊村的張峰,我倒是見過一面,不是很熟,二位今天來找我的意思是?”
王小武急切的說:“就是想請大師給幫幫忙,本來都是各挖各的,進度都差不多,可我們村的河段緊挨著李家莊村的河段,算是倒了大黴了。被張峰他們這樣一搞,鬧得我們村的這活兒沒法幹了,白天挖出去的土,晚上又被人給弄回來了。李家莊村河段的土不用挖也是每天漸少,我們村的河工們拚命的挖河,反而沒有進度,鬧得人心惶惶的,也沒心幹活了。眼見著別的村的河段都快完工了,我們村卻沒有一點進展”。
“我倆這次來拜訪大師,就是想請大師到河段上去給看看,看看是不是有什麼玄幻靈異的東西在做怪,也請大師給破解一下,必有重謝”。
崔大師知道坐在自已面前的這個人是在誇大其詞,添油加醋,甚至是在惡意中傷,卻不動聲色。
故意問道:“怎麼個破解法呢?你們剛才說也派人值班守夜了,都沒有看住,那是不是想讓我去給守夜啊?”
“不敢不敢,大師您誤會了。我和王連長今天來的意思,就是想讓您老人家幫我們想想辦法,看能不能施展施展您的搬運大法,幫我們提高一下進度,我們也實在是想不出別的辦法了,才來叨擾大師您的”。王守常急忙解釋道。
“是啊大師,早就聽說您是得到“ 遁術”搬運大法真傳的人,借這次的機會也讓我們長長見識。”王小武附和著說。
“噢,心誠則靈,你們遠道而來,既然是求人辦事,就應當實事求是的介紹事情的原委經過,怎麼能添油加醋,無中生有呢?”
“你們剛才說的河段上發生的事,我已經都知道了,但是事實與你們講述的有很大的出入,真想讓我幫忙,就請二位把真實的事件經過,向我重新說一遍”。
崔大師微閉雙眼,喃喃的說道。
兩個人心裡都暗吃一驚,互相對視一下,王小武示意王守常再重新說一遍。
王守常又重新說了一遍,崔大師還是搖搖頭,面露不悅。
王小武又說了一遍事情的經過,崔大師還是搖搖頭,並且明顯有點不耐煩了。
二人見隱瞞不過去,就把一開始是自已村的河工們把“壟溝”推倒進李家莊村的河段裡,並往李家莊村河段裡扔土的事都講了出來,把趙碼頭村同時組織人,也幹了同樣的事都說了出來。
崔大師這才點點頭說道:“送二位幾句話,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一: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為;二: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三: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兩個人頻頻點頭:“感謝大師的教誨,我們記下了,還希望大師能幫幫我們,我們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了,才來叨擾大師的,大師如能幫我們一把,我們不勝感激……”。
“好吧”,看他們著急的樣子,崔大師拿過來文房四寶,用毛筆先在紙上劃了一張符,又在另一張紙上寫下四行大字:“行事向善,海納百川;利人利已,化堵為疏”。
寫完用嘴輕輕一吹,這些字好像從紙上凸出來了一點點,變得特別醒目,崔大師又拿出自已的姓名印章,在兩張紙上都蓋上私印。
然後,崔大師把這兩張紙捲起來,裝入一個圓紙筒內交給王小武,並囑咐到:“你們回去就把這個紙筒交給張峰,我相信,你們想請我幫忙的事,他就能做到”。
兩個人雖然知道張峰這個人很不簡單,但是要說他會“ 遁術”大搬運,還真是不敢相信。另外張峰能不能聽崔大師的話呢?僅憑兩張紙就能請得動張峰?這還都是個未知數。
王小武接過紙筒,遲疑的問道:“大師,張峰和我們已經有了矛盾,給他這兩張紙他就能給我們幫忙嗎?”
“是啊大師,我們把這東西交給他的時候,怎麼和他說呢?……”王守常疑惑的問。
“你們只管把這個紙筒交給張峰就行了,如果他問這是什麼,就說是從我這裡請的符咒,讓他給看看,化解化解,別的話不用說”。
見崔大師語氣這麼堅定,兩個人也就有了信心。
二人辭別了大師,連夜往回趕,第二天上午9點多就回到了河段上。
兩個人顧不上休息,拿著崔大師給的紙筒就來到了李家莊村的帶工棚,見到張峰,就把崔大師教給的話重複了一遍,然後將紙筒交到張峰手上。
張峰接過紙筒,看到紙上的字是恩師的筆跡,又看到上面有大師的私印,就笑著對王小武說:“王連長你們兩位回去吧,我看看怎麼化解,能化解得了呢,你們也別高興;化解不了呢,你們也別埋怨。我盡力化解,你們回去等訊息吧”。
兩個人只好回到了自已的帶工棚,滿腹狐疑,不知道崔大師寫那幾句話是什麼意思,更不知道張峰能否看得明白。
也不知道張峰有多大的本事,就算是真會“遁術”大搬運,也不可能憑著兩張紙,就出手給“競爭對手”幫忙啊!
兩個人甚至有點懷疑崔大師是在故弄玄虛,認為這次算是白跑一趟了,心情很是鬱悶。
王小武和王守常吃過中午飯,就帶領本村的河工上河段挖河了,兩個人帶頭幹活,除了督促大家夥兒幹活以外,別的話一句話也沒有。
河工們都很納悶:平時風趣幽默的王守常,今天怎麼“啞巴”了?別人和他說話都 愛搭不理的,就知道低頭幹活。
王小武也是滿臉的不高興,又像是在撒氣,拼了命似的悶頭幹活。
大家夥兒看到兩個帶工幹部都在拼命幹活,也受到了鼓舞,一改往日的頹廢,也都積極主動的幹起活兒來。河段上出現了熱情高漲的勞動場面,這也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天漸漸的黑了,王小武招呼大家收工。
河工們都離開河段以後,王小武和王守常看到這一下午挖出去的河土,比平時一天挖的還要多,略感欣慰。
但是看到兩邊的段鄰都快完工了,兩邊都是“深坑”了,自已的河段還是個大“高臺子”,兩個人不免嘆息了幾聲, 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了帶工棚。
兩個人吃完晚飯就睡下了,也沒心情講故事聽笑話了。
別的道道看來是走不通了,那就只能咬牙苦幹,做好磨掉一層皮的準備吧!因為少挖一鍁土,也是交不了工的。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王小五就把大家都喊起來了,要帶大家先去河段上幹一會兒活,再回來吃早飯。
他給大家做思想工作:“咱們村現在被別的村拉的太遠了, 以後每天早上起來,都先去幹一陣活兒, 回來再吃早飯。下午收工的時候,也要比別的村晚收一會兒工,我們帶工的也和大家一起幹”。
“現在就別指望別人會給咱們幫忙挖河了,自已的活就得靠自已幹,少挖一鍬土,咱們也交不了工”。
“要想早點回家守著老婆孩子, 那就得抓緊幹活,昨天下午咱們乾的就很不錯,按照昨天下午這個進度,追趕上別的村也不是沒有希望”。
大家都知道已經不可能追上別的村了,但是也都明白:“只能靠自已”這句話的道理。挖河挖到最後快完工的時候,所有的河工都會累得疲憊不堪,精疲力竭,怎麼可能會有人過來幫忙。
分給自已村的河段,累不死就得幹,累倒一個,村子裡還要派一個人過來頂替,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也要把活幹完。
指望別人幫自已乾點活兒?那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王小武帶領河工們還沒走到河段上呢,就聽走在最前邊的人喊到:“咱們的河段讓人給挖了”。
“大“土臺子”挖沒了……”。
“土臺子”沒有了……”。
聽到喊聲,後邊的這些河工沒有什麼反應,壓根就不相信會有這種好事,人家李家莊有“能人”相助,咱們挨著人家,只有倒黴的份兒。
麻木的走著,沒有人相信會有奇蹟發生,所以沒有人會為幾聲“惡作劇”的喊叫而激動。
等大家上了河堤,才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就見本村河段裡,高出兩邊段鄰的大“土臺子”沒有了。
大家夥兒愣了幾秒,然後一起歡呼雀躍起來。
“噢,噢,“土臺子”沒有了”。
“快完活兒嘍”
“快點幹呀!幹完回家嘍”
“爭第一呀……加油幹呀……”
…………
這些河工們發了瘋似的,衝進河槽子幹起活來,今天大家都配合默契,裝土的鐵鍁上下飛舞,一刻不停;抬筐的,挑擔子的,推“小推車”的,“拉坡”的都是健步如飛,來回穿梭。人們不比誰幹的少了,都想多幹點兒,搶進度,早點交工早回家。看到希望後的心情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小王莊的河段上,河工們歡聲笑語,你追我趕,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這一個晚上的“大搬運”,就將小王莊村的交工時間,至少提前了一個多月。
小王莊鄰近河段上的河工們,很快就聽說了小王莊村河段上,昨晚發生了詭異事件,人們懷著複雜的心情,紛紛跑過來檢視。
這其中有和小王莊村一樣進度緩慢,人心渙散的村;也有進度快,人心齊,想爭第一,就怕被別的村搶先進的村;也有前些日子就等著看小王莊村笑話的村;還有想投機取巧, 過來看看琢磨門道的;但是大部分人是過來看熱鬧的。
王小武和王守常心裡明白,這是張峰本人或者是他請來的“高人”,運用“遁術”大搬運,把自已河段裡的大“土臺子”給搬運到河堤上去了。
兩個人看到來自已河段上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對於人們提出的問題也不便做出解釋,就招呼本村的河工們回去吃早飯。
埋頭苦幹的河工們,今天都像是變了一個人,看到這麼多人過來看熱鬧,而且所有來的人在看他們幹活時,眼睛裡都充滿了羨慕,這讓出盡了風頭的河工們,幹起活兒來更有勁了。
聽到王連長喊“收工了,回去吃早飯”。大家這才意猶未盡的收拾工具,一步一回頭的說笑著往回走。
王小武和王守常去食堂打早飯,剛回到帶工棚,就見裡面坐著6個人,其中就有趙碼頭村的兩名帶工幹部,其他4個人也都認識,都是附近河段上帶工的村幹部。
見兩個人進來,趙碼頭村的帶工幹部趙增䘵熱情的打招呼:“守常大哥,小武兄弟回來了”。
“回來了,幾位吃早飯了嗎?還沒吃飯的話我去給打點飯”,王守常問道。
“我們都吃過早飯了,你們兩位快點吃飯吧”。
“幾位過來這是有事啊?”王小武問
“是啊,是啊,你們先吃飯,吃完飯再說”。
“沒事兒,你們有什麼事儘管說”,王小武一邊坐下吃飯一邊說。
“小武兄弟,我們過來就是想問問,昨天晚上這一個晚上,你們河槽子裡的大“土臺子”怎麼就不見了呢?這肯定不是人工挖的啊!就你們這些河工,一個月也挖不出去這麼多的土啊!”
“增䘵哥你這話就不對了,你的意思是我們村的河工幹活不行唄?”
“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向你們學習學習這個經驗,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實在不好意思,我們昨天晚上一晚上沒睡覺,因為大家夥兒不甘心落後,就齊心協力的大幹了一個晚上,誰也沒想到進度會這麼快,至於有沒有“神助”就說不清楚了”。王小武還不忘賣賣關子。
“是啊!昨天晚上我就發現那裝土的筐呀,小推車啊,總是裝不滿,等好不容易裝滿了吧,還不用使出老大的勁“抬”和“推”了,抬著的“抬筐”很輕,就像裡面裝的不是土,而是棉花。小推車也是輕飄飄的,不用使勁推,扶著車把,小推車自已就往前走,等到了河堤上往外倒土的時候,那一車土倒出來,比平時三車土還要多……”,王守常開始胡編亂造的講故事。
趙增䘵一行人見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就只好悻悻的告辭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