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石寨,這是白石寨附近的一個村寨,人口有七百餘,因村寨周邊有大量的石灰岩而得名,灰石寨的城牆就是用這種石頭建的。

自從陶作坊附近的石灰石的開採變艱難之後,張山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灰石寨,其實他之前就知道這裡盛產石灰石,這次過來就是想看看這裡的石灰石資源是否適合大規模開採。

白矽本是白石寨的氏族長,後來張山發現此人對礦石有一定的天賦,就任命他為部落的礦務大臣,管所有的礦產資源。

白矽帶著張山來到灰石村附的一處石山之下。

“酋長,就是這裡了,石部落以前不會燒石灰,所以這裡的石頭是用來造石器和修城牆。”白矽撿起地上的一塊石頭遞給張山。

張山拿起石頭看了看,覺得這裡的石頭都是品質比較好的石灰岩,他又四周觀察了一下,發現周圍山上的草木很稀疏,山上和山下都是這種石頭,這裡的石灰石資源非常豐富,而且大部分的石灰石都在表層,容易開採。

石灰石是重要的建築材料,無論是修城牆還是鋪路蓋房,都需要大量的石灰石,這裡的石灰石數量眾多,足夠滿足今後部落的發展。

“不錯,以後灰石村就專門開採石灰石礦。”張山說道,“對了,這裡有沒有河流,我想利用河流把石灰運出去。”

石矽指著前方的一片樹林,說:“那裡有一條能直通谷城的河。”

張山趕忙帶人進入前方的樹林中,這裡果然有一條二十多米寬的河流,而且周圍的樹木非常多。

他立刻回去把五十個擅長建築的族人帶過來,其中谷健是從谷部落開始時就一直擔任的建築隊長,期間還參與了谷城、田城、岐城的建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建築經驗。

張山撐著竹筏,在河找找到了水位比較深的河段,便讓谷健帶著工人在這裡修一個碼頭,碼頭是用樹木打入河中,在上面鋪設木頭而成,是八米長的距離、三米的寬度。

數日後,張山推著獨輪車在碼頭上面行走都很順暢,今後無論是運輸石頭出去或是運輸物資都非常方便。

他們在碼頭的不遠處劃了一片平地,在上面砌了四個石灰窯,又建了用於給工人休息用的房子與木柴倉庫、生石灰倉庫等。

兩個月後,石灰工場完工了。

張山從灰石村抽五十個男人加上從其他村寨徵過來的五十個男人,安排他們在石灰工場燒製石灰和去開採石灰石,而灰石村的村長灰巖是管理石灰工場的場主。

張山來到灰石村,這次還帶來一批車子和物資,他對場主灰巖說道:“這是我從谷城調過來的五輛牛車和十輛獨輪車,我們去試試效果!”

“是的酋長,我們這就出發!”

半個小時後,灰巖召集了一百個工人,在工人熟悉車子的操作之後,張山帶著他們前往礦山。

這一帶地面上的石子非常多,牛車和獨輪車都很不好走,張山覺得很有必要修路,便人在灰石村、礦場、工場這三者之間清理出一條路。

來到礦場,工人們收集這裡的石灰石,有一些大塊的石頭還需要用青銅錘子和鑿子砸開,再用籮筐裝起來,放在車子上。

待車子都裝滿石灰石後,張山率領隊伍前往河邊的石灰工場。

因為有人提前把路上的石塊清理乾淨,所以車隊這次的行進很順暢,就是途中下大雨,本來平整的土路變得泥濘不堪,很多車子的車輪陷入泥土之中,行進變得非常困難。

來到石灰工場,他們在這裡躲雨。

雨停之後,張山便讓他們到附近砍伐樹木,這附近的樹木非常多,今後燒石灰的燃料肯定是足夠的,這也是張山選擇在這裡建石灰場的原因。

他們把石灰石和木柴放入窯中燒製,新手工人跟著熟手工人幹,所以生產石灰的工作不太需要張山去費心,就是路的問題讓他頗為頭疼。

十日後,第一批石灰燒製出來,張山決定用這一批石灰修路。

石灰是不能直接用來修路的,張山記得前世村裡缺乏水泥的時候,就會用石灰、泥土、沙子鋪路,這種路叫三合土路,也是古代的“水泥路”,其中石灰是主要材料,含量必須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而泥土只需有一定的粘性就行了,這樣的泥土跟容易找到。

張山在一處河邊就找到了一種黃土,它有一定的粘性,而且含沙量比較大,正適合用來修路。

而河裡面的河沙也非常豐富,他們在河的一個支流處發現大量的河沙,人只需到河裡用籮筐撈上來就行。

但是,張山卻發現撈回來的沙子中有不少石頭木頭這些雜質,若是把這些東西混入路中,恐怕會影響三合土路的質量。

他想到了前世人們用篩網把沙子裡的雜質過濾掉,便回去竹製編織廠研究出了一種竹篩網。

果然,這種篩網非常有用,工人們把沙子鏟進篩網中,那些木頭石塊就被篩了出來。

張山撿起一些沙子細看,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隨後讓人把一些生石灰溶化為熟石灰。

把熟石灰與黃土、沙子混合製成了三合土,把這些土鋪在清理好的土路之上,又用一些用大樹樁製成的木柱壓在路上並夯實。

經過巨木柱壓實後的三合土路變得非常結實,而且乾透之後具有很好的防水性,就是載滿貨物的牛車走在上去也不壓壞。

張山打算把三合土路的技術傳到各城各寨,安排城主村長們去修路,目標是在五年之內把每個城寨連通一起,特別是今後隨著車子的普及,就非常需要馬路。

在修礦場的三合土路的期間,下了幾場大雨,張山發現那些乾透後的三合土路就算遭遇大雨也不會變泥濘,甚至牛車在上面行走也不會壓壞,這三合土路非常成功。

張山帶著修路隊,修了一個多月,才把石灰場、礦場、灰石村的路鋪砌完畢。

礦場的一角,張山坐在一塊大石上,看著工人們把一車車的石灰石運輸到石灰工場。

礦石的運輸速度提高了不少,他覺得三合土路是非常值得修的。

“修路需要大量的石灰,看來開發這片石礦是很正確的,灰巖場主,我們去工場那邊看看!”

“好的酋長!”

說完,張山便從巨石上跳下來,準備回去的時候,卻發現腳邊有一大叢的藤蔓植物,而且上面還掛著一串串紫黑色的果子,他看著有點熟悉,便摘了一些來看。

旁邊的灰巖說這種果子是可以吃的,於是張山就摘了幾個品嚐。

他不由大喜,這竟然是野葡萄,於是他趕忙把附近的葡萄收集起來準備帶回去釀葡萄酒,還挖了幾棵葡萄回去建葡萄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