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太守在後堂內一聲令下,魯智深便被眾多公差如皂雕追紫燕、猛虎撲羊羔般迅猛地拿下。他們將他團團圍住,簇擁到廳階下。太守嚴厲地質問魯智深的來歷,而魯智深則以出家人的身份回應,堅稱自已並無罪行。然而,太守並不相信,他懷疑魯智深是關西五路的強賊,來此可能是為了替史進報仇。
太守見魯智深不肯招供,便命令手下對他進行殘酷的拷打。魯智深忍受著劇痛,大聲喊出自已是梁山泊的好漢花和尚魯智深,並威脅說如果他的哥哥宋江知道了這件事,一定會下山來砍太守的頭。太守聽後大怒,將魯智深釘上大枷,關入死囚牢中,並上報都省請求指示。魯智深的禪杖和戒刀也被沒收,封存在府堂裡。
這個訊息迅速傳遍了整個華州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嘍囉們得知訊息後,立刻飛報上山。武松聽到魯智深失陷的訊息後大驚失色,他擔心自已無法向眾頭領交代。正在此時,山下的小嘍囉來報,說梁山泊的頭領神行太保戴宗已經到了山下。
武松慌忙下山迎接戴宗上山,並向他詳細訴說了魯智深不聽勸告、失陷華州的經過。戴宗聽後也是大吃一驚,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不能久留。於是,他決定立刻趕回梁山泊向宋江報告,請求派遣兵將前來救援。武松則留在少華山等待訊息,他焦急地盼望著戴宗能儘快帶來援兵,救出魯智深。
戴宗在吃了些素食後,施展了他的神行法,迅速返回了梁山泊。他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回到了山寨,並向晁蓋和宋江兩位頭領詳細敘述了魯智深因救史進而被賀太守陷害的事情。
宋江聽後大驚,立刻決定要救援魯智深和史進。他不敢有任何耽擱,迅速點起了人馬,分成三隊出發。前軍由花榮、秦明、林沖、楊志、呼延灼五位先鋒引領,帶領一千甲馬和二千步軍先行,負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中軍由宋江、吳用、朱仝、徐寧、解珍、解寶六位頭領率領,共有二千馬步軍兵。後軍則由李應、楊雄、石秀、李俊、張順五位頭領負責押運糧草,也有二千馬步軍兵。整支隊伍共計七千人馬,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梁山泊,直取華州。
隊伍在路上不停地前進,很快就過了半路。宋江先派戴宗去少華山報信,讓朱武等人做好接待準備。朱武、陳達、楊春三人得知訊息後,立刻下山迎接宋江等人,並請他們到山寨裡坐下。
宋江詳細詢問了城中的情況,朱武告訴他史進和魯智深已經被賀太守關入牢中,只等朝廷的明降發落。宋江和吳用商量如何救援兩人,朱武認為華州城郭廣闊,濠溝深遠,難以強攻,只有裡應外合才能成功。吳用也同意這個看法,並提議明天去城邊觀察城池情況再作打算。
當晚宋江等人飲酒議事,急切地盼望著天明的到來,以便能夠去看城並制定出救援計劃。
吳用進諫道:“城中關押著兩位重要的好漢,他們必然嚴加防備。因此,白天不適宜去觀察。但今夜月色必然明亮,我們可以在申牌前後下山,一更時分便可到達那裡窺望。”宋江等人都同意了這個建議。於是,當日午後,宋江、吳用、花榮、秦明、朱仝五人騎馬下山,緩慢而謹慎地前行。
初更時分,他們到達了華州城外的高處山坡。此時正值二月中旬,月色明亮如白晝,天空中沒有一片雲彩遮擋。他們立馬遠望華州城,只見城池堅固高大,護城河深闊。他們仔細觀察了片刻,又遠遠地望見了西嶽華山。那是一座雄偉壯麗的高山!峰名仙掌,觀隱雲臺,與天河相接,景色壯美無比。眾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讚歎不已。
然而,當他們回過神來,再次看向華州城時,卻發現城池依然堅固厚壯,形勢險要,他們無法攻破。宋江等人愁眉緊鎖,無法可施。吳用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只能先回寨裡再商議對策。”於是五人連夜騎馬回到了少華山上。
回到寨中後,宋江仍然面帶憂色。吳用見狀安慰道:“我們可以先派遣一些精明的小嘍囉下山去探聽訊息,以便更好地瞭解城內的情況。”宋江點頭同意了這個建議。三日後,探子回報說朝廷派遣了一個太尉前來西嶽降香。這個太尉將帶領御賜金鈴吊掛從黃河進入渭河而來。
吳用聽後大喜過望地說道:“哥哥不用憂愁了!機會來了!”他立即召來李俊和張順兩人,並告訴他們如此這般行事。但李俊擔心他們對地形不熟悉,需要一個引路人。白花蛇楊春自告奮勇地說道:“我願意相助引路!”宋江聽後大喜過望。於是三人下山去了。
次日天還沒亮時,吳用便請來了宋江、李應、朱仝、呼延灼等八位頭領以及五百多名士兵悄悄地下山來到了渭河渡口附近等待時機。李俊、張順和楊春已經提前奪下了十餘隻大船並藏在了灘頭附近的水草中。吳用安排花榮等四人在岸上埋伏接應;而宋江等四人則躲藏在大船裡面;李俊等三人則負責操縱船隻並隨時準備出擊。眾人在渡口處耐心地等待了一夜直到天色漸漸明亮起來......
次日天明,遠方傳來鑼鳴鼓響,三隻官船緩緩駛來。船上插著一面醒目的黃旗,上面赫然寫著“欽奉聖旨西嶽降香太尉宿元景”。宋江看後,心中暗自歡喜,想起昔日九天玄女所言:“遇宿重重喜。”覺得今日得見此人,必定有好主意。
太尉的官船漸漸接近河口,朱仝和李應各自手執長槍,站在宋江和吳用的背後,嚴陣以待。等太尉的船一到,他們便立刻攔截住。船裡走出二十餘名紫衫銀帶的虞候,大聲喝道:“你們是什麼船隻,竟敢在此攔截大臣!”宋江手持骨朵,躬身行禮,吳用則立在船頭,恭敬地說:“梁山泊義士宋江,特來參拜太尉。”
船上客帳司的人出來回應:“這是朝廷的太尉,奉聖旨去西嶽降香。你們是梁山泊的義士,為何在此攔截?”吳用解釋道:“我們只求見太尉一面,有重要事情相告。”客帳司的人問:“你們是什麼人,憑什麼要見太尉!”兩邊的虞候也喝道:“低聲!”宋江說:“請太尉暫到岸上,我們自有商量的事。”但客帳司的人卻拒絕道:“休得胡說!太尉是朝廷命臣,豈能與你等商量!”宋江又說:“太尉若不肯相見,只怕我們的弟兄們會驚擾了太尉。”朱仝聞言,把槍上的小號旗一揮動,岸上花榮、秦明、徐寧、呼延灼等人立刻引領馬軍出來,一齊搭上弓箭,擺列在河口岸上。那船上的梢公們見狀都嚇得鑽入船艙裡去了。
客帳司的人見狀也慌了神,只得進去稟報太尉。宿太尉無奈只得出來到船頭上坐定。宋江再次躬身行禮道:“宋江等不敢造次。”宿太尉問:“義士為何如此攔截船隻?”宋江答道:“我們怎敢攔截太尉只是想請求太尉上岸來有重要事情相告。”然而宿太尉卻以奉聖旨降香為由拒絕了上岸的請求。
宋江見太尉不肯上岸便暗示李應揮動號帶槍。李俊、張順、楊春三人見狀立刻撐出船來。宿太尉看見大驚失色。李俊和張順則明晃晃地掣出尖刀在手早就跳過船去手起刀落先把兩個虞候摜下水裡去。宋江連忙喝止道:“休得胡做驚了貴人!”李俊和張順又立刻跳下水去把兩個虞候又送上船來。二人在水面上如履平地輕鬆地又跳上船來嚇得宿太尉魂飛魄散。
宋江再次喝止眾人道:“孩兒們且退去休得驚擾了太尉貴人。我自會慢慢地請太尉登岸。”宿太尉此時已無法拒絕只得說道:“義士有何事情就此說不妨。”宋江卻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請太尉到山寨裡我們再詳細告知。我們絕無加害之心如有此念願受西嶽神靈誅滅。”說到這個份上宿太尉只得離船上岸。眾人牽過一匹馬來扶他上馬不得已地隨眾人一同前往山寨。
宋江先安排花榮、秦明陪同宿太尉上山。他自已也隨後上了馬,命令將船上的所有人等,包括御香、祭物、金鈴吊掛等物品,全部收拾帶上山,只留下李俊、張順帶領一百多人看守船隻。一行眾頭領都順利到達山上。
宋江下馬進入山寨,將宿太尉扶到聚義廳的正中坐定,眾頭領則侍立在兩邊。宋江向宿太尉行了四拜大禮,然後跪在面前,詳細地稟告道:“宋江原是鄆城縣的小吏,因被官司所逼,不得已才聚集在山林,暫時借梁山水泊避難,一直專等朝廷的招安,為國家出力。如今我有兩個兄弟,無緣無故被賀太守陷害,關押在牢裡。我想借用太尉的御香儀仗和金鈴吊掛去賺取華州,事成之後必定歸還,絕不會對太尉有任何侵犯。請太尉明察。”
宿太尉聽後有些擔憂地說:“如果你拿了御香等物去,明天事情敗露,我必定會受牽連。”宋江趕緊保證道:“太尉回京後,如有任何事情,都推在我身上便是。”宿太尉看了看周圍那一班人的模樣,知道無法推託,只得答應了。
宋江於是舉杯設宴,向宿太尉表示感謝。他還把太尉帶來的人穿的衣服都借來穿上,以便更好地進行偽裝。他們從小嘍囉中挑選了一個俊俏的,剃了鬍鬚,穿上太尉的衣服,扮作宿元景;宋江和吳用則扮作客帳司;解珍、解寶、楊雄、石秀扮作虞候;小嘍囉們都穿上紫衫銀帶,手執旌節、旗幡、儀仗、法物,抬著御香、祭禮、金鈴吊掛;花榮、徐寧、朱仝、李應則扮作四個衙兵。朱武、陳達、楊春負責接待太尉及其隨從人員,並設酒宴款待他們。
同時,宋江還安排了秦明、呼延灼帶領一隊人馬,林沖、楊志帶領另一隊人馬,分作兩路去攻取華州城。他又命令武松預先去西嶽門下埋伏等待,只等聽到號令就立即行動。戴宗則負責先去報知各方。
一行人等離了山寨後,直接來到河口下船,沒有向華州太守報告,而是直奔西嶽廟而來。戴宗已經提前通知了雲臺觀的觀主和廟裡的職事人員,他們一直在等候,直到船靠岸,才迎接眾人上岸。香花燈燭、幢幡寶蓋等物品都已經擺列整齊,等待著御香的到來。
御香被請上香亭後,由廟裡的人夫扛抬著,前面導引著金鈴吊掛,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前往岳廟。觀主見到太尉後,吳用上前說道:“太尉一路辛苦,身體有些不適,快請上轎。”左右人等趕緊扶太尉上轎,直接抬到岳廟裡的官廳內歇息。
吳用對觀主說:“這是特奉聖旨,帶著御香、金鈴吊掛來供奉聖帝。為什麼本州的官員如此輕慢,不來迎接?”觀主答道:“已經派人去報告了,應該很快就到。”話音剛落,本州先派來一員推官,帶著五七十名公差,抬著酒果來見太尉。
原來那扮作太尉的小嘍囉雖然模樣相似,但言語舉止卻模仿不來,因此只讓他裝病躺在床上。推官看了之後,見來的旌節、門旗、牙仗等物品都是東京製造出來的內府之物,自然不會有假。客帳司的人假意出入稟報了兩次後,才引著推官進去遠遠地參拜了假太尉。假太尉只是用手指了指並沒有說話。
吳用把推官引到面前埋怨道:“太尉是天子前近幸大臣不辭千里之遙特奉聖旨到此降香不想在路上染病未愈。本州眾官為何不來遠接?”推官答道:“前路官司雖然有文書到州但是不見近報因此有失迎迓不期太尉先到廟裡。本是太守便來奈緣少華山賊人糾合梁山泊草寇要打城池每日在彼提防以此不敢擅離特差小官先來貢獻酒禮。太守隨後便來參見大臣。”
吳用說道:“太尉身體不適不能飲酒只叫太守來商議行禮之事。”推官隨即教人取酒來與客帳司親隨人員把盞。吳用又進去稟報了一次然後拿著鑰匙出來引著推官去看金鈴吊掛。他開了鎖從香帛袋中取出那御賜金鈴吊掛來叫推官看。只見金鈴吊掛製造得無比精美:渾金打就五彩裝成雙懸纓絡金鈴上掛珠璣寶蓋;黃羅密佈中間八爪玉龍盤繞;紫帶低垂外壁雙飛金鳳環繞;對嵌珊瑚瑪瑙重圍琥珀珍珠;碧琉璃掩映絳紗燈紅菡萏參差青翠葉;如此精美絕倫的金鈴吊掛堪宜金屋瓊樓掛雅稱瑤臺寶殿懸。
這一對金鈴吊掛是東京內府的高手匠人精心製作的,上面嵌滿了七寶珍珠,中間還點著一盞紅紗燈籠,精美無比。這是聖帝殿上正中央掛的飾物,若非內府頒發,民間是無法制作的。吳用讓推官看過之後,又將其收入櫃匣內鎖好;接著又取出中書省的許多公文,交給推官,讓他叫太守來商議挑選祭祀的日期。推官和眾多公差見識了這些珍貴的物品和公文後,便告辭了客帳司,直接回到華州府向賀太守報告。
宋江在暗中觀察,對吳用的計策暗暗喝彩,心想:“這廝雖然奸猾,但也被我們騙得眼花繚亂了。”此時武松已經在廟門下等候。吳用又讓石秀藏了尖刀,也來廟門下協助武松行事;同時又讓戴宗扮作虞候。雲臺觀主進獻了素齋,一面讓執事人員安排鋪設岳廟。
宋江在閒步遊覽西嶽廟時,不禁讚歎這座廟宇建造得真好,殿宇非凡,宛如人間仙境。整個廟宇金碧輝煌,雕樑畫棟,山河繡戶,日月近雕樑。蝦鬚織錦的櫳簾懸掛著,龜背硃紅的亮槅排列著。廊廡下磨磚砌成花間縫,殿臺邊牆壁上搗著椒泥。黃羅帳幔設著,供案畔列著九卿四相;丹鳳扇開著,御榻邊擺著玉女金童。整個廟宇肅穆威嚴,神靈赫赫常受祭享。
宋江來到正殿上拈香再拜,並暗自祈禱。當他回到官廳前時,門人報道:“賀太守來了。”宋江便讓花榮、徐寧、朱仝、李應四個扮作衙兵的人各執器械分列在兩邊;解珍、解寶、楊雄、戴宗各帶暗器侍立在左右。
賀太守帶著三百多人來到廟前下馬並簇擁而入。吳用見狀大喝道:“朝廷太尉在此閒雜人等不許靠近!”眾人立刻停下腳步。賀太守親自上前來拜見太尉。吳用道:“太尉有請太守進來相見。”賀太守進入官廳前望著假太尉便拜。吳用問道:“太守你知道自已的罪過嗎?”太守答道:“賀某不知太尉到來懇請恕罪。”吳用又問道:“太尉奉旨到此西嶽降香你為何不來遠接?”太守回答道:“沒有接到近報所以有失迎迓。”吳用大喝一聲:“拿下!”解珍、解寶兄弟兩個立刻掣出短刀來一腳把賀太守踢翻在地並割下了他的頭。宋江大聲喝道:“兄弟們動手!”那三百多個跟來的人被驚得呆住了正要走不動時花榮等人一擁而上將他們全部打倒在地。其中有一半人搶先出逃但在廟門下被武松、石秀舞刀殺了進來小嘍囉們四下趕殺那三百多人沒有一個能夠回去。後來到廟裡的人也都被張順、李俊殺了。
宋江急忙命令收下御香和吊掛,然後下船。當他們全部趕到華州時,已經看到城中兩路火起,於是他們一起殺了進去。他們首先去牢中救出了史進和魯智深,然後開啟庫藏,取走了財帛,並裝載到車上。一行人離開了華州,上船回到少華山上,都去拜見宿太尉,並歸還了御香、金鈴吊掛、旌節、門旗、儀仗等物品,感謝了太尉的恩情。
宋江命人取來一盤金銀,送給太尉;隨從人員,不論高低,都給了金銀。他們在山寨裡設了一個送路的筵席,感謝太尉。眾頭領一直送太尉下山,到河口交割了所有物品和船隻,一點也沒有缺少,都還給了來的人等。宋江感謝了宿太尉,然後回到少華山上,與四位好漢商議,收拾山寨的錢糧,放火燒了寨柵。一行人等,帶著軍馬和糧草,都前往梁山泊。
有詩為證:像蚯蚓一樣盤結,像蛇一樣蟠曲,他們合計在一起,便驅使人馬下山來。雖然救得了花和尚魯智深,但太守又何辜,獨自遭受了災難。
且說宿太尉下船後,來到華州城中,已經得知被梁山泊的好漢殺死了許多軍兵人馬,劫走了府庫的錢糧,城中被殺死的軍校有一百多人,馬匹也全部被俘虜去,西嶽廟中又殺了許多人。於是,他叫本州的推官起草文書,申報中書省,奏報此事,都說是“宋江先在途中劫了御香、吊掛,因此賺得知府到廟,殺害了許多性命”。宿太尉到廟內焚了御香,把這金鈴吊掛交給了雲臺觀主,然後星夜兼程,急忙趕回京師,奏知此事。
再說宋江救了史進、魯智深之後,帶著少華山的四個好漢,仍然分成三隊分配人馬,返回梁山泊。他們所經過的州縣,都秋毫無犯,沒有騷擾百姓。他們先派戴宗前來上山報知晁蓋和眾頭領。晁蓋和眾頭領下山迎接宋江等人,一同回到山寨裡的聚義廳上相見。然後,他們設宴慶祝。第二天,史進、朱武、陳達、楊春各自用自已的財物設宴,感謝晁蓋、宋江和眾頭領。
有一天,旱地忽律朱貴上山來報,說徐州沛縣的芒碭山中新來了一夥強人,聚集了三千人馬。他們的頭領姓樊名瑞,綽號混世魔王,能呼風喚雨,用兵如神。他手下有兩個副將,一個姓項名充,綽號八臂那吒,擅長使用一面團牌和飛刀,還有一條鐵標槍;另一個姓李名袞,綽號飛天大聖,也使用團牌和標槍,手中還有一口寶劍。這三人結為兄弟,佔據了芒碭山,四處打家劫舍。他們甚至還商量著要來吞併梁山泊。宋江聽後大怒,表示要親自下山對付他們。
這時,九紋龍史進站起身來,表示願意帶領本部人馬前去收捕這夥強人。宋江非常高興,當下史進就點起了本部人馬,與朱武、陳達、楊春一同披掛上陣,前來辭別宋江後下山。他們乘船渡過金沙灘,直接奔向芒碭山。只用了三天時間,就看到了那座芒碭山,這裡曾經是漢高祖斬蛇起義的地方。
當三軍人馬來到山下時,早有埋伏的小嘍囉上山報知。史進隨即把少華山帶來的人馬擺開陣勢,他全身披掛,騎著一匹火炭般的赤馬,當先出陣。史進的英勇形象躍然紙上:他久在華州城外居住,原本是個莊農出身。但學成武藝後心胸開闊慣於戰鬥。他手中的三尖刀如同雪片般鋒利他的戰馬也如火龍般勇猛。身上掛著連環鐵鎧戰袍在風中飄動顯露出猩紅的顏色。他的身上還雕刻著青色的圖案和玉飾更加顯得玲瓏剔透。在江湖上人們都稱他為史進綽號九紋龍。
當時,史進率先出馬,手中緊握三尖兩刃刀。他的背後緊跟著三位頭領,中間那位便是神機軍師朱武。朱武原是定遠縣人,平生足智多謀,擅長使用雙刀,此刻他也挺刀出陣。有詩讚朱武道:
道服裁棕葉,雲冠剪鹿皮。
臉紅雙眼俊,面白細髯垂。
智可張良比,才將范蠡欺。
軍中人盡伏,朱武號神機。
在史進的上首,坐著一位好漢,手中握著一條帶白點的鋼槍,他便是綽號跳澗虎的陳達,原是鄴城人。他此刻提槍躍馬,衝出陣前。有詩讚陳達道:
生居鄴郡上華胥,慣使長槍伏眾威。
跳澗虎稱多膂力,卻將陳達比姜維。
在史進的下首,又坐著一位好漢,手中揮舞一口大桿刀,他便是綽號白花蛇的楊春,原是解良縣蒲城人。他此刻挺刀立馬,守住陣門。有詩讚楊春道:
蒲州生長最奢遮,會使鋼刀賽左車。
瘦臂長腰真勇漢,楊春綽號白花蛇。
這四位好漢勒馬在陣前觀望不久,只見芒碭山上飛奔下一隊人馬。為首的兩位好漢中,那一位便是徐州沛縣人氏,姓項名充,綽號八臂那吒。他手持一面團牌,背後插著二十四把飛刀,百步之內取人性命無有不中。他的右手還握著一條標槍,後面打著一面認軍旗,旗上書寫著“八臂那吒”四個大字,他步行下山而來。有詩讚項充道:
鐵帽深遮頂,銅環半掩腮。
傍牌懸獸面,飛刃插龍胎。
腳到如風火,身先降禍災。
那吒號八臂,此是項充來。
隨後出現的那位好漢,是邳縣人氏,名叫李袞,綽號飛天大聖。他擅長使用一面團牌,背後插著二十四把標槍,同樣能在百步之內取人性命。他左手挽牌,右手持劍,身後也打著一面認軍旗,旗上書寫著“飛天大聖”四個大字,他大步走到陣前。有詩讚李袞道:
纓蓋盔兜項,袍遮鐵掩襟。
胸藏拖地膽,毛蓋殺人心。
飛刃齊攢玉,蠻牌滿畫金。
飛天號大聖,李袞眾人欽。
此刻,項充和李袞看到對陣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四人騎馬立在陣前,他們並不搭話。隨著小嘍囉敲響的鑼聲,這兩位好漢舞動團牌一同衝上陣來,直滾入敵陣之中。史進等人無法阻擋,後軍先行潰散。史進率領前軍奮力抵抗,朱武等中軍則吶喊助威,各自尋求逃生之路。宋軍被他們殺得人仰馬翻,戰馬倒地,敗退了六七十里。史進險些中了飛刀;楊春因轉身稍遲,被一把飛刀擊中戰馬受傷,他只得棄馬逃命。
史進清點兵馬,發現已折損一半。他與朱武等人商議,正打算派人前往梁山泊求援時,卻見軍士來報:“北邊大路上有約二千軍馬到來。”史進等人急忙迎上前去時,發現那正是梁山泊的旗號。當先馬上的兩員大將是小李廣花榮和金槍手徐寧。史進上前接應並詳細述說了項充、李袞如何利用蠻牌滾動衝殺使軍馬無法阻擋的戰況。花榮說道:“宋公明哥哥見兄長前來相助卻陷入困境心中放心不下懊悔不已因此特地派我二人前來增援。”史進等人聞言大喜將兩軍合為一處安營紮寨。
第二天天亮正準備起兵對敵時又有軍士來報:“北邊大路上又有軍馬到來。”花榮、徐寧和史進一同上馬迎接時卻見是宋江親自帶著軍師吳用、公孫勝以及柴進、朱仝、呼延灼、穆弘、孫立、黃信、呂方、郭盛等頭領帶領三千人馬趕到。史進再次詳細述說了項充和李袞如何利用飛刀標槍和滾牌衝殺使已方折損人馬的情況宋江聽後大驚失色。吳用則建議道:“我們且將軍馬駐紮下來紮起寨柵再從長計議。”然而宋江性子急躁想要立即起兵剿滅敵軍於是直接率軍趕到芒碭山下。此時天色已晚他們望見山上到處都是青色的燈籠。公孫勝觀察後說道:“這一夥人必定會使用妖法。看那青色燈籠必然是有會行妖法之人在其中作祟。我們暫且將軍馬撤退明日我獻上一個陣法定要捉住這兩個妖人。”宋江聽後大喜傳令全軍後撤二十里紮下營寨以待來日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