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9999999999999!
星穹鐵道:我景元被二創瘋狂迫害 炸天幫幫主朵拉克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則天鑄成九鼎,從玄武門曳入宮城,令宰相、諸王率南北衙宿衛兵十餘萬人,連同宮中儀衛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則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終將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於明堂廷內 [69]。同月,武則天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再伐孫萬榮。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 [70]
同年,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李旦、李顯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來俊臣兇狡貪暴,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則天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歷數其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165]
武周朝名相狄仁傑
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為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武則天猶豫未決,宰相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為武則天之侄,李顯、李旦則為武則天之子)?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自此後,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並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 [71]。 [72]控鶴監內供奉吉頊、張易之、張昌宗都曾請求武則天立李顯為儲君 [73],皇嗣李旦亦請求遜位於李顯 [74]。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而在後來一次徵兵中,“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 [75-76]此事更加說明李唐才是眾望所歸。在經過多方權衡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77]
退位去世
主詞條:神龍政變
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後,志得意滿,開始耽於享樂,大修宮殿、佛寺。 [78]
晚年武則天畫像
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著華麗。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迴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遭人構陷,武、李被處死,永泰公主受驚而死(有被殺之說)。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集仙殿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集仙殿 [79],要求武則天退位 [80]。二十三日,李顯代理國政,施行大赦,改年號為神龍。二十四日,武則天被迫傳位給李顯,次日,李顯在通天宮即皇帝位。退位後的武則天徙居上陽宮。李顯復位後,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 [81-82];又為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二月初四,恢復國號為唐,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複稱神都為東都。 [80] [83]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