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1萬的貨,如果走批發途徑,金染知道,她只能賺個五六萬,既然這事自己要做,就圖大的,她要走零售端,價錢翻倍的把貨賣出去!
但這個過程裡,最需要考慮的是自己銷貨速度,一旦貨拖久了,就容易砸手裡。像股票一樣,自己當下這個價格買進來,市場價漲了,自己賣出去肯定賺錢,但什麼時候是頂點,這是最難把握的。每天的價格變化裡,自己要不要出手,要出手多少貨,這些都需要判斷,且都有風險。一旦貨過於握在手裡,價格一降,產量一大,就是市場飽和狀態,到時候自己的貨不但賠,而且很難賣掉,會壓在手裡。
金染提前五天,對杭州本地,和附近大一點的城市,開始廣泛撒網。因為再遠,自己就保證不了物流時效了,江浙滬地區,最起碼自己可以保證兩天內快遞一定到達,因為貨就在浙江義烏。
五天後,正如金染說的,價格瘋漲,貨源緊缺,零售商們開始紛紛拿貨。金染也預計到了,這次的事,一定不止自己想發財,除了自己也一定有別人囤貨。這場鱷魚之間的較量,就看誰沉得住氣了,貨拋早了賺不到什麼錢,拋晚了,其他人貨丟擲來市場也就飽和了,直接砸在手裡。
再等等,採購群的求購資訊,不夠熱烈,大家還有貨在互相倒賣,等他們沒貨倒賣了,一手市場被抽乾,零售市場才會價格哄抬到頂點,金染依然沉的住氣。
又過了五天,一手市場被抽乾了,開始紛紛求貨,零售市場價格也翻倍了,金染開始急了,這是她最賺錢的時候,也是她最危險的時候。通知了所有零售商,謊稱自己庫存已經緊缺,給零售商製造了恐慌感,所有人紛紛開始大量囤貨。金染看了下,手裡的貨又急速銷掉了一批,不行,再拖就危險了,開始聯絡缺貨的公立單位,最後三天內,批發走完了最後的貨。
也就是在金染貨清掉的五天後,市場價格開始有所下降,貨源開始又湧現出來,廠家也加大了生產力度,可這時候的貨,卻沒人敢倒了,大家都在觀望。金染清算了下,淨賺16萬3千1百元,果然危機就是轉機!
“媽,你卡號給我,我把之前的8萬給你打回去,額外去年的8萬,我也給你打回去,一共16萬”
“你哪來那麼多錢?”
“倒口罩了”
“沒犯法吧?”
“我沒有,媽,憑本事賺的”
“那你手裡錢還夠不夠花,要不錢你留著吧”
“沒事,媽,我手裡還有,房子我已經抓緊時間賣了,等出手以後,我再給家裡50萬”
“金染,你自己夠花就行了,家裡你不用操心”
“你拿著吧,媽,要是用不上,你就留著應急,我手裡還有錢”
“那行”
結束通話了電話,金染鬆了口氣,卸掉了自己心口壓著的一塊大石。家裡剛給自己的8萬還回去了,自己賺的16萬多,又拿出來一半,把去年從家裡拿的也還了,終於結束了這為錢操心的生活。也是透過這件事,金染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溫飽都成問題,真的很難有精力去想其他的,心口大石落下,第一時間想的家裡,處理好家裡事後,金染又開始想陳沐了。
翻看了一下陳沐的朋友圈,沒發什麼動態,應該還沒陽。又看了看自己辦公室的人,最近也是一直忙自己的事,今天才發現,這辦公室沒剩下幾個人了,幾乎全在家發高燒呢。哎,其實自己也很不舒服,但一直沒心情管自己,現在這勁松了,感覺渾身都在疼。
找程羽要了溫度計,測了下體溫,38度2,已經在發燒了,是自己一直沒注意。請假以後,金染回家吃了藥,倒頭開始睡,此後的五天裡,也都是這樣。由於自己一個人,身邊也沒有能照顧自己的,雖然沒什麼胃口,但金染也在山姆超時訂購了八塊牛排。因為這是比較有營養,而且自己用黃油煎一煎就能熟的,撒點黑胡椒海鹽就能吃了。
就這樣,牛排配著小米粥,還有金染訂的蔬菜沙拉,天天就這麼吃著,雖然真的這些食物,在高燒的時候難以下嚥,但金染知道自己必須吃,不然身體真是一點抵抗力沒有。喉嚨也是又痛又癢,自己也不敢咳,一難受了,就立刻喝水,家裡5升的礦泉水,也已經喝沒三桶了。時間自己也記不清了,就這樣,喝水,吃飯,睡覺,伴隨著反覆高燒和咳嗽。也不知道挺了多少天,金染才慢慢的恢復了,身體漸漸有了力氣。
久病初愈的金染,給自己煮了一個清湯的牛肉火鍋,吃飽後,在自己的床上欣賞著外面的景色,藍天白雲青山綠樹,這一刻感覺好輕鬆,身體也輕鬆了,心裡也輕鬆了。
在家休養了幾天,看公司群裡發出了通知,原來是說現在可以請假回家了,這離過年還有一個月呢,說不請假的,留在公司要每天寫日報,彙報工作計劃。金染笑了,這不就是催人回家,別拿工資了麼,快過年了,平臺暫時不讓上架產品了,這是員工沒什麼價值了,催著回家,不然老闆白搭工資。
金染看看,想著也好,雖然公司這做法挺可笑的,但自己是真的想休息了,然後準備準備回家。這身體大概再有一週,也就恢復元氣了,自己去哪裡逛逛呢,遊覽著周邊的景點,突然對江西的龍虎山,產生了濃厚興趣。
龍虎山被認為是道教的聖地之一,也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樹木,泉水,道觀,金染覺得這環境確實很適合冥想靜心。調養好身體,金染揹著包在龍虎山遊玩了三天,期間一直住在山上,期間參觀了那些古老的建築群,也學習了一些道教文化。讓自己驚訝的是,一直感興趣的命理學,居然也是道教的。道家五術,山醫命相卜,這裡面就包含了氣功,中醫,命理,風水人相,占卜等等。
可在龍虎山上,自己也只是能簡單瞭解,人家道士學習的功課,自己也接觸不到,畢竟不是修行人。玩夠了,看夠了,金染收拾好揹包,往山下走。
在山下,附近有很多小村莊,金染算算時間,自己只玩了三天,還是很想再放鬆一下,所以找了個農家樂。看過幾家後,最後選擇了一家帶小院的,裡面設計的很別緻,尤其小院水景設計的別具匠心,優雅而彎曲的形狀,彷彿一條小溪穿過庭院,周圍邊緣用小石子鋪就,形成曲線狀的邊界。
金染打量了下週圍,院子大小正合適,既不空曠,也不狹小,周圍有一些常青的綠植,還有一些木製的桌椅,給人很舒適溫馨的感覺。仔細看了下那條像小溪一樣的水景,裡面不僅有自然形成的岩石,還巧妙的安置了幾塊木質小橋,串起了庭院的不同角落,方便路人穿行。雖然這院子裡就這些簡單的佈置,但絕對都花了心思,整體搭配的非常好。
看了下院裡農舍的設計,是個小木屋形狀,但外牆選用的都是現代材料,窗戶設計大大的,透光性很好,一進門室內都是木質裝修,能聞到木質淡淡的清香,很讓人舒緩。客堂內只有一張桌子,兩個蒲團,非常簡約,一位頭髮雪白的老爺爺正看著古書,手邊是一杯冒著熱氣的清水,身著樸素整潔的衣袍。
“老爺爺,您好,我想住店”
“牆上是不同房間的價格,只要下面掛了木牌,你就可以選,選好以後你把木牌摘掉,這樣別人就知道房間有客人了”
這位老人的語調很平和,金染過往在工作上接觸的人,基本每個人講話,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抑揚頓挫和起伏,但這位不是。那種平和的感覺應該怎麼形容呢,就像是沒有情緒一樣,即沒有客人來的熱情,也沒有對客人不遵守規則的擔心,像水一樣,像棉花一樣,這語氣至輕至柔,格外平和。
金染看著牆上,貼了各個房間的照片,有些是看院內景色的,有些是看院外山水的,下面都掛著對應的木質牌子,牌子上面是房間號和價格。選了一間可以看到山水的,金染摘掉了牌子,老人遞給了她房間鑰匙。
“右邊最裡面那間,你離開時拿著木牌來結賬”
“那我一直不離開呢?”
金染問這句話,並沒有刁難的意思,只是正常住店都會有押金,而且房費基本也會先結款,老人這樣做生意,在金染看來是有風險的,如果遇到潑皮無賴,住了幾天,悄悄走了,那這錢怎麼討要?而且這麼大年紀了,討要的時候,發生爭執怎麼辦?
“如果你能放下外面的一切,你可以一直住下去”
依然是格外平和的語調,沒有因為金染的反問,而掀起任何波瀾。
“本來以為自己放下了,但結果放不下,這房費我結不清,突然不辭而別呢?”
“我和農舍,就在這,不論你去與留,來與走,是否留下什麼,是否帶走什麼,我和農舍都在這”
金染瞭然,自己的去留,是否結房租,的確對老人和農舍,不會產生絲毫改變和影響,本就是過客。剛才自己也說了有放不下的事,依老人的指點,自己就是事情裡的過客,不論從事情裡走出來,還是在事情裡留下來,來回穿梭的都是自己,本就是過客,不必執著,體驗當下。
“謝先生指點”
“小友悟性頗佳”
講這句話時,老先生平和的語氣,稍帶了些波動,有著幾分欣賞。這店裡來來走走的客人,這麼多年見得多了,大家心都在塵世的紛紛擾擾裡,來自己這躲清靜,但心不靜,那便是無處可躲。金染這小丫頭,看著年紀不大,但可以脫離自我的視角,以第三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實在難得。剛自己對她的答話,如果她真不懂,只會覺得自己答非所問,哪來的謝字。
金染謝過老先生,轉身去了自己的臥房,進門後,還是簡單的木質裝修,散發著淡淡的木質香,窗外可以看到河流和青山,因為屋內配備了除溼器,所以並不潮溼。
在浴室衝了個澡,換上了一身睡衣,金染並沒有打算再出去,她想在這宅幾天,這麼多年,自己不是為那個房子累死累活,就是為給家裡造成負擔內疚,還有自己和陳沐的人生差距過多,沒辦法調整節奏和她步調一致。這一刻,金染想把這些都放下了,房子賣了,家裡錢還了,陳沐只能放在心裡了,她不想再執著這些了。
晚上看著老先生還沒睡,望著院子裡的月亮發呆,金染也在他旁邊的蒲團坐了下來,兩個人坐了許久,都沒講話,最後是金染先開了口。
“老先生,你有放不下的嗎?”
“有”
“生命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是過客”
“那你說,為什麼活著?”
“體會當下”
“如果當下不想體會呢?”
“我那年突然去了一座城市,因為一本書,裡面主人公說過一句話,手如果只會握拳那叫有病,只會伸掌也叫有病,自如才正常。”
“那你自如嗎?”
“體會了低谷,體會了生存的掙扎,體會了愛而不得,開始自如了,但就像只僵硬的手,儘管自己有自如的意識,但控制自己的心,並不靈活”
“我師傅常說,道法自然,和你說的佛家自如相似,但我個人覺得,還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哪裡不一樣?”
“自如指你心,所謂觀自在,你能觀到,自然可以自在,修的本心。道家的自然,除你以外,還有天地萬物,即使你本心自在,但外物不為你所動,有道,萬物才順應你而生,萬物才皆為你所取”
“那要去競爭?”
“不爭,就一定會輸嗎?”
“爭與不爭,是自我意願,與結果無關”
“那什麼與結果有關?”
“可能就是你說的道吧,看能否讓萬物順應而生,能否萬物為自己所用”
“再具體一點,怎麼生?怎麼用?”
“利他和利己間的平衡”
“嗯,你能悟到這層,已經難得了,所以你該懂,放下不等於放棄,你心自如,就要舍了外物嗎?”
“我明白了,不為萬物所累,但也不捨萬物,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