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全國民眾的努力 ,

鐵皮石斛種遍了所有國境線,

甚至成為一種種植時尚,不管是在家裡、還是辦公桌上,雖然無用,但讓人感到安心。

蘇想的聲望再上一層樓,

唯一不好的是,沒賣出價錢。

任務需要的七百萬元未完成。

蘇想也懶得折騰了,直接找梁主任:“梁主任,之前那些鐵皮石斛,能不能折個技術價給我?”

“我做企業的有產出得有收益啊。”

“行,沒問題,要多少?”

梁主任也一口答應,

蘇想這幾次為國做貢獻真沒收錢,許多收入項都是問國外要的,

這回國家沒把鐵皮石斛賣給其他國家,而是直接送,也是讓蘇想的收益減少了。

“八百萬吧。”多一百萬當稅金了。

錢很快打入到蘇想的賬戶,系統也發出了提示,

【叮!宿主銷售鐵皮石斛收入越過七百萬元,恭喜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獎勵,可改良本土傳統品種農產品一次。】

【掃描結果,未在附近發現可改良品種,請宿主自行尋找合格品種。】

【獎勵暫存,待宿主確定改良品種後使用。】

蘇想鬆了一口氣,葛憂癱在沙發上,

其實到了他這個層次,錢只是一個數字了,沒有了最初那種賣不掉貨的壓力。

現在他每天就想著,怎麼完成系統任務,然後得到下一階段的改良機會。

如果有一天系統突然說在本世界任務已完成,他估計會哭死。

蘇想一直想知道,這個系統有沒有升級的,

說不定,等第十次任務完成後,他說來個升級,能出現在月球、火星上種植的農作物呢?

現在國家競賽中有一項,太空生態圈,

種花國也研究出了一些能在太空特產的植物,

但是畢竟不像在藍星本土這麼容易生長,

有嚴苛的環境要求,生長過程中還要人為干預(悉心照顧),

如果蘇想研究出了適合在太空生長的農作物(能粗生濫長),

就能給這個科技競賽提供強大的助力。

其實蘇想之前研究出來的農作物,有些也挺適合的,

比如沙丘櫻桃那樣,水只用一絲絲就死不了,

比如冰雪白菜,速生的。

梁主任都隱晦跟他提過,冰雪白菜已經被選入了一個科技目錄,

如果成功的話,蘇想又能拿到一個獎章。

但是,也不能給太空人員天天吃白菜啊,

忒慘。

所以蘇想還是想再往合適的方向靠一靠。

至於沙丘櫻桃不太行,雖然省水,但體積太大,

太空站可不能弄這麼大棵植物,

如果以後真在外星表面建立生態圈了,

沙丘櫻桃倒是很適合,還能兼備景觀樹功能。

蘇想列了列目前的幾個計劃:

一、淨化系列:

許多植物號稱有淨化功能,比如吊蘭能淨化甲醛什麼的,但只是說說,還沒有很確定的科學依據,

但如果是系統出品就不一樣了,說淨化,就包淨化成功,

百之百淨化效果,

每家每戶都適用,

大家裝修後就不用再擔心住進去有危險了。

而且核汙染也許在鐵皮石斛研究成功前已有微量落在種花國裡,

有了淨化農作物,也可以來一場淨化行動。

二、太空系列:

弄一些體積小、長得快、死不了、口味好的農作物,

最好是水果類的,

為太空員們的飲食加點營養,也能提供一些情緒價值,

當然,如果外國太空站想買的話,那價錢可是嘎嘎的。

三、家庭水果系列:

人體需要的維生素有9種,需要每天補充,

但在很多民眾的生活中是沒有滿足這個補充要求的,

原因很多啦,

忙啦、沒那個條件啦之類的,

但是如果說吃維生素片來補充,很多人又沒有那個習慣,

所以如果蘇想能研究出一種或幾種能全面涵蓋這幾種維生素的果蔬,

能在家庭裡用花盆種植,能天天收穫,讓民眾回家就吃得到的話,

可能種花國民眾的身體素質會上一個層次。

當然,真研究出來的時候,可能這幾款果蔬的市場價就會被打下來,

相關果農們就得轉產,

所以蘇想也不打算把所有的農作物都進行改良,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也不能一下子破壞掉農業市場的平衡。

但是,如果能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相關的果農們也同樣能夠提高,

對整個民族是有益的。

以前的每天一杯牛奶計劃,讓新一代人的身高更高,素質更強,

今後每天滿足維生素計劃,能讓所有國民身體更健康。

至於其他的改良計劃也有很多,

蘇想站起來,準備再去騎大黃的小電動車,逛一逛農場。

(各位大佬,大家覺得寫哪個方向比較爽啊?其實我自已是想發明一個花盆的,只要種一種種子進去,就自動生成一棵三十厘米高的小樹,每天掛果,想吃提子種提子,想吃荔枝種荔枝,可是想想這不是工業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