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關平三藩】

【以水軍收了臺灣】

【也算是幾座高山】

【錯在了百年閉關】

【在閉關鎖國那一日】

【便定了清風不識字】

……

【從盤古到了清末】

【又怎能就此別過】

【這五千年的顏色】

【讓在為了你我而爍】

【我華夏兒女的鄉】

【自古是禮儀之邦】

【而這古老的東方】

【立在了世界中央】

【我等炎黃子孫】

【早已骨血難分】

【若還熱血尚溫】

【看我一筆乾坤】

……

看著後世一個個朝代閃逝而過。

始皇內心早已麻木不堪。

從孝公即位,任用商鞅為相,秦朝逐漸壯大。

後又歷經數代明君。

才有了秦國國力強大。

而他,繼承了眾位先祖的基業。

統一八荒,橫掃六國,一統天下。

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

寡人掃滅六國,心裡還想著如果有可能,將全球一統又何妨。

可僅僅只存兩代。

大秦便不復存在。

寡人竟然還在幻想著我大秦基業千秋萬代,永世長存。

可笑至極,可笑至極啊!

“二世難續,二世難續……”

始皇喃喃自語,哪怕知道任何朝代都有興衰,千秋基業只是心中的一個念想。

可突然就這麼展示在他的面前。

內心裡依然有些無法接受。

“既然知道了後世對我朝的評價,到底有沒有辦法,能夠改變未來的走向?”

“我不單單只是想成為千古一帝,懇求上天能夠指引一條明路,讓我大秦基業能得以長治興盛。”

說罷,始皇就這麼直直的跪拜在地。

只有頭上帽子上的旌鎏在不停擺動。

……

“什麼,朕的大清,亡了?”

“到底是哪個混賬子孫敗的家業!誰能給朕解釋解釋,閉關百年是何意?”

康熙大發雷霆,站在兩側的臣子沒有一個敢搭話,怕觸了天子的逆鱗。

不管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帝王,聽到自己王朝的覆滅,都是怒不可遏,臉上的表情就像是要吃人一般。

……

“清朝最大的功績是,在西方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基本維持住了中國版圖的完整。”

“康熙帝不吹不黑,確實各個方面都是個一流帝王。”

“乾隆知道這個世界在發生鉅變,但他不想讓別人的知道,所以就提出了‘閉關鎖國’,糊塗啊!”

“確實外國人帶來了好東西跟好思想,完全可以用作學習之用,這樣不會落後麼?關閉國門幹啥?”

“樓上傻啊,維護權力統一,方便統治啊,整個國家皇帝在管,當然希望民眾知道的越少越好。”

……

看到彈幕上有人誇讚自己,康熙的臉色稍微好點。

可又想著自己廢止海禁,開海貿易,一是對邊海民生有益。就他所瞭解的閩粵二省,民用充盈,得益於財貨的大量流通。

而出海貿易,沒有船隻的貧民根本不可能辦到,能做到者必定是富商大賈。

貿易往來,既然他們的錢財多了,自然可以多徵稅,用於補貼軍餉,充盈國庫。

何來掀翻統治一說呢?

話說這乾隆是哪個王八犢子。

這樣的子孫究竟是誰選出來當皇帝的?

……

“大清共傳十二帝,實亡於乾隆,後面子孫基本上就是打醬油了。”

“乾隆也想守,不過國門一關,啥都不知道。西方已經開始工業化革命,生產力早就突飛猛進了。”

“後期皇帝基本沒用,都是一幫將領在抵抗。每當看到清末的歷史,就感覺特別屈辱,悲痛。”

“乾隆其實挺好的,只是壓力太大了,兩個女兒都有操不完的心,好不容易遇到個喜歡的妃子,還跟人跑了/狗頭。”

乾隆:“???”

本來氣就不打一處來的乾隆,肺都快氣炸了。

什麼大清實亡於自己。

還兩個女兒操不完的心。

看著底下大臣的表情都有些不對勁。

連一向能言善語的和珅, 此時都不知道該如何拍馬了。

和珅看著龍顏大怒的乾隆,內心是一陣焦急。

這不是一般的鍋,而是千年積灰的老黑鍋,一把就扣到了乾隆的頭上。

饒是他巧舌如簧,也不敢貿貿然開口。

乾隆此刻在想,究竟是哪兩個女兒,讓朕有操不完的心。

甚是心煩,實在不行,乾脆直接把那兩格格斬了得了。

朕不能為了倆女兒的煩心事,誤了咱整個大清。

還有那個妃子,竟然跟人跑了!

奇恥大辱,奇恥大辱!

不要被朕查到,查到的話也一併斬了。

哪怕是哪個皇親國戚的女兒,也照斬不誤!

……

天幕漸漸進入尾聲。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濃縮在了一首歌裡。

最後的一幕,是長城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

已幾近失神的始皇。

並沒有留意到天幕上的長城。

趙高指著天幕:“大,大王,您看……”

“哈哈哈,寡人的長城還在,想不到後世,寡人的長城依然屹立不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