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兒郎們,記得插旗!
影片震驚秦始皇,科目三統一全球 施巴拉古大師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自大汗鐵蹄之下】
【也敗了英雄白髮】
【那普天下的佳話】
【唯有那萬國皆怕】
【是和尚還是乞丐】
【換來的山河不敗】
【那英雄便有的無奈】
【是手中刀斧的快】
……
天幕上的出現了英姿勃勃的成吉思汗。
渾身上下都武裝著盔甲。
肩上站著一隻獵鷹,胯下駿馬周身無毛。
乃是一匹汗血寶馬。
草原漢子本就爽朗,看著這一幅畫面。
他大口咬下一塊肉,又猛往嘴裡灌了一口酒。
“爽!”
“歷朝歷代中,感覺最可惜是成吉思汗了,打了那麼一大片土地,最後又被那群洋鬼子給收走了,真是可氣!”
“成吉思汗太牛逼了,整個歐亞大陸,從最東頭打到最西頭,打得不管是哪國人都嗷嗷叫。”
“還有的人整天崇洋媚外,整天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
“我們歷史老師說了,要是當年成吉思汗打下哪個城池,在上面插根旗子,那裡現在就是我們的國土了!”
“現在為什麼匈牙利跟我們親啊,因為他們就是當年遊牧民族的後裔,他們身上還留著咱們的血!”
……
成吉思汗讓身邊的通漢語和蒙古語的漢人,把天上的字幕翻譯給他聽。
他這些年雖然跟一些漢人接觸,因為他是想要打到南邊。而他們遊牧民族整日都是在草原上,在馬上。
他對種地很感興趣。
因為不可能一直都是隻能靠搶維持生計。
尤其是到了冬天,大雪封山的時候。
而且南邊的漢人,最近又引入了什麼火炮,威力甚大。
往往一炮下來,殺傷力覆蓋一片。
許多兒郎都因此喪命。
尤其是現在也上了年紀。
再不努把力估計自己就要撒手人寰了。
成吉思汗仍想著想在他還在人世的時候,拿下南朝。
通漢語和蒙語的年輕人,把天幕上的話翻譯給他聽。
“萬國皆怕,把哪國人都打得嗷嗷叫,哈哈”。
這是他聽到過對他最好的讚美了。
而他也對其中一句話留了一顆心。
插旗!
原來插旗了就能宣告土地屬於咱。
“烏魯烏魯,兒郎們,記得以後咱們打下哪個城池或者是去到哪個國家,記得把咱的旗幟插上!”
“走了兒郎們!讓花剌子模顫抖,讓世界聽到咱們戰馬的嘶吼聲!”
……
“是和尚還是乞丐,這個比喻還挺有趣。”
朱元璋忍不住笑道。
因為天幕上連他的畫像也放了出來。
“居然把朕身上的那條龍還畫的栩栩如生,後世人當真有心了。”
遙想當年,元朝末期,他還是一個普通放牛娃,而且這頭牛還不是他的,而是地主劉德所有。
後來的事情便有些悽慘。
父親朱五四也是一名小人物,在地主家幫工,掙的錢還不足以解決溫飽。
元朝的糟糕統治使得貧農朱五四對生育已不感興趣,已經四十七歲的他被生活折磨得遍體鱗傷。
而此時他與娘子,四十二歲的陳二孃有了三男兩女。
這個歲數再懷,會被人笑話,說明他們兩對那件事的勁頭太大。
然而一不小心,陳二孃還是懷上了。
不過懷上便懷上了,就好比兜裡揣個南瓜,懷孩子更妥當,在肚子裡還不會掉下來。
此時朱五四家,房頂已經有一處塌了,一直沒來得及修。
一家人侷促在幾間的低矮的茅草房裡。
一年到頭吃跟糠一樣的粗糧,一家人面色發青,偶爾一兩個月糧食吃不上了還得靠野菜充飢。
朱元璋是老么,也就是陳二孃最後懷上的這個。
出生的時候連塊裹身子的布塊都沒有。
還幸虧是老二朱興盛在河邊撿了塊破綢子,才讓朱元璋有了裹身子的布。
因為他親兄弟和堂兄弟排輩,算下來剛好排第八,所以叫了朱重八。
就像養一隻小豬小狗一樣,自顧自的生長。
大人出去幹活,就拿一條繩子,把他系在桌腿上,任由他哭喊爬鬧。
由於元朝的黑暗,朱五四和陳二孃還是因為整日的飢餓,最後染上重病而亡。
但是隻要有口吃的,都會讓他們兄弟姐妹幾個先吃。
安葬父母的喪葬費都給不起,只好跪著求地主看在他們可憐。
可地主劉德哪裡管你一個連長工都算不上的人的死活。
他想著我沒拖欠你爹朱五四的工錢,你們家就應該燒高香了。
最後還是同村的一個叫劉繼祖的同鄉,將自家一小塊地讓出來給朱重八埋葬父母。
想到這裡老朱一陣心酸,對元朝的殘酷統治仍然極其憤恨。
……
【那一日剩了一人】
【腳下已再無群臣】
【便遵了祖上訓的文】
【那天子死在國門】
【當四方兵馬來襲】
【便走得堅定不移】
【這天下似個棋局】
【唯是那當局者迷】
……
崇禎看著天幕中他上吊自盡的一幕。
奇怪的是內心毫無波瀾。
彷彿已經知道這一幕遲早會發生。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國勢由盛轉衰。
他也算是比較“衰”的一個皇帝。
為了將明朝挽回頹勢,日夜操勞。
夜以繼日的批閱奏摺,節儉自律,不近女色。
而他的勤奮,朝政確實較萬曆、天啟年有了明顯改觀。
可仍然開局還不如他的先祖朱元璋。
崇禎元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這樣的開局,不論換做是誰,估計想死的心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