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京西集團總部大樓內,另一場關乎外賣市場格局的戰略會議正在緊張進行。
與每團總部那種焦灼、壓抑的氛圍不同,京西會議室裡的氣氛更像是一場冷靜的“戰局推演”。
劉強坐在長桌一端,面色沉穩地看著大螢幕上密密麻麻的資料圖表。
他身邊圍繞著京西零售CEO徐冉、京西到家事業群總裁何輝、以及財務、市場、物流等各板塊的核心高管。
螢幕上,兩條曲線格外顯眼:一條代表“京西速達”業務上線兩週來的訂單量增長曲線,走勢昂揚,幾乎呈45度角攀升;而另一條,則代表著隨之而來的單均虧損額,同樣觸目驚心。
“資料大家都看到了,”劉強開口,聲音洪亮而沉穩,帶著特有的燕州本地口音,“‘京西速達’上線12天,日訂單量突破40萬單,比我們預期快了整整一週。
尤其是商超百貨類訂單,佔比超過了65%。這說明,使用者對我們‘上午下單、下午送達’,甚至‘一小時達’的商超即時零售需求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非常旺盛。”
他話鋒一轉,手指點向那條虧損曲線:“但是,這份流量,這份增長,代價不小。為了快速切入市場,應對餓了吧閃購和每團速購的補貼攻勢,我們的‘首單立減15’、‘滿49減10’等優惠券發放力度很大。
初步核算,過去12天,速達業務部的營銷補貼超過1.8億,單均虧損接近4.5元。何輝,你來具體說說。”
京西到家事業群總裁何輝點了點頭,接話道:“劉總,各位同事。虧損主要來自三塊:一是使用者補貼,這是大頭;二是為了保障‘一小時達’和‘半日達’的履約體驗,我們在前置倉佈局和末端配送密度上投入巨大,尤其是在核心商圈,騎手運力有時過剩,存在空耗;三是部分合作商超為了配合我們的低價策略,讓利幅度有限,差價部分需要我們平臺階段性承擔。”
財務負責人李佳扶了扶眼鏡,補充道:“劉總,按照目前的燒錢速度,如果持續當前補貼力度,
‘京西速達’業務單月淨虧損可能會達到5-6億人民幣。這確實超出了我們最初的預算範圍。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補貼帶來的使用者,忠誠度尚待觀察。一旦補貼停止,訂單流失率可能會很高。”
會議室裡出現了短暫的沉默。所有人都明白,這是一個經典的網際網路打法:用鉅額補貼換市場、換使用者、換流量。但關鍵在於,換來的東西價值是否足夠大,能否支撐到盈利的那一天。
市場副總裁李琳試圖打破沉默,從另一個角度闡述:“我認為不能單純看虧損。我們這筆錢,買來的不僅僅是訂單數字。首先,是寶貴的使用者心智。
‘京西速達’依託京西主站的品牌信譽和物流口碑,主打‘正品、精準、快捷’,尤其是在母嬰、數碼、家電、高階生鮮等高客單價品類上,吸引了大量高質量使用者,這批使用者的使用者終身價值遠高於普通外賣使用者。
其次,我們快速啟用了京西龐大的線下商超合作網路,‘京西速達’的流量反哺,極大地促進了這些商超的線上化程序,這筆戰略價值無法用短期虧損衡量。
最後,我們在實戰中快速打磨了基於京西物流體系的‘即時零售’履約能力,這套能力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李琳說的有道理,”物流體系負責人李斌表示支援,“我們的優勢在於供應鏈和物流。餓了吧閃購需要藉助陶寶的流量和聯合倉配,每團速購強在地推和騎手管理,而我們的‘京西速達’背後,是京西深耕多年的倉儲網路、供應鏈管理系統和自營物流團隊。
雖然前期投入大,但一旦跑通模式,邊際成本會迅速下降,履約效率和成本控制潛力遠高於對手。現在的補貼,某種意義上也是在為這套基礎設施的‘即時化’升級買單。”
劉強一直靜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桌面。他忽然打斷眾人的討論,問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的騎手隊伍情況怎麼樣?特別是對比餓了吧和每團。”
何輝立刻回答:“非常好!劉總,這可能是目前最讓我們欣慰的一點。得益於京西物流一貫的‘員工制’理念和規範管理,我們的專職騎手流失率是全行業最低的之一。
雖然每單即時配送收入在補貼後可能略低於瘋狂燒錢時期的對手,但我們為騎手繳納五險一金,提供固定底薪、路線最佳化和穩定的單量,吸引了大量注重長期穩定和保障的騎手加入。
尤其是‘京西速達’的訂單,多為計劃性購物,時間壓力小,配送體驗好,騎手滿意度很高。幾乎沒有出現像每團那樣大量騎手被挖角的情況。”
“哦?”劉強眉毛一挑,臉上露出了會議開始以來的第一絲笑容,“也就是說,在徐為正和曾慶陽忙著互相挖牆腳、抬高騎手成本的時候,我們的配送隊伍反而很穩定?”
“可以這麼理解。”何輝確認道,“我們的運力保障非常穩固,這是實現良好使用者體驗的基礎。”
劉強身體微微後靠,目光再次掃過全場,最終定格在那條仍在攀升的訂單增長曲線上。
“好,情況很清楚了。”他的聲音斬釘截鐵,“虧,是肯定要虧的。這筆錢,省不了。徐為正和曾慶陽在前面替我們教育了市場,現在使用者已經習慣了‘即時零售’,這場仗,京西必須打,而且要打贏!”
他頓了頓,做出決策:“補貼力度,不僅不能減,還要有針對性地加強!但是,不能像他們那樣無差別地燒錢。”
“第一,精準補貼。”劉強指示道,“不要一味追求訂單總量。把資源傾斜向高客單價、高毛利品類,傾斜向我們京西有供應鏈優勢的品類,比如數碼、家電、高階生鮮、母嬰。
這些訂單帶來的利潤空間更大,使用者質量更高,更能體現京西‘品質速達’的差異化。對於普通的快消品,可以適當降低補貼,或者透過‘滿減’門檻來引導。”
“第二,聯動補貼。”他繼續部署,“把‘京西速達’的優惠券和京西主站、京西金融捆綁起來。比如,用京西支付下單額外減,京西PLUS會員享受速達專屬折扣。
把外部流量成本,轉化為內部生態的聯動效益,提升使用者黏性。”
“第三,體驗補貼。”劉強強調,“別人補貼價格,我們還要補貼‘體驗’。進一步強化‘一小時達’、‘準時保’、甚至‘上門安裝’等服務承諾。
對於履約表現好的騎手和站點,給予額外獎勵。我們要讓使用者形成‘買貴重物品、急用物品,上京西速達’的心智。這筆補貼,比單純的價格戰更有價值。”
“第四,供應鏈最佳化。”他看向徐冉和李斌,“加快與核心供應商、連鎖商超的深度系統對接,進一步最佳化庫存管理和揀貨路徑,從源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們的補貼,要儘可能多的花在提升使用者體驗和效率上,而不是全部填進無底洞般的價格戰。”
劉強最後總結道:“告訴我們的團隊,不要怕虧損。我們要看到的,是透過這些投入,能否真正築起‘京西速達’在品質、時效、正品保障上的護城河。
這筆流量帶來的不僅是訂單,更是京西從‘當日達’‘次日達’電商,邁向‘分鐘級’即時零售的關鍵一步,是未來十年零售業態的基礎設施。這個戰略價值,遠比眼前的幾個億虧損重要。”
“徐為正和曾慶陽在打一場消耗戰,我們要打的,是一場價值戰。用暫時的虧損,換取穩固的優質使用者群、高效的即時供應鏈體系、和獨一無二的‘品質即時零售’品牌認知。
這場仗,京西跟定了,而且要換個打法,加大投入地跟!”
會議結束後,劉強的決策迅速轉化為行動指令。
“京西速達”的APP介面上,針對數碼、家電等品類的專項大額券開始推送;與京西PLUS會員的聯動權益進一步加強;在燕州、尚海、羊城等核心城市,京西物流旗下的眾包騎手招聘點排起了長隊,招聘啟事上“底薪+五險一金+穩定單量”的承諾顯得格外醒目。
外賣市場的三國殺,似乎還沒有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