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吧“閃購”專案上線當天,尚海陸家嘴金融區的白領李薇習慣性地開啟手機,準備在京西速達下單買午餐。
作為投資分析師,她的午餐時間極為寶貴,通常只有20分鐘。
“咦?餓了吧圖示變了。”李薇注意到APP圖示右上角多了個閃電標誌。一點開,滿屏紅包雨落下——“閃購首日,全場5折起,10元吃大餐!”
李薇挑眉,半信半疑地點進活動頁面。“蔬菜沙拉+鮮榨果汁套餐,原價38,現價10元?這不可能吧?”她看了眼京西上同樣的套餐售價32元,猶豫片刻後決定試試。
選好商品,結算時她更驚訝了:“還免配送費?”訂單總額顯示10元,她搖搖頭:“肯定有什麼套路。”
12分鐘後,門鈴響起。李薇驚訝地看錶——平時外賣最快也要25分鐘。
門外站著一位身著嶄新藍色制服、頭戴閃電標誌頭盔的騎手:“李女士您好,這是您在餓了吧閃購訂購的午餐。另外贈送您一張5元陶寶優惠券,掃碼即可使用。”
李薇接過餐盒,新鮮蔬果的香氣撲鼻而來。果汁瓶壁上還凝著水珠,顯然是剛製作不久。她忍不住立刻拍照發朋友圈:“餓了吧瘋了?10元買到這品質?”
不到十分鐘,她的朋友圈炸了——三十多個點贊,二十多條評論都在問:“真的假的?”“我怎麼沒看到這優惠?”
此時,餓了吧總部指揮中心大螢幕上,數字正瘋狂跳動。
“尚海地區訂單量突破5萬單!”
“京都突破4萬8!”
“廣城3萬9!”
“深城4萬2!”
曾慶陽站在指揮中心,眼睛緊盯實時資料大屏:“平均配送時間多少?”
“23.7分鐘,比我們測試的還要快!”王浩興奮地報告,“‘智慧選店’系統執行完美,根據使用者位置、實時交通情況和商家庫存,自動分配最優提貨點。”
陳琳接完電話,快步走來:“曾總,聯華、沃爾馬和家福都來電話,說他們的某些商品庫存已經告急。特別是雞蛋和牛奶,5元一盒的雞蛋上線兩小時就賣了20萬份!”
曾慶陽表情冷靜:“告訴商家,按計劃逐步調整補貼力度,保證爆款商品不斷貨。第二階段優惠券發放準備如何?”
“已經根據使用者偏好資料,定向推送了差異化優惠券。”陳琳點頭,“高頻使用者獲得滿15減3券,低頻使用者獲得更具吸引力的滿10減5券。”
張偉從物流控制檯前抬頭:“騎手排程系統執行良好,沒有出現爆單區域無人接單的情況。新設計的‘接力配送’模式很有效——騎手從大型超市批次取貨到中轉站,再由專門騎手完成最後配送,效率提升了40%。”
曾慶陽終於露出一絲微笑:“好,按計劃執行。告訴所有城市經理,今晚8點我要看到全天資料包告。”
第一天結束時,大螢幕上的數字讓整個指揮中心沸騰了:全國30個城市總訂單量突破210萬單,其中65萬單來自新使用者;外賣訂單環比增長180%,創下餓了吧歷史最高紀錄。
餓了吧總部指揮中心內,歡呼聲在資料定格的瞬間達到頂峰。曾慶陽抬手示意大家稍靜,拿起對講機向全國各城市分部傳達指令:“首日資料遠超預期,所有團隊今晚覆盤最佳化流程,明日保持配送效率與服務質量,絕不能因訂單激增出現疏漏。”
隨後,他走進會議室召開緊急管理層會議。螢幕上“210萬單”“65萬新使用者”“180%訂單環比增長”的數字格外醒目,陳琳補充道:“使用者好評率達92%,‘配送快’‘價效比高’是高頻評價,陶寶優惠券核銷率也超過了40%,實現了跨平臺引流。”
曾慶陽敲了敲桌子:“立刻聯絡聯華、沃爾馬等補貨商家,安排專屬冷鏈運輸優先補充雞蛋、牛奶等爆品庫存,避免次日出現斷貨。另外,讓市場部把李薇這類使用者的真實反饋整理成案例,投放到社交平臺,進一步擴大口碑效應。”
王浩緊接著彙報:“智慧選店系統還能再最佳化,目前部分偏遠區域配送時間略長,我們計劃新增50箇中轉站,把平均配送時間壓到20分鐘以內。”張偉也補充:“已有8000名兼職騎手申請加入,明日運力能再提升30%。”
會議結束時,曾慶陽看著窗外的夜色,對身邊的核心團隊說:“首日只是開始,接下來要穩住優勢——3天內完成所有爆品庫存補位,1周內最佳化完排程系統,半個月內把新使用者留存率提至60%以上。這次閃購,咱們要徹底開啟即時零售的新局面。”
而此時的社交平臺上,“餓了吧10元午餐”“20分鐘送達”的話題已衝上熱搜,無數使用者曬出訂單截圖,原本觀望的消費者也紛紛下載APP嘗試。
上線第三天晚上,京都大學生張明遠在宿舍裡發起了一場“薅羊毛大戰”。
“快!餓了吧閃購又放券了!生鮮區滿20減8,還能疊加新人紅包!”他對著手機大喊,宿舍裡頓時響起一片忙碌的點選聲。
李濤邊操作手機邊抱怨:“我都買了三瓶可樂了,實在喝不下了,但這麼便宜不買虧了啊!”
“傻啊,可以買日用品!”張明遠展示自己的購物車,“洗衣液、抽紙、牙膏,比超市便宜一半還送到宿舍樓下,要什麼腳踏車!”
這類場景在全國各地上演。餓了吧巧妙設計的遊戲化營銷策略——簽到得積分、分享獲紅包、積分兌優惠——讓使用者黏性急劇上升。
尚海靜安區,五十多歲的趙阿姨原本是對智慧手機一竅不通的“傳統消費者”,卻在鄰居指導下學會了使用餓了吧閃購。
“王姐,你看我買的這桶油,超市賣55,這裡才29!”趙阿姨在小區廣場上向鄰居展示她的戰利品,“還有這袋麵粉,比菜市場還便宜5塊!直接送到家門口,省得我扛回來了。”
很快,這個以前被電商忽視的中老年群體成為餓了吧閃購的重要使用者。針對這一變化,餓了吧迅速推出“語音下單”功能和“大字版”介面,進一步擴大使用者覆蓋。
上線一週後,資料表明使用者活躍度驚人:日均開啟頻次從原來的1.2次提升到4.3次;平均會話時長從5分鐘延長到11分鐘;分享轉化率達到25%,遠超行業平均的8%。
更令人驚喜的是,餓了麼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由於閃購需要使用者提前規劃購買,許多使用者養成了“早上訂餐午間送達”、“下班前下單到家收貨”的習慣,這種計劃性消費反而提高了訂單確定性,讓配送排程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