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此時也顧不得假寐了,從剛才聽到自家大兒子要屠聖開始,他就已經坐立不安。

眼下還能端坐於此,也不過是強裝鎮定罷了。

雖然聽明白了自己兒子要屠的乃是讀書人的“聖”,但還是讓他覺得心涼。

這東西一個不好,不光他燕王府幾百口人頭落地,恐怕就連老朱家的國本都要動搖。

有道是殺不盡的讀書人,而且只要此言一出,天下讀書人怕是和大明針鋒相對了。

到時候可比攻城拔寨難度大多了,而且敵人是誰根本無從知曉,可能一時間天下無敵也可能一瞬間天下皆敵。

朱棣聽整個人呆愣在那,不過腦子裡卻越來越清醒,以前從未想過的問題,現在卻清晰的擺在眼前。

最具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自己那侄子朱允炆,就是被那些腐儒洗腦了。

如果自己的這個侄子真繼承了大統,還真有可能被這些文官控制。

屆時,可不就是自家兒子說的這個局面?

到了那時候,這大明是老朱家說的算,還是讀書人說的算?

這大明,到底是何人之天下?

聖天子垂拱而治?

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朱元璋顯然也想到了什麼,面色一片肅然。

如果真的如自家大孫子所說,事情的嚴重性可能遠超掌控。

不過朱元璋作為帝王哪怕深陷死局也會向死而生、捨命一搏,自然不能就這麼認輸,隨後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小友說的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了吧?”

“讀書人中固然有腐儒,但也不乏清流,讀書也多有讀出天下社稷之輩,也有為國為民著想的。”

朱高煜聽到這話,頓時一愣,轉而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面前這位頗為不服氣的張老爺子。

“老爺子,您為何如此天真?”

“為國為民?”

“您說的是誰的國誰的民?”

“在那些讀書人眼中,聽他們話的國才叫他們的國,受他們驅使的才是他們的民!”

“他們眼中排第一的,永遠只有他們崇敬的至聖先師們制定的大禮、規則。”

“至於他們口中推崇備至的倫理道德,那不過是一塊他們用來約束世人和帝王的牌匾罷了。”

“當然了,也是他們為了推廣學說、遮掩自己的遮羞布!”

“畢竟,他們嘴裡的這些東西,聽起來哪一條不是正正確確?”

“忠孝節悌啊!忠君愛國啊!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黔首貧民,但凡聽到這些,難道會不認同?”

“可世人哪裡知道,這一切,其實都是他們制定的標準,卻不用在他們自己身上啊!”

說到這裡,朱高煜難得的激憤了起來,甚至連原本溫潤如玉的面容都有些漲紅了。

“他們想要所有的事情都要符合他們認為的標準。”

“規則越多,對他們的好處就越多,對皇帝的束縛對天下的束縛也就越多,對百姓的忽視就越多。”

“文官全都勸皇帝,應當如何,從來不說為何如此。”

“你讓他講求利害關係,動不動就是舍民取義”

“為什麼不是舍他們自己?”

朱元璋聽到這裡也激動不已,實則他當年就是被貪官汙吏害了個家破人亡。

更別說,自從坐上這帝位二十餘年來,那些對自己勸諫之人,何嘗不是個頂個的舉著大義旗號?

如今回過頭一看,自己好像真就是用文人說的那套東西在要求自己?

嘶~

好像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咱兒子、孫子,咱都是按照這套東西在言傳身教?

朱元璋此刻整個人都不好了。

但又不能承認自己早已經深陷局中了,只得抱著最後一絲僥倖心裡嘴硬著問道。

“那若是如洪武皇帝一般殺伐果斷,只順著自己心意來,壓根不管那些文人呢?”

朱高煜對於張老爺子這番反駁並沒有半點意外,反而冷笑了兩聲。

“呵呵,順著自己心意?”

“先說我皇爺爺,他固然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開創了大明,在民間也是聲望極高。”

“可士林之中呢?”

“先殺胡惟庸一系,再殺李善長一系,中途更是對貪官汙吏絕不留情。”

“我家皇爺爺在士林之中的名聲,早就臭不可聞了。”

“而敗壞他名聲的是誰,還不就是這幫子沒能撈到好處的讀書人?”

“就因為他們掌控著話語權,所以,他們便能肆意編排、隨意傳播。”

“此時還算好的,可過上幾十上百年後呢?”

“當後人發現所有洪武一朝流傳下來的書中,除了官方的,只要是流傳下來的,都說我家皇爺爺濫殺無辜、暴虐……”

“三人還能成虎呢,何況這前赴後繼的詆譭?”

“到了那時,又當如何?”

“始皇帝乃我華夏第一位皇帝,一統六國、功震寰宇,可如今還不是被讀書人說成暴秦、嗜殺?”

朱元璋整個人聽到這裡,徹底不知道怎麼應對了。

可偏偏朱高煜自己說得興致起來了,渾然不覺自己今日裡這屢屢語出驚人,是何等的石破天驚和驚世駭俗。

“之後的事情咱們暫且不說,那說說眼下。”

“如果皇帝不遵從他們宣揚的那一套,那便是有違禮制,就是昏君當道,就要以血薦軒轅,那皇帝還能做什麼?”

“我家皇爺爺自草莽之中一路崛起,固然能識破他們那些小心思,可後世子孫、後世帝皇呢?”

“那些深宮之中長大,壓根不知道民間究竟如何的皇帝,如那朱允炆一般深受腐儒影響的皇帝,他們能看破?”

“更何況哪怕皇帝雄才大略,終究無法兼顧一個國家,可偏偏讀書人一封奏章就能涵蓋天下大事。”

“殊不知到了皇帝手中的大事已經被他們潤色了好幾手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涉及到他們利益、根本的,統統百般遮掩,無非就是用春秋筆法掩蓋一二罷了。”

“我那皇爺爺縱使手中有錦衣衛在手又能如何?”

朱元璋被朱高煜這番話徹底嚇住了,臉色煞白的沉默了。

良久,才悠悠地問道。

“小友,讀書人真就無可救藥?”

“可史書上可是說了,有不少真正滿腔熱血為國為民的賢才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