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的:“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赤若丹火,善罵。”
翻譯成現代的白話就是,在苦山上,有一種叫山膏的動物,它的樣子和豬長的很像,但是顏色是紅色的,通紅如火,善於罵人。
這個形象,和動畫片《小豬佩奇》很是相似,而喜歡罵人這個場面,大家可以腦補一下《西遊記》裡豬八戒碎碎唸的鏡頭,然後把豬剛鬣換成佩奇,再試想一下各種方言版的國罵從佩奇的嘴裡冒出來,估計會不由自主的笑出聲來。
為什麼先拿《山海經》裡面的這段話作為開頭,也是因為在古人的筆下,還有許多能說話的動物,也包括豬。
但是,《禮記·中庸》又說,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所以,一旦能聽到動物說話,其實也不是什麼好事。
據說,在萬曆皇帝當朝的時候,當時在荊州的江陵城,城外有一戶人家養了很多豬。前面提過,古人向來把豬作為財富的象徵,那麼我們可以想象,這戶人家肯定是個養豬專業戶,如果只養個幾頭豬的話,肯定不會被人拿來說事。
而且,按這個故事的原話,我們還可以推測,這戶人家不光是養了很多豬,弄不好還是個現代化的農莊,除了自己養豬以外,還置辦了餐飲住宿,完整的一條龍服務,不然,就不會有過往的客商在他們家住宿。
在戊戌年的秋天,某天,有一位從洞庭湖南邊來的客人在他們家打尖。這一天賓客很多,住宿的房間都差不多爆滿了。只剩下靠豬圈邊還有一間房間空著,雖然味道濃了點,但要是選擇往江陵城裡趕的話,等趕到城下的話城門恐怕早已關閉,露宿城下還不如將就著對付一晚,明早早早趕路就是。
這位從洞庭湖南邊來的客人在用過晚飯以後,在店裡夥計的帶領下進到房間,天已經黑了。等客人關上門,外面的風雖然不是很大,但從豬圈那邊吹過來,味道實在是太齷齪人了。躺在床上,客人硬是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只差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了。
到了半夜,他突然聽見隔壁似乎有人在說話,因為本來就沒睡著,便躡手躡腳地貼著板壁細聽。
只聽見一個聲音說,哎呀,老火啊,明年國家有事情發生,大軍會彙集到這裡。
然後另外一個聲音接到,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打仗的地方還在西邊很遠的地方,大軍只是路過這裡而已。
然後還有一個聲音插話道,算起來太平日子還長的很,就是我們不知不覺地長這麼胖了,估計沒幾天活頭了。
這句話出來以後,幾個聲音頓時停了下來。
客人站在窗子邊等了一會兒,沒人討論前面的話題了,但是卻傳來了長吁短嘆的悲嘆聲音。突然,一股風挾著豬圈的味道從窗子的縫隙傳進來,客人忍不住咳了一聲。
隨著客人的咳嗽聲,外面的聲音一下沒了,即便客人回到床上又等了差不多個把時辰,還是沒有人說話了,客人也是揠不過勞累,迷迷糊糊地睡過去了。
等到第二早上客人醒來,他想到了昨天聽到的聲音,趕緊起床想去看看昨天是那些人在討論。等他開啟門,夥計安排自己住的房間的隔壁居然是豬舍,裡面還有好幾頭豬睡在那裡,有幾頭已拉開架子了。
莫非自己聽到的竟然是豬在講話,這可嚇了客人一大跳,趕緊去告訴了農莊的老闆。
客人和老闆是怎麼說的,記錄這個故事的人沒有說。但如果是現代的某些人,很可能會和老闆交涉房間品質差要求降價然後自己又受了驚嚇要求賠償什麼什麼的,不然自己會怎麼怎麼樣。
在這個從洞庭湖南邊來的客人住宿過後的第二年,播州土司楊應龍舉兵叛亂,朝廷大軍彙集到江陵向貴州開拔,不多久便平息了播酋之亂,客人聽到的一一對上了號。
或許,這個故事,就那位客人,或者農莊的老闆在得知朝廷勝利平叛後才講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