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哪個年代不是很清楚,至少是宋代吧,因為這個故事是洪老先生錄下來的,最起碼,也是和洪老先生同時代吧,而且也因為這個故事,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見怪不怪。

洪老先生說,當時在壽春,有一個姓姜的老闆,名字叫什麼不是很清楚,因為排行老七,就將他叫做了姜七,口語化一點的話,就是姜老七。

這個姜老七是開客棧的,用現代的話來說是開酒店,但古代的客棧和現代的酒店又有點區別,還兼代了貨物運轉的功能。

所以,如果對古代風俗略有所思的朋友都知道,古代的客棧或商鋪,都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要麼前店後院,要麼前院後店。店子不一定很大,但院子呢一定是很大的,因為過往打尖的行人,在住店的時候,隨行的交通工具,都是要交給店家打理和餵養的。如果是帶有裝載貨物的車子,所需要的地方就更大了。

姜老七家的客棧也是前店後院的格局,後院也比較寬。除了可以停放客人帶來的車架之外,也還有專門的馬棚便於照料客人的坐騎。

不知道看過《新龍門客棧》電影的朋友們有印象不,如果我們把所有古裝影視中有關客棧的場景綜合起來,會有一個很直觀的印象,就是這些客棧裡,所有和吃有關的肉食基本上都是店家自備,很少有臨時跑到菜市場那裡採買的。

姜老七家的客棧自然也是這種情況,畢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也不可能有現代社會的這種流水線生產。在姜老七家的後院,除了有為客人打尖時搭建的馬棚,還有豬圈,餵養有豬以保障客棧的肉食供應。

慶元三年七月的某個晚上,姜老七突然聽見自家後院隱約傳來人悲切的哭聲,等他提著燈去檢視的時候卻什麼也沒有發現。而且,從這個晚上開始,半夜裡後院都會有悲切的哭聲出現,但每次的結果都是一樣。時間一長之後,姜老七也就習慣了,沒把它當回事。

這一年的九月,從南邊來了一隊做藥材生意的商人,在姜老七的客棧裡住下了,這五個商人分別姓陶、祝、何、吳、董,住在一間房裡。

半夜的時候,幾個人都聽見了後院傳來的隱約的哭聲。因為常年外出做生意,幾個商人都很謹慎,便悄悄爬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結果發現哭聲是從豬圈那邊傳過來的。

於是,幾個人就點起了燈,大起膽子循著聲音去找,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結果,到了豬圈以後,這聲音還真是從豬圈裡傳出來的,是一頭母豬在那裡哼啊哼啊的。

弄清了情況,因為人多,又提著燈,幾個人的膽量也大了起來,或者也是帶著埋怨的口氣說,這也是怪了啊,都變成豬了,還在這裡興妖作怪,這算個什麼事呢?

哪知道等他們話剛說完,那頭母豬居然搭話了。我是姜老七的祖母,在世的時候靠著養母豬賣豬仔維持家裡的生計,一年可以賣上上百頭的豬仔,靠這個發了家,兒孫們靠著積攢的錢糧盤下了這家店鋪,哪曉得我自己會因這個受罰,要償前世的債,現在想起來真是追悔莫及啊。

幾個商人聽了也是滿臉的詫異,在古代,人們也倒是很相信因果輪迴這種說法的。在那頭母豬搭話以後,幾個商人有沒有再在豬圈裡討論什麼,洪老先生沒有說。不過,幾個商人回到房間以後,估計一宿未睡。

第二天早上,碰見姜老七以後,幾個商人把晚上看到的事和姜老七說了,勸他好生養那頭豬,特別是其中姓祝的商人還給姜老七重述了那頭母豬說的因果輪迴的事。

結果,姜老七給他們說炸毛了。你們不聽人話聽畜生的話?兩個月前我就發現了這件事情,就沒去管它,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就算它是我祖母投胎的,哪又怎麼樣呢。

幾個商人被姜老七的話懟得尷尬無比,相互看了看,也就沒再出聲了。

過了兩天,姜老七突然病了,想到前幾天客商給他說的事,心裡很不舒服,很是懷疑是那頭母豬在那裡興風作浪,就叫人找來殺豬的王屠夫,將這頭母豬掉到市場上殺了賣錢。

但更加詭異的事情在這之後發生了,這頭母豬被殺賣掉後沒幾天,姜老七的病更重了,手和腳上都生出了黑毛,躺在床上疼的哀嚎,特別是姜老七死之前發出的慘叫聲,就像豬被摁在案板上是被屠夫用刀刺進喉嚨時的嚎叫一樣。

據說,當時,姜老七死的時候他老婆已經有了身孕,等瓜熟蒂落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頭和身子都是人的樣子,但是兩隻腳卻長成了豬的蹄子,而且全身上下都是一身黑毛,姜老七的愛人將這個女孩丟棄到河裡,讓她隨水飄走了。

洪老先生說,後來有人提起了一種說法,姜老七的這是遭了報應,誰叫他把自己的“祖母”殺了賣錢呢,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最終敗的姜老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