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
白話西遊記【原著無刪節】 清風隨竹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德行要修八百,陰功須積三千。和平共處物我與親冤,初合西天本願。魔兕刀兵不怯,白費心力水火無愆。老君降伏朝天,笑把青牛牽轉。說話那大路旁叫喚者是誰?O金山山神土地,捧著紫金缽盂說道:“聖僧啊,這缽盂飯是孫大聖向好處化來的。因為你們不聽良言,誤入妖魔之手,致使孫大聖勞苦萬分,今日方救得出來。先來吃飯,再走路,不要辜負孫大聖一片敬愛之心。”三藏說:“徒弟,非常感謝你!言謝不盡!早知不出這個圈套,就不會有這樣的危險。”行者說:“不瞞師父說,只因為你不相信我的圈套,卻叫你受別人的圈套。多麼痛苦,可嘆!可嘆!”八戒說:“怎麼又有個圈套。
”行者說:“都是你這孽嘴孽舌的夯貨,害師父遭受了這場大難!老孫已經費盡全力,請來天兵水火與佛祖丹砂,卻被他用一個白濛濛的圈套套住。如來暗示了羅漢,對老孫說出妖怪的底細,才請老君來降伏,結果是個青牛在作祟。”三藏聽後,非常感激地說:“賢徒,在這一次的經歷之後,下次一定會聽從你的吩咐。”於是四人分著吃起了飯,那飯熱氣騰騰的。行者說:“這飯已經放了很久,怎麼還是熱的?”土地跪下說:“是小神知道大聖功績完畢,才特意重新加熱來供奉。”不一會兒飯吃完了,缽盂收拾好了,告別了土地山神。
師父才騎上馬,過了高山。這時正是洗淨憂慮,轉向正道,享受清風宿水,向西行進。行進了一段時間,又是早春時節,聽到了一些紫燕的悠悠鳴叫聲,黃鸝的巧妙音樂聲。滿地落紅如錦緞,遍山發翠如茵堆。山嶺上青梅結豆,崖前古柏留雲。野外的煙光淡淡,沙灘上的日光暖暖。幾處園林花朵綻放,陽光迴歸大地,柳芽萌發新綠。正走著的時候,突然遇到了一條小河,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唐長老拉住馬看著,遠處河邊有柳樹投下碧綠的陰影,微微露出茅屋幾根樑柱。行者遙指那邊說:
“那裡一定是擺渡的。”三藏說:“我看那邊也是如此,只是沒有看到船隻,不敢開口問。”八戒放下行李,大聲喊道:“擺渡的!
撐船過來!”連叫幾遍,只見那柳陰裡面,咿咿啞啞的,撐出一隻船兒。不多時,靠近了這岸邊。師徒們仔細看了那船兒,真是:
短槳分波,輕舢泛浪。船上花色絢麗,甲板平坦。船頭上有鐵纜盤窩,船尾處舵樓明亮。雖然是一片蓮葉託航,卻不遜於泛湖浮海。雖然沒有華麗的船桅和繩索,卻有堅固的樁和船槳。雖然不如萬里神舟那樣壯觀,卻能夠渡過一條河流。往來只在兩岸邊,進出總在古渡口。那船很快靠岸,有個船頭喊著:“要過河的,到這裡來。”三藏騎馬靠近一看,那船頭長啥樣:頭上包著錦絨帕,腳穿著皂絲鞋。身穿百納緞襠襖,腰束著千針裙布衫。手腕皮粗筋力強,眼花眉皺面容衰。聲音嬌細如黃鸝鳴叫,仔細一看原來是個老婆子。行者走近船邊道:“你是擺渡的嗎?”那婆子道:“是。”行者道:“你老公怎麼不在,讓你來擺船?”婆子微笑不回答,伸手拖上跳板。沙和尚把行李扛上去,行者扶著師父上跳板,然後順著船來,八戒牽著白馬,收起跳板。婆子開始划船,搖動槳,片刻就過了河。
上了西岸,長老吩咐沙僧解開包裹,拿出一些錢給她。婆子不計較多少,把繩索系在附近的樁上,笑嘻嘻地走進了莊屋裡。三藏看見水清,一時口渴,就對八戒說:“拿個缽盂,舀些水給我喝。”
那傻瓜說:“我也正想喝點。”立即拿出缽盂,舀了一缽水,遞給師父。師父喝了大半,剩下一半,傻瓜接過來一飲而盡,然後侍候三藏上馬。師徒們繼續西行,不到半個時辰,長老在馬上忍不住地說:“肚子疼!”八戒隨後說:“我也有點肚子疼。”沙僧道:“想必是喝了冷水吧?”說著還沒有完,師父大聲喊道:“疼得厲害!”八戒也說:“疼得厲害!”他們倆疼痛難忍,漸漸肚子變大。用手摸時,感覺到有團塊肉塊,肚子裡不停地有蠕動。三藏正在不穩的狀況下,突然看見路邊有一個村舍,樹梢上挑著兩把草。行者道:“師父,好訊息,那邊是個賣酒的人家。我們先去要一些熱湯給你喝,然後問問有沒有賣藥的,討點藥給你治治肚子疼。”三藏聽到後非常高興,就鞭打白馬,不一會兒,到了村舍門口下馬。但是隻見門外有一個老婆婆,坐在草墊上紡麻。行者走上前,客套地問道:“婆婆,我們是東土大唐來的,我師父是唐朝的皇弟。因為過河喝了河水,感覺肚子疼痛。”那婆婆高興地說:“你們在那邊河裡喝水來?”行者說:“是在這邊的清水河裡喝的。”婆婆興奮地笑著說:“好戲子!好戲子!你們都進來,我和你們說話。”
行者立即扶著唐僧,沙僧則扶著八戒,他們個個捂著肚子,一個個只覺得疼得面色黃黃,眉頭皺皺。他們走進草舍坐下,行者大聲說:“婆婆,必須燒點熱湯給我師父,我們感謝您。”那婆婆卻不燒湯,笑著跑到後邊喊道:“你們來看!你們來看!”裡面走出兩三個年紀不輕的婦人,都望著唐僧嘻笑。行者非常生氣,怒喝一聲,露出利齒,把那一家子嚇得跌跌撞撞,往後退。行者上前,扯住那老婆子道:“快點燒湯,我放過你!”那婆子戰兢兢地說:“大爺,我燒湯也沒用,也治不好他們兩個的肚子疼。你放了我,等我說話。”行者放開她,她說:“我這裡是西梁女國。我們這個國家全是女人,沒有男子,所以見到你們很高興。
你師父喝的那水不好,那條河叫做子母河,我們國王城外,還有一座迎陽館驛,驛門外有一個照胎泉。我們這裡的人,只有年滿二十歲以上的才能去喝那河水。喝水之後,就會感到腹痛像懷孕一樣。三天之後,到迎陽館照胎水邊照一照。如果有兩個影子,就預示著即將生孩子。你師父喝了子母河的水,因此造成了懷孕的感覺,也不久就要生孩子了,熱湯又怎麼能治得好呢?”三藏聽了大驚失色地說:“徒弟啊!這可如何是好?”八戒扭動腰的騷動道:“哎呀!要生孩子了,可是我們卻是男性!那裡有分娩之處?如何能夠出來?”行者笑道:“古人云,瓜熟自落,如果到了那個時節,就一定會在脅下撕開一個洞,鑽出來。”八戒聽了,戰兢兢地忍不住疼痛,說:“算了算了!不活了不活了!”沙僧笑著說:“二哥,彆扭動彆扭動!只怕錯過了養兒腸,弄成了胎前病。”那傻瓜更加慌張了,眼裡含著淚水。他拉著行者道:“哥哥!你問這婆婆,看看附近是否有熟穩的穩婆,提前找幾個,這半會兒不停地疼動,想必是摧動痛苦。”
快點!快點!”沙僧又笑著說:“二哥,既知疼痛,不要動來動去,怕擠破胎囊。”三藏哼著說:“婆婆啊,你這裡有醫生嗎?讓我的徒弟去買些墮胎藥吃了,把胎兒打掉。”那婆子說:“就算有藥也不行。只是我們這正南街上有一座解陽山,山中有一個破兒洞,洞裡有一眼落胎泉。要想解掉胎氣,必須喝一口井裡的水。
可如今取不到水了,去年來了一個道士,名叫如意真仙,把那破兒洞改成了聚仙庵,守護著落胎泉水,不肯輕易賜給別人。如果想要水,必須要花費紅花、表禮、羊酒和果盤,真心奉獻,才能請到一碗水。你們這行腳的僧人,怎麼能夠湊齊那麼多的錢財呢?只能捱過去,等時機到了再生產罷了。”行者聽到這話,心中非常高興地說:“婆婆,從這裡到解陽山還有多遠?”婆婆說:“大約有三十里。”行者道:“很好!很好!師父放心,等著我取一些水給你喝。”好大聖,吩咐沙僧說:
“你要仔細照看師父,如果這一家子失禮,侵犯師父,你就用以前的手段,裝作嚇唬他,等我取水去。”沙僧遵命,只見那婆子端出一個大瓦缽來,遞給行者說:“拿這個缽頭去,一定要取多一點,我們留著備急用。”行者接過瓦缽,走出草舍,縱起雲霧而去。那婆子看著他往空中行禮道:“天啊!這和尚會飛雲啊!”然後進去叫出幾個婦人來,向唐僧行了拜禮,都稱他為羅漢菩薩,一邊開始煮湯辦飯,供奉唐僧就不再提及了。
說到那孫大聖筋斗雲起,過了一會兒,看見一座山頭擋住了他的雲腳,於是收回雲光,睜開眼睛看那裡,好山啊!只見那幽花擺錦,野草鋪藍。澗水相連流動,溪雲悠閒。重重峽谷藤蘿密佈,遠遠峰巒樹木繁茂。鳥兒的啼鳴,鹿的飲水,猿猴攀爬。翠綠的山岱像屏峰一樣,青峭的懸崖像髻鬏一樣。塵埃滾滾真難以到達,泉水涓涓讓人慾罷不能觀看。經常可以看見仙童去採藥,也常常可以看見樵夫揹著柴火回家。果然不亞於天台景緻,勝過三峰西華山!這大聖正著迷地觀看著那座山,不料卻又看見背陰處有一所莊院,突然聽到狗吠聲。大聖下山,徑直來到莊院,這是個好地方,看那小橋通向活水,茅舍倚靠在青山上。村裡的狗在籬笆下汪汪叫,幽居的人們自由來去。
不時來到門前,看見一個老道人盤坐在綠茵之上。大聖放下瓦缽,走近前問候,道人欠身還禮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來小庵有何事?”行者說:“貧僧是東土大唐派遣前往西天取經的。因為我師父誤喝了子母河的水,現在腹痛腫脹難以忍受。問土人,說是結成胎氣,無法治癒。聽說解陽山的破兒洞有落胎泉可以消除胎氣,所以特地前來拜見如意真仙,求一些泉水來救助師父,請老道指引一下。”那道人笑道:“這裡就是破兒洞,如今改為聚仙庵了。我並非別人,正是如意真仙大徒弟。你叫什麼名字?
讓我好通報一下。”行者說:“我是唐三藏法師的大徒弟,名叫孫悟空。”那道人問道:“你的禮物、紅花和酒都在哪裡?”行者回答道:“我只是個行腳的和尚,沒有辦法湊齊這些。”道人笑道:“你真是愚蠢啊!
我師父保護著山泉,並不會輕易贈送給別人。你先回去準備禮物來,我再通報一下。否則就請回去,別再想了!”行者說:“人情大如聖旨,你去告訴我老孫的名字,他肯定會給我好處,說不定連井水都會贈送給我。”
那道人聽了這話,只得進去通報,卻見真仙正在撫琴,一直等琴曲結束,才開口說:“師父,外面有個和尚自稱是唐三藏的大徒弟孫悟空,想求落胎泉水來救治他師父。”真仙不聞不問,但一聽到孫悟空的名字,立刻怒火沖天,邪念頓生,急忙起身,下了琴床,換上道服,拿起如意鉤子,跳出庵門,喊道:
“孫悟空在哪裡?”行者轉過頭來,看見真仙的打扮:戴著星冠,服裝豔麗,身穿紅色的金雲衣。腳上穿著雲鞋,腰間繫著寶帶。一雙細繡凌波襪,半露出錦絨的裙襬。手拿著如意金鉤子,杆子長得像蟒龍。鳳眼明亮,眉毛豎起,鋒利的牙齒口紅泛紅。下巴上的鬍鬚飄動如烈火,臉旁的紅髮短而蓬鬆。看起來惡象溫元帥一樣,只是衣冠不同。行者見了,合掌作禮說:“貧僧就是孫悟空。”那先生笑道:“你真的是孫悟空嗎,還是用假名代替姓氏?”行者說:“先生說話,常言道,君子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是悟空,豈有用假名的道理?”先生問道:“你認識我嗎?”行者說:“因為我投入正式的釋門,忠於僧教,最近爬山涉水,和小時候的朋友們也漸行漸遠,還來不及拜訪,對您的相貌一時不認識了。”
適時問道子母河西鄉人家,說起先生就是如意真仙,所以知道他。”
那先生說:“你走你的路,我修我的真,你來訪我何事?”行者說:“因為我師父誤喝了子母河的水,導致腹痛脹滿,特地找仙府,請求一碗落胎泉水,救救師父的困境。”那先生怒目道:“你師父就是唐三藏嗎?”行者說:“正是,正是。”先生咬牙恨道:“你們曾經遇到過一個稱聖嬰大王的嗎?”行者說:“他是山枯松澗火雲洞紅孩兒妖怪的綽號,真仙問他怎麼了?”先生說:“他是我的侄子,我是牛魔王的兄弟。前一陣,家兄給我發來信,說唐三藏的大徒弟孫悟空懶散,害了他侄子。我這裡正沒有地方去找你報仇,你倒來找我,還想要什麼水啊!”行者陪笑道:“先生誤會了,你的侄子曾經和我做朋友,小時候還做了兄弟,只是不知道先生的府邸,失禮拜訪。
如今他得到了好處,跟隨觀音菩薩做了善財童子,我們還差得遠,怎麼反而怪罪我呢?”先生喝道:“你這個無禮的猴子!還會耍嘴皮子!我侄子是自在為王好,還是被人奴役好?不能容忍無禮!吃我這一鉤!”大聖舉起鐵棒擋住道:“先生不要說打的話,還是給點泉水來吧。”那先生罵道:“這個無禮的猴子!連死活都不知道!如果你能在三合之內打得過我,我就給你水;打不過,我只好把你剁成肉泥,給我侄子報仇。”大聖罵道:“你個不知起倒的孽障!既然要打,就上來看看我的棍子!”先生揮起如意鉤相迎。兩人在聚仙庵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聖僧因食子母河水導致成了胎氣,行者前來尋找如意仙。那位真仙原是妖怪,堅決捍衛著落胎泉水。兩者相遇談及仇怨,爭鬥決不順利如預想。言語交流,情緒惡劣,都想報仇。一個是因為師父受傷而來求水,另一個是因為侄子喪生而不願給水。如意鉤強如蠍子毒,金箍棒狠如巨龍巔峰。雙方互相攻擊,勝負未分。先生與大聖交戰了十數次,無法敵過大聖。大聖變得越發兇猛,一根棒子像滾滾流星一樣,亂打亂打,先生筋力不濟,扛不住如意鉤,拖著鉤子向山上跑去。
大聖沒有追趕他,而是來庵內尋找水,那個道人早把庵門關上了。
大聖拿著瓦缽,趕到門前,用力一腳踹破庵門,闖了進去,見那道人躺在井欄上,大聖喝了一聲,舉起棒子要打,那道人往後跑了。大聖找出吊桶來,正準備打水,卻被那先生趕到前面,用如意鉤子絆住大聖的腳,大聖摔了個趔趄。爬起來,舉起鐵棒要打,他卻躲在一旁,執著鉤子說:“看你能不能取到我的水!”大聖罵道:“你上來啊!你上來啊!我把你這個孽障直接打死!”那先生卻不上前拒敵,只是堵住,不讓大聖打水。大聖見他不動,便左手拿著鐵棒,右手拿著吊桶,索子剛剛放下。他又用鉤子。大聖一隻手撐不住,又被他用鉤子絆住腳,扯了個個嘴巴,連著井的繩子一起跌下井去了。大聖道:“這傢伙真是無禮!”爬起來,雙手揮舞著棒子,亂打上去。那先生依然躲避,不敢迎敵。大聖又想去取水,可是沒有吊桶,又擔心會被鉤子絆住,心裡暗想:“先找個幫手來吧!”
好大聖,轉身而去,徑直來到村舍門口喊了一聲:“沙和尚。”裡面三藏痛苦地呻吟著,豬八戒一直哼著,聽到有人叫喊,兩人歡喜地說:“沙僧啊,悟空來了。”沙僧連忙出門迎接道:“大哥,取水來了嗎?”大聖進門,向三藏詳細敘述前事,三藏滴淚道:“徒弟啊,如此怎麼辦?”大聖說:“我來叫沙兄弟和我一起去,到那庵邊,等著我與那人對打,讓沙僧趁機取水來救你。”三藏說:“你兩個沒病的都去了,把我們兩個有病的丟在這裡,讓誰來照顧?”那個老婆婆在旁邊說:“老羅漢,放心吧,不需要你的徒弟,我家自然會照顧照顧你。你們剛才到的時候,我們確實有些顧忌,但現在看到你是羅漢菩薩,我們自然不敢傷害你。”行者咄的一聲說:“你們這些女人,也敢傷害誰?”老婆婆笑道:“爺爺呀,還是你們有福氣,來到我家!如果到了第二家,你們就不會這麼幸運了!”八戒嘟囔著說:“不會幸運,是怎麼回事?”婆婆說:“我家有四五個人,都是已經年紀大了,已經放棄了那些花花世界的事情,所以才不願傷害你們。如果再到第二家,有些年紀小的人,誰肯放過你們!他們才會要和你們發生關係。如果你們不從,他們就會傷害你們的性命,割下你們的肉,做成香袋。”八戒說:“如果是這樣,我當然不會受傷。他們都香噴噴的,可以做成香袋;而我是個臊豬,就算被割下肉來,也是臊的,所以可以無傷。”行者笑道:“你彆嘴硬,節省些力氣,好好地養精蓄銳。”那婆婆說:“不必猶豫了,快去取水吧。”行者說:“你家有吊桶嗎?借一個來用一下。”那婆子立刻去後面拿來一個吊桶,裝上一根繩子,遞給沙僧。沙僧說:
“帶兩條繩子去,恐怕井太深需要用。”沙僧接過桶和繩子,隨大聖出了村舍,一同駕雲而去。不一會兒功夫,他們便來到了解陽山脈,放下雲頭,徑直來到庵外。大聖吩咐沙僧道:“你拿著桶和繩子,先在一邊躲著,等著我與那人交戰。待我和他打鬥激烈的時候,你就趁機進去取水然後離開。”沙僧恭敬地遵從命令。
孫大聖高聲喊道:“開門!開門!”守門的人看見了,急忙進去報告:“師父,那孫悟空又來了。”那位先生心中大怒道:“這個猴子真是無禮!一直聽說他有些本事,果然今天才知道,他的那條棍子真是難以對抗。”道人說:“師父,他雖然有些本事,但您也不遜色於他,實在是個對手。”先生說:“前面兩次,被他贏了。”道人說:“前兩次雖然輸了,只是他的猛勁;後面兩次打水的時候,師父連絆他兩次,豈不是相比肩?既然師父無可奈何而離開,如今又回來,必然是因為三藏師父的胎氣加重,怨恨得緊,不得已而來的,肯定是要和他師父比試一下。我相信我們師父必能獲勝。”真仙聽了這話,充滿喜悅和自信,笑容滿面,挺起如意鉤子,走出門來喊道:“你這個猴子!你又來做什麼?”大聖說:“我來只是取水。”真仙道:“泉水是我們家的,即使是皇帝宰相,也要帶上禮物和羊酒來求取,才可能得到一些。況且你還是我的仇人,竟然敢空手來取水?”大聖問:“真的不給嗎?”真仙說:“不給,不給!”大聖罵道:“這個孽障!既然不給水,就讓你嚐嚐棍子!”丟掉架子,立即攻擊,不給對方說話的機會。那真仙側身躲避,然後用鉤子迅速反擊。這一場比之前更激烈,殺得兇猛:金箍棒,如意鉤,兩人奮怒互懷仇恨。飛沙走石,干戈交錯,土被揚起,塵土滿天,大聖為了救師父而來取水,妖仙為了侄子不讓求取。
兩方都使出全力,一場賭鬥不安寧。咬牙爭勝負,切齒定剛柔。出奇制勝,越戰越有精神,噴雲噴霧讓人發愁。棍棍鉤鉤響聲起,喊聲震盪山丘。
狂風呼嘯,樹木搖動,殺氣四溢,比鬥猶如鬥牛。大聖越戰越興奮,真仙越打越巧妙。彼此都心有意志地爭鬥戰鬥,決不停下來。他們兩個在庵門外交手,跳跳躍躍地,戰鬥一直持續到了山坡下,相持不下。
說到沙和尚提著吊桶,闖進門去,只見那道人站在井邊擋住道:“你是誰,竟敢來取水!”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寶杖,沒有說話,立即攻擊。那道人來不及躲閃,他的左臂被打斷,道人摔倒在地掙扎。沙僧罵道:“我要打死你這個孽畜,可惜你還是個有人身份!
我還可憐你,放你一馬!讓我去打水!”那道人叫天叫地,爬到後面去了。沙僧此時將吊桶向井中打了滿滿一桶水,走出庵門,駕起雲霧,朝著行者喊道:“大哥,我已經取到水了!放過他吧!放過他吧!”大聖聽到這話,便用鐵棒頂住鉤子說:“你聽我說,本來我打算將你斬盡殺絕,但是你並沒有犯法,而且我也看在你令兄牛魔王的情面上。剛才我被你鉤了兩下,沒能取到水。剛剛來的時候,我是採取調虎離山的計策,哄你出來戰鬥,然後讓我師弟去取水。如果我肯動真功夫來打你,不說你是一個什麼如意真仙,就算再來幾個也都打死了。現在打死你不如放過你,饒你活幾年吧,以後再有來取水的人,一定不能阻攔他。”那妖仙不知好歹,故意演戲,便又來絆腳,卻被大聖閃過鉤頭,趕上前喝道:“別跑!”那妖仙來不及反應,被推倒在地,掙扎不起。大聖奪過那如意鉤來,折斷為兩段,然後再折為四段,扔在地上說:“你這個孽畜!你敢再無禮嗎?”那妖仙戰兢兢,忍辱含羞,大聖笑呵呵地駕起雲霧而起。以下有詩為證,詩曰:真鉛經過煉爐需要真水,真水與真汞相融乾燥。真汞和真鉛沒有任何母氣,靈砂和靈藥是仙丹。嬰兒的形象未來世被扔掉,土母的功勞不費吃力。我們推倒旁門正宗的教派,你心滿意足的笑容恢復。大聖駕著祥光,趕上沙僧,得到了真水,歡歡喜喜地回到原地,放下雲頭,徑直來到村舍,只見豬八戒腆著肚子,倚在門框上哼哼。
行者悄悄地走近,說道:“呆子,你什麼時候占房子的?”呆子慌忙說:“哥哥不要取笑,有水來了嗎?”行者還想開他玩笑,沙僧隨後也到了,笑著說:“水來了!水來了!”三藏忍著疼痛欠身說:“徒弟們,辛苦你們了!”那婆婆也歡喜地說,大家一齊向唐僧行禮,說:“菩薩啊,真是難得!難得!”她們趕忙取了一個花磁小碗,舀了半碗水,遞給三藏說:“老師父,請細細地喝,只需要一口,就能緩解胎氣。”八戒說:“我不用碗,直接用吊桶來喝吧。”婆婆說:“我的老爺爺,嚇死人了!你如果喝了吊桶裡的水,恐怕連內臟都會被溶化!”把呆子嚇得不敢妄為,他只喝了半碗。但是正餐時間還沒有到,他們倆個腹部一陣疼痛,只聽得腸鳴聲。腸鳴過後,呆子再也忍不住,大小便一齊流出來,唐僧也忍不住要找個安靜的地方解手。行者說:“師父啊,千萬不要去曝露在風裡。坐月子的人如果冒了風,會得產後疾病的。”那婆婆趕忙取來兩個乾淨的桶子,教他們方便。不一會兒,他們都解決了幾次,才覺得疼痛減輕,腫脹逐漸消退,血塊肉凝也化開了。那婆婆又煮了一些白米粥給他們補充營養,八戒說:“婆婆,我的身體真結實,不用補虛。請給我燒些湯水洗個澡,這樣才好吃粥。”沙僧說:“哥哥,不能洗澡,坐月子的人會因為洗澡而患病。”八戒說:“我並沒有生產,只是個小產,怕什麼?洗個乾淨。”婆子就給他們倆準備了一些湯水來洗出乾淨來。唐僧剛喝了兩碗粥湯,八戒就吃了十多碗,還想要繼續添。行者笑道:“傻瓜!少吃點!別弄得像個沙包肚一樣,不像樣子。”八戒說:“沒事!沒事!我不是母豬,怕什麼?”那家子接著整理了食材準備做飯。
老婆婆對唐僧說:“老師父,請將這水賜給我吧。”行者說:“呆子,你不喝水了?”八戒說:“我的肚腹不再疼了,胎氣應該已經散了,沒事了,又為什麼要喝水?”行者說:“既然他倆都好了,那就把水送給你家吧。”那婆婆向行者道謝,將剩下的水裝在瓦罐裡,埋在後院地下,對眾老小說:“這罐水,將是我的棺材的本錢!”眾老小無不歡喜,整理了齋飯,擺開桌椅,唐僧們吃齋。安心休息,過了一宿。第二天天亮,師徒們向婆婆家道別,離開了村舍。唐三藏上馬,沙僧挑著行李,孫大聖走在前面引路,豬八戒牽著韁繩。這裡經歷了洗淨口孽身乾淨,胎氣自然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