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這世間曾流傳過不計其數的傳說。
或帝王將相,或才子佳人,或神佛鬼怪,或忠奸善惡,它們的內容包羅永珍,不過,至少還有一個共同點:
時至今日,它們都已是“謊言”了。
那些曾真實發生過的故事,既逃不過時間歲歲年年的風化,也難免在一遍遍的口耳相傳中被塗抹上一層層新的寄託。
東晉,上虞縣。
一場春雨正無聲潤物,遠處偶有驚雷低吟,冰封的河流被驚醒,盛開條條裂紋後,瓦解為無數的冰塊,隨波東去。
古語有云: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夕陽漸垂時,春雨悄歇,化凍的河水自炊煙裊裊的村落旁流過,來到一座石橋下。
石橋上,梁山伯身背竹篋,捧著一個畫有蝴蝶圖案的油紙傘正倚欄而立,眺望前方。
沿著他面前的通幽曲徑向山上走約莫一里地,便能遇見半山腰處一幢粉牆黛瓦的深宅大院。
這座府邸門前的匾額上寫著祝府二字,推門而入,內部是一座七進的富麗莊園,亭臺樓閣修築精巧,果園花圃佈置錯落,大樹魚池與後山上的茂林山下的稻田相映成趣,石縫間的溪流潺潺而下,被人工開鑿的清渠請入院內,於莊園內歷經九曲八彎之後才匯入山下的江河之中。
每到傍晚,內外的燈籠次第點明,莊園燈火倒映在山下的河水中,與天上群星交相輝映,宛若畫卷。
整幅畫卷最美的部分便是背山處的花園,園中花木最茂處有片池塘,盛開的荷花托起一座雙層樓閣,這裡便是祝小姐的閨房。
此時,莊園別處都已明起了燈籠,而這雙層樓閣內卻一片漆黑。
屋脊上,素妝散發,身著細腰窄裙的祝英臺伏在上脊端的瑞鳥裝飾旁,手持一個蝴蝶圖案的風箏,也在向遠處眺望。
“小姐怎麼會不在閨房裡?你沒看到她出去嘛?你呢?也沒有看到?”
樓閣前的空地上,綺羅齊整,盤鬟緊束的少女祝九妹一臉焦急地質問著面前的幾個丫鬟。
“下午老爺出門後,小姐就一直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讓我們進去……”一位丫鬟答道。
“太陽落山時,我進去點過燈,立刻就被小姐趕出來了。”另一個丫鬟答道,“後來就再沒有人敢進去打擾小姐了。”
“夫人吩咐了,晚飯時有大事要告知小姐,若是誤了夫人的事,咱們誰都擔待不起!”
正值碧玉年華,面容秀麗的祝九妹緊皺著眉頭吩咐道。
“這樣,你們多叫上幾個人,先到花園和後宅打聽,我到前院再去問問。”
“九小姐你聽,是不是有什麼聲音……”
一個丫鬟似乎聽到了什麼聲響,四下張望起來,祝九妹聞言示意眾人噤聲,果然聽到頭頂上傳來有人在哼唱的聲音,抬頭一看,發現了趴在閣樓頂上的祝英臺。
“呀!”
一個丫鬟被隨時有可能掉下來的祝英臺嚇得驚叫出聲,祝九妹連忙伸手捂住她的嘴。
“不要喊叫!都不要喊叫!千萬不要嚇到小姐!”
眾人聞言紛紛捂住了自己的嘴,唯恐闖下大禍,而後她們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是好。
“你跑得最快!馬上去後院找那幾個料理花草樹木的小廝,讓他們去找個長梯子……對了,別讓他們抬進來,你們幾個去抬,不夠的話再去叫幾個嬤嬤!”
祝九妹同樣被嚇了一跳,不過很快便鎮定下來,低聲對身邊的丫鬟吩咐道。
“對了,別忘了再找條繩子,不用太長,但是要夠結實,一會兒我親自上去勸小姐下來!還有你們倆,這件事不能瞞著夫人了,馬上去稟報!還愣著幹嘛,快去!”
祝九妹伸出手依次在發愣的幾個丫鬟們面前晃了晃,眾人這才陸續回過神來,各自按照吩咐去找人了。
祝英臺對樓下的“兵荒馬亂”始終充耳不聞,眼睛只盯著遠處山下的那座石橋,同時,口中還在哼著一首沒有詞的曲調。
山下石橋上,佇立了許久的梁山伯似乎感受到了祝英臺的目光,同樣眺望著祝府的方向,口中低聲哼唱著相同的曲調。
夕陽的餘暉在兩人互不相聞的哼唱聲中逐漸暗淡,不多時,幾隻螢火蟲從竹林中飛出,微微螢火在夜幕襯托下顯得十分醒目。
梁山伯從竹篋中取出一個同樣畫有蝴蝶圖案的燈籠,並用火摺子點燃,踏著仍然溼滑的青石板路,緩步朝祝府走來。
遠在樓閣上的祝英臺發現了石橋上被點亮的燈籠,宛如溺水者看到了救命的一葉扁舟,興奮地從屋脊上坐了起來,口中喃喃道:
“你果然沒有騙我……”
與此同時,長梯來到了樓閣下,不過扛梯子的並不是被派去的小丫鬟,而是年逾五旬的祝府管家洵伯,他身形乾瘦,鬢髮間已經見白,腳下跑得卻並不慢,放下梯子後,他又一把搶過繩子,直接拴在了自己的腰間。
“爹,小心啊!”祝九妹握住洵伯的手,“上面這麼高,又剛下過雨,我看您就別上去了,還是由我來勸吧。”
“你跟她說,她聽得進去嗎?”
祝九妹一時無言以對,洵伯隨即推開她的手,沿著梯子爬了上去。
祝英臺並沒有留意閣樓下的事,她的目光始終注視著山間行進著的那盞燈籠,此時的它已經從祝府的門前走過,正沿著山路繼續向後山山頂上走去。
“小姐,入夜天涼,當心傷了身子。”
祝洵爬到梯子的頂端,見樓閣頂上瓦片溼滑,不敢再上前,便留在梯子上向祝英臺喊話。
“洵伯,什麼時候才會起風呢?”祝英臺回頭看了一眼洵伯,而後托起手中的風箏,“我想放飛它。”
“小姐,有什麼話咱們下去再說也是一樣的。”洵伯勸道,“你若是傷到了,我們可擔待不起啊。”
“我怕過了今晚,就再沒有機會放飛它了。”祝英臺搖搖頭,將目光轉回後山上。
“小姐,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洵伯,您還記不記得,小時候我撒謊的時候,您是怎麼跟我說的?您說,撒謊是最沒有意義的事,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人會放在心上,根本不值得撒謊,而那些非同小可的事,往往不是用三兩句謊言就可以遮掩的,總會露出破綻,所以,撒謊總是沒用的。”
洵伯無言以對,只得低下頭。
“最重要的是,只有願意相信的人,才有可能被謊言所騙……”
見洵伯還是不發一言,祝英臺索性直接了當地問道。
“洵伯,馬公子很快就要舉行冠禮了,對吧?”
“老爺今天就是出發去參加他的冠禮的……”洵伯沉默片刻後坦言道,“至於出嫁的日子,大概定在清明春祭之前,就是說……最遲不過下個月月底。”
“下個月啊……春風和煦,草長鶯飛,是個放紙鳶的好日子。”
祝英臺聽到訊息後,並沒有表現得多麼激動,這出乎了洵伯的預料,他又向上爬了一層臺階,探頭看了看祝英臺手中的蝴蝶風箏。
“小姐,有什麼話咱們下去說好麼?天已經黑了,又剛下過雨,屋頂太危險了。”
二人正說話時,一身錦衣華服,手持佛珠的祝夫人在一眾婆子的簇擁下來到了後院,遠遠地便看到了屋頂上的祝英臺,祝夫人又驚又氣,手中佛珠捏得咯吱作響。
“奴婢有罪,請夫人息怒。”
九妹見祝夫人趕到,立即帶著身邊的幾個小丫頭走過去,在她面前跪了下來。
“她這是想做什麼?”祝夫人冷著臉斥責道,“書院裡讀了那麼久的書,就只學會了忤逆不孝是吧!”
九妹不知該如何回答,只得伏在地上,一言不發,其他人見狀也都低下頭,大氣不敢出。
樓閣前,幾個下人見祝夫人來了,紛紛勸說洵伯下來,換別人上,然而洵伯並不為之所動,仍舊對祝英臺輕語相勸。
“洵伯……”祝英臺也已經看到了遠處的祝夫人,猶豫片刻後問道,“真的沒有能兩全其美的法子了麼?”
“小姐,我曉得你心裡不情願。”洵伯嘆口氣,答道,“可是人生在世,多的是不得已之事,縱然帝王貴胄,也難免受些委屈不是,又何況我們?目光放長遠些,忍一忍也就過去了,畢竟,這世上沒有什麼是白來的,尤其是富貴和安穩……”
“洵伯,我不是覺得委屈,只是……”
祝英臺看了遠處的祝夫人一眼。
“人生雖有百年,卻沒有一天是可以重新來過的呀。爹孃相敬如賓,富貴安穩了一世,到頭來又有幾日得展歡顏了呢?”
祝英臺話音剛落,遠處的後山上便傳來一陣若有似無的簫聲。
洵伯屏息凝神,仔細聽了聽,發現這吹簫人演奏的正是祝英臺剛剛哼唱過曲子。他心底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再回頭來一看,祝英臺已經扶著屋脊兩端的鳳凰雕塑緩緩站了起來,並且也將一根竹笛放在了嘴邊。
“小姐,你這是要做什麼?”洵伯慌忙問道。
“風來了!”
一個形似蝴蝶的黑影從後山上的林中飛出,在半空中盤旋了一陣,祝英臺見狀吹響了嘴邊的竹笛,吹奏的仍是剛剛哼唱過的那首無名的曲子。
洵伯不再多說,兩步踏上樓頂,不料溼滑的瓦片吃不住勁兒應聲斷為兩截,碎片順著樓閣簷角落下,在地上摔個粉碎,洵伯也因此滑倒,嚇得樓閣下的眾人紛紛驚叫出聲。
萬幸的是,腰間的繩子纏在了梯子上,洵伯因此得以懸在半空中,負責拉住繩子的幾個下人見狀立刻用力向後拽,試圖將洵伯再拉上去,然而洵伯畢竟已經是年過五旬的人了,幾次舉手,始終抓不住閣樓頂端的簷邊。
就在洵伯已經快沒有力氣的時候,祝英臺俯身趴在屋簷頂上,朝他伸出了手。
“小姐,你要想清楚!父母親友,家資富貴,你當真全都捨得丟掉,一去不回麼!”
洵伯握住祝英臺的手後,顧不得自己的危險處境,仍規勸道。
“錦衣玉食,行屍走肉,如鼓琴瑟,百年好合……”祝英臺反問道,“洵伯,您希望我怎樣選呢?”
洵伯再次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而祝英臺卻很果斷,待他的腳重新踏在梯子上後,祝英臺忽然將他腰間的繩子纏在了梯子上,並一連繞了好多圈,確保洵伯短時間無法脫身後,她再度起身,走回樓閣頂端的屋脊處。
“洵伯,幫我給爹孃帶句話……”祝英臺再度拿起竹笛,放在嘴邊。
一隻半人多高的巨大“蝴蝶”從後山上飛下,在祝府上空來回盤旋,在黑夜中很是顯眼,祝英臺再次吹響手中的竹笛,那“蝴蝶”循聲而來,在祝英臺頭頂上方懸空。
“生我身者父母,安我心者山伯……”
“還愣著做什麼!先把九兒她爹放下來!”祝夫人喝令道:“然後把她給我抓起來,關進房間裡!”
“不孝英臺,自有歸處……”
見祝夫人動怒,眾人不敢怠慢,連忙行動起來,先一擁而上將梯子緩緩放下,解救被纏住的洵伯,而後重新架起梯子,準備上房。
就在此時,屋頂忽然冒出一道火光,隨後一片煙霧將整個屋頂籠罩起來。
眾人不明所以,都愣在原地,不敢輕舉妄動。
九妹顧不得綁上繩索,便沿著梯子爬了上去,爬到一半時,竹笛聲再度響起,仍舊是剛剛的曲子。
九妹停在半空中抬頭一看,落在樓閣頂上的“蝴蝶”忽然又無風自起,從煙霧中飛了出來,更讓眾人驚訝的是,那蝴蝶風箏下面還掛著一個女子的身影。
她牽著頭頂的“蝴蝶”,腳下踏著另一隻較小的“蝴蝶”,在竹笛聲中緩緩飛向了空中……
“小姐她……昇仙了?”洵伯喃喃道,“小姐她昇仙了!”
眾人目瞪口呆之際,九妹爬上了樓閣頂端,此時煙霧已經散去,樓頂空無一人,只剩下一根竹笛,九妹將它拾起,認出這是祝英臺此前一直隨身攜帶的那根。
而後轉身再一看,那個乘著蝴蝶上天的人影已經飛到了極高的半空中,並朝後山的方向靠攏。
後山上的簫聲也再度響起,似乎是在為半空中的人影指引方向。
“小姐要飛去簫聲傳來的地方!”九妹指著後山上簫聲傳來的方向喊道。
“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少,立刻給我上山去搜!”
祝夫人陰沉著臉走到洵伯面前,瞪了他一眼之後,厲聲命令道。
“我是不管什麼妖魔鬼怪在作祟,這丫頭就算是飛到了月亮上,也要把她給我抓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