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大臣能聽出來的意思,慶元帝自然也聽出來了。

他不僅聽出來了,他還直截了當地問了出來:

“馮愛卿,你口中那位因餓死被丟到亂葬崗的齊國公小孫女兒,難道就是步驚鴻?”

“聖上聖明,正是!”

“那按你的意思,齊國公在認下步驚鴻為養孫之前,確實不知曉她的真實身份。並且在問過你之後,當真還以為自已的孫女兒已經去世了。”

“從時間上來看,是這樣沒錯。”

“嗯,看來老國公沒有說謊,他事先確實不知情。”

慶元帝點了點頭。

然而,秦相立即對此提出了異議:

“聖上,馮大人的話並不能完全證明國公爺事先不知情,即便他兩年前不知情,可如今已經過了兩年多了,這兩年的時間內,興許他早就知道了呢?”

“呵!秦相的話好沒道理,步驚鴻這兩年一直都在雄州,一次都沒有回京,而且她在兩歲多的時候被拐,距今已有十二年。

這麼長的歲月,她早就忘了自已當初姓什名誰,也不記得家人的模樣,又怎會好端端地向我們提及此事呢?”

“那國公爺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得知此事的呢?”

“是我家中丫頭幫她更衣之時,無意中發現了她後頸的印記,遂將此事告知我妻,我們這才知曉她的真實身份。”

“行了行了,秦相你也莫要追著國公的責任不放,為今之計,咱們應儘快討論出該如何處理步驚鴻隱瞞身份之事,至於其他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先放一放,事後再論。”

慶元帝攔下了兩人間無休止的爭論。

“欺君之罪,自當問斬。”

秦相冷哼一聲,率先發難。

“步驚鴻犯下如此大錯,豈能輕饒。一旦輕饒,今後會有數不清的女子效仿其行為,那軍營之中豈不是要亂了套了?”

潘椋正要開口反駁,突然有人搶先了一步。

“老臣認為此舉不妥,聖上,請聽老臣一言。”

慶元帝定睛一看,竟是老御史朱沛雍,連忙開口道:

“朱愛卿請講。”

“老臣認為,秦相所言差矣,步驚鴻不但無罪,反而有功。

今日,老臣暫且不論她此前所立下的所有軍功,只憑這幾點,她就不該被問罪。

首先,她讓大慶舉國上下看到了女子的能力。

江湖上有女俠客,民間有女掌櫃,唯獨朝堂之上,從未出現過女子的身影,步驚鴻是第一人。

雖然她之前一直以男裝示人,可她卻用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了女子也能憑藉自已的能力站在這裡。

若非大慶此前沒有女子入伍的先例,那麼,今日的朝堂上,定然有她的一席之地。

其次,大慶百姓中有半數是女子,一旦他們知曉了步驚鴻的事蹟,定然會視其為偶像,秦相說得對,今後,怕是有無數女子都渴望像步驚鴻一樣入伍殺敵,甚至入朝為官。

可是,這一定是一件壞事嗎?

長年征戰,大慶青壯年的數量已經趕不上兵部徵兵的數量,這才是當初年僅九歲的步驚鴻也會被徵集入伍的原因,可若是咱們將性別放開,男子不夠,就由身強體壯的女子頂上,專門成立幾支娘子軍,交由步驚鴻來管理,豈不是能立即解決大慶眼下戰力不足的窘迫?

在座的各位將軍們,老臣想請教你們一個問題,請你們摸著良心說,若是將雄州軍的主將換成你們其中的任何一個人,有誰敢在十五萬樓國大軍圍城的條件下,還敢悄悄潛入敵軍後方,聯合其他隊伍先將敵人的尾巴給剿滅?

又有誰能保證,自已一定能在一個月之內拿下樓國二十萬大軍?

老臣雖不是武將,卻也深知沙場不易,不是每位武將都能被稱作天生將星的。

有步驚鴻在,老臣覺得,收復燕雲之事,今後也不是沒有機會。

像步驚鴻這樣的武將,百年難出其一,若是聖上只因為微不足道的性別問題,便將其擼去職務,恐怕,今後幾十年內,大慶再難找出一位像步驚鴻這樣有勇有謀的將才了。”

朱沛雍無疑是懂慶元帝心理的,他的話,句句都講在了慶元帝的心坎上。

尤其是燕雲十六州之事,簡直成了慶元帝的夢魘,做夢都想將它們收回來。

當初北伐失敗,慶元帝氣急攻心,病倒了數日,本以為今生再也沒機會看到燕雲迴歸大慶了,可是步驚鴻橫空出世,讓他看到了希望。

慶元帝的內心,早就動搖了,就像朱沛雍所說的,擼掉步驚鴻,還能再找到一個這麼優秀的將才嗎?

是男是女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是他這麼想,不代表底下的人全都這麼想,這不,朱沛雍的話一落下,底下又有人跳出來辯駁。

慶元帝很清楚,朝廷之中,總有那麼幾個老古板,不願意接受女子與他們同朝為官一事。

但是也有一些人,純粹是為了與齊國公唱反調而反對。

秦相首當其衝。

秦相與潘家黎家之間的那些個事情,慶元帝不是不知道,只不過,以往他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候還會故意在兩者中間加碼,他覺得這正是帝王之家該把握好的權衡之術。

若是他手下的那些個大臣們全都一團和氣,沒有一點矛盾,那麼,他們的矛盾點就只有一個,那就是高高在上的他。

到了那個時候,他這個位置怕是就坐不穩了。

可現在,他卻覺得這種因為雙方的矛盾,使得一件原本可以輕鬆作出決定的事遲遲討論不出結果,實在是太糟心了。

慶元帝將求救的目光轉向寇相。

文官之中,以寇相為尊,若是寇相能幫步驚鴻說幾句好話,那今日這事,也就能定下來了。

此時,潘椋也將目光轉向了寇相。

寇相為人中正,是文官中難得被他所認可的幾人之一,也被民間稱之為一代賢相。

前幾日他拜訪的人中,就有寇相,可惜,當時寇相併沒有接見他。

在慶元帝和潘椋的殷切期盼中,寇相終於動了。

“聖上,老臣有話要說。”

“寇相快快請講。”

慶元帝急忙開口道。

寇相向側面邁出一步,從衣袖中取出一沓厚厚的紙。

“聖上,昨日,老臣收到一件物品,想先呈給聖上過目。”

寇相說完,將手中的紙片高舉過頭,彎下腰呈給慶元帝。

福康公公急忙跑下來,將紙片取了過來,轉交道慶元帝手上。

慶元帝開啟一看,上面幾個碩大的字型立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萬民請願書》。

“這是?”

“這是幾名普通的婦人送到老臣家門口的,當時,她們跪在老臣家門口,遲遲不願意離去。

她們聽說了步驚鴻的事蹟後,深受感動,自發為其請願。

她們說,女子不易,當兵不易,女子當兵更不易,數千萬大慶子民之中,能出幾個步驚鴻這樣的女子?希望聖上能看在萬民請願的份上,饒恕步驚鴻的罪責。”

慶元帝讓福康公公將這本請願書慢慢鋪開放在地上供百官欣賞,眾人眼中皆流露出震驚的神情。

厚厚的萬民請願書,開篇只有一句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草民誠心誠意為步驚鴻請願,願聖上看在她為大慶立下赫赫軍功的份上,原諒她所犯下的錯誤,許她官復原職,成為我大慶女子之典範。

底下是密密麻麻的百姓簽名,有些人不會寫字,便摁上了自已的手印。

短短几日內,要做出這樣一本萬民請願書,所耗費的心力可想而知。

“看來,我大慶的百姓遠比咱們這些大人們更懂感恩,諸位大人皆是有識之士,見此物,你們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