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辭去職務之後,我們家恢復了平靜。父親依舊常年在野外工作,母親依舊忙忙碌碌,一直到我上高中三年級,家裡依舊是緊巴巴的生活。
不過母親也算是比較持家,父親一個人拿工資,三個孩子都要上學,母親竟然沒有因為家裡開支問題向別人開口借過錢。母親教育我們為人要老實本分,生活要節儉質樸。從小到大,我們好像都是穿別人穿剩下的衣服。
我高中的時候開始住校,有一天,我從學校回家過星期,父母突然告訴我,他們要搬到原城生活。大舅小舅以及我的幾個姨都生活在鄧州市,大舅當時是鄧州市建設銀行的信貸科科長,他有一次出差心血來潮臨時決定到我們家看望他的姐姐。卻沒有想到,我的母親正在風雪交加的早上掃大街。大舅一下子就崩潰了,他雖然知道我們家日子過的比較辛苦,但卻沒有想到他的姐姐過的有如此的辛苦。
當時交通也不發達,通訊裝置更是比較落後,親戚們相隔幾千裡,毎個家庭的真實情況的確很難相互瞭解,更何況,母親出於自尊,並沒有告訴她的兄弟她生活上的辛酸。
大舅的這次出差,改變了我們家以後的生活走向。他著手為父親調動工作,想讓我們家搬的鄧州近一些,便於兄弟姊妹們相互照應,然而,兩個相距那麼遠的城市之間調動工作,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努力了很久,卻只能將父親調到離鄧州比較近的原城,在對外貿易公司上班。
對於這件事,父親並不是很願意。他長期從事地質隊工作,雖然辛苦,但卻和他所學的專業對口,更何況多年來的野外生活,讓他已經不習慣與他人打交道,把本能的排斥這件事情。
母親卻很欣喜,我們處於糟糕的生活狀態下,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為了生活而努力奔波,生活卻依舊看不到任何起色。於是,當有人願意給我們開啟一道新生活的大門,我們總以為推開那扇大門,就會有燦爛的陽光等著我們。母親說,生活已經很糟糕了,還能糟糕到哪裡去呢!
她於是就勸父親妥協,認為這是一次機會,如果能離她的兄弟姐妹近一點,將來生活即使出現了問題,也會有其他人幫忙解決,總比孤身在外,苦苦支撐的好。
父親和母親爭吵了許久,後來我們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也被徵求了意見,我們兄妹三人當然一致同意去原城。母親最後勸父親說:“葉落歸根,我們離老家也太遠了,這麼多年來也沒有照顧過自己的父母,忙忙碌碌了半輩子,從來沒有盡孝於膝下,我們還是回去吧!”
最後,父母領著弟弟先回到了原城,哥哥的戶口暫時留在了原來的城市,而我因為上高三,戶口雖然也隨父母轉到了原城,卻暫時先在這裡上到高中畢業。
我大學畢業後,因為戶口是原城的,於是也被分配到原城教學,一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