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重耳入楚
君臣那點事別樣的史記 侯秋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話說重耳一行離開齊國前往楚國,路經曹國,曹侯表現甚是無禮,重耳他們恨恨離開曹國,下一站便抵達宋國。宋襄公素聞公子重耳賢明,自己又好仁義那一套,遂對重耳他們設宴熱情接待。席間宋侯要重耳他們留在宋國,幫助其料理國事。重耳推卻說自己逃亡之臣,才疏學淺,不堪勝任。看重耳不肯留下來,宋侯繼問他們打算下一步去哪裡。重耳知宋侯與楚王有過節,謊稱他們打算去秦國。宋侯想重耳去秦國是借秦國上位,也就沒往下深問。
次日,重耳離開宋都,宋侯贈送黃金百兩、良馬數匹,好車數輛,外加衣服糧草等等。重耳好不感激,言道:“君上於我們恩可謂厚矣,他日不知何以為報。”宋侯道:“楚王對我羞辱世人皆知,奈敝國力微,仇不得報。他日公子如得勢復國,替寡人報仇雪恨,手刃楚王,寡人死亦瞑目矣。”重耳聽罷暗暗叫苦,道:“君侯所說吾已銘記在心,他日得勢我定替君侯報仇。”以虛言對宋侯應之。宋侯聽罷欣喜不已,送出重耳他們老遠方回。
待重耳離開過了些時日,宋侯聽聞重耳一行前往楚國,如遭五雷轟頂,霎時癱軟在地,連聲道,重耳欺我,重耳欺我。自此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臨終宋侯把世子王臣召之榻前囑咐道:“吾不聽子魚(公子目夷字)之言,遭楚王一再羞辱!汝上位之後,一切要聽子魚的。楚國是我們的仇人,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與它通好。晉重耳,我待他不薄,他卻欺我赴楚,重耳得志上位善待我們則罷,不善待我們萬不要主動俢好於他。”王臣哭拜受命。襄公死後,王臣上位為君,是為宋成公。
後世論及宋襄公,分歧很大,有人把其列為春秋五伯之一,但更多的人譏笑他假仁假義,迂腐透頂。這正是一人多面,就看你從哪個側面看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好,也不存在絕對的壞。古如此,今也如此。
且說重耳一行離開宋國,下一站抵達鄭國。鄭文公以為重耳年老無用,僅讓其過境,不做任何招待。鄭上卿叔偃進諫說重耳有三助,一定能復國成功,要文公好好禮遇人家。鄭侯問重耳有哪三助。叔偃答道:“重耳賢明,仁慈大度,一助也;自重耳離開晉國後,國家多難,人心思念重耳,二助也;重耳隨從人員皆曠世奇才,治國能臣,三助也。有此三助,重耳必得國。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接待重耳,萬不能輕慢人家。”鄭侯道:“重耳賢明不假,重耳隨從皆良才不假,只是重耳歲數有點大了,就是其上位為君,還能在世幾天。對這樣一個無用之人,我們有什麼好招待的。”叔偃道:“不招待他,那就殺了他,以免他以後報復我們。”鄭侯道:“重耳此生不會有大的作為了,不招待他量他以後也不會把我們怎麼樣。再有亂殺無辜會得罪上天的,我絕不會這樣做。”叔偃搖搖頭,無奈嘆氣退下。
來到鄭國,看鄭侯不招待自己,重耳一行對鄭侯當然不悅。但也不好出面責難人家,畢竟人家沒有招待自己的義務,招不招待自己是人家的自由。就這樣,重耳一行鬱鬱寡歡離開鄭國,最終抵達楚國。而楚成王對重耳一行的到來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一時令重的虛榮心獲得了極大滿足。
重耳看楚王對自己禮遇有加,問計於狐偃他們,是不是把此行目的告之楚王,請楚王出兵幫助自己回國復位。狐偃說時機未到,要重耳等等再說。重耳自此就在楚國待了下來,日夜與楚王周旋取樂,從不提復國之事。
重耳在楚國待了半年有餘,這日楚王心血來潮,問重耳有沒有興趣狩獵。狩獵是重耳一大愛好,自從離開齊國,多日沒有狩獵,重耳早就手心癢癢了,遂答應楚王一塊狩獵。狩獵自然要有所準備,如確定狩獵地點啦,確定狩獵隨從啦,準備狩獵工具啦,等等。待一切準備就緒,楚王和重耳一同來到楚國狩獵聖地雲夢澤進行狩獵。期間楚王賣弄武藝,接連射中一鹿一兔。隨從皆伏地道賀,楚王面露得色。恰此時,一頭野豬橫衝直撞而來,重耳張弓搭箭向野豬射去,心中默唸:某若能回國為君,此箭定中野豬頭部。而那箭不偏不倚,正中野豬面門,深及數寸,野豬立斃身亡。楚王誇讚道:“公子好箭法。”重耳道:“還是貴國弓箭造的好。”隨即二人哈哈大笑。
狩獵完畢,楚王會飲隨從及重耳。席間楚王問重耳假如他回國為君,如何報答他。重耳笑道:“君王坐擁楚國,美女、朱玉、皮革、走獸、綾羅綢緞什麼都不缺,我真不知道拿什麼報答您。”楚王道:“說是這樣說,不過寡人為你付出這麼多,你總該有所表示吧!”重耳沉思片刻道:“假設得到到大王福佑,有幸復國,我國願與楚國世世盟好。假若有一天,情非得已和貴國開戰,我晉國到時一定退避三舍。”古時一舍為三十里,三舍即為九十里。重耳的意思是假若將來楚、晉真地交戰,晉國會主動後退九十里以報答今日楚王厚遇之恩。楚王聽罷哈哈一笑道:“寡人跟你開玩笑呢。我是敬重公子為人才招待公子, 豈望公子報答乎!”眾人遂盡興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