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長大後,周公旦還政給周成王,周成王沒有辜負周公旦的良苦用心,在朝政上兢兢業業,使周朝的江山進一步得到鞏固。周成王死後帝位傳給兒子周康王,周康王也是個辦事穩妥之人,朝政沒有出現大的波動。等周康王死後,帝位傳給周昭王,昭王卻是個不安分守己的主,一心想把周的帝業進一步發揚光大,於是四處征伐,而征伐的重點是東南江漢荊楚一帶,其原因是這一帶盛產精銅。

江漢一帶河流縱橫,湖泊眾多,自然征伐離不了船舶,而北方人又都是旱鴨子,很少用到船舶,所以等昭王率領的大軍到達江南一帶,不得不徵用當地的民船。而當地的老百姓日子過得本來挺舒服,可昭王大軍一到又是徵糧又是徵船,每天鬧得雞犬不寧,因此,對周昭王大軍很是痛恨。而這種痛恨開始是沒有辦法,但隨著天長日久,年復一年,漁夫船工們終於某一天等到機會,使周昭王征伐大軍全軍覆沒,周昭王也隨之葬身魚腹,餵了王八,其具體經過據歷史記載是這樣。

按歷史記載周昭王率領大軍三次南征江漢楚蠻部落,前兩次都大勝,滿載而歸,到第三次遠征楚蠻時,楚蠻部落預先對當地的船隻做了手腳,而周昭王他們渾然不覺。所以等周昭王率領大軍第三次到達江漢一帶乘坐當地徵用的船隻趾高氣揚準備向敵軍發起衝鋒時,這些船隻突然紛紛解體,一時,數萬大軍鬼哭狼嚎無可奈何掉進了水中,淹死的淹死,被箭射死的射死,有少數幾個會水的,爬到岸上,不是被砍頭就是做了俘虜。

數萬大軍全軍覆沒,傳到京師,京師譁然。可面對如此奇恥大辱,又如何向齊、魯等諸侯國交待。最終朝中幾個管事的商量了商量,也不向諸侯國發喪,因為沒有找到秦昭王屍首,草草胡了個紙人,就當是秦昭王埋了。

上面這場戰役屬實的話,一定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精彩的戰役之一。也許正因為是傳說,這場戰役沒有被歷代的軍事家們編入戰爭史冊。不過在後世以至當代仍能看到上述戰役的影子。就拿前些日子那個在俄烏戰爭中叱吒風雲的普里戈任不是就在乘坐飛機時飛機爆炸身亡了嗎。在對方乘坐的交通工具上做手腳絕對是成本最小保險係數最高置對方於死地的手段。如果要追蹤這一手段的老祖宗或者給這一手段的發明者頒發專利證書,估計非周昭王時期的楚蠻莫屬。

除了乘船身亡之外,秦昭王身亡還有別的傳說,例如南征時徵繳上來的銅太多太重,結果走在橋上把橋壓塌,於是就掉在河裡淹死了。不管怎樣,周昭王南征死得不光彩確是事實,有的史書甚至乾脆隱去這一史事說其外出狩獵而死。

兵者,兇器也,能不用最好別用。秦昭王死於窮兵黷武途中;後世秦二世時陳勝造反,秦帝國遠征南越的兵沒等調回來,秦帝國就滅亡了;隋煬帝派大軍遠征高麗,高麗沒打下來,自己先亡了;明英宗好大喜功,在土瓦堡幾十萬大軍一敗塗地,直至做了瓦刺的俘虜;伊拉克薩達姆出動幾十萬大軍想把科威特納入麾下,結果國滅身亡。歷歷目目,古今一同,窮兵黷武者絕沒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