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帝位的傳遞繼承很混亂,這一朝父傳弟,到了下一朝變成了父傳子。這種傳遞有利有弊,有利的可以讓叔侄中的賢能之人上位,弊端是容易引起叔侄之間的角鬥。而不知是後謖在世時對帝位傳遞做了規定,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後謖去世後,帝位始終按照父傳子的模式一代一代往下傳。隨著後來周朝取代商朝,這種帝位傳遞模式基本被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清朝,直至清朝滅亡。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世襲制的漢家天下,按說和前面的漢朝、唐朝、宋朝相比,代代天子們應當比前幾朝的天子出色才是,可歷史恰恰相反,明朝天子有幾十年不上朝的,有熱衷於木匠的,有熱衷於在豹房裡花天酒地取樂的,其混蛋人數和混蛋程度要遠遠超過漢、唐、宋。

喜歡聽戲的估計都聽過京劇《二進宮》,京劇《二進宮》演繹的就是明代一朝吃奶皇帝的姥爺想篡奪小皇帝帝位的這樣一個故事。吃奶的孩子當皇帝不僅出現在明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也把皇位傳給了吃奶的孩子,不過這孩子的母親不如《二進宮》裡面孩子的母親李氏幸運,漢武帝臨終前擔心孩子的母親在自己死後成為自己的老祖奶奶呂后,就把孩子的母親殺掉了。孩子都能當皇帝,那熱衷於製作木工的,整天躲在後宮裡吃喝玩樂的自然更能當皇帝了,也難怪明朝一朝帝王之中出現那麼多的怪類。

我敲打上面文字的時候遙遠的西方正在炮聲隆隆,兩個曾經吃一鍋飯,喝一桶水的兄弟倆正為了幾畝地鬥得死去活來,自然在國際上不乏加油添薪者,在抖音上也不乏津津樂道的吃瓜群眾。這是在西方,如果是在我們這邊,面對周文王西伯昌的爺爺古公亶父對待外敵入侵的態度或許什麼也就不會發生了。

古公亶父是周朝世祖後謖的第十二代子孫,古公亶父前面的這些長輩們雖無大惡也無大舉,在思想品德治理國政方面都表現得中規中矩,但古公亶父卻在處理國政方面有非凡之舉,表現出異與常人的智慧,下舉一例。

某日北方部落入侵,古公亶父上前去問他們想幹什麼,北方部落說他們那裡前不久發了大水,畜物損失巨大,眼下整個部族缺吃少穿,想讓古公亶父他們送些吃的穿的以解燃眉之急。古公亶父聽後二話不說送給了對方一些衣物和糧食。古公亶父一片善心,而在北方部落看來古公亶父是軟弱可欺,沒過多久,北方部落再次洶洶而來,這次古公亶父派人交涉,北方部落也不再掖著藏著,說得很乾脆,我這次來就是想佔領你們的土地。

古公亶父臣民看北方如此驕橫,非常憤怒,紛紛表示願意追隨古公亶父和北方部落決一死戰。從小深受愛國教育的現代人,估計把腦容量再擴大一倍,智力再提高十倍,也不會想到古公亶父會這樣說:人民被我統治和被他們統治有什麼區別嗎?人民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靠犧牲別人的父親和孩子來維護自己君長之位,我不忍心。有了這樣一種心態,於是乎古公亶父帶著他的臣民進行了遷徙,移到了岐山腳下。當然,不願意走的可以留下。看看,多麼怯懦,典型的投降主義者。

古公亶父徙到遷徙到岐山腳下,原來臣民大部跟隨過來,周圍的諸侯國看到古公亶父如此仁慈,也紛紛歸附,一時國勢比遷徙前還要強大。古公亶父去世後,僅僅過了三代,到了他的重孫子周武王便推翻了殷王紂,把天下歸到姬氏家族的名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估計不了中國歷史上週朝奠基者古公亶父這個人物,假如他們兩人或者其中一個人瞭解古公亶父放棄了一丁點領土而最終贏得了整個天下,想必烏克蘭和俄羅斯也不至於打起來。什麼是歷史悠久,什麼是歷史積澱深厚,這就是歷史悠久,這就是歷史積澱深厚。

人生需要剛強,但也需要謙讓。讓不一定就是軟弱,學會忍讓是人生的必修課,讓字裡面有乾坤,古公亶父無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