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學的想必都知道助紂為虐這個成語,這個成語的意思不言自明,也就是說殷紂固然可惡,固然殘暴,但其作惡也離不開身邊一些人投其所好的幫襯和輔佐。而在這些幫襯人中,宮內自然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妲己,至於宮外史書上點名點姓的有崇侯虎、費仲、蜚廉、惡來父子等。相傳西伯昌被囚禁就是崇侯虎的主意,而西伯昌被囚禁之後,西伯昌手下又是透過費仲賄賂殷王紂,把西伯昌放了出來,當然,費仲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好處。至於蜚廉、惡來父子則是以勇力侍奉殷紂,據傳惡來和紂王一樣力大無窮,而他父親蜚廉則善走。儘管史書上沒有交待,既然以勇力著稱,想必殷朝紂當政時不少人遭到這父子二人的毒手。

懲惡揚善本來就是周武王發紂的初心,等周武王率領大軍攻破殷都之後,殷紂自焚而亡,妲己上吊自盡,崇侯虎、費仲、惡來人頭落地,都可謂是罪有應得。只是便宜了蜚廉,蜚廉當時正在出國訪問,由此逃過一劫。

有個成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而蜚廉逃過一劫之後的後福非但活著的時候受用,甚至在人家死了數百年後,還在受用。你想,數百年之後,後世子孫還在隆重極其奢華地祭祀自己,那不是幸福是什麼。

蜚廉逃過一劫,僅僅過了一代,其孫子就受到周成王的重要,再往下更了不得,又過了幾代,人家孫子的孫子的孫子造父為周穆王駕車,一次領著周穆王到旅遊勝地遊玩,首都突然發生叛亂,造父駕車載著周穆王快馬加鞭,一日千里趕回首都平定了叛亂。事後,周穆王感激造父,特把趙城分封給造父,造父由此就改成姓趙。春秋時期晉國有名計程車大夫趙衰、趙盾、趙武就是造父的後人,換一種說法,造父就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先祖。

蜚廉後世子孫牛氣吧,但這只是人家蜚廉後世子孫的一脈,蜚廉後世子孫的另一脈更了不得。蜚廉另一個兒子的孫子雖然不咋樣,但一代一代傳下去,傳到周孝王時非子這一代,給家族迎來了又一次轉機。非子這個人別的不行,但擅長養牛餵馬。如果放在今天,非子絕對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你想現在社會上有幾個看起餵牛養馬的。但在那個時代牛馬的功用很大,養牛餵馬者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當時的周孝王聽說非子擅長養馬,便把他招來負責皇家的馬匹餵養,而這一養還真養出了名堂。早先時候,非子沾叔伯兄弟的光,隨了叔伯兄弟新改不久的姓氏趙。周孝王覺得非子這樣做有點忘宗背祖,特地作為對他飼養馬匹的獎勵,又恢復了他原來的姓氏即贏,並且把秦地封給他。雖然贏還是原來的贏姓,但對非子來說,現在這個贏姓是帝王讓叫的,自然要比原來那個贏姓高貴得多了。如果說以前非子以姓贏為恥,那麼現在則以姓贏為榮。

贏那不就是秦始皇的始祖姓嗎?是的,非子就是後來秦國秦孝公、秦穆公、及秦始皇的先祖。一個兒子後代開啟了趙國,另一個兒子後代開啟了秦國。戰國七雄中自己的後代佔了其中兩個,並且其中一個還是七國中最強的,並且最後還統一了六國,把周朝姬姓天下變成了自己嬴姓天下。假設有在天之靈,不知蜚廉看到自己的後人如此有出息,會有多高興,也不知蜚廉看到自己的後人秦趙兩家為一點土地鬥得血流成河你死我活,會作何感想。

什麼惡有惡報。惡有惡報是對有些人的,對另外有些,人家作惡對自己對後代沒有絲毫影響,蜚廉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老師教的,書上學的,我們姑妄聽之,暫且信之,但絕對不能把那些東西絕對化,理解成百分之百正確不可更改的信條。當今世界作惡沒有惡報的比比皆是。就拿美國來說,在世界各地橫行霸道,荼毒生靈無限。轟炸南斯拉夫,進攻伊拉克,進攻利比亞等等,所到之處無不是房倒屋塌,血流成河,可有誰看到美國的那些發動戰爭的政客得到惡報?沒有,不但沒有,人家這些政客在臺上時耀武揚威,即使下了臺,也是全世界各地隨意遊玩,日子滋潤的很啊。

什麼是親戚?老孃和姑舅是親戚,但過三代過五代就不是親戚了,過個十代二十代,就誰也不認識誰,相互之間又可以通婚了。為維持家天下,周武王對自己親哥弟兄大加封賞,劉邦更規定自己去世以後不可再分封異姓王,可結果如何呢。數百年後,到春秋戰國時期,姬姓國之間還不是兵戈相向,大國吃小國。同樣劉邦死後到漢景帝,都是劉家一族,楚、趙、齊等諸侯國不也是和漢景帝兵戈相向嗎。時間如流水會沖淡一切,親戚也是這樣。

俗語子榮父貴,既然蜚廉的後世子孫造就了秦趙兩個諸侯國,寫書立說的自然要往上追,看看蜚廉的祖先是誰,為何人家這一族會有如此強大的基因,而這一追又追到了三皇五帝那裡,發現蜚廉始祖是上古帝顓頊的女兒女脩。

據傳女脩在屋裡織布時,房頂築巢的燕子不小心把下在巢裡的卵扒拉出一個來,而這個卵正好落在了女脩嘴裡,女脩一陣噁心,急著把卵吐出來,可人在著急的時候,器官往往不聽使喚,結果那卵反而被女脩吞下去吃了。女脩吃下燕卵之後不久就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大業;大業長大後又娶妻生子,生的兒子取名大費。大費跟著啟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贏。就這樣,大業生大費,大費再生兒子,兒子再生兒子,一代又一代,經歷夏,又經歷商,傳到蜚廉這一代。至於蜚廉這一代有多少個同輩的兄弟,不得而知。總之,蜚廉是女脩的後裔,春秋戰國時期的秦穆公、秦孝公、贏王政還有趙國的趙家一族等等都是蜚廉的後裔。

多麼相似,又多麼離奇,商、秦的世祖。古人可能相信這些,但今天的人們不用問都知道那是瞎編出來了。史書為什麼這樣寫,不外乎告訴人們,王侯將相都是天生的貴種,至於平頭百姓你們安心受你們的罪認命就是了。

窺一斑而見全豹,有一句是假的,那其餘的地方肯定還有假的。想想歷史書,想想文學著作都充滿了謊言,是什麼感受。讀書要動腦子,書上的東西要有鑑別的去閱讀去欣賞去理解,偏偏網上有這樣一些白痴,書上說什麼就信什麼,真是可悲。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