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去山上挖野菜吧
穿進農家洞房,大佬種田很忙! 冬雪夏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般來說,村裡人最多也就去到臥牛山的前山,因為後山上,據說有野豬、狼和熊瞎子。
這是陸遠山昨兒個晚上的時候,特意交代她的,怕她跑上山,再遇見野豬熊瞎子。
前兩年大旱,莊稼欠收,臥牛山的前山,幾乎被大柳樹村薅了個遍。
能吃的不能吃的,幾乎全部沒有放過。
好在今春下了幾場春雨,前山上才冒出了許多綠色。
眼見著今年該是一個豐收年,家家戶戶的老少爺們,甚至是大小媳婦兒如今基本都在伺候田地。
少有人上山去,就算去山上,也只是一些溜出來的貪玩娃娃。
不敢往田裡去被大人瞧見捱罵,就只好上山摸摸鳥窩,或是薅幾把鮮嫩的榆錢。
臥牛山山體巨大,大柳樹村就在山腳。
桑榆從自家後門而出,不遠處就有一條上山的小路。
晚上才下過春雨,雖然路還是好走的,沒有多少泥濘,但是草葉上還是有許多露水。
走不了幾步,桑榆的褲腳就已經潤溼。
路邊長了許多的野菜。
薺菜是齁嫩的,剛剛伸出六七片葉子,昨晚上被春雨洗得發亮,上面還墜著露珠,嫩綠的顏色,看得桑榆直流口水。
薺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而且還有止血消積,明目清熱的作用,味道也十分好。
路邊那些只冒出了一個紅尖尖的,就是折耳根吧。
想著藏在泥土裡的雪白的嫩根,桑榆就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安祿山之爪。
她最喜歡吃的就是折耳根,折耳根不僅好吃,還是一種中藥,不過入藥的部位,是折耳根的地上莖葉部分。
折耳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療瘡的功效,香味獨特,健康又好吃。
水芹菜也冒出來了,但是這是山邊上,所以目前只有稀稀拉拉三兩株,桑榆想著,現在的水流邊上,一定是大叢大叢的。
地木耳也偷偷藏在野菜下邊,只是這個很難洗,不過桑榆也不嫌棄,全部都薅進自己的籃子裡。
所過之處,寸草不留,“三光政策”算是被桑榆玩得明白。
還沒有走到山上,桑榆的小籃子,已經被野菜擠滿。
野菜很多,這是一個好現象。
對於桑榆來說,這些野菜,甚至比吃肉還好吃。
大魚大肉吃慣了的人,對於這些野菜,抱有很大的好感。
但是真的要長久吃的話,肯定會受不了。
桑榆直接把身上的揹簍放下來,把籃子裡的野菜倒進揹簍裡,然後提著籃子沿著山路一路挖上去。
不多時,她的籃子和揹簍就全部裝滿。
任務完成!
桑榆站起來,揉揉自己的老腰。
蹲太久,導致她的腿都有點麻。
輕輕抬了抬腳,讓那一股麻癢的感覺快快過去。
現在的太陽不是很大,暖暖照在大地上,森林裡起了霧氣,朦朦朧朧的,空氣是溼潤又清新的,帶著些潮溼的土腥味兒。
桑榆輕輕地吸一口氣,這清新的空氣,真是一種享受。
提著籃子,背上揹簍,回家。
先拿一個大木盆子,把野菜泡上,然後她要去縣城裡買點糧食和油。
這木盆子可真沉啊,桑榆竟然抱不動,還是一點點挪到“水龍頭”下面的。
說起來,陸家的這房子還是修得很不錯。
只是茅屋有些年久失修。
部分屋頂的茅草已經腐朽,牆面也斑駁脫落,加上院子裡前的籬笆也破破爛爛,所以看上去分外悽慘。
其實底子是不錯的,家裡用水也很方便。
灶屋的前面有一個大石缸,裡面現在已經裝滿了水。
旁邊的竹竿水管子裡,還有水不停流下,雖然水不大,但是一直沒有停歇,滿了之後,就從石缸下面的溝渠裡流入後院,用來灌菜。
竹竿是從山上一路連線下來的,從山上的溪流裡引水,然後用許多中空的小竹竿連線起來,一直接到院子裡的。
重力讓水流從上往下,只要山裡的溪流不幹涸,就有源源不斷的山泉水用。
原來古代也並不是真的要去河邊打水的,桑榆一直以為,古代就是一個村子一口井,每天都需要去提水呢。
古人的智慧還是不可小覷啊。
把大木盆子放在水龍頭下面,桑榆把揹簍裡的野菜一股腦兒倒進盆子裡。
先泡著吧,等買了糧食回來再洗。
家裡的糧食,差不多已經吃完了,沒有其他的餘糧,全吃野菜肯定是不行滴。
桑榆進屋拿出陸遠山給的荷包,裡面的錢並不多,約摸有一百多文錢,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桑榆記得,自己的陪嫁裡,好像也有錢。
她的嫁妝還是挺多的。
雖及不上那些地主富紳,但是作為李景華最寵愛的女兒,實際上她的嫁妝比長姐李秋月還多。
李秋月可是有張氏補貼的。
桑榆去了隔壁屋子,裡面擺著許多箱籠,就是她的嫁妝。
幾個樟木箱子,梳妝檯,悶戶櫥,這些是大件,小件的,都在箱子裡存放著。
開啟一個上面貼著喜字的樟木箱。
桑榆從裡面拿出一個壓錢箱,箱子最上面就放著她的嫁妝單子。
她的嫁妝裡,一共有20兩碎銀子作為壓箱錢。
對於這個年代的農民來說,一家人勤勤懇懇一年,可能也就攢個一兩銀子,20兩,真的是很多。
天災之下,家裡有一兩銀子,都可以買一個媳婦兒了。
不過桑榆知道,李景華這些年,也確實掙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