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這個天才怎麼回事?
誤認為別人很強,飛昇後才發現 少少均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是奈米機器人。”
陸鴻運目瞪口呆,喃喃自語。
他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
但對於陸鴻運來說,如果奈米機器人真的被成功研究出來,那將是他極其輝煌的未來。
從理論上來說,這是採集地圖資料最快的方法之一。
但這還不是全部。
如果能夠掌握分子奈米技術,對陸鴻運來說也非常重要。
理論上,可程式設計的分子奈米機器人可以構造出任何物品。
以鑽石為例,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原子。
如果能使用奈米機器人收集碳原子,就能輕易製作出漂亮的鑽石。
如果該技術進一步在生物學領域應用,那將是非常可觸的。
它甚至可以清除體內的癌細胞,實現癌症的完全治癒。
當然,這只是一個基本的生物理論。
自然界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元素。
如果能夠掌握奈米技術,從零開始進行構建並不是難事。
由於方舟反應爐的製造,實驗室中存有一些稀有材料,如震金、隕金等,但已經幾乎用盡了。
掌握這項技術,陸鴻運將不再受材料限制。
陸鴻運眼中閃過一絲興奮。
這個領域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不僅在導航方面,對今後的每個專案都將有很大幫助。
以前他絕對不敢這麼做。
但現在,作為一個來自未來的人,他感到非常不爽。
這個世界的分子奈米技術應該已經相當發達了。
即使在學校裡,也有很多專家在教授這方面的知識。
奈米機器人有什麼了不起的?
很快,陸鴻運便專注於研究。
分子奈米技術是透過機械合成來構建複雜分子結構的一種新方法。
這是一項相當複雜的任務。
技術上存在三個主要難題!
首先,不同的層次!
奈米機器人正如其名,是使用奈米級尺寸進行計算的。
在以前,晶片的精度只有5奈米。
他們甚至無法將晶片嵌入奈米機器人中。
而現在,陸鴻運已經突破了1奈米晶片技術。
這意味著遠大的可能性,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研究奈米級機械組裝方法。
然而,即便如此,仍然非常困難。
比頭髮絲還小一萬倍的奈米機器人零件。
這麼大的一塊零件,根本無法用人力製造出來。
然而,他又遇到了一個問題。
在奈米尺度上,物體的運動必須面對各種因素的干擾。
越小的物體,受到空氣和水分子的隨機碰撞,運動就會變得混亂不堪。
這就是所謂的布朗運動!
如果奈米機器人被製造出來,它們執行命令時將面臨更多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如何操作奈米機器人!
按照“扇貝定律”,縱使給奈米機器人裝上螺旋槳、翅膀等零件,也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
在微觀世界中,它們無法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自由地移動。
對陸鴻運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整理了所有線索,立即開始著手設計奈米機器人。
首先,他需要設計一塊奈米級的晶片。
只要從訊號中接收到指令就可以了。
事實上,奈米機器人的設計很簡單。
最大的問題是實現的難度。
不到十分鐘,陸鴻運就將這份圖紙繪製出來了。
簡單的功能和簡單的結構。當然,這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接下來,陸鴻運想出了組裝奈米機器人的方法。
這麼小的機器人,不可能透過螺絲、焊接等傳統方式進行組裝。
要將奈米級零件組裝在一起,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這是在光刻機研發之前,陸鴻運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但很快,他找到了答案。
待在這裡這麼長時間,陸鴻運的科技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關於未來科技發展到何種程度,他並不清楚。
不過有時候,一些傳統技藝仍然能發揮巨大作用。
腦海中浮現出一種古老的技術。
榫卯結構!
使用榫卯結構將奈米機器人連線在一起。
在合適的模具內,他可以完美地將物品連線起來!
因此,陸鴻運根本不需要為奈米級零件的組裝擔心。
他早就想好了製造奈米級精密儀器的方法。
這是他在製造光刻機時開發出來的。
與製造1奈米級晶片的方式是一樣的。
他要做的就是將光刻機的亮度提升到無法直視的程度,然後透過模具來製造。
到那時,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陸鴻運笑了笑。
奈米機器人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在他不斷完善設計圖的過程中,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遺漏了一個關鍵的地方。
布朗運動!
這一切都與“扇貝定律”和“布朗運動”有關。
即使接收到命令,奈米機器人也不能使用,只能在一小片區域內範圍運動。
陸鴻運有些頭疼,決定向專家請教。
他開啟公民論壇,釋出了一個帖子。
這個問題很簡單。
“如何突破奈米機器人的扇貝法則?”
這個問題明顯更具難度。
然而,帖子下面還是收到了許多回復。
“只需要一臺微米級的機器人。”
陸鴻運愣住了,這是什麼科技?
繼續看回復。
“元素之間存在某種聯絡。”
“吸引奈米機器人進行工作。”
陸鴻運眼前一亮,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正在他思考時,又看到一條回覆。
“老兄,你可以考慮Janus奈米技術。”
“它是一種可控制聚合的奈米材料。”
“這種材料具有雙面結構。”
“例如,用鈀覆蓋就會吸引氫氣……”
“原理很簡單,根據化學成分做出不同的動作。”
陸鴻運目瞪口呆。
這個天才是怎麼回事!
如果使用兩個元素來設計奈米機器人,利用化學物質的梯度運動,就能突破扇貝法則!
他深吸口氣,眼睛放光。
陸鴻運拿起另一張設計圖。
經過一系列修改,奈米機器人的圖紙終於完成!
接下來就是製造了!
為此,陸鴻運甚至拋棄了光刻機。
只是為了製造奈米機器人。
巨大的機器開始運轉。
在隱形鐳射的照射下,奈米材料被切割成兩半。
陸鴻運製造了二十多種材料。
即便使用榫卯結構和模具,奈米級的精密儀器成功率也很低!
儘管如此,陸鴻運依然冷靜。
只需要一次成功!
只要能造出奈米機器人。
然後將剩餘的奈米機器人安裝上去。
從那以後,陸鴻運將不再需要材料。
直接從大自然中獲取奈米機器人!
持續迴圈,奈米機器人數量還能倍增!
因此,奈米機器人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導航!
一次又一次。
最終,奈米機器人被組裝在模具上。
陸鴻運喜形於色。
大功告成!
他透過電腦向奈米機器人傳送指令。
這是實驗室顯微鏡下的玻片。
畢竟,這種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
如果等會在顯微鏡下能看到奈米機器人,那就意味著陸鴻運取得了成功!
陸鴻運瞪大了雙眼,在顯微鏡下不停觀察。
終於,在一處角落裡,他發現了一臺奈米機器人。
大功告成!
陸鴻運鬆了口氣,歡笑不止。
很好,接下來只要給奈米機器人下達指令,讓它們記錄導航地圖,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將整個世界的地表資料繪製完成!
太空中,三枚“司南”衛星持續傳輸資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顆衛星飛過來。
同時,藍星上也出現了大量看不見的微生物。
奈米機器人!
隨著陸創將奈米機器人的結構資料輸入奈米控制程式,對奈米機器人進行了研究。
這種奈米機器人可以自我複製。
也就是說,奈米機器人的數量會以幾何倍數增長!
它們一邊記錄世界範圍內地面資料,一邊收集路上的元素,實現奈米機器人的自我複製。
短短一個晚上,奈米機器人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一億。
與此同時,陸鴻運在實驗室裡忙碌。
他原本以為自己建造的伺服器最多能覆蓋整個世界。
沒想到……
隨著奈米機器人數量倍增,他搭建的伺服器開始承受不住。
儘管單個奈米機器人佔用的空間並不多。
但這些奈米機器人太多了。
要知道,這可是上億個奈米機器人啊!
在伺服器上,不僅要記錄奈米機器人位置,還要記錄各種狀態。
無奈之下,陸鴻運不得不連夜建造一個新的伺服器。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奈米機器人。
甚至這股力量正在擴散到周邊國家。
如此龐大的奈米機器人以其自複製能力,迅速侵入周邊國家。
它們架設攝像裝置,拍攝道路影象,上傳至衛星中。
這一切都在不知不覺間發生。
但最終,周邊國家察覺到了不對勁。
一些機密地點,如秘密實驗室,開始有所察覺。
首當其衝的是霓虹國。
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科技含量很高。
霓虹國最頂級的秘密研究中心,幾名專家皺著眉頭看著儀器。
這裡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反探測裝置、探測裝置和反衛星裝置。
如果某個區域被裝置監測到,實驗室將立刻響起警報。
今天,無法預料的是,實驗室的警報聲持續不斷響起。
幾位研究員滿臉震驚。
“監測顯示該區域被不明攝像頭拍攝。”
“我們好像進入了某個絕密的地方!”
很快,實驗室內一片混亂。
這可是極為機密的地方!
如果被人竊取,就是罪行滔天!
但很快,他們有了結果。
令他們疑惑的是,周圍竟然沒有一個人。
他們還調取了相關監控錄影,卻沒有找到線索。
一切似乎恢復正常。
或許只是裝置出了問題吧?
然而,經過檢查發現並沒有問題。
而且,他們無法看出那是什麼。
思考起來令人不寒而慄。
無論如何,霓虹國加強了對附近研究基地的戒備。
畢竟,這裡是國家級別的機密。
而其他的國家也是如此。
在它們的國家裡,也存在著類似的秘密研究機構。
各國都有自己的秘密領域。
然而,和霓虹國一樣,它們進行了各種調查,但沒有獲得任何發現。
有人在偷拍實驗室的秘密影片?
難道有一種不知名的裝置竊取了國家機密?
是否存在著研究中心的內奸?
每個人都感到驚慌,因為洩密是一項重罪。
一時間,以龍國為基礎的幾個鄰國人心惶惶。
表面上看,大家都裝作雲淡風輕的樣子,但暗地裡已經做好了準備。
這是國家級機密,即使只是一個錯誤的警報,也不能掉以輕心。
當然,始作俑者陸鴻運顯然對此一無所知。
他最初的計劃是利用奈米機器人收集地球上的資訊,構建一個強大的導航系統。
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引起周圍國家的注意。
甚至有幾個國家陷入了恐慌之中。
陸鴻運繼續著他的伺服器構建工作。
然而,對於奈米機器人來說,複製一臺伺服器並不難。
最重要的是,他需要手動修改系統的資料。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奈米機器人的資料儲存。
陸鴻運對其進行了改良。
如果不進行最佳化,無論有多少伺服器也不夠用。
與此同時,他還開始重新設計奈米機器人的結構。
最早使用榫卯結構的原因是它們無法加工和組裝奈米級裝置。
然而現在,陸鴻運已經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了。
奈米機器人完全可以用來組裝和加工。
這次改進後的奈米機器人是專門用來提煉元素的。
總體來說,這是對奈米機器人的進一步改進。
與此同時,中央電腦也進行了更新。
由於奈米機器人非常小,所以能夠儲存的資料量非常有限。
陸鴻運只能暫時儲存自己的積蓄。
而在雲端,對這些奈米機器人的操作進行了最佳化。
所有奈米機器人的分子結構都具備自我複製能力。
在接到指令後,只有特定的奈米機器人會記錄其中的一部分資料。
這大大提高了奈米機器人的效率。
一週後,奈米機器人終於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開來。
與此同時,全球導航系統已經完善起來。
陸鴻運心中忐忑不安。
他甚至無需收回奈米機器人。
直接分佈在世界各地,就能實現全球範圍內的資料同步!
上一世,陸鴻運只需要一秒鐘就能跟蹤地面上的資料!
甚至還能監控全世界!
更重要的是,奈米機器人還具備自我複製的能力,對此陸鴻運瞭然於心。
果然如此。
"呼!"
陸鴻運長嘆一聲。
"大功告成!"
想要弄到一輛無人駕駛的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經過這幾天的努力,導航系統已經完善得差不多了。
搭載全球實時監控的“司南”衛星。
現在只需在車上植入導航系統的內容,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好了,言歸正傳。
按照圖紙上的步驟,開始組裝懸浮車!
不過在此之前,陸鴻運決定向幾位專家彙報這次的進展。
畢竟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計劃了。
許多人都在催促更新。
陸鴻運也不能回來,他最近忙著“司南”衛星和奈米機器人的事情。
而且,如果技術部門無法攻克這兩大難題,他們的無人駕駛系統根本無法研發成功。
沒有自動駕駛系統,就無法造出整車。
這是一個死迴圈。
然而,在這些天的研究中,陸鴻運獲得了很多收穫。
這一切都源於論壇上的專家們!
正當陸鴻運沉思時,他已整理好帖子的內容。
"感謝各位專家的關心,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已經完善,可以開始組裝車輛了!"
剛發出去沒多久,他的電話就響了。
陸鴻運有些意外。
會這麼快?
再看看自己的威博,關注人數已經突破千人。
沒想到這麼多專家注意到了我。
陸鴻運感到無比感動。
他只粗略地看了一眼粉絲名單。
他震驚地發現其中有幾個級別比他高的存在。
陸鴻運露出驚訝之色。
沒想到自己引起了公眾論壇的關注。
他感到愧疚。
這些專家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只為能在最短時間內為自己的研究專案提供幫助。
他們毫不猶豫地關注了他。
陸鴻運感慨萬分。
他瀏覽了一下帖子下面的評論。
"為什麼進展這麼慢?"
"只是一輛普通車?"
"真的假的?還有其他功能嗎?"
"你的車是不是有攻擊性?"
"要不要加幾門火炮?"
"核導彈之類的,我們也準備好了。"
"這車的防禦能力夠嗎?"
"會開嗎?"
"這車能潛水嗎?"
"你的車好大啊!"
"就這點本事?"
"……"
這些留言讓陸鴻運陷入沉默。
這些話說得很有道理。
明明是輛未來車,為什麼功能這麼少?
這難道就是未來嗎?
陸鴻運反思自己。
如果只是懸浮,這不是很低階的東西嗎?
他接過圖紙,仔細閱讀。
看起來…還真有點意思。
陸鴻運嘆了口氣,將圖紙揉成一團,丟進旁邊的垃圾桶。
專家們說得沒錯。
未來汽車怎麼可能只會懸浮?
必須重新設計。
過去自己設計的東西到底是些什麼垃圾?
這位專家的建議真是一針見血。
然而,陸鴻運並沒有絲毫氣餒,仍然投入到設計中。
很快,新的設計圖開始成形。
和之前相比,陸鴻運擁有更多的材料選擇。
這一切都歸功於奈米機器人的出現。
它們可以複製金屬,包括震金和其他合金。
因此,這輛車完全可以用稀有金屬來製造。
這將大幅提升車輛的防禦能力。
如果按照前世的標準來看,以艾德曼合金的堅硬程度,恐怕子彈和導彈都很難對其造成傷害。
除了選擇材料外,車身的每個部分都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改動。
畢竟要適應陸地、海洋和太空等不同環境,不能固定不變。
汽車的各個部件都需要更精細、更靈活。
在這方面,陸鴻運做得很好。
他利用“偽蓄能發動機”和方舟反應爐作為動力源,製造出一艘可在太空中航行的大型飛船。
無論什麼情況下,這輛車都能正常行駛。
至於飛行,就更加簡單了。
他只需要擴大懸浮效果,並在飛行時在機翼和尾翼之間切換。
而在水面上,還需要新增螺旋槳和魚鰭等輔助裝置。
此外,車身的防水效能和儲水槽也需要增強。
這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將所有這些功能融合在一起,並實現自由切換。
這需要一段時間。
想要達到這一點,必須具備千變萬化的能力。
對陸鴻運來說,並不困難。
這輛車的動力和發動機非常強大,唯一的問題在於設計。
變化太多,涉及的零部件太多,製作出一份工程圖紙將會耗費大量時間。
陸鴻運決定先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展開計劃。
畢竟,經過連夜工作的伺服器也需要休息。
一段時間值班後,陸鴻運從睡夢中醒來,開始設計一輛全新的汽車。
這一次,他沒有再手繪任何東西。
因為對陸鴻運來說,這些設計並不困難。
零件越多,裝配時間就越長。
最終,陸鴻運選擇使用軟體設計虛擬模型。
螢幕上出現了各種零件的三維圖形。
而在中央,則是這輛車的主要結構。
陸鴻運並不急著完成所有細節的設計,而是先專注於核心結構的完善。
經過初步設計,這輛車所需的機械零件和精密裝置堪比大型光刻機。
而從整體上看,這輛車的設計越來越完美。
最終,他在電腦前花了整整12個小時。
這是一款集水陸空於一體,適應各種極端環境(包括高低溫和其他極端環境)的車輛。
陸鴻運充分吸納了民科吧的專家們的建議,不僅為這輛車增加了許多新功能,還大幅提升了它的防禦能力。
整個車身都是用艾德曼合金製作而成,內部還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使用稀有金屬。
可以說,這輛賽車的每個零件都是由稀有金屬打造而成。
至於那些荒唐的建議,比如大炮和核彈,陸鴻運考慮後予以否決。
他非常清楚這輛車的目的只是作為一種交通工具,而不是戰爭機器。
當設計圖紙完全完成時,陸鴻運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將指令傳遞給奈米機器人。
他很好奇,奈米機器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將空氣中的原子收集起來,並組裝成一輛汽車。
陸鴻運注視著空曠的擂臺說道。
隨後,他的瞳孔猛地一縮。
他們清楚地看到車輛正在凝實變化,而支撐著這輛車的則是一堆沙子。
上億的奈米機器人同時工作,車身的幻影變得更加清晰。
陸鴻運微微頷首。
至少總體情況他還算滿意。
幾分鐘後,奈米機器人迅速造好了車,車輛的執行狀態和各種引數也出現在雲端。
陸鴻運眼中放光。
"成功了!"楊開興奮地說道。
現在,這輛車不僅具備了無人駕駛的能力,還支援在雲端下達指令,並且具備智慧語音控制功能,可以在三種操作模式之間切換。
它可以漂浮、飛行和潛水!
陸鴻運輕咳一聲,淡淡地說道。
"起飛!"
話音剛落,整輛車立刻變得不同了。
尾部突然長出一個尾翼,但兩側的翅膀則保持不動。
陸鴻運對此並不感到驚訝,因為在飛行過程中翅膀會自動展開。
如果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就意味著你不打算起飛。
同樣,潛行也是一樣的。
這款車設計非常人性化,同時也非常合理。
陸鴻運注視著不斷變化的車輛,嘆了口氣。
“全環境懸浮飛行器研發成功!”
這麼好的訊息,怎麼能不釋出出去呢?
陸鴻運微笑著,手中的稿子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不釋出,他對那些關注他的大佬們都感到抱歉。
“上級報告,全環境懸浮車研發成功!”
在下方,陸鴻運補充了一句。
“這次的環保車吸收了很多大佬的建議。”
“它不僅具備自由切換的能力,還能改變周圍環境。”
在這篇文章的底部,陸鴻運列出了這輛車的基本引數。
密密麻麻的資料和各種變化填滿了整個頁面。
就像是向大佬們彙報情況一樣。
對於此,陸鴻運早已習以為常。
民科吧的網友們也習以為常。
新使用者“h16”已成為許多人的開心源泉。
許多人看著陸鴻運釋出的帖子,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畢竟,陸鴻運所提出的想法實在匪夷所思。
很多人都在想,難道在他那個地方出了什麼問題。
但一轉念,這是一個普通學校,情有可原。
與此同時,陸鴻運的威博也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
頓時,許多人在下面留言。
“兄弟,你的駕駛影片在哪裡?”
“太快了吧?幹得漂亮!”
“兄弟,能來個第一人稱嗎?”
“剛剛不是裝了攻擊裝置嗎?”
“這輛車還有很大改進空間。”
“這設計真差勁。”
……
帖子下的回覆逐漸增多。
陸鴻運也愣了一下,難道是因為他發了一張照片?
下面的回覆也充滿了鼓勵和催促。
繼續往下看,許多人都在催他把駕駛影片釋出出來。
陸鴻運卻一臉平靜。
儘管他的設計還存在很多缺陷。
車內結構也有些問題。
各種形態的變化還需要更加自然。
畢竟這輛車是他研發的,試一試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沒有進行實際測試,如何保證汽車的真實效能?
在陸鴻運看來,他所研發的這輛車在未來世界絕對是落後的存在。
將它開上街恐怕會引人嘲笑。
然而,這東西畢竟是他研究出來的。
這並不是丟人的事情!
懸浮車已停在樓下。
陸鴻運平靜地走上車。
當他的身體完全進入座椅後,車門自動關閉。
與此同時,車身變成了黑色。
一個機械聲音從車內傳出。
“啟動地面懸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