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人造的飛行物
誤認為別人很強,飛昇後才發現 少少均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所有看到這條評論的人,都愣住了。
一顆由下而上的流星?
怎麼會這樣?
這是在開玩笑嗎?
如果是從下面飛起來的,那還叫流星嗎?
很多人開始嘲諷。
“哥們,你看流星的角度好奇怪。”
“一股清泉,來自許願軍。”
“……”
然而,在看到這條評論時,還是有不少人點選了這個影片。
一看之下,所有人都驚呆了。
什麼鬼?
按照這個人的邏輯,自己真的是從下面飛上去了。
這是幻覺嗎?
回覆中立刻轉變成了讚歎。
“天啊!”
“兄弟們,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這顆流星似乎真的是自下而上!”
無數人被震撼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不是隕石嗎?
這段被無數網友許願的影片竟然不是流星?
怎麼可能?
肯定是特效!
這是許多人的想法。
網路上已經出現了很多關於左右大腦作用影像的影象。
當你換了思維方式後,本應上樓的影片變成了下樓。
衛星影片也是如此,這應該是一種錯覺。
最初,網友們只是為了好玩。
沒人在意。
畢竟,哪有一顆流星能夠從地面飛上天空的?
這就像太陽從西邊升起一樣,沒有任何證據。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是認真的。
一位網友釋出的影片再次讓無數人產生自我懷疑。
“兄弟們,真的不是隕石!”
這位網友下載了影片,逐幀分析。
“影片中的隕石在飛行一段時間後體積縮小了幾微米。
怎麼回事,隕石?
如果真有隕石墜落,肯定會有人注意到。
這麼大顆的隕石怎麼可能一點聲音都沒有?
有人找到隕石墜落地點嗎?”
隨著這位網友的提問,很多人恍然大悟。
天啊,說得有道理!
同時,網友們透過各種資料證實了一件事情。
這個"流星"是由下向上飛行的!
而且很可能就在南江市上空!
這一想,一切都能解釋。
這一夜,只有南江市的人注意到了這一幕。
甚至可以基於此進行一些大膽的設想。
從天空飛過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他們皆感到困惑。
“天哪!”
“那一夜,真的不是隕石!”
“這,這怎麼可能?”
“除了流星還有其他可能嗎?”
“……”
許多人還被之前的想法所限制,無法接受這個答案。
隨著這位網友的發言,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分析這段影片。
所有人的結論出奇地一致。
“網上流傳的那些影片都是真實的,但天空中飛行的不是隕石!”
這一次,網友們震驚了。
我去,那些在網上瘋狂轉發許願的東西,根本就不是隕石!
這讓無數網民難以接受。
有網友大膽猜測。
“尾巴上有一團火焰!”
“這是火箭嗎?”
難道有人在南江市偷偷發射了一枚火箭?
不應該啊!
通常來說,火箭發射都是在白天進行的。
而且在發射之前,這個訊息早就在全國範圍內傳播開了。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導彈?”
有歹徒想要在南江市投放導彈?
最後還被防空導彈攔截了?
不對,如果是這樣的話,早就發生爆炸了。
無數人紛紛猜測。
這是什麼東西?
……
雖然許多人確認了這不是“流星”,但還是有網友不服氣。
到目前為止,他所說的一切都只是網友們在網路上發表的言論。
官方尚未出面回應。
這意味著這種說法很可能只是一種謠傳。
許多人都在等待官方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件事情也引起了許多漁船的注意。
甚至還有幾個知名媒體人士轉發了這條威博。
這個事件的影響越來越大。
南江市電視臺也是如此,特地邀請了專業人士進行分析。
張國起教授,南江大學的天文學和航天學教授,走進了科學節目!
主持人簡單地打個招呼後,開始提問。
“張教授,請問您對最近在網路上流傳的那顆流星有什麼看法?”
張國起笑眯眯地看著鏡頭。
“呵呵,首先,如果有隕石出現在南江市上空,天文臺一定會發出警報。”
“如果真是隕石的話,那顆隕石落地後造成的破壞力絕對不會比導彈差。”
“另外,根據網上的影片來看,這顆隕石確實是從下往上飛行。”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人造的飛行物!”
主持人故作驚訝地點點頭。
“那麼您認為那個不明飛行物是什麼?”
看著手中的照片,張教授繼續說道。
“首先,根據網上的照片和影片來看,這個飛碟的直徑大概在兩米左右。”
“符合這個尺寸的飛行器只有一種。”
“那就是一顆衛星!”
“從剛才的發射來看,這顆衛星應該是正常的!”
相應的分析影片在南江釋出。
闢謠訊息一出,大家都感到困惑。
這顆“流星”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原來是一顆衛星?
只是一顆衛星而已?
畢竟,這是官方的事情。
而且,他們還請來了一些天文和航天方面的教授。
張國起,那可是本地知名教授。
如果他親自宣佈停業,那肯定是真的。
天空中很有可能是一顆衛星!
但這是許多網友弄不明白的地方。
媽的,這特麼是一顆衛星!
連主持人都被這個細節嚇到了。
她驚訝地問道。
“衛星?”
一般情況下,衛星發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更何況,這些衛星大多都屬於國家級的科研專案。
這些衛星基本上都是國家的象徵。
總之,這次發射衛星具有重大意義!
發射計劃通常會在發射前的新聞釋出會上公佈,並由官方相關部門全程直播。
同時,還會有一些領匯出席。
不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是國際上的標準。
而且,龍國非常重視“禮儀”。
不可能一點聲音都沒有。
再者說,即使是真有什麼秘密發射,也不可能在全城民眾的注視下進行吧?
這不科學啊!
張教授微微點頭。
“據我所知,這個UFO應該是一顆球形衛星,直徑約為兩米左右。”
主持人:???
龍國不會輕易發射一顆衛星。
這難道不是衛星嗎?
她忍不住問道。
“難道是南江市航天部門在進行發射試驗?”
聽到這句話,張教授搖了搖頭。
作為一名天文學和航天系的教授,他對南江市的情況比較瞭解。
“南江市航天局的科研計劃中暫時沒有衛星計劃。”
主持人:???
“那是什麼?”
張國起淡然地說。
“應該是私人研製的,並且已經成功發射了。”
主持人完全失去鎮定,面對鏡頭。
“啊?”
她臉上充滿了不可置信和震驚。
非官方人員?
她震驚了,網路上的無數人和普通民眾也都震驚了。
大家都在等待官方的闢謠。
這真是沒人能想到的。
這太扯淡了吧?
這顆衛星居然是一個民間大神製造的?
什麼鬼?
這特麼是什麼情況?
別看它只是一顆小衛星,但頂尖技術都掌握在國家手中。
即使是國內最好的導航軟體,也需要從相關部門購買地圖。
是不是太專業了?
專業是確定的!
可真的,總不能把衛星搞出來吧?
如果這顆衛星是普通人弄出來的,那就好像是一隻麻雀在啄一頭牛的屁股。
……
此時,在實驗室裡,一位年輕人正在忙碌著。
陸鴻運望著螢幕上顯示的資料,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司南”已經在太空中正常工作,併成功傳回了資料。
螢幕上的畫面是由“司南”拍攝的。
對陸鴻運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訊息!
只要將所有衛星地圖記錄下來,並進行詳細的補充,陸鴻運手中的導航系統就會更加完善。
到時候,自己研製的超高速懸浮車就能在公路上行駛了!
這種事情,如何能不通知社團的領導們?
如果沒有他們,這顆衛星根本無法發射到這個地步!
沒有多久,一個帖子就寫好了。
“向各位領導彙報司南衛星的發射情況!”
“衛星成功升空!”
“司南目前狀態良好,資料傳輸順利。”
“已執行超過8小時!”
……
帖子的第一頁是關於“司南”衛星執行情況的報告,上面列出了各種資料。
同時,陸鴻運在下面發問。
“領導們,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完善導航和地圖。”
大約五分鐘後,一個領導走了過來。
“你想到哪兒去?”
“每顆衛星最多隻能實時傳送藍星表面三分之一的資料。”
“而且,獲取一顆衛星的資料要花費多少時間?”
看到這條訊息,陸鴻運完全無語了。
這倒也確實如此。
至於地圖上的細節,那並不重要。
但一顆衛星只能實時監測一個區域。
無法探測到藍星的另一面。
陸鴻運忍不住發問。
“那怎麼辦?”
在帖子下方,市民們淡定地笑了笑。
“太少了!”
“即使是同步衛星,也只能覆蓋一個小片區域。”
“要在全球範圍內實時獲取資料,至少需要三顆衛星!”
“只有三顆衛星同時探測,才能是一個合格的導航系統所需的條件!”
陸鴻運的目光閃爍,點了點頭。
沒錯,只需再發射兩顆衛星,導航系統就能實現。
此外,陸鴻運還在“司南”衛星上安裝了一些通訊裝置。
若使用三顆衛星,不僅可用於導航,還能進行全球範圍內的通訊!
40分鐘過去了。
陸鴻運實驗室中又出現了兩顆衛星!
每顆衛星上都有兩個紅色的編號。
SN-2和SN-3很簡單,分別代表司南二號和司南三號,他對這兩個專案記憶猶新。
畢竟剛剛才完成,陸鴻運非常熟練地進行製作。
之前製作衛星時使用的材料還有很多剩餘。
而且,製造衛星所需的材料並不稀罕。
在半天時間內,他完成的工作量比之前幾天還多。
為了實現最大化的導航功能和全球通訊,陸鴻運將在今晚繼續進行衛星發射工作。
和上一次一樣,這次發射仍將在深夜進行。
對於未來來說,一顆普通的衛星並不算什麼特別的。
他並不知道,他發射的衛星已經成為整個網路關注的焦點。
……
在威博上,關於這件事的討論仍在繼續。
“隕石是衛星?”
像流星一樣的物體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
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畢竟,這對他們來說是個巨大的衝擊。
一個普通人怎麼可能製造出衛星?
而且,在此之前,南江市的天空一直十分平靜,沒有任何UFO的跡象。
這意味著什麼?
這顆衛星在第一次發射時就已經成功。
根據專家的分析,這顆衛星應該正常運轉。
這不是有點誇張嗎?
民間也能製造衛星了嗎?
正當網友們議論紛紛時。
再次在南江市夜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弧線。
這一次與上次不同。
剛一發射,就有許多人將照片上傳到網上。
“兄弟們,又有衛星發射了!”
在專家的解釋下,許多網友都得出了這樣的判斷。
“真的假的?”
“是誰幹的?”
經歷了“流星”事件後,陸鴻運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許多人都關注著這顆衛星。
為此,他們甚至準備好專業裝置來拍攝。
這樣才能拍攝更清晰!
畢竟整個網路正在討論這件事情。
一些媒體甚至能從中賺取額外收入。
衛星一發射,立刻就有人拿出專業裝置開始拍攝。
儘管許多人都拍下了這一幕,甚至有高畫質影片。
但對他來說還不夠滿意。
這些都無法讓他清楚地看到天空中的不明物體。
他無法確定它是什麼。
然而,一臺專業裝置完整地記錄了天空中劃過的弧線。
大家都愣住了,本以為“人造衛星”事件到此為止。
現在又來了一顆!
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藉助專業攝影裝置,攝影師能清晰地看到天空中有什麼東西在飛過。
這顆衛星呈球形,表面有稜角。
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人造的。
這顆衛星只依靠推進器進入太空,不需要火箭推動。
看著一顆顆衛星升空,並漸行漸遠。
大家不禁讚歎不已。
這太匪夷所思了。
但就在這時,南江市上空又出現了一道火光。
伴隨著衛星發射時發出的滋滋聲音。
我靠!
又是一顆衛星!
不僅是夜貓子們,網路上的人都開始麻木了!
一次還好吧?
連續發射了三顆!
全都成功,成功率達到了100%?
從影片中,一些專業人士不難看出這一點。
這顆衛星技術含量很高。
而且,它的動力系統非常出色。
深入研究後,會發現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目前還沒有突破的問題在其中。
這難道不是官方發射的衛星嗎?
這顆衛星真的是某位大神發明的?
網友們都震驚了。
這也太誇張了吧?
民間居然能製造衛星?
什麼時候民間科學發展到這個地步了?
一時間,“人造衛星”這個話題成為熱搜榜的首位。
原因無他,就是這件事太離譜了。
這三顆衛星都是民用的,真的都是民用的。
有誰會相信呢?
別忘了,很多國家的衛星都以失敗告終。
這位不知名的大神竟然百分百成功了?
這也太誇張了吧?
誰也不知道,這些衛星在太空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之前發生的事件後,這顆“人造衛星”已經引起了官方的高度重視。
畢竟,這是一顆衛星啊!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天才存在?
龍國的人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南江市會議大廳內立即下達了一道命令。
“立刻聯絡觀測站,先觀測衛星!”
“還有,聯絡航天局,讓他們派一顆對地衛星過來。”
在天文臺和龍國航天局的共同調查下,這次任務終於完成了。
最終,他們獲得了關於那顆神秘衛星的資訊。
最終,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
“在過去的三天裡,龍國南江市確實發射了三顆人造地球衛星!”
“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定這幾顆衛星的具體位置。”
“但三顆衛星的執行狀況良好!”
……
實驗室內,一個男人正在鍵盤上敲擊著。
在他面前的螢幕上,一顆衛星影象緩慢旋轉。
在這顆衛星的右側,有一道閃爍的光芒。
“接通代號SN-2!”
“接通代號SN-3!”
陸鴻運微笑著,剩下的就是繪製地圖了。
實驗室內。
螢幕上的畫面還在播放。
仔細看,那是一個世界的基礎道路,山川,建築等等。
這是一張地圖!
而在監視器旁邊,有一臺不知道什麼時候搭建起來的伺服器。
想要記錄整個世界的地圖,就必須有伺服器。
不過,這張地圖只有一個大致的輪廓。
這是由“司南”三顆衛星同時拍攝的畫面,再由系統自動拼接而成。
然而,這套成熟的導航系統,陸鴻運才剛剛踏出第一步。
第二步是以衛星拍攝到的地圖為基礎進行詳細完善。
在過去,即使是最簡單的導航系統,成本也要上百億。
這看似簡單的一步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陸鴻運皺起了眉頭,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地圖已經完善,難道還得像過去那樣派遣大量測繪車輛沿街拍照,記錄道路資訊和街景?
為了便於記錄路況,這些車輛行駛速度都很慢。
那將需要多久才能完善導航地圖?
更重要的是,陸鴻運並沒有從事任何商業活動。
他也無法提供如此多的測繪車輛。
而且,他還需要整理出整個地球的地圖資料。
需要多少測繪車輛?需要多久時間?
不僅需要人力,還需要測繪車輛和其他材料。
這與陸鴻運原先預想的有些不符。
他搖了搖頭。
"算了,別想了。"
這樣做要花多久?
這種耗時耗力且消耗大量人力的方式顯然不適合獨自研究的陸鴻運。
那就麻煩了。
陸鴻運思考了一會兒。
有沒有更經濟、高效的方法呢?
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好辦法。
最終,陸鴻運埋頭研究了很久,得出了結論。
從衛星拍攝到測繪車輛的最佳化,一切都在不斷完善之中。
然而,當他看完這份設計圖之後,嚇了一跳。
儘管已經做了許多最佳化。
整體提升了30%!
然而,想要整理國內道路和其他資料,至少需要幾年時間。
而且,這還是在已有一定導航情況下的估計。
最終,陸鴻運留在了蚌埠市。
他輕嘆了口氣,摘下偽裝。
作為一個前世的人,他無法想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嗯,那去向民間科普諮詢一下吧。
經歷了這麼多,陸鴻運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新手了。
他在民科吧裡查詢了一下。
然而,在導航地圖領域研究的人似乎並不多,所以搜尋結果並不多。
陸鴻運也沒看,直接在論壇上發了一個帖子。
"大佬們,有沒有什麼好的導航方式?我開著測繪車有些吃力。"
不愧是民科吧裡的大佬們。
帖子發出去後,立刻有人回覆。
“什麼?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會有人用手繪地圖?”
“大哥,你怎麼了?用無人機低空測繪不就行了?”
“不就是一張普通地圖嗎,有什麼好丟人的?”
……
無數的回覆中,有很多建議。
陸鴻運也有些愣住了。
短短半個小時,他就想到了三個可行的方法。
理論上來說,這些方法的效率至少能提高十倍以上。
但對於陸鴻運來說,這種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要讓導航系統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導航系統,就必須要保持更新!
而且越快越好。
這還不夠!
這個星球有多大?
在這個世界裡,每一分鐘都有新的道路出現。
一條新的道路被修建,一些無用的小路也被拋棄。
街道兩旁的店鋪也在頻繁變換。
或許今天會有無數人走上這條路,但明天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就消失了。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繪製地圖的難度很大,但每年車輛資訊都需要更新的原因。
因為,道路改變了!
陸鴻運想要打造出一套頂級的導航系統,他在收集地圖資料的速度上必須達到極致。
他翻看了帖子,但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答案。
在以前,地圖細節並沒有經過最佳化,一直都是透過人工完成的。
陸鴻運嘆了口氣。
離成功已經很近了,卻忽略了這一點。
隨後,他又看向了其他回覆。
一條不起眼的回覆吸引了陸鴻運的注意力。
“我建議你使用MNT技術,造出機器人來,分分鐘就能完成測繪。”
陸鴻運頓時怔住了。
一開始他還在想,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如何能有機器人能在幾分鐘內完成全球地圖的測繪呢?
但在此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麼。
這是不是指的是奈米技術?
這不就是奈米科技嗎?
這真的可以製造出來嗎?
陸鴻運這才反應過來。
等一下!
這傢伙是說奈米機器人嗎?
還有這種操作?
他徹底懵逼了。
果然,牛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常人不同。
把在醫學和生物領域都極具潛力的技術用在地圖測繪上,真是有點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