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衛星而已,自己造
誤認為別人很強,飛昇後才發現 少少均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實驗室中,陸鴻運臉上露出一絲喜色。
現在就等著這些大佬點評自己的車了。
很快,一個紅色的小點出現在論壇頁面上。
陸鴻運眼睛發亮,連忙檢視起來。
看著這些大佬們的評論,陸鴻運整個人都愣住了。
簡單的幾個字,刺痛了陸鴻運的心。
"你的車怎麼還有方向盤!"
他呆呆地看著手中的圖紙。
陸鴻運完全震驚了。
呃……
實驗室內,陸鴻運過了一會兒才恢復過來。
臥槽,自己太糊塗了。
這就是強者的世界嗎?
陸鴻運再次看了看手中的設計圖,才發現自己的設計還保留了不少傳統汽車的風格,沒有做出改變。
好吧,那就算了。
好不容易解決了懸浮這個難題,現在又冒出來一個新的問題。
關鍵點是"自動駕駛"和"磁懸浮系統"。
陸鴻運嘆了口氣,沒想到造一輛車會有這麼多問題。
真不愧是未來世界,在智慧駕駛方面,陸鴻運完全不瞭解。
設計方面的知識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
其中包括感測技術、影象識別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等。
同時,這個系統的設計難度也非常高。
為什麼智慧駕駛系統與其他技術不同呢?
因為陸鴻運前世並不是汽車公司,而是一家開發智慧駕駛系統的公司。
甚至80%以上都與網路相關。
感測器和感測技術雖然重要,但影象識別和分析同樣重要。
這對陸鴻運來說是陌生的。
他看了一眼自己空空如也的雙手,不知道從何處著手。
陸鴻運感到有些頭大。
過了一會兒,陸鴻運搖搖頭。
我怎麼能?
做夢吧!
不可能!
至於其他裝置,陸鴻運認為沒有什麼問題。
但這只是核心技術,他怎麼可能懂?
你去問專業人士吧!
陸鴻運在論壇上釋出了一條留言。
"請問,我應該從哪裡著手?"
帖子釋出後,一個民間專家立刻回覆。
"現在是什麼年代了,竟然還有人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
陸鴻運羞愧地低下了頭。
在學術上,他畢竟是研究所的研究員。
但要說到資訊控制,他還真做不到。
前世那些頂尖的程式設計技術,在未來根本不算什麼。
很快,又有一位民間專家回覆了。
“這有什麼難的?”
“第一件事,是不是該學一下機器視覺系統?”
“這是最基礎的3D攝像技術,我就不多說了。”
“接下來,就是識別程式!”
“這種低階程式很簡單,大家都會,隨便寫就行了。”
“識別程式應該是這艘飛船的核心。”
“從感知到網路的每一層,收集到的資訊都進行分析。”
“現在只有光達系統了!”
“全球定位和空間資料都可以透過網路同步。”
“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就是一個智慧駕駛系統。”
陸鴻運徹底懵了。
那麼多高科技的東西,他也不懂了。
不愧是大人物。
他抓了抓頭髮。
他明白了一些,卻又不太明白。
但不管怎麼說,他總算是弄明白了什麼是智慧駕駛。
他繼續往下看去。
一條ID叫“我要聽我的”的回覆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大哥,我說的都是實話。”
“胡扯!”
“這有什麼人工智慧?”
“你聽說過掃地機器人吧?”
“應該沒什麼難度吧?”
陸鴻運微微頷首。
掃地機器人,這是一種很普通的機器。
就算是簡單版,成本也不到20塊錢。
不過,這有什麼關係關聯的呢?
“好。”
“你只會看圖嗎?”
“在掃地機器人上植入人工智慧和程式。”
“那這個軟體,應該就能實現了吧?”
“不過,這需要晶片才行。”
“隨便吧。”
陸鴻運渾身發麻,彷彿明白了什麼。
這傢伙牛逼啊。
指點的頭頭是道。
他面露喜色。
區區一枚晶片而已。
他有。
那臺巨大的光刻機還在實驗室裡。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研究出一個智慧識別程式。
再加上論壇上幾個大佬的發言,陸鴻運突然意識到了什麼。
一瞬間,他明白了這款車的核心技術。
3D攝像機至少要拍到300幀以上的畫面。
同時,程式的識別速度也要達到“納秒”量級。
即十億分之一秒。
他的懸浮車速度太快了,如果辨認不出來,肯定會發生事故的。
陸鴻運點了點頭,心中明白。
關於智慧駕駛的零部件,瞬間浮現在腦海中。
外設包括雷達感測器、超聲波感測器、三維攝像頭、64束鐳射測距儀等。
同時,所有目標資料都會輸入到系統中,透過視覺來避開障礙物。
在應用系統模組時,可以使用專用的功能分類,以1奈米晶片進行處理。
各個系統模組可以同步執行。
在納秒內,車輛不僅可以規劃道路,還可以計算車輛的行駛軌跡。
甚至,他還可以預測未來的時間和地點可能遇到的阻礙!
陸鴻運咧嘴一笑。
"1奈米晶片,搭載AI作業系統!"
"差不多了!"
陸鴻運正在實驗室中忙碌著。
他面前有幾個顯示屏,上面寫滿了程式程式碼。
桌面上堆滿了資料。
這是一個核心的智慧駕駛程式。
在陸鴻運的設計下,現在只剩最後一步了。
衛星連線!
除了3D攝像頭外,衛星導航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是一輛普通汽車,衛星導航可能無關緊要。
但對於搭載智慧駕駛系統的汽車來說,衛星資料非常重要。
它相當於汽車的第二雙眼睛。
一旦接收到衛星資料,這輛"超高速懸浮車"幾乎是確定完成的。
陸鴻運笑了笑,穩穩地敲擊著鍵盤。
而在他面前,是一個進度條。
"衛星連線中..."
就在他以為已經成功時。
"無法連線!"
下面是一系列的連線方式。
這份協議足足有好幾頁。
陸鴻運仔細一看,臉色大變。
協議上說得很清楚,要獲取衛星資料,必須得到官方授權。
授權需要支付高額費用,而且只能獲取到衛星上少量的資料。
陸鴻運皺起眉頭。
沒有衛星資料,這套智慧駕駛系統就是不完整的。
但這東西,普通人怎麼可能接觸得到?
衛星只有官方才能使用。
那些人大多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他們花了很多錢才獲得了衛星的授權。
陸鴻運感到有些無奈。
然而,在未來世界,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想要憑財力購買一顆衛星的使用權是遠遠不夠的。
這確實讓人為難。
而現在,陸鴻運的"超高速懸浮車"已經到了最後一步。
衛星資料對他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衛星資料,懸浮車無法正常行駛。
在高速運動中,即使是一毫秒的誤差也可能導致事故發生。
陸鴻運陷入沉思之中。
強行破解嗎?
他搖搖頭,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衛星的資料保護能力更加強勁。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獲取衛星資料的人並不多。
即使他們可以破解衛星上的資料,他們也能夠追查到該陌生IP地址。
怎麼辦呢?
現在的衛星根本無法收集到任何資料。
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衛星資料呢?
代理人?
社會競爭激烈,各大廠商拿到了衛星授權後都保密得緊緊的。
他們不可能分享授權給自己的競爭對手。
陸鴻運簡略地在網上搜尋了一番,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正如他所料,幾乎沒有任何相關資料。
而且,即使有資料,租借的價格也非常昂貴。
想了想,值周結束後,陸鴻運還是放棄了這個選擇。
他開啟了民科吧並提出了問題。
他需要請教一下。
在他看來,無所不能的版主們什麼都懂。
"各位大佬,超高速懸浮車的研究已經遇到了瓶頸,如果無法獲取衛星許可,有什麼方法可以突破?"
問題一出,看到的網友忍不住笑了起來。
那可是國家機密!
即使有一部分公司獲得了衛星技術的許可,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同時,還需要簽訂合同。
為了獲得這一小塊權力,他們付出了巨大代價。
而像樓主這樣專業裝逼的玩家,想獲得衛星授權簡直是痴人說夢。
幾個反平民科的版主忍不住嘲諷道。
"沒有許可權,我做不到嗎?"
"這有什麼難的?"
"兄弟,你太小氣了!"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民間大佬突然回覆了一句話。
"只是一顆衛星而已。"
"為什麼要讓別人控制這種東西呢?"
"自己動手做不就行了嗎?"
這句話引來了無數粉絲的回應。
這種業餘愛好者還真是吹牛。
你以前不是很牛逼嗎?
"那沒錯啊。"
"可不是,只是一顆衛星而已。"
"原理和結構都很簡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找到。"
"有誰做不出這種基本裝置啊?"
"兄弟,連這個都不知道?"
"要不,你去民科吧多學習學習?"
陸鴻運站在螢幕前,望著這條資訊。
一臉茫然。
難道...這就是大佬們的思維方式嗎?
無法獲得授權就自己製造?
這是陸鴻運從未考慮過的事情。
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人買不起高鐵,然後讓別人買一樣。
這有道理嗎?
他也有些猶豫。
畢竟衛星這種東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前世的時候,許多國家都研究出了類似的技術。
但想要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
這就像是一艘小型的宇宙飛船。
這也是陸鴻運從未涉足過的領域。
上一世,陸鴻運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有機會接觸到航天技術。
就在陸鴻運猶豫不決的時候,更多的人回覆了這個帖子。
幾乎所有人都在催促他,讓他建造自己的衛星。
他眼睛放光。
既然這麼多專家都這麼說了,他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雖然陸鴻運已下定決心,但在無數民間論壇大佬的鼓勵下,他更加堅定了決心。
不過,對於製造衛星,他一點頭緒都沒有。
畢竟,這方面的事情對他來說是全新的。
陸鴻運只懂得一些表面知識。
他在下面發了一個問題。
"先生們,關於衛星怎麼辦?"
平常,陸鴻運在民間論壇上很少會隨便提問。
真要提問了,那就意味著真的一無所知。
儘管陸鴻運對這些不太瞭解,但他知道的還是很多的。
當他提出這個問題時,立刻有一個大神來嘲笑他。
"哥們?連衛星都不懂?"
"你吃乾飯的嗎?"
"……"
陸鴻運愣了一下,開始在民科吧裡搜尋。
關於衛星的資料有數以萬計的帖子。
他略感困惑。
這是怎麼回事?
未來的世界果然與眾不同。
陸鴻運帶著好奇心點進去。
帖子裡除了一段影片外沒有其他文字。
影片中,一個看起來很年輕的少年出現。
片刻不到,小男孩將這顆衛星的執行原理向大家解釋了一遍。
他還不停地拿起作業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資料。
陸鴻運看得不太清楚。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感到震驚。
這是怎麼回事?
在民科吧裡,我怎麼會輸給一個小孩?
未來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
才多大年紀就弄衛星?
等我上初中的時候,難道就要研究宇宙飛船了嗎?
陸鴻運感到驚訝。
他突然明白那些大佬們在說些什麼了。
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他深吸口氣,論壇上的通知又亮了起來。
很快,又有幾個人回帖。
果然,這群人中間不乏樂於助人的人。
他的問題得到了回答。
陸鴻運趕緊開啟看看。
回帖者的ID名為“Satellite Guru”。
"既然要造衛星,首先要弄清楚要造哪種型別的衛星。"
"每顆衛星都有不同的系統、不同的平臺和不同的用途。"
"例如軍用衛星、通訊衛星、資源衛星等。"
"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衛星的軌道進行分類。"
"......"
看著這串資訊,陸鴻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是啊!首先得弄清楚自己想要研究的是哪種型別的衛星。
他看著這些大佬們的回覆,對於這顆衛星,所有人都給出了“非常容易”、“有手就行”的評價。
聽上去比光刻機和偽蓄能引擎都要簡單。
而且,似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衛星。
陸鴻運也不禁讚歎了一聲。
然而,衛星雖小,其技術難度卻非常高。
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在過去,衛星的大小是不固定的。
最小的可能只有手機大小,最大的則有十多米。
說大也不大!
陸鴻運瀏覽了一下網站,發現確實有很多關於衛星設計的想法。
此外,還有一些帖子的內容引起了他的興趣。
他的眼睛閃爍著光芒。
對於這顆衛星的工作原理,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
首先是圖紙的問題!
結合論壇上幾位大佬的想法,陸鴻運已經有了自己的構想。
這顆衛星,指的是導航衛星。
它應該是球形的,直徑大約兩米左右。
由於需要承載相關功能,所以這顆衛星的體積相當龐大。
此外,智慧駕駛系統對精確度要求極高。
陸鴻運計劃在衛星上安裝一套“司南”導航系統。
這個系統實際上,一開始就是為連線衛星而設計的。
現在透過稍作改造,它可以直接安裝到衛星上。
利用時間測量和多普勒速度測量技術,獲取使用者與衛星之間的距離和速度變化率。
然後根據衛星發射訊號的時間,推算出使用者當前的三維座標!
陸鴻運早就考慮好了材料。
衛星並不是高負載裝置。
外罩可以選用特種陶瓷,主體仍需複合金屬。
同時,表面也要塗上大量的保溫塗料。
這樣一來,就可以安全地發射到太空中去了。
在陸鴻運的研究結束後,他終於確定了這個方案。
他咧嘴一笑,大佬們說的都是真的。
想要弄顆衛星,真的不是什麼難事。
而製造這顆衛星所需的材料,也沒有什麼太複雜的地方。
對於太空中的一些特殊合金,對陸鴻運來說並不算難題。
透過之前對合金的研究,他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一點。
他已經研究出諸多的合金,以他研究合金的經驗,一些能夠在太空中使用的合金,或許也能研究出來。
而且直徑只有兩米左右,這對陸鴻運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
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衛星的主體框架已經搭建完畢。
同時裝載外部裝置的衛星,超視距監視攝像機。
內建衛星導航系統!
同時對衛星進行除錯和最佳化!
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而是一項相當辛苦的工作。
儘管如此,與前面的幾個專案相比,導航衛星的組裝速度是最快的。
不到一個小時,所有的材料都處理完畢。
各項資料都表現出色。
陸鴻運微微一笑。
"大功告成!"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它發射到太空中並確保其正常執行。"
這時,陸鴻運愣住了。
"等等,我該怎麼把衛星送到太空中?"
他略感困惑地問道。
"升空?你說的是將它送入地球軌道嗎?"
"我該如何進行衛星發射?"
"那衛星是怎麼上去的?"
陸鴻運目瞪口呆地看著。
他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現在回想起來,他實在懵逼。
據他所知,衛星通常是用火箭送入軌道的。
陸鴻運要從哪裡弄來一枚火箭?
對於陸鴻運來說,這並不是好事。
別說建造火箭,甚至建造一個火箭發射基地都很困難。
而且,任何一艘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都需要大量的燃料。
那是以“噸”為單位來衡量的!
眼下的陸鴻運似乎無法做到這一點。
能源也是一個大問題。
啊!
好不容易造出了一顆衛星,如今又面臨一個大麻煩。
目前看來,用火箭將衛星送入軌道顯然不太現實。
因此,他必須尋找另一種方法。
思索片刻後,陸鴻運決定向民間智庫徵求意見。
"兄弟們,衛星已準備就緒,我們要怎樣將其送上太空?"
他發了一個帖子,立刻被人罵了回來。
"很簡單,用火箭將它們送入軌道!"
陸鴻運無言以對,以他現有的資源,要建造一個火箭發射基地都非常困難。
"問題在於我們沒有火箭。"
他的回答立即引來民科吧裡一片噓聲。
"那怎麼辦?"
"火箭就這樣終止了嗎?"
"我們已經擁有接近光速的推進器,還用什麼火箭?"
"兄弟,你真行……"
有幾個反平民科組織的網友看到這一幕都笑了。
"新使用者h16?"
這是民科吧著名的裝逼者。
真是誇大其詞!
這個人說話很有趣。
聽起來,他好像擁有光刻機和曲速引擎一樣。
可以看出,他是入戲太深了。
在被反對平民科的人嘲笑過一番後,
一些民間和民間大佬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有什麼難的?"
"不如,在衛星上安裝一個推進器?"
陸鴻運看著這些回覆,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這是個辦法。
在衛星上裝一個推進器,像火箭一樣使用它,然後在進入軌道時自動脫離。
這樣一來,衛星就不會受到影響。
即使是衛星,也不會遭受太大的影響。
這是個很好的想法,但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陷。
能源!
陸鴻運感到有些無奈。
想要將一顆衛星送上太空,光是燃料這一項就得花費不少資金。
而且,這種分階段衛星的發射,還需要一個發射平臺。
如果再建一座發射中心,那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可不是現在的陸鴻運能夠承受的。
他回帖道:“能源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這句話一出,一切都完了。
沒有足夠的能源?
這是怎麼回事?
永動機都可以造出來這樣的東西,怎麼可能沒有能源?
幾秒後,陸鴻運收到了一堆回覆。
“能源不足?”
“我們只需控制氫同位素,如氘和氚,就能不產生任何輻射或廢物。”
“這是一種穩定的能源,用於進行聚變反應。”
“那就意味著能源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了?”
“只是一顆小小的衛星。”
“不只是衛星,就算是星際旅行也夠了!”
“……”
這些回覆讓陸鴻運頓時懵了。
好像也沒什麼問題啊。
但他細細思考。
這是說可控核聚變嗎?
他怎麼會想到控制氫彈爆炸,或持續的核裂變呢?
這種技術比起衛星要困難得多。
而且還涉及到生命安全。
陸鴻運大吃一驚。
這個民科吧裡的人到底是誰啊?
他們是哪裡冒出來的天才?
終於,他找到了一個合理答案。
可控核聚變?
是不是真的要研究這個?
陸鴻運嘆了口氣,內心感到無奈。
但他的思緒已經開始關注新技術的科學研究。
為了讓衛星能夠成功進入太空...
推進器和能源問題是他無法迴避的重要問題!
他看了下面的回覆,又被一位大佬的話深深吸引住。
“可控核聚變是個好主意,但方舟反應堆呢?”
陸鴻運看到這兩個字,整個人僵住了。
他遲疑地問:“方舟反應堆?”
那位大佬接著說,“方舟反應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製造出來的。”
“小尺寸的託卡馬克磁約束聚變堆就足夠了。”
“這樣的反應堆只需要1克鈀。”
“能量輸出每秒三十億焦耳!”
“這不就能讓衛星進入太空了嗎?”
“……”
陸鴻運完全懵了,這是什麼怪點子?
鈀是一種可以直接從鉑礦石中提煉的鉑基金屬。
這種材料可以吸收大量氫氣,在加熱過程中釋放出來。
在化學中,很多人都充當催化劑的角色。
憑藉這個東西,就能造出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嗎?
從理論上來說,是可行的!
陸鴻運眼中放光。
能源,在未來的各個領域都非常重要。
這個東西一定要仔細研究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