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啦!"

數不清的儀器被丟進冷卻槽。

還有一些零件融化後仍在旋轉。

陸鴻運愣了一下。

這一次,他差點成功了!

只差那麼一點點!

如果時空震盪合金能夠堅持更長時間,或許他真的有可能達到那樣的高度!

換做誰,在這個時候,都不會甘心。

陸鴻運也是一樣。

他拿起旁邊的圖紙,仔細閱讀。

一切看起來都是完美的。

還有合金的配比。

陸鴻運自言自語道:“會不會振金的比例太低了?”

“但根據目前的配比,要保持分子結構的穩定性。”

“引擎啟動後高溫下,甚至時空震盪合金也會融化。”

……

陸鴻運在一旁悠閒地修改圖紙,改動了很久,紙上寫滿了各種資料。

呼。

無論如何,他都要試一試。

如果真的成功了呢?

他手持修改後的圖紙,走進實驗室。

這一次,他對時空震盪合金的比例做了重大調整。

只要合金在引擎高速運轉時能保持溫度不變就可以了。

因此,超越光速並非是一句空話!

過了一段時間,陸鴻運才走出實驗室。

出來後,他臉上顯露出一絲失望之色。

他搖了搖頭,即使改裝了時空震盪合金的比例,也無法承受全力運轉的引擎。

陸鴻運不是沒有考慮其他辦法。

但無論他如何努力,振金都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此外,他嘗試了幾種其他合金,結果也同樣。

最終,陸鴻運只能認輸。

到了此刻,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技術已經達到了瓶頸。

無論是材料、設計還是原理,都沒有任何問題。

關於引擎方面的研究,他暫時擱置吧。

要打破這個僵局,必須有一種超前的設計。

只差一步就能達到光速,這是令人遺憾的。

但對陸鴻運來說,這個結果已經足夠了。

畢竟,在前世這種事情很常見。

科研這條道路,失敗自然是比成功要多的,他已經習以為常。

實驗室內,陸鴻運正在慢慢整理這些雜亂的東西。

這裡擺放著幾種特殊合金,都是他們的研究成果。

陸鴻運拿起桌子上的幾張圖紙。

唐舞麟看著這張設計圖,臉上露出一絲滿意之色。

來了這麼長時間,這次他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也不知道他現在的水平在民科裡能排到第幾。

陸鴻運笑了笑,開啟了個人檔案。

以前在論壇上,他只討論學術問題。

第二種是上傳實驗資料。

幾乎不發閒聊帖子。

現在他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東西。

現在是時候看看大佬們怎麼評論自己了。

過了一分鐘。

一個名叫“新使用者h16”的帖子出現在論壇上。

“只比光速稍慢一點,什麼級別的?”

很多黑粉看到這條帖子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超越光速?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突破音速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動不動就超光速飛行,那不是瘋了嗎?

即使是一隻狗,看到這個帖子也會搖頭。

那些反平民的大佬們,雖然沒有回覆,但心裡肯定是不悅的。

土包子!

這傢伙根本就不懂光速是什麼。

他們之前也看過陸鴻運釋出的帖子。

密密麻麻的資料令人眼花繚亂。

但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

誰的引擎速度能提升到這種程度?

看起來異常。

至於材料,更是匪夷所思。

沒有人會相信“振金”這種東西。

所有人都等著看這個帖子的笑話。

而民科吧的大佬們在看到這條訊息後,立即回覆了。

“還沒達到光速?真丟人。”

“呃……兄弟,我只能告訴你,光速只是普通人的平均速度。”

“哈哈哈,祝你好運!”

“……”

陸鴻運感到愧疚。

大佬們的評價讓他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識。

原來自己的平均水平甚至不如普通學生。

民科吧果然是臥虎藏龍之地。

自己的一點成就還需要努力學習。

他繼續往下看。

除了這位大佬的回覆,還有很多圍觀的人留言。

"樓主厲害,你一定會成為未來科學的一員!"

"樓主,你什麼時候又有新專案了?"

"這種小東西只會限制你的能力!"

"樓上說得對。"

"哥們,你的眼光太過狹隘了!"

"我們什麼時候能搞到更大的東西?"

"哥們,要玩就玩大的!"

"區區一個引擎,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這種小東西根本無法展現出你真正的實力。"

"……"

陸鴻運逐條閱讀著,心生思考。

大佬們說得好像也有道理。

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只不過是一個發動機罷了。

而在帖子下面,一片贊同的聲音響起。

"是啊,兄弟,要玩就玩大的!"

"引擎而已,小玩意兒罷了。"

"……"

看著這一波又一波的回帖,陸鴻運深表認同。

如果被這些小東西束縛住的話……

對他未來的研究會有一定影響。

陸鴻運忍不住問了一句。

"那我應該學習什麼?"

一問之下,立刻有很多人給他出主意。

甚至民間專家也跑到帖子下面給他建議。

"你會開發發動機嗎?"

陸鴻運點點頭,說道:"好的。"

"發動機應該沒問題吧?"

"你會做保溫措施嗎?"

"你研究過熱震嗎?"

陸鴻運再次點頭。

他確實研究過熱振。

"偽蓄能發動機"產生的高溫會引起發動機的振動,也就是所謂的熱振。

振動對發動機執行產生很大影響。

改良的蓄能式發動機經過熱力學分析、靜力學分析和動力學分析。

就在此時,一個民科吧的老闆發了一條資訊。

"那太好了,既然你已經掌握了基礎技術,接下來就可以開始製造宇宙飛船了。"

陸鴻運愣住了,整個人都覺得無法理解。

什麼情況?

這些民科吧的大佬都這麼想嗎?

剛剛完成了發動機的製造,就讓我造飛船?

下方的評論也變得越來越離譜。

"太空飛船太簡單了吧?"

"比如星際戰艦、星際巡洋艦之類的。"

陸鴻運目瞪口呆。

什麼情況?

民科吧裡都是什麼人?

這也太荒謬了吧。

太空飛船可不像想象中那麼容易造的。

首先,他要面臨的問題是環境。

太空飛船需要在真空中運作。

這涉及到力學、熱學、能量等各個方面的因素。

同時,還要考慮到太空環境的變化。

當溫度較低時,裝置能正常運轉。

而造殲星艦就更加困難了。

不僅是體積增大了一些。

當然,還要考慮能量迴圈和載人空間的問題。

對於任何科技人員來說,這都是非常陌生的事情。

這個東西可不是那麼容易獲取的。

對於這些大佬來說,似乎很簡單。

但其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非常龐大。

陸鴻運很清楚這一點。

他在這裡也待了一段時間,瞭解自己的能力。

即使給他一張殲星艦的設計圖紙,他也未必能完成。

還不考慮材料和精密的航天裝置。

如果考慮其他因素,那陸鴻運就更為困難。

他咳嗽了一聲,說道:“……”

科研工作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

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

現在,他需要一個合理的計劃。

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引擎”聯絡起來。

這樣他研究出的“偽蓄能引擎”就能發揮作用了。

他看了一眼貼吧上的回帖。

“為何不建一個太空空間站?”

“……”陸鴻運無語。

這也太過離譜了。

他只是掃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陸鴻運也考慮過這些事情。

不是不可能實現。

當然,現在還不是時機。

以他目前的實力,想要做到這一點還差得遠。

從結構上來說。

那就是民科吧裡的大佬們了。

不說還好。

聽起來很有道理。

如果不是陸鴻運對航天產業有一些瞭解的話。

如果是這樣的話,他還真的會相信。

科研工作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

他再次看了一眼。

“建造速度最快的飛船!”

這事情有點靠譜。

比起什麼星際專案推薦書來說更為可行。

但陸鴻運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

畢竟,這太龐大了。

他所在的實驗室雖然很大,但還是容不下一艘飛船!

陸鴻運繼續往下看。

下面的建議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他移開了視線。

思索了一會兒。

對他來說,車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這輛車肯定不簡單。

而是適合未來的交通工具。

一想到這裡,陸鴻運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畫面。

首先,這輛車必須裝備“偽蓄能引擎”,還得具備一定的智慧化。

從定義上來說,它是一種“超音速發動機”!

它不僅有普通汽車所不具備的速度,還擁有其他很多功能。

越想越覺得有道理,陸鴻運點了點頭。

很好,下一個目標就是“超音速發動機”!

想通了這一點。

陸鴻運也沒有猶豫,立刻在工作臺上開始繪製。

在傳統的汽車結構中,通常由四個基本部件組成。

發動機、底盤、車身、電器!

首先是"偽蓄能引擎"。

這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使用了"偽蓄能引擎",所以這輛車的其他部分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考慮到發動機要面對的溫度問題,陸鴻運也在散熱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風冷迴圈、水冷迴圈以及散熱器同時執行。

這是因為這臺發動機可以利用電能作為動力。

至於汽油和油箱,陸鴻運根本就沒考慮過。

剩下的部分就得由陸鴻運來設計了。

這張圖紙完全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畫的,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車身結構緊湊,風阻小。

汽車的效能越好,風阻對其的影響就越大。

所以,車身的機械設計是很重要的。

陸鴻運完成這部分後,將圖紙上傳到了公民論壇上。

一條帖子釋出出來。

"兄弟們,這是超音速發動機的概念圖!"

一幅非常複雜的畫面展現在眾人面前。

這次他的設計圖比之前更詳細。

車身長度、結構、設計原理都清晰地寫出來了。

最驚人的是,所有零件都被標註了出來。

比以往任何一次上傳的資料都要詳細。

陸鴻運在這份圖紙上花費了很多心思。

雖然這輛車的整體結構相對傳統,但陸鴻運覺得對他來說更適合。

畢竟,他對這東西並不陌生。

此外,還有這輛車的內部結構。

每個細節他都處理得非常精細。

不可否認,這輛車的設計和內飾都很不錯。

不知為何,這條帖子下面的評論明顯少了很多。

這個帖子有問題啊!

一些人看著帖子內容一臉茫然。

如果之前的帖子過於模糊,完全是一堆資料。

那這個帖子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們可以理解。

在設計車輛前的曲線時,流線型計算公式就是這樣。

他們都知道!

而且,這輛車的結構也是基於機械結構設計的。

"這是機械結構!"

這種東西怎麼會出現在民科吧裡?

在這個社團裡,反對機械的人多得很。

拋開車身的設計不談,車內的裝飾也十分漂亮。

這款車不僅符合大眾審美觀,而且很適合開這樣的車。

除了那令人難以置信的“引擎”設計,這張圖紙上並沒有其他特別之處。

剩下的部分,即使搬到車裡,也不會有任何違和感。

這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幾個噴子都愣住了。

這太扯淡了吧。

越是如此,越符合現實,讓民科吧的粉絲們感到震驚。

噴子們剛要發表評論,又停了下來。

他們開始懷疑,這傢伙是不是自己人。

那是什麼東西?

一臉淡定地回答著。

“這麼爛的設計,還好意思發到民間?”

“那是車嗎?怎麼改進了?”

“傳動系統沒有任何變化?”

“什麼年代了?”

“懸架和變速系統都很老套!”

“底盤設計簡直一塌糊塗!”

“你的設計都這樣了,還不如去工廠打螺絲。”

“……”

看到這位大佬的回覆,陸鴻運整個人都愣住了。

難道自己的設計出了這麼多問題?

在他看來,這張圖紙還是不錯的。

但沒想到,在這些大佬嘴裡,卻顯得如此糟糕。

他低下頭,仔細看著面前的圖紙。

這可是他前世見過的最好汽車設計。

但現在看來,這些設計已經過時了。

果然,大佬們真厲害。

陸鴻運拿出一個小本子,開始記錄起來。

帖子的下方是一片評論。

“既然是一輛車,那應該加個渦輪增壓裝置。”

“要不要在車尾加個尾翼?”

“懸架系統不需要升級嗎?”

“設計一塌糊塗,你還能再做一次?”

“……”

陸鴻運也低下頭,沉默不語。

大佬們紛紛發言。

這次可能是設計上出了大問題。

但他總覺得,這些大佬並沒有提到什麼關鍵的地方。

到底是車身出了問題,還是整體結構出了問題,他不能理解。

就在這時,一個回覆吸引了他的注意。

陸鴻運被深深吸引,再也無法移開目光。

“未來的汽車,哪還需要輪子?”

這句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果然,大佬們不喜歡他的設計,果然有道理。

這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的汽車,是沒有輪子的。

首先,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輪胎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在高速行駛時,可以做出大幅度的轉向。

車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汽車的效能。

而且最重要的是,使用輪胎和剎車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想要讓車子停下來,只需要短時間。

在陸鴻運的設計中,並沒有致命的缺陷。

他嘆了口氣,不愧是大佬。

簡單的幾個字,指出了這輛車的優點。

陸鴻運拿出一個小本子,將大佬們所說的每一個細節都記錄了下來。

"呼。"

好吧,本來打算今天就開始動工,按照圖紙把這輛車造出來。

這次,整張圖紙仍然有效。

除了最核心的引擎部分,百分之八十的設計都保持不變。

陸鴻運看了一眼這位大佬的回覆。

因為汽車需要輪胎來製造。

那麼如何讓車輛前進呢?

這個時候,陸鴻運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見到的那輛懸浮車。

其中就有之前在論壇上看過的關於未來汽車的設計圖。

他不自覺地嘀咕了一句。

"懸浮?"陸鴻運扶額。

天哪,這是又一個新技術。

懸浮技術!

這是一個自己還不瞭解的領域。

他看了一眼旁邊的圖紙。

現在,他已經開始重新設計新的圖紙了。

拆下輪胎後,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設計懸浮系統。

同時,他還對引擎進行了改進。

這需要等到懸浮技術完全成熟後才能實現。

陸鴻運不急不躁。

他直接開啟了公民檔案。

他當然要查一查第一手資料。

輸入"懸浮"這個詞,立刻就有五萬多條結果。

陸鴻運目瞪口呆。

臥槽,現在的懸浮技術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了嗎?

他所知道的懸浮技術,也就是磁懸浮而已。

想要運轉,就需要有固定的軌道。

至於懸浮在空中的汽車,那就更不用說了。

這其中涉及到了量子力學。

大自然中,存在著神秘的磁場和電場。

陸鴻運繼續檢視論壇上的帖子。

一邊看,一邊點頭。

想要讓汽車懸浮起來,就必須增強對自然磁場的感應能力。

當汽車對磁場的感知變得更強時,它就能夠在磁場的作用下懸浮在半空中前進,它的執行原理類似於磁懸浮。

陸鴻運現在要做的,就是增強磁場的感應能力。

他原本以為製造一輛車應該很容易,但沒想到這東西比他想象中還難。

看了一眼帖子裡的資料,讓陸鴻運驚駭欲絕。

厲害,這民科吧竟然有這麼多關於懸浮技術的資訊。

他不停地翻看著資料。

這張新的圖紙看起來還不錯,除了懸浮之外其他都很簡單,只是小麻煩而已。

而且民科吧裡的大佬們還幫他指出了設計中的問題。

總體的設計進度還不錯。

一道道紋路不斷出現在圖紙上。

車子的後半句話,陸鴻運沒有作任何改動。

那是專門用來安裝“懸浮技術”的地方。

陸鴻運摩挲著下巴,陷入沉思。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增強磁場呢?

他很疑惑。

論壇上的帖子他也看了不少。

雖然有些丟臉,但陸鴻運不得不承認,他無法理解。

大佬們的世界就是如此之大。

那些繁複的數字,即使再詳細,陸鴻運也一頭霧水。

上面還有許多他看不懂的詞彙和代號。

陸鴻運輕嘆了口氣。

看來自己和社團裡的大佬們還有很大差距呢。

指尖輕敲著桌面,有時快有時慢。

除了透過民科吧提出的思路,還有沒有辦法可以擴大磁場的感應範圍呢?

就在陸鴻運陷入沉思時,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就是這裡!

陸鴻運拍了拍自己的大腿,面露喜色,說:“好!差點忘了還有這麼一回事。”

之前製作合金時,陸鴻運在第一輪就否決了一種磁振合金。

他沒想到振金與鈷、鐵、鎳等元素反應時,會導致這些元素髮生反應。

與這些金屬混合後,製成的合金完全去除了振金的硬度和分子平衡性質。

最後,只剩下合金的磁場特性,提升了周圍磁場的感應能力數倍。

那時,陸鴻運並沒有過多關注這個問題。

突然,他想起來了。

這東西,是懸浮技術的自然產物!

有了這個,他的懸浮技術算是徹底突破了!

陸鴻運心中一片明亮,不停地在圖紙上畫線。

不到半個小時,一張新的懸浮車圖紙已經呈現在紙上。

陸鴻運心中欣喜,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設計圖發到論壇上。

"懸浮車的第二個版本!"

一條帖子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無數版主看到這個帖子,臉上都露出笑容。

有了這位大佬的鑑戒,貼吧裡的版主們也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帖子下面出現了一個疑問。

"當然是自動駕駛了!"

"自動駕駛,怎麼可以有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