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挨個看了一遍所有來的人,心裡更加明白,為什麼姥姥一門心思的幫著舅舅把兩棟房子蓋起來,自己節衣縮食的住著老房子了。

大閨女早早的就生病沒了,剩下的四個孩子,除了小閨女是個退休教師外,剩下的閨女兒子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孫子孫女也沒一個成器的,一個離異帶娃又失業在家靠舅舅養著,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沒個穩定工作,還有一個拿著不算高的工資在一家網路公司上班。

幾個閨女家裡,除了小閨女的女兒研究生畢業,其他的外孫外孫女,竟連個正經的大學都沒念過。

研究生外孫女倒是找了個正式工作,可是工資也不高,刨除吃吃喝喝和租房子的錢,每月工資所剩無幾。

剩下的幾個就更別提了,工作不怎麼樣,掙得也不多。

看完這些人,她心裡明白,這也是自己媽媽沒有蓋新房子的原因。

誰讓自己和弟弟也是個不成器的呢。

哎。

農村人,不愁吃不愁喝,可就是沒錢花。家裡有地,隨便種點都夠吃的。餓不死,也發不了財。

如果媽媽和她的兄弟姐妹們都能多掙點,可能姥姥也會捨得蓋新房子,用明亮的燈泡,多買幾個電器了。

同理,如果她和弟弟能多掙一點,媽媽也能住新房子了。

她朝站在院裡的幾個兄弟姐妹笑了笑,也沒心情說話,就愣愣的看著圈在那半邊院子裡的公雞和母雞。

這會兒天黑了,他們都回窩了。

左右各一個兩層的雞棚,還是姥爺在的時候和姥姥一起搭的。

這些自家喂的雞最好了,吃的健康,餵養密度小,半個院子都是它們的活動場所。甚至,偶爾還會越過柵欄,到這半邊院子溜達。

小時候,有時柵欄忘了關,它們還會跑到屋裡,大搖大擺的走進去,有的還會在屋裡拉上一泡。

每當這個時候,姥姥都會一跺腳,伸出雙手往外攆,還要大喊一嗓子:“shuo~誰叫你都進來的,快出去。”

姥姥養的雞裡,只有一隻大公雞,它昂首挺胸的在他的地盤上巡視,平等的蔑視每一個企圖闖進它們領域的人和動物。

這隻公雞被姥姥喂的羽毛光亮,肥嘟嘟的。

喂的久了,姥姥都不捨得吃了。

這樣的雞無論怎麼吃,都很好吃,不柴不腥,即使清燉也香氣撲鼻,是真正的綠色健康食品。

有人想買買不到,有人想賣沒渠道。

不然,姥姥養這些雞,靠著賣雞賣雞蛋也能掙不少。

如果,自己有渠道能專門賣綠色食品和農民滯銷的農產品就好了。

如果,自己能和小說裡寫的一樣,有一個空間就好了。

專收這樣的糧食蔬菜農副產品,農民的東西不會爛在地裡,不會辛辛苦苦的白忙活一整年。

自己也能低價囤貨,便宜點賣給售價高的地區。

既能讓農民的勞有所得,也能讓大家吃上便宜菜,還能讓自己掙到錢。

更能帶著媽媽一起發家致富。她夠勤勞了,只是缺少一個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