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聚仙觀百里許,崖半一洞,名叫"朝元"。前面有五位仙女修煉其中:一位名為聚氣仙姑,一位名為凝氣仙姑,一位名為煉氣、寬氣、流氣仙姑。修道成仙后,她們昇仙到了玉府,這個洞口被雲霧封閉,樹枝低懸,數百年來沒有人進入。突然六隻猿猴闖入洞中,得到了仙姑的靈氣修煉成人形,可以飛行行走,它們被稱為貪塵、嗔塵、痴塵、愛塵、欲塵、不淨老塵。它們霸佔了洞中,洞外的山嶺和山前的一切妖怪都順從它們,還有三萬六千野鬼自從鬼王被捕後,逃來聚集在這裡,也聽從六隻怪物的命令。

一天,柳樹精靈拿出一顆仙桃獻上,六隻怪物吃了一些,詢問它們是從哪裡來的。柳樹精靈說:“這顆桃子是灌頂山左崖下的思聰洞的霞衣道士種植的,味道好嗎?”六隻怪物說:“味道非常鮮美,你可以再獻上一些。”桃精說:“霞衣道士嚴密保護這些桃子,前幾天他被無量子招待,所以我才偷來了,敢不再獻上。”貪塵說:“不能再吃到這種桃子了,怎麼能滿足我的心呢?”愛塵說:“貪吃這個仙桃本來就是別人的東西,你又如何能得到?”嗔塵怒目而視說:“我們六個驅使著風車,一同來到洞前,憑藉我們的力量奪取它,有什麼不可以?”痴塵說:“萬一那個道士的法術高妙,我們無法對抗,豈不是自取凌辱?”欲塵和不淨老塵說:“他不過是一個道士,怎能和我們眾人對抗。”於是命令柳樹精靈帶路,六隻怪物乘著風直接來到洞前,攀上桃樹的枝杈,爭相摘取果實。

霞衣子一看到桃樹枝搖動,知道有盜賊出來,怒吼道:“我的桃子可不一般。你們這些怪物,前次偷了一顆,我還沒有追究,今天又來取,絕不容忍你們。”六隻怪物齊聲說:“你的桃子鮮美無比,比其他種類要好,而且容易種植結出果實,不是難以尋覓的珍果。如果你能理智一點,統統給我們,我們就不會對你做什麼,否則不僅取走桃子,還會連樹根一起拔走。”霞衣子說:“你們誇大其詞,請來試試,如果你們的法術確實能勝過我,我願意全部給你們。”六隻怪物說:“好。”嗔塵立馬駕駛著妖風直衝洞前。霞衣子揮動麈尾,嗔塵的眼睛彷彿被針紮了一樣,掉到了灌頂山腰。痴塵氣憤地上前,霞衣子仍然揮動麈尾,不為所動,暗自思量這個怪物的法術比對方高明,趕緊使出五龍掌訣扔了過去。痴塵看見五條龍在空中盤旋,金光交錯,正準備用鐵鋤來挑戰對方,卻早被龍爪抓住,再次摔了下來。貪塵、愛塵、欲塵一同升上雲端,各自揮舞著寶器,霞衣子用煉製的道堅石擊打,三個怪物也像之前一樣落下。不淨老塵乘風翻騰,變化成了三個頭,六隻臂膀的巨大身軀,一隻手持著真銀練,一隻手持著意魔杵,與霞衣子激戰不休。

霞衣子知道這怪物的妖法很高,暗中拿起聚氣神鞭準備對付它。剛準備使出神鞭,卻突然被真銀練捆住了。霞衣子急忙取出定心杵向怪物扔去,怪物則用意魔杵回手丟擲,霞衣子掉落下去,朝北逃走。不淨老塵急忙追趕,恰好被華蓋洞裡的明老道看見,知道是霞衣子和怪物戰鬥,便向那邊趕過來。他乘著雲朵上前,將霞衣子隱藏在身後。怪物趕到,老道說:“你們偷了那些桃子,只是因為它好吃,道理何在?”怪物說:“他先誇口說能勝過我,以桃子獻上,我怎麼不行?”老道說:“你們根本不配和我爭,我洞裡有一百棵仙桃樹,如果你們能勝過我,我願意全部獻上。可以嗎?”怪物說:“這不難。”於是便用意魔杵向老道的頭上砸去。老道口吐清氣,氣變成田地,一眨眼又變成海洋,杵直接墜入海中。怪物見杵已墜入,又用真銀練擊打,練也墜入海中。怪物說:“我的寶物都用完了,不過問一聲這海變成了什麼?”老道說:“我的修煉之道,心清氣淨,氣淨則神凝,神凝氣大,所以成了深海。不但你們的意魔杵、真銀練我能容納,就是天地的大小、寒暑的輪轉,以及八卦五行,都能納入我海底。”怪物聽了非常驚恐,低頭逃走。老道趕緊將清氣吹滿四面,怪物無處藏身,東奔西逃,潛入了意馬洞中。老道看怪物遠去,護送霞衣子回洞,霞衣子便拜老道為師。

不淨老塵回到了潛意馬洞中,急忙命令柳樹精靈叫回其他五個怪物。五個怪物到了,彼此相互埋怨懊悔,首先責怪貪塵說:“是你貪吃這個仙桃,才導致我們受辱如此。”貪塵說:“雖然我的心貪吃,但也是愛塵的愛所致。”愛塵說:“如果嗔塵不生氣勃勃,又怎麼會到這個地步?”嗔塵說:“這都是不淨老塵誤導我們所致。”不淨老塵說:“不是我誤導你們,所有的挫辱都是因為痴塵招惹上的。”欲塵在旁邊說:“我們不要相互埋怨懊悔,不如統領三萬六千野鬼,到處攪動世界,破壞道門。”不淨老塵說:“現在道門的勢力非常強大,紫霞統領眾仙,守護著三緘,我們如何能對付它的銳氣?”貪塵說:“我們一旦遇到三緘,就立即動手,或者暗中奪取它的魄,或者吞食它的魂,等紫霞他們知道時,三緘的身體已經垮了。”不淨老塵說:“如此,我將統領野鬼四處尋找三緘,將其誅滅。”剛發出妖氣,就被普光老衲一麈擊中,全部化為黑氣。

這時候,須無真人坐在珠光寶座上,慧眼遠視,突然看到天空中黑氣凝結。真人口中噓出清氣,吹散如雨,各自分散東西南北而去。他默默思考,知道是三萬六千野鬼在各個地方投生,並且有三千六百個旁門修煉邪道,急忙施展手訣將它們召回,落在虎噴山下。祥雲驅動,來到八卦臺前,請求老君的指引。老君登上臺,詢問須無:“你來拜訪我,有什麼事情?”真人說:“大道淪亡,野路橫行於天下。承蒙老君前日召集諸仙,意在闡明真道,讓野路無法肆意施展異術。紫霞接受命令,命虛無子脫離凡塵,化身為三緘,在道中尚未闡述絲毫,卻被各種水怪山精擾亂不已。老君何不持太極,四方揮動,使諸精怪化為不存在,讓三緘不受干擾,得以自在地遊歷歲月,實踐成就,引領世人走入這條大道之中。野道消除,正道復位,世界不再有雜亂,仙班眾多齊聚,豈不美好?”老君說:“聽真人之言,希望道之明真切至極。但道不磨則不精,就像玉石中的玉需要經過磨礪才能成為美玉,名字雖然已經美麗,但毫無可取之處,必須放置在沙石之中,經過越多的磨礪才會愈加精美成器。三緘投生於世,就如玉石之中的玉。如果不經過山精水怪的磨礪,它的道路怎麼能成就呢?”真人說:“老君所言確實有理,只是擔心仙子的根基,誤入了異端之道,愛它實則傷害它。”老君說:“道不易成,要成為上品,必須經過金剛百鍊之苦,即使你經歷了艱難,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所以他能經歷萬古而身體不壞,都是因為道的原因。”須無接受老君的教誨,回到洞府,常常派遣仙子四處遊歷,保護三緘。

三緘離開故鄉已經行了一個月多。一天,他對僕人說:“之前幸運地在聚仙觀中享受了數十天的寧靜,這次奔波路途,希望所遇之人比聚仙觀的老道更好,所安之地也比聚仙觀更美麗,免得辜負了道遊的心願。”僕人說:“公子為了修行訪問友人,上天必會保佑他,所去之地應該會讓他滿意。”主僕談論到這裡,突然聽到了松濤聲。三緘說:“是什麼聲音?為什麼會出現呢?”僕人說:“前面有萬山聳翠,林木蔥蘢,一片聳立著像刻出來的峭崖,不知道屬於哪個地界,奇異得很。”三緘說:“你可以去探問一下。”於是僕人離開三緘,沿著平坦的道路向西行去。走了幾里路,遇到一個樵夫揹著柴火來到。僕人詢問他這個地方,樵夫說:“這裡是萬仞山,山上有很多松柏,仙子經常在其中游玩。左邊有光耀洞,右邊有光明洞,前面有含珠洞,後面有衲子洞,都是古來仙子修行的地方。我在山中採集柴火,有時聽到漁鼓聲,有時聽到人們談笑,不知道他們住在哪裡。只是昨天在光耀洞前,遇到兩個年輕人正在洞外對弈,見到我沒說話也沒笑,我也沒來得及問,想必也是仙子的一類。但你要去探訪那個地方,可能是想遊玩這座山而迷失了方向吧?”僕人說:“我是主人的僕人,隨著他快速征程,來到了這裡,東西南北,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所以遇到了你才打聽一下。”樵夫說:“如果你要往東走,那就是青氣郡;往南走,那就是赤帝城;往西走,那就是白帝鄉;往北走,那就是黑水江。”僕人問:“到山中的路怎麼走?”樵夫說:“路往東走,就會經過這座山。”僕人得到了詳細的指示,轉告給了三緘。三緘聽到了這個山的奇特之處,決定東行。僕人勸阻他說:“山高樹茂,必定有鬼怪。如果像之前那樣遭遇,又會多一番驚恐,怎麼辦呢?”三緘說:“我不害怕。”僕人不敢傲慢,跟著主人慢慢地登山。盤旋轉折,片刻便到了山的半山腰,看到了一座廟宇,瓦片閃耀,金光四射,在林木上閃爍。三緘高興地說:“有這樣美麗的廟宇,不遜色於聚仙觀的幽賞。”他徵鞭急舉,很快就到了廟門。門外一坊雕龍刻鳳,上面寫著三個金字:“靈根寺”。三緘信步走進了廟中。有個小道童攔住他說:“你是凡夫俗子,怎麼敢進入我們的仙府?”三緘說:“我遠方的客人,途中偶然迷了路,暫借此寶庵一宿,有何妨礙嗎?”道童說:“你說得也有道理,等我稟告師長,准許進入的話,就進去,否則你離開,不可滯留在這裡。”三緘答應了。道童進去一會兒出來說:“仙子並不拒絕人,准許你們暫時在西廂休息,但不要亂走動,私自窺探他人的房間。”三緘說:“我豈是俗人,進入他人的房間窺探如盜賊嗎?”道童說:“那好,你跟著我來。”三緘和僕人隨從他進去,一直到了西廂,階前擺著數十盆鮮花,微風吹過,香氣撲鼻。道童端茶之後,恭敬地奉上齋供。主僕用餐後,道童說:“廂內有草榻,你們可以睡在那裡。”說完就進去了。

三緘和僕人掃了床鋪安心入睡,轉眼間僕人已經睡得很熟了。三緘暗自想為了追求修道而離開故鄉,未能盡到孝敬家庭的責任,所感到遺憾。歷經征途,未能遇到良友,渴望結交志同道合、一起修行大道的人,不知何時能夠如願。左思右想,忽然進入夢鄉,魂魄飄遊到廂房外,看見十幾個道童手持燈籠,後面跟隨著二十多名道士,身穿道袍,竟向東走去。三緘便悄悄跟隨在後,走了幾步,遠遠聽到了房內有人唱名字的聲音,側耳傾聽,模糊而不清楚。三緘此時想進也不行,想退也不能。忽然一個道童從西邊走來,驚訝地問三緘:“你是誰?來這裡做什麼?”三緘告訴他自己是來尋求修道的原因。道童說:“你想求道卻無法進入,今晚來到這裡並非偶然,可以跟我來,偷偷窺視,但不可聲張,以免引起不便。”三緘非常高興,和道童一同進入廟門,瞥見大堂中燈火輝煌,道士們環伺兩旁,彷彿在等待著什麼。不一會兒,門簾展開,三位老道身著道袍走出。眾道士行禮完畢,老道問道:“大家來了嗎?”道士齊聲回答:“來了。”老道說:“今晚正是傳授功法的吉祥時刻,你們環繞在我身邊,等待我登上座位,先用心意傳授,再用口語傳授。能夠理解並運用的人,就是進入道的階級;不能理解的人,等到以後的時機,吉時到來時再傳授。你們應當靜下心來凝神細心觀察。”眾道士再次向老道行禮三次,環立如鵠。只見三位老道動作緩慢,一個坐在鐵鼎裡,一個坐在鼎的左側,一個坐在鼎的右側。靜靜地坐了片刻。鼎中的老道的臉突然長出了毛髮。三緘暗自詫異:“老道傳授功法,怎麼會臉上長滿毛髮?”剛想到這個,老道已經化身為猿猴,在鼎裡跳舞,然而鼎很淺,如果不足夠控制住它的跳舞,就從鼎裡跳了出來,在東廂中不停地旋轉。左側的老道化為美人,手捧著瑤琴,彈奏出悠揚的音樂,猿猴看到她不捨,經常在她身邊戲弄。美人忍受不了她的擾亂,倒地變成了石缸,缸中散發出酒香,猿猴看到後俯首吸了一口。吸了之後,就像醉酒一樣,陷入痴迷,失去了控制。

突然間酒缸消失了,猿猴仍在跳舞。右側的老道變成了金銀財寶,猿猴看到後撿起來,喜不自勝。廂房外來了一個巨人,與猿猴爭奪財寶,猿猴不服,二者相互搏鬥。相持了很久,巨人力氣不濟,欲要逃跑,被猿猴一腳踢飛,早已將巨人擊倒,變回老道。猿猴又回到了鼎中,也恢復了原本的形象。眾道士說:“師傅傳授功法,各有不同的形象,實在不知道猿猴代表什麼。”鼎中的老道說:“猿猴就是心所化的形象。想要進入大道,必須先把心中的猿猴馴服起來。心中的猿猴穩定,見到酒色不貪戀,遇到財富不貪婪,保持心靈安靜如山,然後大道才能進入。我在向你們展示行為形象,原本就是當場指點的含義。一般來說,心思一亂,就會有外界的誘惑來擾亂。道本來就在心中,心存則道存,心放鬆則外界的誘惑接踵而至。學問之道,就是要學會放鬆心靈,這就是所謂的道。”說完,眾道士離開。

老道突然見到三緘,對他說:“你肩負著闡述道義的責任,應該學習修行之功法,我傳授功法給你是命中註定的緣分。”三緘正想進一步詢問,老道突然發出一聲啞然,瞬間消失不見。

當他醒來時,抬頭四處看,發現自己在光耀洞中,主僕兩人都躺在榻上。急忙叫醒僕人,背起行李,繞過山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