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曉彤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賈峪鎮。

鎮政府給昌盛他們家分了兩間宿舍,筒子樓一層的最裡面的這兩間。據說這是解放前國民黨的一處營房,解放以後,周邊改的改,拆的拆,就剩個十幾米長的小院子了。筒子樓就在這個院子裡,總共兩層,大概住著六、七戶人家。沒過幾天,昌盛一家就和樓裡的住戶慣熟了。變英被安排到道溝村村辦工廠橡膠廠做了一名化驗員。能在工廠上班,按月結算工資,變英別提多開心了。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曉彤沒人看,總麻煩鄰居幫忙照顧總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就送曉彤上了幼兒園。曉彤上幼兒園是中途插進去的,哪個班有空餘就插到哪個班。就這樣三歲多點的曉彤,被安排到中班跟著上學。

上幼兒園的曉彤一臉懵懂無知,褲子都是變英連夜把開襠褲封住改好的,一口老家的方言,讓自己成為小朋友們取笑的物件。好在孩子們適應能力特別快。很快曉彤就適應了賈峪鎮,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而且,曉彤學東西很快,兒歌、數數都不在話下。

曉彤二年級的時候,弟弟曉剛也被接了過來。可能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緣故吧,又加上爸爸總是兇巴巴的,所以,曉剛很少和爸爸親近。每天玩的不著家,變英經常做好飯,照顧曉彤和昌盛吃開飯,自己騎著車子滿大街的找曉剛。

因為,筒子樓前面就是一個大十字路口,經常有一些送貨的大卡車從這邊經過。前不久,就在這個路口,有個孩子被大車碾壓過去,據說腦殼都被壓爛,腦漿流了一地。所以,星期天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出門,就會把曉彤和曉剛鎖在屋裡。而每次回來,家裡總是隻剩下曉彤,曉剛早就翻窗跑了。因此,捱打對曉剛來說是家常便飯。相比而言,曉彤聽話懂事的很,不僅長得漂亮,而且性格文靜,成績又好,十分討大人們喜歡。

昌盛這幾年成長進步特別快,曉彤在賈峪鎮初中上初一的時候,昌盛已經是賈峪鎮的副鎮長,而且分管教育。大概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曉彤的小姨也到了賈峪鎮的另一家村辦工廠做了化驗員,平時小姨也住在曉彤家和他們一起生活。後來,大概六年級的時候曉彤姑姑也來賈峪鎮,在一個信用社工作。姑姑平時在單位宿舍住,到星期天就回曉彤家了。曉彤從記事起,家裡不是住著小姨就是姑姑要麼就是大姨家的表姐,這些人都很疼愛曉彤,同時也幫變英分擔了家務。所以,曉彤只需要好好學習,其餘,什麼家務之類的事情,曉彤從來沒有做過。

在區一中讀高中時,曉彤住校,一週回一次家。曉彤的小叔在一中對面的公安局工作,小叔有空的時候都會到學校看看曉彤,有時候送些吃的,有時候送些筆紙。那時昌盛已經是賈峪鎮鎮長了,每週三、四的時候,變英總會搭著昌盛的車來看看曉彤。高一下學期時,昌盛一家終於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告別了筒子樓住進了鎮上集資蓋的樓房裡。曉彤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房間。短短几年的時間,因為市裡行政區域重新劃分,賈峪鎮從南郊區最偏遠的鎮變成北城區最大的一個鎮。隨著這些年城市建設,賈峪鎮的交通也特別便利,曉彤沒什麼事情的時候就和同學們坐車到廣場、到美食一條街逛逛。有時候會到新華書店,坐在臺階上和同學們一起看看書。有時候還會到書攤上花2元錢租些言情小說。有一次,上自習的時候,偷偷看《庭院深深》的時候,被班主任抓了個正著。

高考時,曉彤考到當地最好的一所大學,讀了新聞學專業。大三的時候曉彤來到當地電視臺進行社會實踐,在這裡認識了弓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