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此說來,我可以參加黨內候選?”
“國讓,你必須要有明確的政治主張才行。
華夏經過多年改革,華夏大統領的權力主要集中在外事、外貿等方面。
對於時常看報紙的華夏百姓來說,你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是你的優勢。
……”
隨後,劉恢給出了一些自已的想法。
對於華夏其他人來說尤其是327個太守來說,未來都是有機會的,這就會造成競爭必然激烈。
在華夏,黨內初選的候選人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黨內徵召;二是毛遂自薦參加候選人競爭。
從程式和法律上講,第二條適合所有的黨內人選。
晚上十點後,劉恢一行才從田豫家裡出來。
看著燈火通明的洛陽城,典韋在一旁說道,“當初的洛陽,這個時候早就宵禁了,晚上出門會被抓的。”
典韋的話惹得一群人笑了起來。
“國讓,大統領怎麼說?”田母看著田豫心情不錯,開口問道。
“他支援我參選,不過,他讓我決定了就不要猶豫。”
“大統領是人民黨,你是民主黨,他卻毫無保留告訴你這些。
可以說,他是真正跨越了黨派。”田母臉上笑起了無數褶子。
“娘,我下定決心了,準備參加明年底舉行的黨內初選。”
知兒莫若母,看著下定決心的田豫,田母彷彿如釋重負一般。
他知道,自已家人今後更要謹言慎行了,一旦田豫準備參選,那麼自已這些人的言行就會被人用放大鏡放大來看。
翌日,劉恢一早就登上了回去恢都城的火車。
而此時的恢都城異常熱鬧,最近幾天議論最多的就是三個字“碳排放”。
“以前我不認為工業化對環境有多大影響,直到最近我去科技館才知道。
我們的塑膠袋埋在土裡,需要200年才能徹底降解。
那一刻,我才知道,環境對於我們的重要。”鄭玄對碳排放是持支援態度。
“是啊,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們河裡沒有了魚,整個天空都是灰濛濛的,到那時,恐怕後悔都來不及。”劉洪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工業化的利弊,工業化的確提高了生產力,也讓百姓吃飽穿暖,但是科技帶來的環境傷害也是不可小覷的。
“誰說不是?襄平當時周邊工廠很多,經常天空都出現灰濛濛的感覺。
襄平藍天白雲明顯比二十年前少了。”劉虞不久前才去襄平回來,他明顯感受得到,襄平空氣質量不如恢都城。
根據規劃,華夏恢都城周邊很少有汙染大的公司。
“說真的,購買碳排放這種思維真是天才的想法。
工廠汙染了空氣,那就花錢購買,想要消化二氧化碳並且產生氧氣,那就多種樹。
種樹可以長期有收益,一定很多人願意種樹。”陳紀讚歎道。
這種方法好就好在,政府最後不用納稅人的錢就能解決問題,這樣更加公平,對空氣汙染大公司的就多交錢去購買排放指標。
荀爽也贊同這種做法,“只是不知何時能實現這一點?”
“大統領在洛陽不是說了嗎?實現是早晚的事情。”楊彪笑呵呵的回答道。
“大家說的是對空氣汙染的公司,但是對水源、土地汙染的公司呢?”盧植開口問道。
此時,眾人才反應過來,碳排放交易主要針對的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然而,水源汙染,有些甚至耕地汙染,應該怎麼辦?
盧植的話讓一群人陷入了沉寂,在場的人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這事恐怕還得大統領他們來做才行。
不過,眼下華夏對於這方面公司有嚴格限制。
除了遠離水源和耕地以外,還有就是,不得將汙染的水直接排放,需要分層過濾後達標才能排放。”閻忠點燃手裡的煙,緩緩說道。
“主要還要看執行、監管是否到位。”
“我記得此前政府有個提案,那就是對於舉報者重獎和保護舉報者身份一事,不知何時會透過下院審議?”
……
火車上的劉恢收到了伍鶴髮過來的情報。
情報上面詳細說了最近魏國和仲國打嘴仗一事。
“曹操沒想到,自已到華夏一行,會給魏國帶來麻煩?
恐怕今後魏國會堅持他們現有的王權制度了。”劉恢感到唏噓,袁術居然這種方式噁心魏國曹操、曹昂父子。
以劉恢對二人瞭解,此事應該不會這樣就算了。
“大統領,魏國保留王權制度,對於華夏來說並非壞事。”一旁的劉和開口說道。
“哦?說說你的理由?”劉恢從煙盒裡拿出一支菸準備點上,看到車廂有幾個人在抽菸,他還是忍住了。
這個季節也不適合開啟窗戶,外面太冷了。
“目前,華夏政治制度的國家已經成為主流,370多個國家是華夏天然盟友。
盟友多了,表面上看的確有利,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所有國家都是華夏盟友。
那麼我們海外駐軍的錢對方還願意給嗎?我們的武器裝備他們還願意買嗎?這370多個國家還願意死心塌地跟著華夏共進退嗎?”
劉和的話讓劉恢異彩連連,劉恢沒想到,劉和居然能從戰略層面上看華夏和其他國家了,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你說的是對的,對於華夏而言,需要更多的盟友,也需要政治敵對的國家。
只有這樣,華夏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華夏軍力強大的同時,不影響民生。”劉恢面帶微笑的說道。
“大統領,趙國改革這麼順利,是我沒想到的。
原本以為,趙國大臣會阻擋改革。”
“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如果你是趙國大臣,連續面對幾次政變,你不慌嗎?
家族發展和家族性命比起來並不重要。
人只有活著才有夢想,也只有活著,夢想才有可能照進現實。
當活著都變成奢侈的時候,誰還想過提心吊膽的日子。
因此,趙國政治制度變革能順利推進也就顯得正常不過了。”
劉和不住的點了點頭,在他心裡,劉恢見事永遠這麼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