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大宋朝,生產力低下,什麼切二斤牛肉,大塊朵頤,都是話本里的故事或者富人的生活。窮人常年粗糧充飢,平時哪裡見到半點肉星兒。
那老人見到如此美食也就不客氣了,大口吃肉,頻頻喝酒。四個人坐在桌前慢慢吃了起來。
孫樹棠本來不餓,四邊瞅瞅,只見正面牆上掛一張老人像,下面放著幾個馬皮塊,馬皮上面畫著符咒,問老人,老人說:“小老兒姓戴名飛,字騰雲。祖上正是神行太保戴宗是也,牆上掛的便是祖上的神像,下面供的便是傳說中的‘甲馬’。”
“這甲馬掛上是日行千里嗎?”吳蕭然問。
“把兩個甲馬拴在兩隻腿上,作起“神行法”來,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不過家道中落,我又沒有上過私塾,大字不識幾個,現如今只能靠‘甲馬’給人傳信、送物,維持生活,唉,難呀……”
已是半夜四更天了,馮瀟瀟,小猴子睏倦了,便躺在炕上睡著了。老人連忙拿來被子給她們蓋上。
門外傳來腳步聲,“爺爺,爺爺……”門開了,一個12歲的孩子走了進來,個子不高,身體很瘦,渾身黝黑,
老英雄給孫樹棠介紹說:“這孩子名叫李浩,乃梁山伯李逵後人。使一對虎頭雙鉤,甚是厲害,尤其善使斧頭飛鏢,十米之內,百發百中,江湖人稱“飛斧俠”,十分了得。”
“嘻嘻嘻,叔叔。”他叫了一聲。
“孩子你也吃吧。”孫樹棠對李浩微微一笑說。
原來李逵原在戴宗手下幹過差事,有些交情,兩家一直來往不斷,現在兩家住得很近,黑小子經常來看爺爺,今晚看到爺爺這邊火光大明,喧鬧非凡,便知有事就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老英雄笑著說,:“黑小子你叔叔帶來些好吃的,吃一些吧。”
黑小子並不推辭,坐在桌前。
桌上還有半瓶白酒,魚和肉罐頭還剩一些,香腸還有一段,老英雄又拿出兩根鹹黃瓜,那黑小子雖是年幼,但酒癮不小,看見美食、美酒眼睛立即放出光來,孫樹棠想老英雄“甲馬”跑天下,定然知道江湖上的一些事情,便又拿出一瓶白酒,三個人斟滿白酒,舉杯勸酒,痛快地喝了起來……
酒席間老英雄談起目前的國事潸然淚下。
他們談了很多,一直聊到很晚。
躺在床上,孫樹棠翻來覆去睡不著,原來以為宋正是我國最富裕的時代,沒想到現在竟然是宋末元朝征服世界橫跨歐洲之時。天下大亂,賈鴻霖兇狠狡詐,勾結雲軍勢力強大,恐怕自已難以抵擋,我們幾個人無異於以卵擊石,應該萬分艱難。
想了一晚上,天矇矇亮才起床,吃了早飯,由李浩帶著大家上集上每人買了一套漢服和三頂草帽,因為漢人留長髮,帶個帽子遮掩一下;馮瀟瀟買了一把寶劍。
又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李浩慌忙來報:元軍兵臨宋都臨安,謝道清求和不成,只好抱著5歲的宋恭帝,帶著南宋皇族出城跪迎,向元軍統帥伯顏投降。
臨安城裡一片大亂,元軍見人就殺,漢人死傷無數,血流成河。
三人聞聽後便要離開,孫樹棠向老英雄辭行,那李浩要跟著他們一起走,孫樹棠說:“現在兵荒馬亂,我們先去躲避一下,看看情況然後再來找你。”
“你怎麼找我?——不要騙我。我可不傻。”黑小子狡猾地笑了。
老英雄連說:“這好辦,我給他們幾隻香點燃了我便知道他們叫我,和他們在哪裡。到時我拿‘甲馬’送你好嗎?”
李浩這才不鬧了。
老英雄又說:“你們做的事對漢人有好處的事,李浩人小武藝確實高強的,你們準備好了定要告訴我,我和浩兒也要為國出力”
孫樹棠有些感動,摸摸李浩的腦袋說,:“一定,一定。”
孫樹棠把常用的東西拿出來裝在一個拉桿箱裡,整理完了,三人拱手施禮含淚告別上路了,他們要去峨眉山的道觀,在老英雄戴飛的指引下,向四川方向走去。
【】據傳說:師傅為觀主時,峨眉山雲龍道觀有道士100多人,每日裡習武、學道;觀裡香客雲集,人流不斷,每日裡香火錢甚多。觀主師傅劉雲天,樂善好施,扶貧救難,在這一帶口碑甚好。
那大徒弟賈鴻霖是賈似道親侄子,為人兇狠狡詐,這原來是賈似道權利如日中天之時,把侄子安排在峨眉山雲龍觀的,當然師傅礙著賈似道的兇殘也就收下了。
後來賈似道失勢,師傅劉雲天要成神仙,為防後患後患,先開除了賈鴻霖,將他驅逐下山,二徒弟趙德旺,成為觀主。
但劉雲天擔心趙德旺鬥不過賈鴻霖。所以才把龍牌交到孫樹棠手中。
師傅昇仙後,那雲龍觀裡似乎有些亂了。俗語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對下屬恩威並重觀主才能做得牢。無奈趙德旺心慈手軟,對待下午十分客氣,下屬稍有不滿,就要按下屬的意思去做;分錢,改善伙食,買衣服……
大家分得的好處越來越多,但胃口就越來越大,人人不滿,最後竟然想取而代之。
賈鴻霖趁機率親信50佔領道觀,驅逐觀主,自立為峨眉山雲龍觀主,在外投靠了元軍與官府狼狽為奸,在內排除異已,網路親信,很快發展到200多道士,經過培訓挑選,派人下山,在全國各地成立分觀,搶佔民田,斂財無數,勢力強大,無人敢惹。
【】孫樹棠他們出了臨安,山巒起伏,滿眼深綠,,這一帶是丘陵地帶他們不走大路,想要神不知鬼不覺的進入四川峨眉山,所以進山沿著山路前行。
山不高,小路蜿蜒曲折,視野草深,林密,溪水潺潺,密林中太陽篩下點點光斑,彷彿展翅的金色蝴蝶煞是好看。
空氣清新,沁人心脾,山林處不時傳來幾聲鳥鳴,令人心曠神怡。
馮瀟瀟自是少女,玩心不減,便走到林裡一邊哼著歌兒,一邊採些野花,戴在頭上玩耍。
孫樹棠細細地聽得瀟瀟的歌聲在林間迴盪,忽然想起王維的詩來,道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森林,復照青苔上。
此情此景,對王維的詩理解得更深切了。
小猴子拖著拉桿箱在師父身後跟著,她們一路前行。
這一天他們貪戀美景一路玩耍,不覺日薄西山,天已黃昏。
馮瀟瀟說:“咱們找個地方休息吧,我累了。”
孫樹棠看著她心疼地說:“那就找個地方吧。”
他登高處舉目望去,溪流,綠山,小路。看不到農莊。
他們依然順著山間小路繼續而行,終於在一個的小山尖上看到了山腳下一條大路。
一個村莊掩映在在山腳下密林之中。
這裡地勢平坦,水溝縱橫,魚米之鄉也。村中40多間土房,各家門前都有灌木圈成的菜園。
天漸漸黑了下來,村中雞鳴、狗吠,孩子在路邊玩耍,各家房頂都冒著白色的炊煙,村莊裡瀰漫著好聞的燒柴火的味道。
三人很高興決定找個農家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