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的廝殺,曹操大勝,讓手下給這沒醒酒的淳于瓊刺面紋身,面上寫道:烏巢酒神,放回去羞辱他袁紹一番。

再讓手下換上淳于瓊部下的衣架和旗幟,佯裝敗北之兵,往官渡方向進發,遇到袁紹援兵,可出奇制勝。

果然,未出十里,迎面遇到了蔣奇的萬人援軍。

何部兵馬?

是烏巢淳于瓊將軍部下,為曹操兵馬所敗。

快,向烏巢前進呀,眼看蔣奇沒了防備,夏侯淵快馬來至身後,手中長矛照著後心,噗呲就刺進去,雙臂一較力,將蔣奇挑於馬下,群龍無首的萬餘袁軍被曹操殲滅,八成袁兵降服兩成,烏巢一戰,完美收官。

當袁紹見到臉上刺著烏巢酒神四個字的淳于瓊,心裡真是百般滋味呀。後悔死了,沒有聽信沮授之言,讓人拉下去溺死在酒中。

這次,沒有一個人為他淳于瓊求情。

袁紹正憋悶呢,郭圖卻從心腹口中得知了,最新的訊息,那曹操在官渡留了夏侯惇、曹仁、曹洪三員大將,加上精兵數萬,高攬、張郃剛到就叫人揍的屈服了,眼下二將突圍不知所蹤了。

郭圖一想,也就是說自己的判斷有誤,造成了袁軍傷亡。回頭一想,那袁紹張口閉口就殺人,所以這個鍋,自己不能背。

與心腹耳語幾句,心腹離去,自己告訴袁紹情況不妙啊。

如此說來,曹操果然在官渡留有重兵。

主公,至今還矇在鼓裡呢?官渡並無重兵防守,只是張郃、高攬二將無心攻佔。

此話怎講?

哎,他二人素有降曹之意,故意不肯用力呀。

氣死我也。

另一邊郭圖的心腹找到了高張二人的部隊,告訴倆人因為你倆作戰不利,袁紹準備拿你們的人頭告誡三軍。

高攬一聽拉倒吧,就這樣不明事理的主子,為他效命多餘,問張郃一起投曹軍算了?

張郃無奈點了點頭。

高攬一擺手,投了。

官渡營寨前,高張二將帶著僅剩的千餘兵馬,忐忑的等著曹操點頭。

曹操也在合計,有沒有可能是詐降,經過深思熟慮,再結合眼下的形勢,還有袁紹那多疑的性格,最後斷定非詐。遙想當日,張遼與那張郃大戰了50回合,才將其擊敗,此二人也是少有的將才。

曹操決定親自出寨迎接,二位將軍,遠來投我,請受曹操一拜。

丞相。

近二位將軍肯來相投,正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來來來,快快請起。

多謝丞相。

一個人在成功的路上能走多遠,基因裡的格局已經定了。

袁紹這邊烏巢糧草被燒,張高二將降曹,袁軍之中唱衰者頻出,已然有了不攻自亂的跡象。

那曹操本就是個機會主義者,今天就要趁你病,要你命,眾將,破袁紹,只在今夜,八路齊出,直衝敵營啊。

面對以一敵十的曹軍,本就沒了鬥志的袁軍,哪有一戰之力。

袁紹嚇得甚至連盔甲都沒來得及穿,就帶著親信和八百騎,倉皇過河,逃回冀州。

官渡之戰到此落幕,曹操運用對方的矛盾和弱點,選擇適當的時機打擊敵人,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戰例。

此戰也是袁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