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難入黃粱耳,半壇濁酒毀千秋。

袁紹的70萬大軍南下,與曹操在官渡決戰,經過幾輪較量,曹操終於抓住機會,劫殺了袁紹數千車糧食。

都說吃一塹長一智啊,為了防止曹操舉一反三,偷襲自己的糧食,中轉戰烏巢,派酒神淳于瓊帶2萬精兵把守,雙方這一僵持。

曹操就有點駕不住了,雖然承諾死守官渡,可常年征伐周邊諸侯,家底本就不厚,這一個多月的僵持,軍中糧食已經捉襟見肘了,多次去信許都崔糧食,荀彧也表示盡力籌措。

這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最近的一次,崔糧信被袁軍所截住,落在了謀士許攸手裡,看完信,他知道,此乃天賜良機啊,馬上稟報袁紹。

眼下曹操營中糧食即將耗竭,許都又空虛弱薄,若調精兵數十萬繞襲許都,斷了糧草的曹操,自然手到擒來啊。

如何知道,曹操的糧草已盡呢?

巡邏計程車兵捉到曹營細作。

哦。

先有曹操密信,往許昌催糧啊。

袁紹看完心中不喜是假,但是疑心更重,他更願意相信這是曹操的誘敵之術。

許攸這個無奈啊,如此優柔寡斷,何成大事。

這樣,我以人頭擔保,此信絕非虛假,曹營絕對缺糧。

這不擔保還好,一擔保,袁紹疑心封頂了。

審配說過,他許攸在冀州時各種受賄,中飽私囊,與那曹操還有舊交,今日以命擔保,說不定就是收了曹操賄賂,讓自己分兵,好讓曹操逐個擊破。

哼,肯定是。

許攸徹底無語了,我說我沒有,你信嗎?

不信,這按袁紹的脾氣,直接又是5個字,拉出去斬了。

可眾將領說過了,臨陣斬將是大忌啊。

這許攸也就撿了一條命。

今,權且寄頭在項上,左右推出去,今後不許再讓許攸來見我。

是。

審配害我呀,忠言逆耳,豎子不足為謀。

許攸知道袁紹如此多疑,毫無主見,他日必定兵敗,既然早晚被曹操所擒,自己還不如提前投靠,沒準還能混個一官半職,這說幹就幹。

他來到曹營。

曹操見到老朋友許攸,那是打心眼裡高興。

因為荀彧說過,只要挺住,以袁紹性格,必露破綻。

許攸來投,已經驗證了荀老的話了。

相比袁紹的目中無人,曹操對可用之人那是極其謙遜,鞋都來不及穿,打著赤腳,穿著睡衣出來,點頭哈腰的請許攸進了大帳。

不管是不是真心,最起碼姿態做出來了。

既然他許攸來投,說明一定有破袁之計呀,曹操洗耳恭聽。

我知明公善於用兵法,並知破敵之策以何為重?

斷其糧草。

呃,斷其糧道,如同扼守其咽喉,但破袁紹之策,僅僅斷其接濟,未必就能置其於死地吧。

哎,子遠就不要兜圈子了,有話快講。

袁紹70萬大軍糧草輜重,盡屯於烏巢,這才是要害。

曹操聽完,臉上寫盡了失望,別說他許攸,自己手下7萬來人,隨便拎出來一個,都知道烏巢是袁紹命脈,但傻子都知道,既然是命脈,肯定有重兵把守,硬攻肯定白費,反而還會丟了官渡。

許攸哈哈大笑,如果僅此而已,我就不來投你,自取其辱了。你可知,把守無巢的大將是誰?

誰?

哼,酒神淳于瓊,這老夥計除了打仗,唯一的愛好就是酗酒,不是喝呀,是酗,這把守任務不用動武,他必定日日爛醉如泥,不加防備,你可挑精兵5000,裝成袁軍蔣奇部,以護糧的名義混入烏巢,燒盡糧草,不出三日,袁軍必亂。

好,我將親往烏巢。

許攸之計,真假尚未可知,丞相不可輕信。

我軍糧草不濟,難以久持,若不用許攸之計,無異於坐而待斃。況且截糧之舉,我思謀已久,諸位勿議。

這就是曹操與袁紹的區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抓住任何一個天賜良機,果斷出手。

這時間一點點的過,到了黃昏時分,曹操命張遼許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後,曹操引諸將居中,五千軍士皆束草負薪,人不準出聲,馬的嘴巴給勒起來,馬蹄裹上,打著袁軍旗號往烏巢進發。

所遇袁軍關卡皆詐成為蔣奇之兵,前來護糧,一路有驚無險,這進入烏巢,已近四更。

此時烏巢的軍帳內,淳于瓊早已喝高了,酒夢周公。

曹操看了下手中的手錶,傳我將令,四周舉火,眾將一騎殺出。

是。

何故喧鬧?

沒有主將的烏巢,守軍如散沙一盤,被曹軍殺的是哀嚎遍天。

淳于瓊直到被擒,還沒弄明白是什麼狀況。

眼看無數糧草被熊熊大火所燒,曹操心裡的成就感也是論米的往上蹦,正爽呢。

袁軍的送糧隊伍回來了,眼見烏巢有變,將領眭元進、趙睿即刻率兵擊殺曹操。

丞相袁,軍已殺回來了。

後軍聽令,回身死戰,奪我生路。

是。

殺。

烏巢被偷的訊息很快到了袁紹營中,大將高攬自薦,願與張郃帶兵前去,斷曹操後路,定能一局定輸贏。

這郭圖覺得不然,曹操親自領兵,官渡必然空虛,應該給他來個圍魏救趙,攻打官渡,曹操必回,烏巢自解。

這高攬認為官渡乃咽喉之地,曹操必留強兵堅守,應該援救烏巢。

郭圖說不會。

高攬說會。

不會。

會。

不會。

袁紹的腦瓜子都快炸了,別會不會了,這樣兩邊同時進行。

張郃、高攬在引兵5千前往官渡襲擊曹營。

是。

令蔣奇領兵一萬往烏巢救援。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