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料這一面是第一次見母親真顏,也是最後一次。

母親見她目盲之症已愈,從懷裡掏出一塊碎銀,讓她去村口的小店買鹽。

她興高采烈接過銀子,蹦蹦跳跳出門,隱約間似聽到身後傳來母親的輕嘆,並未在意繼續手舞足蹈往外跑。

“語兒!”眼見要出門,忽聽背後傳來母親有一絲驚惶,幾分不捨的叫聲。

她停下腳步回頭問母親還有什麼事,看見眼噙淚花的母親驚惶擺手,連說沒事,神色極不自然。

她以為是母親見她復明,心情激動所致並不在意,又轉身蹦出門去買鹽,剛出門又聞母親叫聲,回頭問她依舊驚惶擺手說沒事。

反覆數次,她還是誤以為母親是因激動,才會如此並不在意,繼續蹦蹦跳跳往前走。

剛跑到小店門口,就聽有人在喊:“九頭梟殺人了!九頭梟殺人了!”隨後就看到一隻九頭巨鳥沖天飛起隱入雲層。

跟著又看見村民擁向自己住處,才覺不妙,顧不上買鹽,掉頭往家裡跑。

趕到住處,只見斷椽殘瓦遍地,常住的瓦房坍塌在地,母親不見蹤影。

所有人都以為房屋倒塌,把母親壓在廢墟中,齊動手幫忙翻爛瓦斷椽救人。

她更是邊哭邊翻,翻盡所有角落,依舊不見母親蹤影,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這時有人說,那隻九頭梟就是從此處飛走,母親很可能被它吃了。

她不信母親成了九頭梟腹中餐,暗自決定要找她回來,一一謝過幫忙的村民,然後收拾包袱悄悄離村踏上尋母之路。

孰料母親拿回的藥並非真能治她眼疾,離村沒幾天,眼淚哭乾的她再次復盲。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她目盲之後所帶盤纏又花光。

眼見就要餓肚子,碰巧遇上一個好心人,那人供她吃穿,還不嫌她目盲答應陪她一起尋母。

本以為遇上好人,殊不知那人包藏禍心,所有的好都是偽裝,為的是把她騙來泰來城賣進藏春樓換銀子。

所幸遇上軒轅逸倫師兄弟,才沒淪落風塵成為任人輕賤的娼妓。

聽她講完,軒轅逸倫師兄弟二人不勝唏噓,很是同情白忘語的遭遇,並讓白忘語與他們同行,先去中州然後再陪她去尋母。

白忘語雙目盡盲,自己去尋人十分不便,聽聞軒轅逸倫和方蠻兒說要陪她去尋母,欣然答應同行。

但吃過一次虧的她,也暗留戒心,以防再輕信人上當受騙。

幾人吃罷,先去成衣鋪給白忘語買新衣,她身上穿的既髒且破,需要換換。

走進成衣鋪,白忘語聽到軒轅逸倫問掌櫃的有沒有做好的女衣,才知他要給自己買衣服,立刻阻止。

軒轅逸倫會錯意,以為她不願花他的錢買新衣,正要相勸,又聽她說不要女裝要男裝。

才知她是要女扮男裝方便趕路,遂依她,讓掌櫃拿兩套白色的男裝來讓她試穿。

白忘語年齡不大,個子著實不小,僅比高大的軒轅逸倫和方蠻兒矮一頭,普通成年男子能穿的衣服穿在她身上剛好合適,倒是省了不少事。

買好衣服再無其他事要做,三人徑直趕往城南門外的樹林,等秦壽生來報仇,以解老鴇子之危。

三人趕到樹林,早見頭纏白布的秦壽生領著一群惡奴候在此處,細細一數惡奴人數有不下百人之多。

從修為上看,煉氣境有六十人之多,煉氣巔峰佔一半,初期中期佔一半,剩下四十人都是煉體巔峰。

若是單打獨鬥,這些人在方蠻兒面前都不過是土雞瓦狗之輩,插標賣首之徒。

但他們勝在人多,又不會與方蠻兒放單,一起來攻,蠻兒雖強卻也麻煩不小。

方蠻兒見對方人多,未動手先小聲告訴軒轅逸倫等下動上手帶著白忘語先逃,由他斷後阻住秦壽生帶來的惡奴。

軒轅逸倫嘴上答應,心頭卻在想:“丟下同門師弟不管獨自逃生,豈是人乾的事?”並打定主意要與方蠻兒同進退。

白忘語心知事因她而起,方蠻兒讓她與軒轅逸倫先逃,很是感激,但並不想獨自逃生,也如軒轅逸倫一樣暗打主意,要與方蠻兒共同應敵。

且不說軒轅逸倫一行雖各懷心思,但目的都是共同應敵,先說秦壽生見軒轅逸倫一行前來赴約。

那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尤其是想起失耳之恨,更是恨得牙癢,二話不說直接讓惡奴群起進攻。

方蠻兒見秦壽生手下的惡奴發起進攻,百般兵器急襲而來,叫一聲:“師兄,快帶白家妹妹走,蠻兒斷後。”

話音落,拔出揹負的大劍,召出分身,兩個方蠻兒一真一幻,齊舞大劍迎向攻來的惡奴。

“煉形強者。”殺向前的惡奴忽見方蠻兒召出分身,皆吃驚不小,紛紛剎住身形不敢前衝。

他們的修為差煉形境的方蠻兒太遠,都怕做出頭鳥,迎頭捱上一劍功沒撈到,反丟了小命。

本來他們人數眾多,蠻兒雖強也抵擋不住,這才有未戰便讓軒轅逸倫先逃的打算。

現在那一百惡奴各有私心,互有算盤,人數雖眾力不能使到一處,很難威脅到方蠻兒。

見蠻兒主動來迎,一個個心生退意,戰意全無士氣消沉,戰力大打折扣,被方蠻兒一衝竟抵擋不住。

那些煉體巔峰的惡奴修為低跑得慢,眼見蠻兒主體分身各使一劍橫削,憑空劃出兩道十數丈闊的耀眼弧光激射而來。

想擋擋不住,想跑跑不掉,十幾個惡奴腿部中招紛紛倒地打滾哀嚎。

所幸蠻兒只有傷人心,沒有殺人意,否則全力出手,他們就不是受傷,而是斷肢失腿。

蠻兒一招得手,豪興大發,橫劍怒吼:“插標賣首之徒,速來送死。”

他一劍之威甚強,一眾惡奴與他無仇,又都是欺軟怕硬之輩,怎敢纓其劍鋒,各執兵器駐足不前。

既不進攻也不後退。

攻,不敢,皆怕被蠻兒所傷。

退,不能,敢主動撤退,身後督戰的風流伯秦壽生饒不了他們。

一時進退兩難,眾人面面相覷,不知該怎麼辦?

蠻兒見他們不動,也不主動進攻,他雖所學不多,也知實力不濟莫追窮寇的道理。

窮追猛打激怒敵人背水一戰反有由勝轉敗之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