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轉身,又被老鴇子叫住。

“媽媽,你還有事?”軒轅逸倫回頭問道。

“官人,你們還不能走……”老鴇囁嚅道。

“嗯……”方蠻兒瞪她一眼,本就心虛的老鴇嚇得一激靈,戰兢兢不敢再說。

“師弟,讓她把話說完。”軒轅逸倫相勸,方蠻兒才收起兇狠,不再為難老鴇子。

但老鴇子畏蠻兒如虎,有蠻兒在軒轅逸倫身邊,她不敢再說,軒轅逸倫多次鼓勵後她才說出不能讓他們走的原因。

原來風流伯姓秦,雙名壽生,乃父秦惠官拜靖邊將軍,封關內侯食邑三千戶,泰來城便在其轄地內。

受其福廕,長子秦壽生成年之後世襲其爵,因其健在只能做世子,軒轅正豪皇恩浩蕩特敕封關內侯世子秦壽生為關內伯。

因其生性放蕩,自初遺之後與家中一伺候丫鬟通好,感知房事中的樂趣,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常拈花惹草,嫖娼宿妓自命風流,泰來城中百姓便送他一個雅號風流伯。

本是罵淫亂成性的他不務正業,孰料這小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此後便以風流伯自稱。

此子自命風流,卻並非風流瀟灑之人,鼠肚雞腸量小擅妒,行事又十分狠辣。

無論是誰招惹上他,必動用所有關係,使盡手段報復惹他之人,不把對方弄到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絕不罷手。

今方蠻兒在藏春樓前割下他一對耳朵,觸惡龍逆鱗,老鴇子怕他帶人回來尋軒轅逸倫師兄弟不見,把氣撒到藏春樓上。

憑她一個開青樓賣笑為生的下九流,如何與權勢滔天的封疆大吏抗衡?

這才要軒轅逸倫與方蠻兒留下幫藏春樓擋禍,又懼方蠻兒厲害不敢直言,找軒轅逸倫說之時才躲躲閃閃扭扭捏捏。

聽她說完,軒轅逸倫知其難處,把方蠻兒叫過來附耳細語。

方蠻兒聽完不同意他的計劃,大嚷道:“我不同意,絕不同意你引禍上身,萬一秦壽生那小子找一兩高手來,我擋不住讓他們傷了你,該怎麼向師父交待,不行,絕對不行。”

“師弟,離開之時師父可說過讓你聽我的話,現在你不聽我的話有違師命。”軒轅逸倫心知這個一根筋的師弟不好說服,只能拿師命壓他。

“哼!”方蠻兒心有不願,又不好違師命,黑著臉哼一聲把老鴇拉到一邊,小聲告訴她,讓她快去稟報風流伯說他們在城南外的樹林等他,要想報仇黃昏之前到此一會。

老鴇自覺人微言輕,堅持要軒轅逸倫修書一封。

逸倫拗不過,只好依她,讓她擺好文案,送上文房四寶,鋪開紙,磨好墨卻不知該怎麼下筆。

倒不是他文采不夠,實因心地善良,又是第一次下戰書,不知戰書寫法。

急性子的方蠻兒見他遲遲沒有落筆,急問道:“師兄,怎麼還不動筆。”

“師弟,小兄不會寫。”軒轅逸倫撓頭訕笑。

“我來說,你寫。”

“好!”

“師兄,你就這樣寫:壽生小兒,耳朵安好否?若想報割耳之仇,日落前,月上初,城南樹林一聚,過時蠻爺不候。”

一向缺文少墨的方蠻兒寫一份簡短的戰書,倒頗有幾分文采,才高的軒轅逸倫暗自佩服。

那個被救的小女孩聽他所言,也不由暗贊:“這個說話大大咧咧呆呆傻傻的哥哥粗中有細,文采可觀,倒是人不可貌相。”

老鴇子千恩萬謝接過信,又叫上幾個龜奴背上秦壽生帶來的小廝,去關內侯府送信。

軒轅逸倫師兄弟領上小女孩一起去謫仙樓吃飯。

三人來到謫仙樓外,迎客的小二是個勢利眼,見小姑娘穿得破破爛爛,攔住她不讓進門。

方蠻兒見同來的小姑娘被攔,不由怒從心起,抬右手甩在小二臉上賞他一記脆的罵道:“狗眼看人低的玩意,小妹妹是小爺的貴客,你也敢攔是不是吃太飽不想見明天早上的太陽?”

軒轅逸倫暗自吃驚,他覺得小二做法不妥,方蠻兒卻也不至於大動肝火。

小姑娘耳聞小二被打,暗自好笑,心中很是感激方蠻兒為她出頭。

櫃檯後的老掌櫃見小二惹惱客人,急跑過來先虛踩小二一腳罵他不懂事,又連連給軒轅逸倫一行賠笑道歉。

掌櫃已道歉,逸倫與蠻兒也不為己甚,問老掌櫃樓上可有雅座。

掌櫃忙說有,然後叫另一個跑堂的小二把軒轅逸倫一行帶上二樓。

三人上樓,由於在藏春樓前打架費了不少時間,已過飯點,雅座客人已散盡,空落落幾張桌子任選。

軒轅逸倫喜歡邊吃邊欣賞窗外的美景,選臨窗的雅座坐定。

點好菜,三人邊吃邊聊。

其間互通姓名,方蠻兒身份無需隱瞞,自然用原名。

軒轅逸倫是太子,與歸塵道長分開時,道長一再囑咐在回到中州之前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都用化名皇逸倫。

在藏春樓前方蠻兒曾說他是當朝太子,小姑娘也聽在耳中記在心頭,她還記得當朝太子叫軒轅逸倫。

此時聽他說名叫皇逸倫,便沒忍住發問。蠻兒不知如何解釋,頗後悔當時不該衝動暴露師兄身份。

逸倫以當時蠻兒與秦壽生打嘴仗,為爭一時之氣,給他胡亂安排一個太子身份嚇唬風流伯秦壽生應付。

他的解釋合情合理,小姑娘盡釋猜疑。

師兄弟二人介紹完自己又問小姑娘來歷。

救命恩人見問,小姑娘不好不說,但母親時常叮囑,說她身份特殊,又目盲不能視物,真實身份不能輕易示人,以免陷入險境。

略一思索,說了個化名白忘語。

並給軒轅逸倫師兄弟,講她的經歷,她小時候受傷以致雙目失明。

母親為治她雙目四處求醫,前段時間村裡來擅醫的一個仙長,說專治疑難雜症。

母親便去相求,仙長說她的雙目失明已久,要治好耗藥甚多,身上所帶藥材有限,需回所住道觀配藥。

並留下道觀地址讓母親去取。

母親信以為真,回家囑咐她幾句,便按地址去尋道觀。

回來之後,便煎藥讓她吞服,那藥效果神奇,她服後一刻便能視物,生平第一次看見母親容顏。

她五官極美,雖皺紋滿布,卻掩不住她的絕代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