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法理?親情?
歷史影片:開局盤點十大離譜皇帝 九月的桃花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本在宮中安穩生活勸諫帝王的竇漪房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竟然就這樣迎來了一場巨大的轉變】
【雖然這場疾病最終被治癒,但是竇漪房失去的光明卻無法找回,儘管太醫盡力救治,可雙目失明的病症仍舊沒有好轉】
【在這樣漫長無邊的黑暗之中,竇漪房的心性也有所變化。不過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雖然因為雙目失明而心緒難測,可其本性並未轉變】
【漢文帝駕崩之後,她和漢文帝的長子劉啟登上了皇位,史稱漢景帝】
【漢景帝上位之後,竇漪房更是時時叮囑漢景帝勤於朝政為國為民,有時更是動用自己母家關係在朝中為漢景帝分憂】
【不過雙目失明終究還是對竇漪房的性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漢景帝繼位之後,因為土地的問題決定處理諸侯王】
【然而諸侯王卻不會輕易答應,最終大漢有名的“七王之亂”就此爆發,雖然這次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了下來,可隨之而來的問題卻同樣不容小視】
陳寧的話鋒一轉,空中的畫面也隨之變化。
只見畫面之中,一個男子和身穿黃袍的漢景帝說說笑笑十分親密。
並且從對方身上的衣服來看,似乎也是皇室子弟。
漢景帝和對方的關係看起來很好,就連竇漪房對於這個男子也十分喜愛。
【漢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在平叛之中立下大功,原本竇太后就對這個小兒子十分寵愛,在這樣一件大功過後,漢景帝對他的恩寵也日漸深厚】
【梁國封地距離長安本就不遠,梁王一年之中能有半數在長安度過。漢景帝更是大手一揮,賜給了梁王太子規格的旌旗和儀仗!】
【可人的貪念是止不住的,若是一開始就沒有還好,可是一旦擁有就會害怕失去,甚至還想要更多】
【恰巧在這個時候,原本太子的母親因為對漢景帝的問題回答的十分不好,竟然說不會照顧其他皇子,讓他們自己去照顧自己。這一下可是惹了大麻煩,太子也因此被牽連廢除東宮之位】
始皇帝嘆了口氣。
“儲君被廢除,國家一定會產生動盪。”
他就是因為沒有提前立儲君才導致了趙高那等小人能夠成功讓胡亥這個糊塗東西上位,最後導致了大秦滅亡。
要是當時能夠早一點立扶蘇為儲君昭告天下,就算大秦不能千秋萬代至少也不會在這樣短暫的時間滅亡。
許多地方的起義軍打的都是秦殘暴的名頭來起義,但是扶蘇的治國理念本就是與民生息,更何況天下還有許多擁戴支援扶蘇的人。
那些叛軍也不會有名頭來進行起義,時間一長自然不攻自破。
秦朝尚且如此,更何況這種已經立下儲君又廢除,朝野上下乃至於天下必然會流言紛飛。
果不其然,陳寧接下來立刻就印證了始皇帝的猜測。
【太子被廢除之後,梁王就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現在沒有了太子,自己又是太后和皇兄最寵愛的親人】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他未必沒有將來繼位的可能!】
【而這個時候的竇漪房年紀也大了些,做事也有些糊塗,竟然真的在梁王的請求之下去找漢景帝說了這件事情,結果當然是被一口回絕,甚至前朝的大臣更是言辭鋒利】
【雖然這件事情最終沒有辦成,但也讓竇太后的心情不好,接下來的一件事情更是徹底引爆了一切】
【在廢太子劉榮前往封地之後,竟然將自己的府邸蓋在了宗廟用地之上,這一下可又是闖了大禍,在嚴格審訊之下劉榮竟然不堪重負自殺了!】
【其實劉榮並沒有受到什麼傷害,畢竟是皇室子弟。這樣的事情雖然嚴重,但對於劉榮來說哪怕是貶為庶人也罪不至死】
【這些審訊的官員最多也就是言辭鋒利了些許,沒想到劉榮竟然在驚懼之下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竇太后確認為是朝中的官員郅都逼死了自己的孫子,在極端的憤怒之下竇太后下令處死了郅都。其實這位官員也算清廉,且能力很強,漢景帝也十分看重】
【但是帝王即便貴為天下至尊也不能事事順心如意,在面對自己的母親時也只能捨棄手下的官員】
“這竇太后在以往的大事上面倒是明事理,知道勸諫君王,教導皇子,怎麼這個時候就犯了糊塗,這劉榮即便被廢也是皇家子弟下面的官員怎麼敢就這樣逼死他呢?”
扶蘇有些不理解,這樣的事情顯然是能夠一眼看出來的,怎麼這以往一直都很聰慧的竇太后竟然會在這種時候犯糊塗?
“以往的事情是因為沒有牽扯到自身,這一次劉榮畢竟是她的親孫子,而且年級一大這樣的親情在心中的重要性就會不斷加重。”
“在這樣悲傷的情況之下,這位竇太后自然需要一個發洩的地方。或許他知道郅都是冤枉的,但是無論如何劉榮的死都和他脫不了干係,所以也只能成為一個犧牲品!”
始皇帝看向了一旁的扶蘇說道。
“就像是上蒼剛剛所說的一樣,即便是天下至尊帝王也不能事事順心如意。有些時候不要在意過程和手段,身為帝王所需要的就只是結果。”
扶蘇似乎有些動搖。
“可是有些事情自不應該顛倒是非,否則國家哪裡還有法度可言?”
始皇帝繼續看向了光幕。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線,就比如眼前的這件事情。”
“所有人都知道劉榮不是郅都逼死的,可是劉榮的死能夠和他脫開干係嗎?顯然是不能。”
“就算是沒有嚴刑拷打,可是言語之中也必然過激,他是一個好官,但是對於帝王而言卻未必是一個好的臣子。”
“便如魏徵於李世民,有些時候,有些人能夠容納。但是現在漢景帝要在這樣一個臣子和自己的母親之間做抉擇,換成你,你會怎麼選?”
扶蘇默然,這樣的選擇無疑是很好分辨的,在至親之人參與其中的時候,幾乎是不用考慮。
“這是人之常情,你也不必為此困擾,知道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