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歷史影片:開局盤點十大離譜皇帝 九月的桃花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諸葛亮的心中一直都有著一個北伐的心願,這也是當初和劉備一起定下的目標,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只是天不遂人願,諸葛亮五次北伐均沒有完成大業,但是作為一名臣子他的一生可謂將“忠臣”二字做到了極致】
【即便是劉備說出了那樣的話也沒有做出什麼舉動,劉備臨終之前的“君可自取”是試探也好,是真心也罷,至少諸葛亮從來都沒有過這樣的想法】
【相反,他在消耗著自己的心血來努力穩定蜀國的情況,在一點一滴的將劉禪儘可能培養的優秀一些,但實在是可惜,劉禪實在懦弱不堪,沒能達到諸葛亮和劉備的期望】
光幕之中的畫面再次流轉,直接給到了劉禪。
雖然劉備此時的劉禪已經不再是小時候的那個樣子,但是陳寧也是貼心的給出了標識。
【劉備一生之中只有這麼一個能夠選擇的繼承人,可是兒時疏於管教,儘管劉備後來讓劉禪拜諸葛亮為享父親自教導也成效不大】
【劉禪只好玩樂,即便是後來有諸葛亮這樣的人也不能完全補回,面對這樣一個胸無大志的君主,諸葛亮開始事無鉅細的管理蜀國的事務】
【不過好在雖然劉禪沒有很大的本事,但卻還算懂事,只要有處理不了的事情就去找諸葛亮,可謂是十分信任】
【劉禪一生之中是真真正正將諸葛亮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父親,只要諸葛亮有什麼請求建議他都完全照做,從來不對諸葛亮的安排有什麼質疑或者是阻礙】
【也正因如此,諸葛亮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蜀國也漸漸穩定了起來】
【只是劉禪胸無大志,諸葛亮卻是心心念念當年的志向,他寫下出師表,開始北伐大業!】
“這劉禪。。。朕還真是不知道怎麼形容了。”
漢武帝劉徹嘆了口氣,這麼看過去,劉禪確實沒有什麼大本事,但是卻對於諸葛亮無比信任,這也算是一種本事?
又或者說應該是諸葛亮的忠心和劉禪的信任共同組成了這樣一個局面。
【在這樣的時代之中本就英雄輩出,蜀國有諸葛亮,而魏國應對之人便是司馬懿】
【每次諸葛亮北伐,司馬懿都採取堅壁清野,絕對不主動出擊的戰術拖垮對方】
【蜀地艱險,糧草運送本就十分困難,再加上諸葛亮大軍北伐必然是疲憊之師,司馬懿每次都死死地抓住這點堅守,絕不給一點機會】
【而諸葛亮卻是心力交瘁,不僅僅要管理著蜀國內部的大小事務,還要作為出征的主帥,同時軍隊事無大小都親自管理】
【日夜勞累讓他的身體不堪重負,夙興夜寐,每天吃的飯食也很少,甚至軍隊之中只要是杖責二十以上的刑罰都要親自批准,這樣日積月累下來,諸葛亮的身體幾乎油盡燈枯難以為繼】
始皇帝皺著眉頭看著畫面之中的諸葛亮嘆了口氣道:“這蜀國可用之人越來越少,幾乎大小事務都積壓在一人身上,諸葛亮只怕命不久矣。。。”
自己下面好歹還有眾多大臣分憂,且不說能夠分擔多少,至少也能少操一些心。
可是諸葛亮這樣大小事務都要管理勞心勞力,甚至作為一軍的核心人物,連杖責二十這樣的小小責罰都要親自批准,那要下面的那些將領是幹什麼吃的?
【在蜀國後期,幾乎只靠諸葛亮一人之力,可用的大將本就不多,諸葛亮自己謹小慎微的性格也將許多有奇謀的將領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蜀國大將魏延曾在北伐途中向諸葛亮獻計,由他率兵由子午道襲擊關中,和諸葛亮在潼關會師卻遭到了諸葛亮的反對】
【他太聰明瞭,可是聰明人卻是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想得太多是諸葛亮最大的優點,卻也會成為他最大的掣肘!】
【諸葛亮最終因為過度勞累離開人世,而在他臨死之前,那個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的劉禪卻是讓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你去世之後,你的兒子要做什麼呢?】
始皇帝看到這裡也是呼吸一滯,最終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劉禪對於諸葛亮的信任是無條件的,可是對諸葛家他卻是沒有這樣的信任,諸葛亮說:吾家中有桑樹八百棵,足以養活他了】
【諸葛亮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劉備和劉禪父子,又或者說是奉獻給了自己心中的理想】
【可不管怎麼說都是一生在嘔心瀝血為蜀漢出力,臨死之前卻也難免遭受了些許猜忌,實在是有些讓人心寒】
【不過究其一生,劉禪對於諸葛亮的信任卻也值得稱讚,至少有些自知之明,不像是朱祁鎮一般】
【劉備死之前對諸葛亮的那一番囑託,也是成功讓蜀漢再延續了四十多年】
【而諸葛亮也被後人稱為“千古名相”!】
【諸葛亮,入選華夏千古風流人物,現發放獎勵】
【獎勵延壽丹一顆,身體狀態恢復至二十歲(持續三年)】
不管是演義之中的足智多謀,還是正史之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這個角色始終都深受喜愛。
陳寧自然也不例外,對於這樣的一個人,能夠讓對方免去病痛的折磨和增長一些壽命他覺得很值得。
若是沒有諸葛亮,三國時期的熱血和浪漫也一定會遜色許多,甚至沒有三分天下和三國之說也有可能。
他的存在註定是華夏曆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一直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閃閃發光。
陳寧深吸了一口氣,眼神也漸漸堅定了起來。
自己已經給歷朝歷代的前輩們看了這麼多不同時代的風流人物,帝王將相。
可國家民族的恥辱,後人不應忘記,前人知曉之後也當引以為戒。
瞞著有什麼意義呢?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