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終極審判之第一回合
回到南唐,絕不做亡國之君 一葉三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立春後的第一場雨。
一大早,空氣中瀰漫著溼潤的味道,彷彿整個世界都被雨水包圍。
上朝的大臣們,走進幻海宮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擦擦臉上的雨水,然後整理自已溼漉漉的朝服。
這該死的雨水!怎麼可以弄溼他們高高在上的衣服。
第二件事,仔細檢視今日要進的奏摺有沒有被雨水打溼。
還好,沒有被汙,然後安心的揣進懷裡,輕輕的拍了拍,像極了撿到金元寶時的動作。
第三件事,就是抬頭,先是一愣,然後用惡狠狠地眼神看著站在大殿正中間的今日主角,李從嘉。
大臣們之所以會有這種反應,主要是因為淮南王一身米月白色長衫,外罩青白色的輕紗,梳妝乾淨整潔,渾身上下更是沒有沾一滴雨水,一副王者氣派。
看到他的人第一反應都是疑惑,這是坐了幾個月牢的人?
接著馬上心生妒忌,就好像再說:
“我們一天苦逼的上朝下朝打卡,風吹日曬,你倒好,滿身罪惡卻在牢裡吃香喝辣,養的白白胖胖!”
嫉妒逐漸演變成憎恨,他怎麼可以這樣囂張?!
不行,今天無論如何都要扳倒他!
隨著“皇上駕到”的聲音傳來,所有人跪地而拜,好戲開場。
不浪費時間,公公直接將今日大朝會唯一的議題丟擲。
對於淮南王李從嘉,如何定罪。
話音剛落,陳喬一個眼神,中書省的官員就立刻從殿外搬了兩個大箱子進來。
馮延已被貶之後,就提拔陳喬做了高階參知政事,並接管刑部,他在上朝之前,讓中書省聯合御史臺已經對淮南王的罪狀進行收集,這兩大箱全部是證據。
準備還真是充分。
就在所有人都等著陳喬開口時,他卻兩眼一閉,當起了雕像,倒也是,證據都在這擺著,還有什麼好議的?除了需要討論一下是斬首還是凌遲。
陳喬沒有站出來,其他人也沒有動,因為他們在等,為李從嘉開脫罪名的人出現。
這就好比打仗,金陵的所有勢力聯合起來,形成防守的一道強大防線,看這個局面誰會打響進攻的第一槍。
“啟稟父皇,兒臣有本要奏。”
兒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聲音發出的方向。
竟然是四皇子,韓王李從慶。
李璟准奏後,李從慶轉頭,對所有人說:
“各位大人,淮南王,無罪!”
嗡~所有人瞬間譁然。
好傢伙,這真是對手登場就是王牌部隊加重磅炸彈。
場控太監示意所有人肅靜。
李從慶緊接著走進兩個大箱子,他隨手挑出其中一份檔案翻看兩頁,然後舉在空中說道:
“就憑你們搬來的這兩箱垃圾,還想定罪?”
“我猜各位大人懷中的奏摺,提及淮南王最大的罪名也就是謀反了吧?”
所有準備奏摺的人均是胸口一緊。
李從慶微微一笑。
“我曾在行州參與周朝議和的所有內容,你們想知道,我們曾經的敵人與淮南王的關係如何嗎?”
“就四個字,赴湯蹈火。”
“呵呵,想必有些人應該清楚,解決舒州之危真正的幫手,就是淮南王從周朝借來的軍隊。”
這句話一說,有些不清楚真實情況的大臣又瞬間炸鍋。
真是這樣嗎?我的天,淮南王的能力已經這麼大了嗎?
場控再次干預。
接著李從慶問出一個讓人聽了振聾發聵的問題。
“若是淮南王李從嘉想謀反,他為何不趁此機會與周朝結盟,一舉跨過長江,直取金陵!”
這個問題,雖很容易回答,但卻沒有人說話。
因為答案很難說出口,如果真的回答,那他們今天準備的一切,就像是一場鬧劇。
站在前排的陳喬,輕哼一聲,他內心微微一笑。
“他還以為李從嘉會準備什麼手段來應對呢,就這?”
他站出來,抬眼看了一下李從慶,好像在說,靠邊站吧你,好好看哥表演。
“韓王殿下,您好像搞錯了一件事。”
“皇上剛才說了,今日朝會的主題是讓諸位大人根據證據,對淮南王進行議罪,並非商議淮南王是否有罪。”
我勒個去...
這話的意思是人都能聽出來,淮南王有沒有罪根本不重要,他也不在乎。
這陳喬是跟韓王正面硬剛啊。
“而且,諸位大臣剛才都沒有說話,臣覺得應該與臣想的都一樣,淮南王其罪當誅,並無可議之處。”
“韓王要是覺得有什麼問題,儘可提出來,讓大家議一議。”
對啊,很多大臣突然反應過來,說好是議罪,怎麼就被韓王帶跑偏了呢。
還好被陳喬拽了回來,差點誤了大事!
李從慶心中一緊。
其實他今天這麼積極的參加朝會,是抱著拼死也要救李從嘉的決心來的。
因為他和李從嘉一樣,都在為一件事擔心,那就是找不到太子。
在李從慶看來,如果太子殿下真遇到什麼不測,那唯一能繼承大業,拯救南唐於水火,給南唐以未來的只能有一個人:李從嘉。
他回頭,看著龍椅上面無表情的李璟,閃過一絲悲痛,隨即消失。
李從慶說:
“既然陳大人讓我來議,也好,來人!”
說完就有人從外面也抬進兩個大箱子。
李從慶指著箱子說道:
“這裡面,是與淮南王相關,參與犯罪的同黨人員罪證。”
“謀反這麼大的事,他一個人怎麼幹得了,況且自保大十四年開始,他就一直被關押天牢,因此在金陵肯定有他的同黨,協助他起事,不然他怎麼做到居中協調。”
陳喬微微皺眉,這是唱的哪出?
就算牆頭草隨風倒,這也太快了吧。
李從慶說:
“啟稟父皇,這同黨正是兒臣與諸位大人,這是名單。”
說完李從慶讓太監把名單遞上去,同時還給在場的各位大人發了同樣一份奏摺。
在場的人還從震驚中沒反應過來,太監就遞上一份“犯罪說明書”。
緊接著一句又一句的咒罵聲從大殿的每個角落此起彼伏。
“胡說八道!”
“豈有此理!”
“不可理喻!”
大臣們有一個算一個都被李從慶栽贓成“同黨”。
李從慶趁機又說:
“啟稟父皇,斬草要除根,因此兒臣建議應將所有參與之人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