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今天全場的犁頭,由我李郎君埋單
薛良有些擔憂地問道:“郎君,我這樣從造紙所出來,真的沒有問題嗎?”
“我讓你出來的,誰能有意見。”
李衡擦了擦額頭的汗,五月的關中已經非常炎熱,太陽炙烤著大地,連一絲風也沒有。
薛良有些疑惑,問道:“郎君還我來此,有何事呢?”
李衡走到樹下,脫掉外衣,拉了拉領子,指著地面說道:“以後這裡就是陳倉縣令的衙門。”
“嗯?”
“這裡是陳倉縣令的衙門,我是陳倉縣令。”
“郎君,您是在說笑嗎?”
“你看我像是在說笑嗎?”
“這裡是一棵樹下,還長滿了雜草。”
“把樹砍了,把雜草除了,把衙門搭建起來,以後我在這裡處理公務。”
“郎君是認真的?”
“丞相的任命函在這裡,你還有疑惑嗎?”
“不不,我就是覺得突然在這裡建一個衙門,感覺有些奇怪,這周圍,要麼是荒地,要麼是田,沒有城,沒有街道,更沒有人,衙門建在這裡,能作什麼呢?”
“伱先別多問,按照我說的去辦便是。”
“做是沒有問題,但郎君也得給我點人手。”
“待會就有人手了。”
說完,李衡便轉身就走。
“郎君,去何處?”
“去田老伯那裡。”
薛良連忙跟上去,他心中疑惑,今日也不知李衡到底要做什麼,只覺得十分古怪。
最近漢軍在大量推行曲轅犁,位於漢軍管轄範圍內的村落,也在快速普及。
都聽說田老伯改進手藝好,此時鐵匠鋪門口排了數十人。
幾乎天天如此。
見李衡來了,正在忙的田老伯連忙停止手裡的活,笑道:“郎君,您來了!”
“田老伯,我有一件事想請你幫忙。”
“郎君有什麼事,儘管吩咐。”
“我對他們說幾句話。”
“就這事?”
“就這事。”
“郎君請。”
李衡走過去,看了一轉,來改進犁頭的,都是渭南這一帶的人。
有的是已經有田的,有的是剛流竄過來,聽說有田可以種,便自己想辦法湊了點物品,來這裡買犁頭。
李衡問了其中一個青年:“分到田了嗎?”
那青年搖了搖頭說道:“還在排隊,我先來打一把犁。”
“犁不便宜吧,哪裡來的錢?”
“沒有錢,我們哪裡能見過錢啊,一個月前搬運了一些輜重,得了點糧食,拿了一半出來造把犁。”
“不留著吃,造犁?”
“是啊!糧食遲早要吃完,現在官府配田,有了犁,能耕地,能種菜,糧食就少吃點,把地種起來再說。”
李衡點了點頭,說道:“到我那裡去種地,這裡造犁的錢,我替你給了,如何?”
那青年一聽,愣了愣,嚴肅地問道:“這位郎君此話當真?”
“田老伯,我是誰?”李衡突然轉身問道。
田老伯笑道:“李御醫之子李郎君,曲轅犁就是李郎君製造出來的。”
人群一聽,頓時一片譁然。
“本官現在還出任了陳倉縣縣令,手裡有分不完的田,你們誰願意來我這裡種地,我贈送你們犁!”
“我!我!”剛才那個青年立刻舉起手大呼起來。
其他人也紛紛應道:“郎君,我也沒有地。”
“沒有地沒關係,沒有犁也沒有關係,全場的犁,本官贈送!”
“空口無憑!”
李衡取出一堆紙,又取出筆墨。
田老伯一看,連忙收拾了一個空地出來。
“過來排隊登記,一個個來。”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還是剛才那個青年,第一個上去,報了名字:“我叫王富貴。”
“家中幾口人?”
“五口。”
“哪裡人?”
“岐山縣人。”
“為何到了渭南?”
“去年遭遇了洪災後,當地匪賊四起,活不下去了,今年年初到渭南,想著山裡有沒有吃的,剛過來不久,就聽說官府給口糧,還分田。”
這青年二十出頭的年齡,在21世紀,正是青春大好年華的時候,可眼下卻面如菜色,枯瘦如柴。
李衡心裡感慨,這個時代的人太難了,尤其是平民。
“岐山縣人多否?”
“渭河以北的人也不少。”
李衡點了點頭。
王富貴又說了一些。
李衡便寫下來了:王富貴,岐山縣人,五口之家,妻兒名字分別……
每戶寫兩份,給一份,自留一份。
“官印。”李衡喚了一聲。
薛良連忙拿來官印。
就這樣,李衡下午在這裡納了三十戶過來。
要是在渭水北岸,這樣做肯定要被上級官員罵一頓之後再懲罰。
但眼下卻不同,眼下漢軍來五丈原一個月出頭,屯田事務也是剛開始推進。
渭南還有許多百姓沒有被納入進來,更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戶冊。
這就給了李衡機會。
現在是搶人的時候,先把渭南的人搶了,再依靠產業優勢去搶渭水北岸郭淮的人。
等田老伯將今日的犁頭都打造完,這些人興高采烈地回去了。
傍晚的時候,田老伯弄了點吃的來。
“郎君,不嫌棄的話,吃一些?”
“那我就不客氣了。”
薛良也端著碗,蹲在一邊大口大口吃。
“田老伯,今日犁的錢,先記我賬上。”
“無妨,無妨,我這段時間,靠給他們改進犁頭,也賺了一些,郎君對我有恩情。”
“田老伯,你要不把鐵匠鋪,辦到我的衙門附近?”
田猛連忙道:“求之不得啊!”
“那就這麼定?”
“明天就搬!”
傍晚回去的時候,李衡發費禕居然來了。
“參見費司馬,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
“你回來了,我找你有要事。”
“何事?”
“你現在是陳倉縣的縣令,縣令得有主簿協助,我給你找了個主簿過來了,介紹一下,董宏,以後就是你的主簿官。”
董宏?
“宏見過明公。”董宏看起來不到二十,長得倒是清秀斯文,一副飽讀詩書的樣子,說話也客氣。
“有禮了。”
還了禮之後,李衡說道:“費司馬,我們借一步說話?”
費禕跟著李衡到了一遍。
李衡苦笑道:“你們還知道我這個縣令需要主簿?”
費禕尷尬地笑道:“軍務繁忙,沒來得及照顧到你,現在丞相準備全力屯田,並且嘗試你之前提議的圍田,你先不要高興得太早,現在屬於準備嘗試階段,能否有成效,還不一定。”
費禕看了看周圍,又低聲說道:“給你這個縣令,也是出於此目的考慮,這個策略是你提出來的,丞相覺得應該給你一次機會,但又不能將希望全部寄託在你身上,所以丞相還設定了幾個將作校尉,協助屯田校尉去執行,此時由楊儀親自督辦。”
聽到這裡,李衡心中終於舒了口氣,丞相終於確定要圍田了。
“給你縣令官職的時候,楊儀是不怎麼贊同的,畢竟你太年輕,之前連主簿文牒事務都沒有處理過,但丞相還是給了你這次機會,做好了,就是你升官的開始,做不好,我已經提醒過你的。”
李衡心下了然,能得到陳倉縣令這個官職,已經是破格了。
“至於其他的幫助,恐怕沒有了,得你自己想辦法。”
費禕指的其他的幫助,大概是預算經費這一類。
李衡倒是也能理解,現在大軍糧食吃緊,自己又是新人,不可能在新人上投入太多資源。
真要有本事,得自己想辦法。
之前說了那麼多,都只是說。
現在是做的時候,有沒有才能,拿結果說話。
只有結果才能服人心。
李衡突然問道:“我這個主簿董宏,和董允是什麼關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