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提前通知,司機就在機場外等候,接到了陶晴一行人就馬不停蹄的往醫院趕去。

到了醫院,最頂層的手術室外或站或坐著四男一女和一個半大男孩,男孩的視線落在慘白的牆面上,顯得格外無助與茫然,看著男孩,陶晴心裡湧上一股痠痛。

“小宇!”

陶晴喚著男孩的名字,小跑過去,抱住因為她出現而淚眼朦朧的男孩。

“姐...姐...爺爺...爸爸媽媽...他們...”

似乎是陶晴的出現給男孩帶來了倚靠,強忍著痛苦的陶宇終於在姐姐帶著微涼的懷裡哭了出來,他惶惶不安的呢喃著一個一個親人,彷彿是讓姐姐告訴他,祖父和爸爸媽媽都還好好的。

陶晴垂下眼眸,沉默的抱緊了陶宇,輕拍著他的背,沒有言語。

從被接到醫院開始,將近二十四小時沒睡的陶宇在姐姐的懷裡終於睡了過去,陶晴讓女家政把陶宇帶到病房裡睡會兒,自己留在這和秘書、助理他們等待手術結束。

朱翔是陶晴爺爺陶建設的生活助理,在陶家工作了三十年,等到陶建設卸下公司職位,朱翔還是陶建設的助理,總管退休董事長的一切事物,而兩人早就成了摯友。

在陶建設以及陶晴父母出意外的當下,陶晴成了陶家的第一繼承人,於是朱翔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給陶晴彙報。

“朱爺爺,醫生怎麼說?”

陶晴問道。

“...不是很好。”

沉默了片刻,朱翔還是把這個訊息告訴陶晴。

“我知道了。”

儘管陶晴拼了命的趕回來,但早在她知道自己穿書的那一刻,就已經大概猜到了陶建設的結局。

如果寵愛孫女的陶建設還活著,怎麼可能會讓孫女死的不明不白呢?即使距離末世只有一個小時,精明老練的陶建設也能將兇手碎屍萬段。

坐在手術室外的椅子上,陶晴沉默著,即使預感到了陶建設的結局,她依然抱著萬分之一的期望。

作為一名非外科醫生,考過執業醫師證的陶晴知道,腦溢血手術就算失敗了,也不一定會立即死亡。

只要陶建設還有一口氣在,那麼喝了空間裡的靈泉水,他還能恢復健康。

對於空間裡的那池泉水到底是不是靈泉水,在得到空間的那一刻,陶晴就從沒有懷疑過。

等待的時間是最折磨人的,陶晴回憶著上輩子自己在大醫院實習時,那長長的手術室走廊,兩邊是一間又一間的無菌手術室。

就在陶晴的靈魂似乎穿越過眼前的門,看向裡面時,只聽一聲“滴滴”聲,手術室的門終於開啟,陶晴猛地回過神,她踉蹌的站起身,被朱翔抓住胳膊,才沒有摔倒地上。

“醫生,我爺爺他...”

醫生後面沒有跟著的病床,陶晴忍住眼眶中的淚水,張張嘴,又停下。

“請節哀”

……

此後的一週裡,陶晴都忙碌在爸媽和爺爺的身後事上,好在有朱翔等人的從旁協助,一干事務都很順利,只是有關產業的處置,卻出現了分歧。

根據遺囑,作為接班人培養的陶晴繼承了陶家百分之八十多的財產,公司股份、房產、現金、珠寶、汽車等等。

其中的大頭自然是公司股份,不僅有陶家自己的科技公司,還有對其他領域的投資。

歸功於陶晴父母前幾年對公司的整合管理,讓失去領頭羊的陶氏公司依然能維持正常運營一段時間,給新一任的接班人騰出時間成長,順利接手公司。

如果沒有其他意外,一切的發展確實會如所有人期盼的那樣,但現在陶晴不是原來的陶晴,末世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所有的一切都變了。

陶晴深知,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就算她有了精英陶晴的記憶,有了外掛,她依然是她自己,一個只想著偷懶、享受的普通人,沒有過人的領導天賦,也管理不了一個龐大的公司。

現在陶家只剩下她和原身的弟弟陶宇,如何讓兩人在末世下成功活下去才是她現在唯一的目的。

因此無論朱翔等一干陶父陶母的親信如何言辭懇切,陶晴依然堅持將陶家的所有資產變賣。

儘管對陶晴的舉動大為震撼,但陶晴才是家中的繼承人,而唯二的繼承人陶宇,也是站在唯一的親人陶晴這邊,因此朱翔也只能幫助陶晴處理手中的資產。

對於十歲的陶宇毫不遲疑的將自己那份遺產交給她處置,陶晴心中無疑是感動的。

“小宇不怕姐姐把你的東西騙走啊?”

陶宇看著陶晴堅定的說:“我的東西都給姐姐,姐姐想幹什麼都可以,不用騙。”

乖乖巧巧的模樣讓陶晴不禁想起上輩子的弟弟,小的時候也是如此。

好在她穿越之前,弟弟早已結婚成家,有他照顧爸媽,再加上她以前給自己購買的意外保險,陶晴對他們的生活並不擔心。

晚上陶晴坐在電腦前繼續前期的準備工作。

末世來臨前,收集物資肯定是必須的,衣食住行,武器裝備,缺一不可,不僅要考慮當下的,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六十年後的需求,都要考慮到。

所有的東西種類實在太多,全靠陶晴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不過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多虧了現在的末世小說和電影的百花齊放,遭受輪番洗禮的網友們對末世生存的討論也是多不勝數,隨便千度一下“末世生存清單”,立刻給出幾十上百頁的回覆, 隨便點開一個,都能給陶晴帶來新的靈感。

什麼衣食住行,收納防護工具,藥品知識技能,應有盡有,發文的網友有男有女,完全將方方面面都概括到了。

自己動腦子不太夠,但對於這些資料的收集整理,實在是陶晴的專項,要知道基層醫生,專業技能不一定多高超,但一定身兼多職。恰好陶晴兼的就是患者資料資料整理,每個月都是忙不完的表格填寫和總結。

所以你看,沒有不好用的技能,只有用錯的地方,現在整理物資清單的資料,陶晴做起來非常的遊刃有餘,不過兩天時間,就把往後需要囤的貨品羅列個七七八八。

(章節分割線)

除了整理資料,這段時間陶晴也基本摸清了兩個空間的作用。

種植空間,裡面有大半個故宮面積的黑土地可供蔬菜、水果種植,牧場裡可以飼養雞鴨鵝等禽類和豬牛羊等家畜。

經過陶晴的試驗,農場和牧場裡的動植物,成熟時間都比現實世界快的多。

不過這樣也好,陶晴只需要一開始購買種子和幼崽,之後就能有源源不斷的蔬菜水果、肉蛋吃了,這下可給她省了不少錢。

這麼一看,這個空間,果然是鵝家農場搬運過來的吧。

與之廂房的是儲存空間,這裡沒有時間流動,所有東西放入時什麼樣,拿來出來還是什麼樣,像是剛做好的辣椒炒肉,拿出來時,依然冒著熱氣。

至於二層別墅,從內到外的原木風,裡面各種傢俱齊全,看起來和現實世界中的別墅沒什麼兩樣,唯一神奇的是別墅裡面通水通電,各個電器也都能正常執行。

與之相比,門口的那方靈泉好似普通了不少,喝下後可以補充體力,長期喝還能強身健體,外用可以美容養顏。

有了這個強大的金手指,陶晴把重點放在能力提升上。

陶家雖然不是全國首富,但在廣省也是有名有姓的人家,所以在培養藝術特長的時候,護衛防身的教育也是少不得的,陶晴本人是跆拳道黑帶,不是最高的黑帶九段,但徒手製服三四個沒有武器的成年男人不成問題。

就是年紀小的陶宇,也能夠對付一個成年男人了。

不僅如此,早在陶晴準備入讀國外大學的時候,深知M國傳統風氣的陶爸陶媽,直接給陶晴報名了槍械射擊培訓。

在陶晴拿證以後,還被要求每月至少練習一次,在國外生活的這幾年,陶晴這個技能熟練度是噌噌的提升。

陶家找的這家培訓基地裡的老師大部分都是M國頂尖部隊退休人員,原陶晴從老師們的嘴炮中聽到過不少小道訊息,以前只是當八卦聽聽,現在這個時候,不是白白給陶晴送了個零元購的好地方嘛。

比起武力值,陶晴比較差的是廚藝。

這個可以理解,富家小姐嘛,十指不沾陽春水,出國留學後,在學校吃食堂,回到家有家政,親手做的最多是個三明治,再多沒有了。

穿越來的陶晴好一些,家常小菜會一些,有時候看著網上的影片跟著學習一兩道菜,不說做的多麼驚豔,味道還算湊合,但她畢竟不是專門廚子,複雜些的就不行了。

雖然有空間可以儲存現做的美食,但華夏這麼多菜,肯定也沒法全買下來,所以在半年內提升廚藝,也是需要加上日程的,這可關係到未來的生活質量。

其次,野外生存和應急救助的知識也是少不了的,提前掌握技能,總比臨到頭抱佛腳手忙腳亂的好。

第二天,陶晴早早起床,來到小區會所的健身房,跑步機設定好了坡度和速度,陶晴聽著音樂邁開步伐。

陶晴和弟弟陶宇現在住的是陶家位於市中心地段的大平層,小區是名家建築師設計,會所設施自然是壕無人性,單就說一個游泳池,簡直是水立方的一比一還原。

陶晴眼神渙散,換成上輩子,她最討厭的就是跑步,又怎麼可能不睡懶覺一大早從床上爬起來跑步,怎奈何穿越後,形勢比人強,慢跑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耐力,無論功夫好不好,要命的時候,死的絕對是跑的慢的那個。

跑的汗流浹背後,陶晴才回到家裡洗漱,有家政做好了早餐,弟弟陶宇也坐在餐桌前等待姐姐一起吃早飯。

結束一頓早飯,陶晴親自開車送陶宇上學,陶宇高興姐姐對他的親力親為,一路上高興的不得了。

“在學校好好聽課,等放假了姐姐帶你出去玩。”

陶宇上的是私立實驗小學,這所學校要求學生住宿,週六下午到週日才休息,週一上學,因為下週開始要期末考試了,所以陶晴說的假期其實也沒剩下幾天。

送走了陶宇,陶晴沒有回家,也沒有開始著急忙慌的收集物資,比起一點點收集,昨天晚上臨睡前,被網頁上的新聞提醒,陶晴有了個新主意。

開著車到處逛了逛,陶晴穿越前不久才拿的駕照,除了考試,她還沒親自上過路呢。

說起來因為宿舍距離駕校太遠,工作也忙,再加上陶晴有點拖延症在身,所以一個簡單的駕照,愣是讓她考了四年。

至於她為什麼從科一到科四沒有補考,都是一次透過,還考了四年才透過,全因為她嫌冬天冷,夏天熱,真等到風和日麗,工作又忙了,

有一年她那裡硬是趕上一場大暴雨,不少地方都受災淹了,別說去駕校學習了,就連考場都淹水裡了,於是交管給當時的學生延長了半年時間,將三年的時限延長到三年半,才讓陶晴踩著點過了考試。

不過考完試拿了駕照,陶晴沒錢買車,所以她稀罕了半天后,就直接將證扔到箱子頭裡吃灰去了。

現在穿越了,陶家不缺汽車,陶晴從車庫裡找了輛空間最大的,開出來熟悉熟悉記憶,練練手感。

等到陶晴的開車技術和原身達到一樣熟練後,也正好過了上班的高峰,陶晴一路開著車,從南到北,將沿途的幾家早餐店掃蕩個一乾二淨。

腸粉、叉燒、蝦餃、炒河粉、生滾粥、紫菜卷、糯米雞、馬蹄糕、流沙包、玉米餅等等,買完藉著汽車的遮擋,直接收到空間裡,一個上午花出去幾萬塊。

廣省人的早餐也就是早茶,品類實在豐富,不過陶晴上輩子是中原那邊的,更習慣胡辣湯、油條之類,廣省這邊也有賣,但陶晴嫌棄店鋪少,味道不正宗,準備年後再去囤貨。

中午回家吃飯休息,下午陶晴去了郊區的新西方烹飪學校。

“是陶晴同學吧,來來來,快來坐。”

學校的招生老師笑眯眯的和陶晴打招呼,諂媚的態度絕對比上學那會兒追女神還要熱切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