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百姓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快跑啊!皇上也造反了! 愛吃脆蘿蔔的火宗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說實話,他也已經有點死心了,這次來也只是抱著試試的態度來的,畢竟這次考試地點在青州,要是去濟南府的話,這次他肯定不考慮的。
一路上,他都在考慮自己讀書為了什麼,他自認為自己也是滿腹經綸,可是那八股文,他實在是有些讀不下去。
來到府衙,很多的年輕人讓他更加無奈,他在考慮,這個點回家挖野菜的話,還是來的及。
就在老範在考慮是否打退堂鼓的時候,府衙大門開了。
所有人抱拳行了一個禮。
帶頭出來的,正是楚陽和周仕達,兩人笑靨如花,看向趕考的讀書人,很是滿意。
“各位學子趕來,想必已經知道自己要考什麼職位了,但是齊王有令,所有考過的人,必須先要去當一年記者!成績優異者再安排府衙工作。 ”
此話一出,書生們震驚了,要去當記者,那是什麼東西?
看著書生們紛紛交頭接耳,周仕達繼續說道:
“很多人不知道記者是幹什麼,我給大家解釋下,我們府衙將成立齊地人民日報社,需要大量的的記者,而記者就是報社的工作人員,
他們負責前往封地深入農村,一邊宣讀齊地的政策和發生的故事,一邊還要收集他們那裡發生的故事和對府衙的看法,彙整合冊後再交給報社,我們府衙則是透過報社瞭解封地情況,下發相應的政令。
至於俸祿就是每天30文錢。”
“每天30文錢,那不就是和衙役們差不多的錢了嘛?周大人,這不是羞辱我等嘛?”
很多的書生一下明白過來,考試透過後,還不能成為官員,而是成為那什麼勞什子的記者,滿一年後,成績優異者才成為官員。
這些書生很多都是衝著那些官職來的,本以為能走個捷徑,沒想到齊王搞了這麼一出。
也有人覺得每天30文錢,還要深入農村,簡直就是在羞辱他們。
很多書生氣的渾身發抖,這就要準備“之乎者也”的回應周仕達。
他們可是天子門生,是高貴的讀書人,齊王這麼安排,讓他們極度的不爽。
不過也有一些書生沒有憤怒,而是覺的這個記者很有意思,紛紛問道:
“周大人,這個記者乾的事情,聽起來怎麼像是御史呢?蒐集百姓疾苦與百姓的願望,然後透過報社向府衙彙報。”
楚陽沒想到這些書生會這麼想,在旁邊點了點頭,他還真覺得記者有這方面的功能。
書生們亂做一鍋粥,有的人憤離場,還有的人低頭沉思,有的人則是躍躍欲試,覺得記者很符合他們的胃口。
“李兄,你覺得如何,我覺得記者這份工作可以,我輩讀書人,不就是為了百姓過上好日子,治國修身齊天下,我覺得從記者做起很不錯。”
“王兄,我輩讀書人,那是要成為士大夫的人,高居廟堂,為天子諫言,那才能發揮我們的長處,一村一隅的跑,成何體統,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
楚陽和周仕達默默地看著這些書生,他們的反應也全都記在了心裡,發現有很多人覺得去農村就是無用功,是羞辱他們,尤其是每日30文。
周仕達轉頭看向一臉默然的楚陽,發現他的臉色很不好。
轉頭看向身後眾多的官員,說道:
“將那些不願意當記者,鬧得兇的那些人記住,一會不接受他們的報名。”
心裡默默地嘆了一口氣,開始他覺得楚陽這樣安排有損齊王顏面,畢竟齊王沒說要先去做記者。
可是看到書生們的反應,他也很生氣了。
畢竟讀書就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一個不願意接觸百姓的當官者,是不可能瞭解百姓疾苦的。
周仕達繼續說道:
“大家既然瞭解了記者,如果還願意考試的學子,那就進門考試,如果不願意,就請在左側簽到處簽到,領取補償作為往返的盤纏。”
“周大人,這不公平,我們可不是為了那小小的記者來的,我們是為了治理天下來,這麼做,有失府衙的顏面。”
楚陽這時忍不住了,他的思想本身就與這裡格格不入,今天看到大康的讀書人,竟是這般雙標,怒氣自然有些壓抑不住。
“顏面,什麼是府衙的顏面,在本王看來,府衙的顏面就是儘自己的努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其餘事情不足論,
還有讀書人,何為讀書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假清高?
在本王看來,一個以百姓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為己任的讀書人,才算的上合格的讀書人,只有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讀書人,才有資格名留青史,
我希望你們能成為一顆釘子,牢牢的釘在百姓那裡,為百姓做他們最需要的事情。
所有不願意來齊地做小小的記者,本王也不勉強,畢竟人各有志,府衙給大家準備了足夠的補償,那請你們離開吧!”
楚陽說完就看向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點點頭,示意可以開始了。
此刻的眾人,早已被楚陽那兩句“百姓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和“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給震懾到了。
他們不敢想這句話竟然是出自大康最大的紈絝齊王之口。
周仕達禁不住轉頭看向楚陽,彷彿一道閃電劃過大腦,一下子就明白了齊王。
怪不得現在的齊王如此的平易近人,怪不得齊王一提百姓的事情,就變得很嚴肅,原來齊王內心只有百姓二字。
他殺人不眨眼,凡是損害百姓的人,齊王動起手來真的是一點也不含糊。
周仕達有些羞愧,自己來到封地咋這麼麼多年,一直鬱郁不得志,不也同那些書生一樣,眼高手低,沒把百姓當回事。
對著齊王就是深深的一禮,這一次,他拜的心服口服,這樣的明君,重於泰山。
書生們見周仕達行禮,也紛紛對著齊王行禮,齊王的這番話,可以說是讓他們醍醐灌頂,先前的那些鬱悶之氣一掃而空。
許多的書生離開了,他們還是接受不了這種待遇,楚陽看著他們也只是冷笑。
楚陽覺得這些人要真成了封地官員,那他可就頭痛了!
他不由的暗自高興,佩服自己的靈機一動,這一招可是一下將潛在隱患篩了出去。
滿嘴仁義道德,為百姓鞠躬盡瘁,現在讓他們下鄉一年就不幹了,這些人和那些道德低下,自私自利的人,沒有區別。
這時,一名衣衫陳舊的老儒生,引起了楚陽注意。
那名老儒生髮現了楚陽的目光,一直在糾結,也不知道在想什麼,最終咬咬牙,才下定決心般朝著他們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