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動兵,積極請戰
大明:開局召喚十萬大秦銳士 幸福的爬爬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明第一艘戰列艦出廠,朱慈炯親自賜名“戰神”。
九月一號,戰神號透過全部測試,效能優秀,正式進入大明海軍服役。
有了第一艘戰神號的建造經驗,接下來計劃在兩年內連續建造三艘效能偏向不同的戰列艦,也逐步提上了日程。
江南製造總局這邊剛有新進展,京城兵工廠也緊隨其後。
大明第一柄衝鋒槍出場!
經過一系列的測試,效能優良,一個彈匣可連續射擊三十發子彈,後坐力較小,精準度高。
這款衝鋒槍相較於【定王一式】,是大明熱武器歷史上又一個大進步!
衝鋒槍的出現,也就意味著中短距離交戰,大明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不到三秒鐘,一連串的金屬子彈掉落在地,槍口吐出火蛇一般的焰火。
三百米外的標靶被打成了馬蜂窩。
這款效能強大的衝鋒槍,朱慈炯為其親自命名為“中興”。
中興衝鋒槍順利得到朱慈炯的生產准許後,立即投入到兵工廠的流水線生產當中。
這半年內,大明各地到處被發現礦山等諸多優質資源。
再加上天山一帶和滿洲一帶有著豐富的煤炭、鐵礦等等自然資源。
豐富的礦物質資源,讓各式新式武器層出不窮,同時也大大緩解了兵工廠能源不足的問題。
這半年內,就接連有五六處透過批准得到建造准許的兵工廠。
如今的大明從原先只有一家兵工廠,增加到了八家。
中興衝鋒槍進入這八家兵工廠的流水線中,產量自然也是瘋漲。
每月可產出一百萬柄中興衝鋒槍、兩百萬柄【定王一式】,子彈更是不計其數。
漢興四年,三月五日。
這是一個重大的日子。
大明正式向倭國宣戰!
大明出動由戰神號組建而成的海軍艦隊,這支海軍艦隊共計十萬餘人,超過半數士卒配備中興衝鋒槍,剩下的半數士卒則是配備【定王一式】,大大增強了海軍士卒下岸後的戰鬥力。
同時艦隊的海上戰鬥力更是不可小覷!
整支艦隊都配備了新式改版紅衣大炮,並且其驅動裝置也換上了蒸汽機驅動,這讓艦隊在海上的航行速度提升了簡直不止一個檔次!
這支艦隊的主將由鄭芝龍擔任,其副將則是由鄭森和施琅擔任。
這支艦隊乃是大明海軍的第一支全編制艦隊。
其中海軍人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原先的鄭家水師組建的。
如今大明海軍的人才稀少的很,比如像楊再興、宇文成都這些將領們,那可都是旱鴨子。
就算不是旱鴨子,他們對海上的領軍作戰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
出征之際,這支大明全編制的第一支艦隊,被朱慈炯正式賜名為“凱旋”。
凱旋艦隊!
凱旋出,得勝歸!
倭國,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京城
朱慈炯親自乘坐龍輦送別此戰的將士們。
“吾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十萬海軍將士發出震天的吼聲,宛如猛虎一般怒吼。
朱慈炯見勢也是十分欣慰,雙手微微抬起,中氣十足的大聲宣佈:“平身。”
“諸位都是我大明的忠義之士,此戰朕與全國人民都翹首以盼,等待你們的好訊息!”
吼!
現場的將士們再次發出一聲怒吼,這一次他們更加的激動。
得此陛下,他們前途無限光明!
就在將士們高聲吶喊著萬歲之時,朱慈炯身著一襲五爪金龍袍邁步緩緩走向點兵臺,腰間挎著一柄象徵著帝王權勢的軒轅劍。
站在點兵臺上的鄭芝龍見狀連忙上前迎接。
“陛下。”
鄭芝龍恭敬的向朱慈炯行禮。
朱慈炯輕哼了一聲,示意其平身。
待到朱慈炯踱步走至點兵臺的正中央,環顧不遠處密密麻麻的將士們。
將士們組成方陣,一眼望去望不到頭。
“將士們辛苦了。”
“不辛苦!”
面對朱慈炯的慰問,將士們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
朱慈炯在這些將士們的心中,那是信仰一般的存在。
信佛修道,不如將陛下視為信仰!
這便是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句話。
由此可見,朱慈炯在民間百姓心中的聲望,甚至超過了佛道。
“此戰你們代表的是朕,是大明全體人民,代表的是你們日日夜夜揮灑的汗水,是你們日後功成名就的未來。”
“同時朕希望你們:
十萬將士出,十萬將士歸!”
說罷,朱慈炯轉頭看向鄭芝龍,囑咐道:“此戰過後,朕親自為你與將士們接風洗塵!”
“謝陛下隆恩!”
鄭芝龍感動的不要的不要的,單膝跪在地上謝恩。
......
凱旋艦隊出海駛向倭國,此時倭國也收到了大明向倭國宣戰的訊息。
這頓時讓倭國上下慌亂不已。
此時倭國正處於由德川家族領導的幕府時代。
德川家光,正是德川家族的族長,同時也擔任著幕府將軍一職。
自德川秀忠去世之後,德川家光力排眾議,確立將軍為幕府最高權力者,並確立了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的制度,並且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隔絕一切與外界交流。
此番大明突然宣戰,讓倭國上下都有些不知所措。
對於大明而言,倭國上下的印象都還停在崇禎時期,那時的大明在風雨飄搖之中。
國力衰弱。
江戶川
“諸位,你們對大明對我們宣戰作何感想?”
德川家光居於高位,白髮蒼蒼已經有著四十多高齡的他,卻仍然顯得中氣十足。
面對德川家光的詢問,次子德川綱吉主動說道:“大明,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們的國力已經是非常弱小了,就連一個少數民族都打不過,更何況跨越大海與我們作戰,我看此戰他們是自不量力,找死之舉!”
無論是德川家族,亦或者是倭國民眾,都對大明的印象始終停留在崇禎年間。
所以有這一番結論,也並不奇怪。
德川綱吉說完之後,德川家族的武士們紛紛請戰。
大明宣戰,這在他們的眼中,簡直就是白送的戰功。
不要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