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一個“人”字能寫多大
有才無德不足觀
西周禮法制度的創始人周公姬旦一直是孔子的偶像,孔子對他的崇拜甚至到了經常夢見他的地步。有一回,孔子還感嘆道:“哎,我好久沒有夢到周公了呀。”
儘管孔子如此敬仰周公,他仍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意思是,即使有周公那樣的才能和那樣美好的資質,只要驕傲吝嗇,其餘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這其中,才能和資質屬於才的方面,驕傲吝嗇屬於德的方面。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那麼聖人也是不屑於關注他的,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如果二者不可兼得,那麼德是熊掌才是魚,孟子舍魚而取熊掌,明智的人舍才而取德。
有一位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收費合理,深受人們敬重。老鎖匠的年紀漸漸大了,為了不讓自己的技藝失傳,他決定為自己物色一個接班人。最後老鎖匠挑中了兩個年輕人,準備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其中一個。一段時間以後,兩個年輕人都學會了不少東西,但兩個人中只有一個能得到真傳,老鎖匠決定對他們進行一次測試。
老鎖匠準備了兩個保險櫃,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裡,讓兩個徒弟去開,誰花的時間短誰就是勝者。結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鐘就開啟了保險櫃,而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眾人都認為大徒弟必勝無疑。
老鎖匠問大徒弟:“保險櫃裡有什麼?”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師傅,裡面有很多錢,全是百元大鈔。”老鎖匠又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說:“師傅,我沒看見裡面有什麼,您只讓我開啟鎖,我就開啟了鎖。”
老鎖匠十分高興,鄭重宣佈二徒弟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眾人也不解,都來詢問老鎖匠,他微微一笑說:“不管幹什麼行業,都要講一個‘信’字,尤其是我們這一行,更要有很高的職業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高超的鎖匠,他必須做到心中只有鎖而無其他,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心存私念,稍有貪心,開啟保險櫃取錢易如反掌,最終只會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開啟的鎖才行。”
老鎖匠的話耐人尋味,他把道德作為選擇接班人的最終標準,所以二徒弟雖比大徒弟才能差一些,但因為品德良好而被師傅選為接班人。可見,德才兼備的人最為珍貴,當兩者失衡時,品德就要重於才能了。
在儒家的理念當中,“道”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孔子曾經說:“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就是說:“對於千里馬,不稱讚它的力氣,要稱讚它的品質。”重視品質超過重視才能,這是儒家的人才思想,也是中國人一直以來的人才觀。一個能力再出眾的人,如果品行不過關,那麼在中國也很難吃得開。
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全面總結儒家學說的基礎上也指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忠、孝、仁、愛、禮、義、廉、恥”,並以這八種德行作為新加坡政府的“治國之綱”和新加坡每一位公民都必須具有的道德品質,他的這一舉動在新加坡得到極大的認同。
我們的確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如果品質不好、能力差,那麼他對別人和社會的危害不會太大。但是一個能力非常強、智商非常高的人,如果品德敗壞、野心很大,那他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比如南宋奸相賈似道。
歷史上的賈似道可不光會鬥蛐蛐,處理政事的能力也非常高,這使得他在人才凋敝的南宋末年得到重用,最後坐上宰相的位置。然而,這個能力出眾的賈似道也成了史上著名的奸臣,斷送了南宋江山。如果賈似道只是一個無能的紈絝子弟,就算他再壞,也無法對國家和民族造成太大的影響。
反之,一個人品行很好,能力雖然差了點,但他只要虛心好學,努力提高自己,也會逐漸進步,把事情做得很好。當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因此走向另一個極端,忽略人的能力,不尊重知識,不尊重人才。畢竟,德行是行走人生的前提,才能是創造美好人生的手段,有才無德的人是壞人,有德無才的人是廢物,壞人是不好,但廢物也好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