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還是二環邊,晉世才這個打不死的小強抖了抖一身的灰塵,以每月2800元的租金,重新租下了一個近10平方米的小店,把之前的印表機、破電腦這堆破爛玩意兒拉了進來,儘管沒有排版設計技術,更沒有印刷等業務來源,但飯是要吃的,一日三餐的油鹽柴米醬醋茶,不拿去祭奠五臟廟,說千道萬都枉然,他必須靠這點血脈作為僅有的生存根本。
想當初,與小瞿說好,她只負責技術、業務方面的事情,其它投入資金一樣不管,都是晉世才一人兜著,現在出事了,人家可以輕鬆的拍拍屁股走人,自己還得把費盡心力去辦理的工商一應手續拱手讓給別人,你說他能不窩火嗎?
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晚餐,就權當交學費吧!晉世才還是有點阿Q精神的,我們不得不“佩服”……
此時的何敬奎和周瓊已經雙雙光榮退休。
“你自學的排版水平也還有一點深造潛力,但要進一步學習提升。”何敬奎拿著晉世才遞給他的自學排版“試驗品”——一位退休老教師的自傳《匆匆歲月》,隨便翻看了幾頁後,說道。
也是天不絕晉世才,當他苦苦折騰著排版入門“訣竅”時,一個小夥子來到了他的店上,聽晉世才說了他目前遭遇的排版“瓶頸”後,二話不說,就從挎包裡拿出一個u盤,插入晉世才的電腦,為其裝載了“ID”等排版軟體,簡單告訴了幾個入門步驟,就離開了。
小夥子叫吳石磊,是排版設計方面的專業人士,他的父親吳奇也是從事這一行的,由於一些特殊原因,吳奇屢遭失敗,之前曾到過晉世才的“才鑫印務”,希望能在他這兒打工,混碗飯吃,但小瞿沒有答應。不過晉世才頗為厚道,招呼吳奇吃了一頓飯。一來二去的交往中,晉世才透過他的隻言片語,也略知了排版設計的一鱗半爪,這就為晉世才的絕地重生開啟了希望之門。也許,這就是什麼樣的因,種出什麼樣的果的緣故。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若行善,天必佑之。在競爭激烈的當下,誰要是掌握了獨門技能,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沒有哪一個無緣無故的會為你付出,即使父母兄弟也是如此,這是遊戲規則,也是生存法則。
就這樣,晉世才像一個重新蹣跚學步的幼童,在遍地的荊棘中,邁出了稚嫩卻堅實的第一步。
何敬奎博覽古今,區區排版技能對於他來說也只是小菜一碟,無非他崗位不同,未能深研而已。他雖不敢自稱出版界、新聞界翹楚,但觸類旁通的宏觀排程,哪個地方不錯,哪個地方需要調整,往往火眼金睛,一語中的,這正是一個領導者高瞻遠矚的必備素質,同時,這種素質也指引著晉世才前進的方向。這就為晉世才邁出的第二步可以說是第二大步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當下,何敬奎再次說道:“為了紀念你們的外公外婆,我打算出版一本《希望之光》,正在醞釀策劃中。你好好的磨刀,接下來說不定有交給你製作的可能。”
晉世才能說什麼呢,只能用更加的刻苦鑽研去迎接接下來的挑戰。
何麗是一個喝著湘江水長大的女性,是華夏通訊社的編輯,之前與晉世才有過諸多合作,頗為投緣,但一次合作卻馬失前蹄,致使他們之間的關係差點鬧僵。
那是一次何麗借用晉世才的古滇底蘊文化傳播公司的賬戶過了一筆35萬元的公款,在交接完畢25萬元之後,剩下的10萬元卻出了問題。
那一天,晉世才讓財務人員取出這10萬元之後,就準備給何麗送過去,殊不知一個債主來到了他的辦公室,見到擺在辦公室桌上的現金,不聽晉世才的任何解釋就強行拿走了。
晉世才苦不堪言,萬般無奈只好把實情電話告知了何麗。何麗急得差點大哭,埋怨了晉世才好一通。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只能想辦法補漏。
不過,這樣大的一筆款項要想補漏談何容易,隨時成了晉世才的夢魘,他揹負著良知的譴責,等待懲罰。好在何麗是一個明事理之人,冷靜下來之後只好幫晉世才想轍,剛好一個老友需要出書,就把他介紹給晉世才了。
晉世才非常感激何麗的大度,無奈他積重難返,當一本排版設計、印刷較為規範的《柳岸飛花》詩集面世之後,她也只是拿到微不足道的一點抵款,無奈只得繼續為晉世才物色新的業務來源……
《柳岸飛花》吸引住了何敬奎的眼球,他認可了晉世才的水平,當下把準備就緒的《希望之光》稿件交到了晉世才手上。
《希望之光》這本書,從何才順、趙玉賢的眾多後人中精選出不同側面的回憶稿件,旨在激勵後人發揚何才順老人在那災難深重的年代裡,如何走出逆境,如何頑強生存,又如何在那悽風苦雨的特殊環境中利用一雙草鞋架培育出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優秀人才,指引下一代繼往開來,再接再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寧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作人之所不能作,為人之所不能為,方可謂英雄豪傑。”
“看穿時局,處深山曠野;樂觀後世,望乘風破浪。”
“年齡今已去,想自身問心無愧可慰;韶華不再來,願兒孫焚膏繼晷苦讀。”
“賣面不怕風吹,守時待運;讀書哪計貧苦,各安天命。”
“捏米恰將煮一碗,鼻風吹得浪悠悠,看來好似佳人鏡,照見先生在裡頭。”
“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善繼善述,慰平生思前想後;宜攀宜進,勖後世繼往開來。”
這就是《希望之光》這本書的編撰思想和主旨。
當然,晉世才觸景生情,想到自己當年也曾意氣風發,寫過悼念外公的一些文章,現在結合自身悲慘遭遇,把一些文章入編書中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僅以他在何才順98週年誕辰之際,寫過的一篇《草鞋精神 光耀千秋》一文就可足見一斑。
“外公離開我們已經20年了,這期間,斗轉星移,滄海桑田,他的子孫們並沒有消極和退縮,而是以更為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在各地的陣地上演繹著一曲曲悲歡離合、拼搏進取的動人旋律。
外公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他身處逆境而不屈,時逢亂世而不汙,志存高遠而不悔,扶危濟困而不吝。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質。另為難能可貴的,則是他傾盡畢生心血凝聚的可歌可泣的草鞋精神!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啊!確切的說,這是廣平先生‘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和血’的孺子牛精神!特別在當時華夏社會餓殍滿地、兵匪當道、暗無天日的特殊時期,他以一個凡夫俗子的平民精神實現了一個偉大夢想的跨越——僅以一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草鞋架就編織出了新華夏成立後一箇中專生和兩個古滇大學生的夢想,在這當時,無異於痴人說夢!無異於異想天開!但我們偉大的外公卻破天荒地實現了這樣一個奇蹟!一個了不起的奇蹟!我在驚歎的同時,有一個問題始終縈繞在腦際揮之不去:到底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外公?他的人生軌跡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外公在世時,常聽他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勵,他常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唇亡齒寒’等憂國憂民的話語教育我們。後來的事實證明:大舅於悽風苦雨中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支撐出的家庭希望;四舅在文革時期身處逆境表現出的大智大勇以及他獻身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的樂觀豁達;么舅肩負時代使命於‘巨浪千重禽獸走,激流萬波鬼神愁’的銀鬚江畔,歷經九死一生完成的《銀鬚江考察記》後的平和心態,都無不昭示著外公頑強拼搏、不畏艱險的平民精神的延續。
外公去世時,正值我處於人生十字路口的低谷時期:由於父親這棵頂樑柱的轟然坍塌,使我從一個少不更事、‘不知愁滋味’的少年一下子跌入‘前途渺茫萬事空,但悲枉費幾心窮。只嘆此生難得志,默默飲恨山林中’的窘境。面對外公去世前對我的恨鐵不成鋼,我幾乎無地自容,真想隨父親灰飛煙滅。總算天無絕人之路:感謝大舅,他給我的人生上了第一堂發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課;感謝四舅,他給我帶來了生存的第一線曙光和有關文學的啟蒙;感謝么舅,他給我的人生插上理想的翅膀,讓我翱翔四海;感謝整個大家庭,他們給了我無限的溫暖和愛。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的我,總在飲水思源:如果沒有外公精神的延續,我能放飛今天的夢想嗎?
是綠色總會播撒荒坡,是雨露總會滋潤心田,是航標總會指明航向。我無限敬愛的外公,您當初栽下的那一棵棵幼苗,而今已長成了參天大樹;您當初對後人火一樣的諄諄教誨,已凝聚成整個大家庭子子孫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堅強信念;您當初汲取的那一縷縷涓涓細流,已從四面八方匯聚成驚濤駭浪的汪洋大海!
外公,您若九泉有知,也該含笑了。”
何敬奎在《懷念我們的父母親》一文中寫道:“……我們懷念父親,一是要學習他志存高遠,人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以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的信心和決心,為達此目標而奮鬥不息。‘作人之所不能作,為人之所不能為,方可謂英雄豪傑。’是父親的座右銘。早年,他立志忠心報國為民,幾經挫折,宏願成為泡影。以後,他就殫心竭慮,竭盡全力哺育後代,星移斗轉志不移,堅定不移地為實現理想而奮鬥。二是要學習他遇事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泰然處之的政治洞察力。雖身處亂世,卻能‘看穿時局,處深山曠野;樂觀後世,望乘風破浪。’不利令智昏,不趨炎附勢,寵辱不驚,臺上臺下始終如一,始終是‘平常心’和平民精神。三是學習他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忍辱負重,吃苦耐勞,為國為家無私奉獻的精神。四是學習他敬老愛幼、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兄弟姐妹友好互助,善待親朋鄰里的團結友愛精神。五是學習他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助人,‘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的榮辱觀和無私無畏的精神。
我們的母親趙玉賢,是一個淳厚、善良、勤勞儉樸,非常能夠忍辱負重的農家婦女。她尊老愛幼,善待公婆、妯娌、兒媳、鄰里,是出了名的。俗話說,一個有成就的男人背後肯定站著一個能幹的女人……”
是啊!正因為何才順老人大無畏的巨大付出,才造就了一個大家族你追我趕的欣欣向榮景象。迄今為止,他的子孫中就有何敬奎和徐前正兩名正廳級以上幹部,周瓊、何明發、何熙鳳等六名縣處級幹部,還有身為大雄一中校長、全國優秀班主任、高階教師的何敬民、何芸等科級幹部多人。另外,何曦及愛人劉茜皆為留美博士後。這真是一縷縷涓涓細流,從四面八方匯聚成驚濤駭浪的汪洋大海了。
早年,何敬奎自銀鬚江考察歸來後,他就作為有突出貢獻科技工作者獲得“五一”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拿到獎金後,他就和何敬松、何敬民兩位兄長商量,捐資1萬元在屯壩小學建立“何才順獎學基金”,取利息獎勵給屯壩小學師生,並在何家溝設立何氏家族獎學金,對初中、高中、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重點大學的考取者分別予以不同程度的獎勵,直至初中免費教育停止。同時對那些貧困學生也給予一定程度的幫助……
編輯、校對、排版、設計、交出版社申領書號等一系列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就在這時候,孟祥上門發難了,就出現了書中開頭的一幕……
無奈何,晉世才只得向孟勝坤攤牌了:“老同學,按說這筆錢我賠付給誰都可以,無奈老人家過分霸道,過分絕情,可以說是落井下石。他這樣做,我就有錢賠還他了嗎?拿不出錢的時候,即使把我剁成肉泥,也變不成錢啊!更別說我跟他沒有直接債務關係了,還利滾利……哼!”
晉世才接著說:“事到如今,冤有頭、債有主,我由於與他沒有直接債務關係,所以我不認可與他的這一筆債務了,迴歸我倆的借貸關係,該怎樣賠就怎樣賠。如果他不接受,那就走法律程式處理吧!”
當下,國家公職人員私放高利貸違規違法,有關部門查處厲害,孟勝坤投鼠忌器。加之,晉世才除了自未出事前賠還孟勝坤的10餘萬利息外,這些年已經透過點點滴滴的賠還,又賠還了他及孟祥近9萬元債務。在這種情況下,孟勝坤也只好選擇了同意。
但是,由於孟祥的胡攪蠻纏,房東就不願把店面出租給晉世才了,他只得再次拉著那一堆破銅爛鐵,在一個城中村不引人注目的角落,以每月1000元的租金租下,再起爐灶。
《希望之光》這本書,差點在晉世才這個環節胎死腹中。
“好的,晉二哥,我很快就到。”範喜順在接到晉世才幫他搬家的電話後,就急匆匆趕過來了。
範喜順在晉世才修完大雄縣的房子後,經晉世才推薦,就來到了春曦市的一家報社,當起了發行員。和他同去的還有周明禮。
幹了兩年後,範喜順又拿到了駕照,買了一輛車,幹起了專跑春曦市至大雄縣的物流,而周明禮一家則去了硯江省,再也沒有聯絡了。
再後來,由於晉世才的不斷發展,有了自己的公司,就把範喜順叫到了身邊,為他做起了專職駕駛員。
晉世才落難後,他仍然選擇了跑車,在經濟方面也曾支援過晉世才,使晉世才較為感動:一個萍水相逢的朋友,能夠幾十年一路走來,“苟富貴,勿相忘”,不忘初心,這是比較不容易的。
很快,範喜順來到,晉世才叫了一輛三輪車,把所有物品拉至新租地點安頓了下來。
《希望之光》這本書總算順利出版了,在得到何敬奎的肯定後,何敬奎還在家族中對晉世才作了通報表揚。
新的業務經晉國雄的介紹,又來到了晉世才以兒子晉啟軍名義註冊的“古滇永續圖文設計有限公司”。
來人是晉國雄的老同學兆高林,童顏鶴髮,文思過人,雖70多歲仍然思維清晰、頭腦敏捷,是大雄縣詩詞楹聯學會會長,長期浸潤於古詩詞的研究,創辦了一年一期出刊的《大雄詩苑》,已經是第26期了。
因為大雄縣詩詞楹聯學會即將換屆,第27期是兆高林的收官之作。晉國雄為了幫助晉世才,就主動請纓,替晉世才攬下了業務。
又是幾個月辛苦的文字輸入、排版設計後,《大雄詩苑》進入了印刷環節……
吳奇也為晉世才帶來了業務,讓小袁出現在他的世界。小袁其貌不揚,不高的個頭,聰慧的眼神,“濃縮版的精華”是晉世才對他最初的印象。
那天中午,吳奇把小袁帶到了晉世才面前。幾句寒暄過後,小袁就提出請吃中午飯。晉世才有些詫異,也有些木然。詫異的是還沒講上幾句話就請吃飯,是不是有些草率?木然的是這些場面之前見多了,晉世才已經沒有了那一份激情,感覺吃飯是在浪費時間。因為那時候的他,原則上早晨吃了早餐之後,中餐一般就免了,除非感覺很餓,才就近在街邊弄一點炸洋芋、涼米線之類的食物草草打發。
出於禮節,在當時差不多下午兩點鐘的光景,晉世才還是陪他們去吃了飯。
《古滇省建設工程行業互通手冊》立足於古滇省建設工程類行業,是以刊登產品資訊、服務資訊為主要內容的載體。之前每年一期經其他排版設計人員製作、印刷出來的成品都讓他覺得不甚理想。這次,他想好好的改變版面風格,力爭出精品。就這樣,他倆由淺入深,話題逐漸多了,相互之間多了一些共鳴。
交談中,小袁知道了晉世才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和現狀;交談中,晉世才知道了小袁同樣不同尋常的人生際遇。
小袁是一個遺腹子,一個還在孃胎裡就死了父親的人。母親生下他後,沒幾年也去世了,是他的祖母——一個曾經執教多年的老教師, 與他相依為命,陪伴他走過30多年的歲月。
但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無法倖免。他92歲高齡的祖母終於撒手西去,又留下了形孤影單的他陪伴這冷眼的世間。
據他說,他與祖母感情很深,早些年,他與祖母共同居住在春曦市一套教師住宅房。特別是去世前幾年的祖母,隨著年齡的變化,手腳蹣跚、行動不便,是他,不避男女大嫌,為祖母做洗澡這些本該是同性別之人做的事情。
這就是孝,華夏傳統的大孝、至孝!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叔叔、嬢嬢們卻沒有這樣想,而是 想著如何分割祖母這一點可憐的家產,在祖母重病住院期間,就強逼 著老人重新立遺囑,後來把老人重新安排在一個出租房內,把老人一生心心念念寄託情感和賴以安身立命的物質、精神家園毀於一旦,自不必說,老人在另一種悽苦交加的環境中鬱鬱而終,走完了生命的最後旅程。
據小袁說,那段日子,他恨老天爺的不公,他恨叔叔、嬢嬢們的薄情寡義,為什麼要奪走他唯一相依為命的精神支柱?為什麼這樣一個善良的老人會落得這樣一個悽慘結局?他想不通。一段時間內,他消極頹廢到了極點。
當他眼含熱淚告訴晉世才這些的時候,晉世才苦笑了一下說,也許這就是宿命。你信嗎?人世間的多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是在這分分合合的過程裡演變的,只不過,他,碰到了好的結局,而你、我,卻要經歷這樣那樣的人生裂變。不過,好也罷,醜也罷,我們何不樂觀些,即使看不到明天早上升起的太陽,也要把這些放到冰箱裡,變成“凍梨”,真正成為自己前進路上披荊斬棘、無堅不摧、越挫越勇的不竭動力!
後來的一個日子,晉世才陪小袁去祭掃了他的祖母,不忘在這個老人的墳頭撒上了一抔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