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否策劃一個更高起點的專案?”晉世才的面前,是古滇省農業廳副廳長王天貴。他正坐在寬大的辦公室裡,批閱著各類檔案。見到晉世才來到,連忙起身重新拿出一盒未開封的大紅袍,在茶具上倒騰了一番,然後向晉世才遞上了一杯湯色紅亮的香茗。

當下的古滇省,各種發展機遇趁勢而上,特別是中央“風雷行動看古滇”政策的出臺,更是把古滇省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可謂機遇和挑戰並存。

王天貴和晉世才的交往已經很早了,源於盧俊擔任記者服務站站長期間,當時的王天貴還是古滇省邊境線上一個縣份的縣長,後來,他邀請盧俊為他做了一個整合宣傳策劃案,成功實施後,這個昔日貧窮落後的少數民族縣一下子聲名鵲起,各種幫扶貧困政策對該縣作了傾斜,各類獵奇探險尋幽者蜂擁而至,啟用了農家樂、水傣山鄉一日遊、幫扶結對在瑤寨等地方特色經濟……王天貴也因此得到了上級領導對其工作的肯定……

繼盧俊之後,晉世才也得到了王天貴的賞識,為他在古滇省農業廳期間策劃了幾次宣傳活動,均取得圓滿成功。這次,他把晉世才叫到了辦公室,就“風雷行動看古滇”政策在古滇的發展勢頭,看看能不能找準一些切入點,採取一些具體動作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進一步添磚加瓦,以期增強發展後勁。

“風雷行動看古滇”政策涉及古滇省發展的方方面面,工業、農業、商業、旅遊業、招商引資、生態環境等無不囊括其中,晉世才對這項政策也曾做過一些研究,當下,他沉吟了一會,對王天貴說:“王副廳長,你看策劃一個編撰、出版《風雷行動看古滇》系列叢書怎麼樣?”

“具體怎樣做?”

“擬在古滇省各州市出版《州市卷》一卷,古滇省《總卷》一卷。”

“稿件來源呢?”

“由各媒體記者對口各相關部門領導採寫,以其口吻介紹各行各業特色、亮點、經驗和不足,客觀定位所處位置和角色配置作用。定稿後集中編撰,應該說半年時間從採寫到出書一卷不是問題。”

王天貴頻頻點頭,“不錯,這個方案起點高,立意深遠,書出版後,肯定又會掀起一輪新的深層次的發展熱潮。”接著補充道,“不過,這套書由於你的分量不夠,建議你找一個省級退休領導掛帥,這樣開展起來更為有利些。”

“您認為誰恰當呢?王副廳長。”

“退休的老領導中,我認為謝老適合些。儘管已經80多歲,仍然精神矍鑠,你不妨聯絡看看。”

王天貴說的謝老叫謝永強,是一個從古滇省傣鄉走出來的第一個大官,人稱“傣王”,退休前是古滇省副省長,德高望重,威信較高。

晉世才從腦海裡梳理了一下向謝老搭線的人選,劉處長?他搖了搖頭,李秘書?不合適,楊副主席?不行不行……突然間,他皺緊的眉頭一下子鬆開了,然後與王天貴告別,吹著口哨離去……

一扇臨湖而開的窗戶,一個60餘歲的男子正摘下眼鏡,對著滿湖的荷花深呼吸。

一陣輕輕的叩門聲後,晉世才拎著一盒西湖龍井,走了進來。

“世才,你來了?好長時間不見,去哪兒發財了……拿什麼茶?我這兒多的是。”

“邱總,確實好久不見。這是朋友出差帶回來送我的,味道還純正,順便給您捎一盒。”

“快坐快坐!我的《古滇起源》一書出版了,讓你一睹為快。”說著,從書櫃裡拿起一本書遞給了晉世才。

邱總叫邱文勳,是古滇省文史委主任,之前是一家報社的總編輯,後來成了謝永強的秘書,由於他和謝永強都對古文化的研究有一定興趣,後來就成立了華夏文明研究會,謝永強擔任會長,邱文勳擔任執行會長。

“好的,邱總,我一定認真拜讀。”晉世才緊接著從公文包裡拿出一個檔案袋,“我這次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相求。”

“你我不必客氣,只消說。能辦的我決不推辭。”

“是這樣,我擬了一個編撰、出版《風雷行動看古滇》系列叢書的策劃案,想請謝老掛帥。一是想請您引薦,二是想請您幫助提些意見和建議。”

“我先看看,什麼情況我儘快答覆你。”

很快,一切按原計劃進行。由於謝永強掛帥,此專案還得到了古滇省委宣傳部的經費支援,時任古滇省委書記楚天雲還寫就了總序。

系列叢書的首卷編撰在高礄州啟動了。

高礄州境內高山深壑,風景奇異,資源豐富,民俗風情獨特,但卻落後閉塞,“交通靠走,治安靠狗,通訊靠吼”,長期來像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藏在深山人未識”。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落後貧窮面貌,就得花大力氣進行對外宣傳,如何打造特色品牌,進一步實現招商引資,成了當地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高礄州委、州政府應時而動,當即配合《風雷行動看古滇》編撰委員會部署了整個方案。

在高礄州米林縣,傈僳族特色手抓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傈僳族手抓飯用大米與碎包穀粒、或豆米、蕎米混合在一起煮熟或蒸熟,伴之以火腿、洋芋、豌豆,既有火腿的濃郁香味,又有豆的清甜,盛在鋪滿綠葉的簸箕上。米飯上面從外到裡依次蓋上烤乳豬肉、雞肉塊、雞蛋、臘肉、竹葉菜、菌子、木耳、花生、涼拌野菜、洋芋、洋絲瓜等各種肉和蔬菜,拼出了色彩誘人的“花心”。

手抓飯中必不可少的老火腿,色澤通潤透明,肉肥而不膩,味道鹹香適宜。傈僳族手抓飯還包括簸箕外的各種高礄州當地應季時蔬野菜,比如竹葉菜、石板粑粑、包穀稀飯、竹筒蒸蛋、舂辣子等等……

吃飯時,人們洗完手圍著竹簸箕坐成一圈,左手為碗,右手為筷,先拈一片臘肉往左手掌上塗一層油,右手抓起自己想吃的東西放進左手裡進行初步的組合,再喂進嘴裡。

那一次,在美麗的傈僳姑娘、小夥唱起獨具特色的傈僳敬酒歌聲中,一個熱情奔放的傈僳少女向晉世才敬上一竹筒精心釀製的杵酒,與晉世才嘴對嘴共同喝下了一竹筒“同心酒”,讓他浮想聯翩,流連忘返,春心蕩漾……

手抓飯、同心酒都是傈僳族人待客的最高禮儀。

獨龍族的紋面女也掀開了神秘面紗。

在獨龍河谷裡,男子是不紋面的,而女孩子長到十二三歲,就需要紋面。先用竹籤蘸上鍋底的菸灰,在眉心、鼻樑、臉頰和嘴的四周描好紋形,然後請人一手持竹釧,一手拿拍針棒沿紋路打刺。每刺一針,即將血水擦去,馬上敷上鍋煙灰汗,過三五天,創口脫閘,皮肉上就呈現出青藍色的斑痕,成了永遠也擦洗不掉的面紋。

就這樣,一卷40萬字左右的州市卷《高礄今昔》,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味,開啟了高礄州新的跨越。

戒毒工作也成了《風雷行動看古滇》政法口的第一卷,古滇省戒毒所開始忙碌了。

這一次,在烏蒙師範學院讀完專科的晉菲回到了春曦,到古滇師範大學繼續本科深造。

晉菲已經出落成了一個大姑娘,圓圓的臉型,彎彎的柳眉,給人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感覺。

受晉世才的血統影響,她也偶爾在《春曦新報》等報出現一些散文、遊記類文章,因為她學的是旅遊專業,文字功底是必須過硬的一環。她想成為一名導遊。

晉世才讓晉菲參與了這次《渴望生命》一書的採寫。

也就在這時候,接二連三的噩耗傳來——

何敬松去世了,享年84歲……

晉國斌去世了,享年70歲……

晉世梅去世了,享年59歲……

晉世才的時間無法分割了,他在工作與親情之間,選擇了永遠也幹不完的工作。只有在漆黑的靜靜的夜裡,他才能用手中的筆寄託著對他們的哀思。

一首《悼何公》表達了晉世才對他的追憶:

驚聞何公駕鶴行,悲咽無語淚滿襟。

遙想當年風雨路,上下求索見真情:

身為長子挑重擔,崎嶇坎坷伴泥濘。

孝義為先敬高堂,臥薪嚐膽遵父訓。

“背灰挑泔”笑世俗,“掛麵賣湯”貴精神。

廉潔奉公日月照,心香一瓣天地明。

兄弟同心耀門楣,烏蒙佳話傳世人。

夫妻同把家業掙,龍鳳和鳴盛世音。

姊妹連心奔富貴,不分貧賤視同仁。

寒門外侄無依靠,力挽狂瀾重千鈞。

豁達樂助勤學子,特設“才順獎學金”。

正本清源修家譜,了卻夙願包祖墳。

“草鞋精神”留後世,八旬雙福慰平生。

兒孫各自前程在,天倫融融好光景。

只嘆天公留遺憾,人間極樂兩邊分。

人生自古誰無死,寄語長空把酒斟:

此去泉臺招故舊,滄海雲間快樂魂。

墨香一縷花瓣雨,漫天鋪灑祭英靈。

晉國斌亦叔亦師,在那灰暗的歲月,是他撐起了晉世才揚帆的幼稚小船,一步步駛入了壯麗遼闊、波瀾起伏的大海,一首《悼三叔父文》不足以報答萬一:

驚聞噩耗來,滿眼淚沾襟。

陰陽忽兩隔,生死割親情。

想我國斌叔,生性豁達人。

幼年鴻鵠志,光宗耀門庭。

擲地鏗鏘語,他年顯豪情。

投身教育界,門生如浮雲。

傳道寒門士,授業求知人。

言簡意賅語,課堂明媚春。

數載寒窗苦,一朝功名門。

桃李滿天下,無人不識君。

一手隸書字,造福眾鄉鄰。

或碑或聯與,方圓不了情。

幾筆山水畫,入眼妙趣生。

惟妙惟肖至,疑雲不丹青。

雖是古稀年,牽掛在同門。

追本溯源念,立碑續譜心。

畢生餘熱在,灑汗共先靈。

正當躊躇志,忽成駕鶴人。

不覺肝腸斷,滿堂盡烏雲。

寄語仙逝叔,會晤故舊行。

靈前匍匐拜,安慰斷腸魂。

一杯薄酒祭,權當餞行程。

千秋功過在,楷模子孫存!

晉世梅一生育兒七人,均已成家,都統統外出在春曦打拼著自己的事業。特別老二顧少智,在古滇理工大學畢業後,受聘於一家電子企業高管,事業風生水起……就是在這樣的特殊環境中,晉世梅以偉大的母愛成就了眾兒女的成功,但卻因長期的風溼病、哮喘病等無休無止的纏繞積勞成疾,倒在了何芝秀的前面,再一次上演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悲劇。儘管如此,晉世才還是強忍滿腔的悲痛以為晉世梅解脫的心態《悼胞姐》:

含辛茹苦夢魂牽,襟淚同胞不夜天:

教子相夫育弟妹,侍公敬老效八賢。

龍飛鳳舞千般好,水繞山環萬事圓。

最是春日光景好,欣然西去做神仙。

…… …… ……

《渴望生命》一書還未結束,晉世才又接到了新的任務,那就是烏蒙市委宣傳部啟動了《烏蒙好人》一書的編寫。

烏蒙歷史上是古滇省通向外界的重要門戶,是中原文化進入古滇省的重要通道、古滇文化三大發源地之一,為華夏著名的“南絲綢大道”的要衝,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境內的天麻、蘋果等土特產久負盛名。

《烏蒙好人》一書的編撰緣起於《古滇日報》的一位編輯劉雲同,後調任《古滇日報》烏蒙記者站站長,也是烏蒙人,和晉世才緣分頗深。

那一次,晉世才正在辦公室埋頭修改著《渴望生命》一書的未出版稿件,劉雲同的電話打來:“世才,你來我的辦公室一趟,有重要事情相商。”

劉雲同個子不高,給人一種“大智若愚”之感,不過腦袋卻很靈光,從裡面隨時飄逸出來的文采,足以驚煞眾多文字遊戲高手。

“這是烏蒙市委宣傳部擬編撰《烏蒙好人》一書的策劃案,因為我的工作忙,只能兼顧。我想請你參與組織人員編寫,同時讓你的古滇底蘊文化傳播公司作為承辦單位,你意下如何?”待晉世才坐定,劉雲同從檔案袋裡拿出一份檔案遞到他的手中。

晉世才看了一下方案,輕拍了一下桌子:“可以啊!這個方案可與我正在實施中的《渴望生命》一書互補,在發行時,讓《渴望生命》一書走進烏蒙市的所有戒毒所,《烏蒙好人》一書走進古滇戒毒所,實現角色互補,形成強大的對比感染力量,教育、感化更多的人。”

由於晉世才策劃得當,實施到位,《渴望生命》和《烏蒙好人》二書圓滿地完成了編撰、出版任務,給相關部門作了交代,同時也最大化體現出了價值,不過,晉世才臉上的新皺紋也一步步凸顯出來了……

一個充滿誘惑的新房竣工典禮兼售房儀式正在熱烈地進行著。晉世才在旁邊觀望了許久,最終躊躇著走進了購房人群……這就是新近落成的“天光海岸”商業區。

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傳來:何敬奎升任古滇省副省長了。

何敬奎人生的第三大戰役打響了,那就是沿天府省到烏蒙的“秦五尺道”,再經金山市藤縣到鄰國,開通“向南絲綢大道”。他認為,這是此生必須完成的宏願,方不負交通廳副廳長這一崇高使命。

當他把這份策劃案遞交到古滇省交通廳廳長王天成的手上時,想不到在這個關鍵環節出了問題。

王天成碌碌無為,靠投機鑽營當上了交通廳廳長,據說在中央還有“後臺”,嫉賢妒能是他的拿手好戲。

他早就看不慣何敬奎了,他擔心某一天何敬奎會取而代之他的職位,所以見到何敬奎報呈的“向南絲綢大道”策劃案,打算壓下來。

“王廳長,這是我做好的‘向南絲綢大道’方案,請您審閱後批准實施。”何敬奎的眼裡有些血絲,看得出來不知熬了多少個晚上。

“好!好!老何,我先看看,找個機會開一個黨組會討論確定……”王天成點燃香菸打著哈哈,皮笑肉不笑的,厚厚的鏡片後面閃著一絲狡詐和詭異。

“那好,我靜候佳音。”何敬奎是那種辦事雷厲風行之人,儘管有些焦躁,但在領導面前又不好更多表露,只好耐著性子,告辭而去。

但是,幾個月過去了,何敬奎沒有等到方案的任何訊息,等到的是讓他帶隊下鄉幫扶結對的通知。

何敬奎懊喪極了,辛辛苦苦制定的策劃案是他和同事們經過多次資料查證,反覆佐證的結果,難道就這樣胎死腹中?

他懷著怏怏不快的心情帶隊下鄉……

就在這時候,中央進行了換屆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班子。更多雷霆行動開始了,王天成首當其衝,淪為了階下囚。

由於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的英明,新來的交通廳廳長慧眼識才,當即把已經下鄉的何敬奎通知了回來,經過幾次黨組會討論後,認為這個方案迎合了當前的新形勢,有其更深更廣的戰略意義,當即批准實施。

天府省平遙古鎮文化底蘊深厚,人文鼎蔚,青山層疊,竹樹繁茂。發源於天玉山的白泡江自西向北流經而來,碧水縈繞,鷗鳥出沒,四季風景如畫。擁有著極豐富的旅遊資源,“古街、古寺、古橋、古樹、古堰、古坊、古道、古風”催人發思古之悠情。

這就是南絲綢大道的第一站。當何敬奎帶著他的考察團走進這片土地時,被這些古色古香的璀璨文化驚豔了:難怪新一屆決策層如此英明,這真是國寶級的雄才大略創舉啊!挖掘這些傳統文化時不我待,新一輪的發展格局將凸顯出華夏文明古國在周邊各國的戰略位置,這個位置舉足輕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逾越的。

又是艱苦的幾個月考察,雖不及銀鬚江考察時的艱辛,但那些別具一格、無一處不透露著人類文明經典的自然風景、人文風貌著實讓何敬奎如痴似醉,回來後,他飽含激情,奮筆疾書,寫下了洋洋灑灑十多萬字的考察報告……

這時的何敬奎可謂春風得意,在一次小範圍的家庭聚會上,他的侄子——也就是何敬松的長子何明發舉杯對他說道:“五耶,您這次動作太大了,看來升遷有望……哈哈!”

何敬奎的目光裡透著沉穩,他也頻頻舉杯:“什麼升遷不升遷的不重要,只要能夠腳踏實地做一些對國家、對民族有用之事就行了。就像一塊磚,把我搬到哪兒就朝哪兒站!”

何明發的年齡與何敬奎差不多,他一直很欽佩和欣賞這位叔叔的做人做事態度,他再次說道:“這些年來,您對外貢獻國家、人民,對內幫扶弱小,一碗水端平,無愧於家族的‘精神領袖’這個稱號啊!”說完,瞥了晉世才一眼。

何芝蓮的長子徐前正此時已經是古滇省教育廳廳長了,他也前來向何敬奎敬酒:“么舅,已經有小道訊息出來了……”接著附耳何敬奎。

此時的晉世才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喝著悶酒,他隱隱覺得,接下來的工作不知會去向何方,他迷茫著……

晉世才怎能不明白,他現在已經外強中乾,隨時都可能轟然倒地。因為由於他經濟基礎薄弱,所做專案的經費撐持都是靠銀行信用卡、小貸公司借來的,甚至又開始觸碰上了離譜得要命的高利貸,所以購買天光海岸商業區的主要目的是想透過再次抵押給銀行後,以支付銀行的低息代價償還那些高利機構和個人,進而逐步減小損失。

但是,他能如願嗎?

果不其然,幾個月後,何敬奎的調任命令下來了,中組部常務副部長徐新龍親赴古滇,宣讀了任命通知……

晉世才趁著《風雷行動看古滇》系列叢書首卷的成功,又再一次運作成功了《渴望生命》和《烏蒙好人》二書,看上去很是風光,不過由於他骨子裡那種認真、執著的負責態度,使他沒有認真審時度勢,接連又醞釀、開展起其它幾個州市的前期編撰準備工作,這樣一來,經費只見往外流出,卻不見有任何收益進賬,造成了他致命的毀滅。他在努力抓住每一根救命稻草……

張曉玲的埋怨開始多了起來。

“兒子又來電話催要生活費了,你要哪哈才能打過去?”一個清晨,晉世才不顧還沒有緩過來的酒勁,急匆匆地從床上爬起來,洗漱了一下,準備上班去了。身後,傳來了張曉玲的聲音。

晉世才一怔,默默地一句話也不說,轉身出門。

“記得今天一定要打錢哈!”張曉玲衝著他的背影,大聲叮囑著,隨即又嘟嚨了一句:“每天半夜三更才回來,還喝得醉醺醺的,這日子咋過喲?唉!”丟下一聲嘆息,隨即也上班去了。

晉世才怎能不明白,近段時間其它州市的幾個跟進專案也跟他玩起了“太極拳”,不是領導不在,就是領導在開會,其中有個州市的採訪提綱、行程計劃都已擬定,只待實施了。到底咋回事哦?我得問個究竟。晉世才向著古滇省委辦公樓附屬樓走去。

晉世才拜訪的是一位古滇省委退休後的一個老領導莫世傑。

莫世傑身材高大,紅光滿面,雖然70多歲了,但體格仍舊健壯,他退休後繼續發揮餘熱,掛職教育機構,關心著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在晉世才的專案上,也曾為他提過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特別現階段的敏感時期,他更關心了,隨時打電話關注。見到晉世才,趕忙放下正在寫書法字的毛筆,詢問工作進度等情況。晉世才開門見山,說道:“莫老,我有一事不明,請指點迷津……”當即談了這個州市的情況。

“你還不知道嗎?這個地方的市委書記出事了呀!”莫世傑直截了當。“涉嫌鉅額貪汙受賄,還有與多名女性發生兩性不正當關係。這已經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以來的第21次利劍行動了。”

“什麼?什麼——”晉世才當即如霜打的茄子,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完了完了……這可如何是好?”抓耳撓腮,像一個十足的困獸。

恍恍惚惚回到辦公室,員工小孔是一個20多歲的女孩,見狀,忙給他倒上一杯茶,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晉世才開啟電腦,點開一個檔案,對小孔說道:“趕緊把這個檔案列印出來,發傳真給這個地方的宣傳部副部長,請他們儘快回覆專案的實際情況。”遲疑了一會又說道:“告訴他們幾個,這個月的工資推後發放……”